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不该相信陌生人?
![]() |
图片来自网络 |
一天上午,一位中年妇女来店里复印身份证,印好后她说没零钱一会儿给我送过来,看着那善良的面孔,我相信了。可是整个下午没见她再来,此后一周也再没看到那张善良的面孔。
那么,我们该不该相信陌生人?我替那一块钱问问大家。
要不要相信陌生人?
多年前梅婷演过一个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她逃出丈夫的家暴魔爪,在火车上遇见一位知心大姐,本以为她在帮助自己,不料,她被大姐给卖了,好在警方及时破案救出她。
此后,这句“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深入人心,成了我们保护自己的一道屏障。无形中在渲染陌生人都是坏人,不要相信陌生人,相信陌生人一定会受伤害。
大街上,我们经常会遇见四肢不健全的乞讨者,或者孩子生重病没钱医治的父母,他们要么身体残疾,要么经历悲惨,都会激发我们的同情,忍不住尽绵薄之力挥洒金钱给予帮助。可事后,你会看到喜剧般的转变,那个残疾人跑起来比健康人还快,那个生病的孩子居然是拐卖而来。我们糊涂了,原来不仅不能相信陌生人,更不能帮助陌生人。
陌生人是魔鬼还是天使?
新闻里经常看到,陌生人以电话没电借手机为名,拿着别人借给他的手机撒腿就跑;陌生人敲门检测水质或者天然气,结果抢了家里财物;陌生人求助带路,却反过来敲诈......这些陌生人就像魔鬼般游荡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
可是,我们也遇见过天使般的陌生人,他们像黑暗中的阳光,让我们对陌生人又燃起一丝希望。上大学时,我提着30斤重的水果箱从车站往宿舍走,一个不认识的同学主动帮我,到了楼下我给她苹果她不要,还开玩笑说:“这么沉,我还以为是一箱子金砖。”有一天,我抱着孩子过马路,对于一个有马路恐惧症的人来说,走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上,就像走在高空钢丝绳上一样紧张。这时候,一辆白色越野车主动停下来让行,我愣是呆了三秒钟才反应过来,无限感激的望了一眼司机,赶紧快步走过。公交上,有个姑娘没有零钱,旁边一个不认识的姑娘帮她刷卡......我们都曾被陌生人温柔地爱过。
陌生人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陌生人对我们造成伤害。
第一,请不要将自己置于不利的陌生环境中,比如,黑暗的街角,人烟稀少的空旷地带。也不要给陌生人遐想的空间,比如,外露大量现金,穿戴暴露。虽然这是你的自由,可邪恶的念头通常都是有诱因的,只要提供足够的条件,在特定的氛围里,就能成功引诱陌生人做出原以为他自己肯定不会做的事情。
第二,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判断陌生人有没有企图心。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伤害他人,除非精神失常者,那么陌生人一定是为了在你这里得到什么,才会伤害你。而他的企图心一定会暴露,就像小偷闪烁不定的目光,一定是在寻觅财物或者下手机会。
第三,对于一个有企图心的陌生人,你能做的就是尽快远离,离开就是安全。
信任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
虽然我们做好了一切防范,但还是要相信世上好人多,在你遇到困难时,大部分人会无私的给予帮助。而处处提防陌生人,可能会造成封闭、自私、冷漠的性格。相反,适当地接触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相信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友善、诚信,才能懂得辨别是非,学会乐于助人,变得勇敢机智。通俗点讲,走的路多了,自然知道哪里有坑。就像农村长大的孩子,初入城市,最痛苦的莫过于怎么跟陌生人相处。而城里孩子不会有这种纠结,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几乎天天能遇到陌生人,已经熟练的掌握了与陌生人相处的技巧。
即使我们曾被陌生人伤害过,也不能因噎废食,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把所有陌生人都当作坏人。更不能因为你被骗过,因而要骗别人。我们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信任,从自我开始,人与人的沟通是双向的,总得先有一个人伸出友善的双手,才能迎接另一个人的善意。
下一次,你还会相信陌生人吗?
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