物道 | 火锅可以是四川的,但小面只属于重庆
![]() |
重庆二两小面
文 | 物道
如果说城市是江湖,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重庆——一座建在高山大河中的城市。重庆人的江湖,不讲师承,不论派别,不分阶层,只看你手上的功夫。即便是一碗二两小面,只要“麻辣鲜香,要得!”就算开奔驰的人,也会蹲在路边,面红耳赤地吃上一碗。
重庆作家曾磊这样描写重庆的早晨:“随手一抓,一把水面,几根青菜,三两分钟煮毕,五六分钟下肚,小面之小,莫过于此。”在重庆的早晨,你总能闻到一丝辣味的鲜香,在阡陌小巷中,或街头转角处,人们正捧着二两小面吃得山响。他们说,只有一碗小面下肚,重庆人才真正醒来。
![]() |
一两,江湖味道
小面,重庆人对面条的统称。《舌尖》导演陈晓卿说过:“重庆人甚至可以忍辱负重地接受发端于此的火锅‘成渝各有特色’,但绝不能忍受别人对重庆地区风味面条品头论足。”重庆人之于小面的情感,粗暴得可爱。
重庆人吃小面,用的是未经晾干的新鲜面条,可称碱水面。就技术而言,碱是和面的关键,它能使面中的谷胶蛋白结成致密的网络,让面变得更有嚼头,也更能吸收作料的滋味,只有满足口齿之欢,才能引得山城好汉。
![]() |
![]() |
重庆小面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其作料的多样。葱、姜、蒜、辣椒、花椒油、香菜、花生、芝麻酱等十多种作料相互搭配,味道的平衡全靠一双手。虽说当地纸媒曾评选出“重庆小面50强”,但每一家面馆都能将一碗二两小面的“麻辣鲜香”发挥到极致。而极致的美味,是山城人对待生活从不装腔作势的态度。
和这些相比,更让人拍案惊奇的是煮面过程中,老板一碗装天下的自信,所有人对面的口味都有着自己的选择,而在“老板,二两小面”的呼声过后,其剩下的指令,听上去像江湖暗语。“提黄”,口感要硬点儿;“干馏”,少点汤头;“多青”,多加青菜;“免红”,不放辣椒……喂,你外地来的吧?
![]() |
![]() |
一两,简单生活
“小面的小,不仅仅意味着简单,更代表着重庆人轻巧的生活态度。”沈宏非的这句话说得精准。那种举足轻重、看淡一切的豁达,才是重庆性格。
每天,不管名家还是素人,无论土豪还是屌丝,只要面家味道够硬,要么搬张小板凳埋头吃个欢快,要么蹲在路边吃个大汗淋漓,直至五六分钟之后,小面下肚,嘴巴一抹,坦然离席,深藏功与名。
对美味的渴望源自人类的本能,然而关于美食,每座城市,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选择。只是对于每一个重庆人而言,喜欢小面不需要太多理由,它是对简单生活的热爱。
![]() |
![]() |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美好的生活不在远方,在这里!关注“物道”,发现更多中国精致生活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