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惨大会”——古代帅哥们的那些典故
第一个要说的当然是潘安。
潘安是名声最响的古代帅哥。他的知名度超过了其他所有帅哥的总和(“潘驴邓小闲”可作证)。
潘安(247年—300年)是西晋人,祖籍河南。他姓潘名岳,字安仁。我们现在称他“潘安”是从杜甫的一首诗开始,杜甫晚年有一首五律《花底》,描写一片花海的美景,颈联是“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潘岳做河阳县令的时候,满植桃李花,人曰‘河阳一县花。)“杜甫在这里为了平仄对仗,就把人家的名字给省改了,由于杜甫名气太大,后来潘安反而比原来的本名潘岳/潘安仁知名度更高了。
潘安是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专情与至孝于一身的男子。
《世说新语·容止》里说,“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还有书中记载“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他驾车走在街上,连老妇人为之着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车里丢,都将车丢满了。这就是成语“掷果盈车”。
在《晋书》中还记载了两个丑才子的小故事。一个叫张载,也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他“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后来也成了成语“投石满载”。
另一个人叫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一个被人扔砖头瓦块,一个被人吐唾沫,结果这两人都“萎顿而返”。
这个左思就是大名鼎鼎写《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左思大才子啊,那时候的老太太真是彪焊啊!
潘安也是个文学家也很有才华。在文学上与同时代的陆机被并称“潘江陆海”,《诗品》里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他32岁这一年,看见自己第一次长了两根白发,当时正是秋风起时,他就有感而发,写了著名的小作文《秋兴赋》,就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潘鬓”也就成了早生华发的代指。
潘安对媳妇也特别好,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没有再娶。为她写了很多的悼亡诗。这些悼亡诗情感真挚,缠绵无尽,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这段恩爱佳话也留下了另一个成语“潘杨之好”、“潘杨之睦”。由于潘安的小名叫檀奴。后来女子往往把如意郎君称为“檀郎”,还有一个成语叫“檀郎谢女”,就是把他和东晋的谢道韫并称来形容那些才貌双全的男女。
北宋之前的《二十四孝》里,还记载有潘安“辞官奉母”的故事。潘安在外地做官的时候,老母亲生病想老家了,潘安便辞官不做带着妈妈回家了,一回家他妈妈的病还真好了,潘安养了一群羊,天天挤鲜奶给老娘喝......总之是一个大孝子。
不过潘安最后的结局非常凄惨,他后来在京城为官,参与了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投靠了贪官佞臣,还参与了皇后诬陷太子的密谋,加上他以前得罪过的下属成了宰相,最后被报复清算了,满门抄斩,株连三族(包括他的老娘、子女、哥哥、好几个侄子的全家)。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杜甫这首诗里另一个帅哥,就是与潘安同时代的卫玠。
卫玠,字叔宝,晋朝玄学家、官员。
他的特点就是”白”! 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
我怀疑他就是很可能是个混血,卫玠是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西晋当时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后来有了“五胡乱华”。反正是北方民族大融和的时期。
成语”看杀卫玠“:《晋书·卫玠传》:“京师人士闻其姿容,观者如堵。玠劳疾遂甚,永嘉六年卒,时年二十七,时人谓玠被看杀。” 就是说,卫玠来到南京,被南京的热情粉丝们围观看得累死了!
一般跟“四大美女”一样,也有一个“四大美男”的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宋玉、卫玠和兰陵王;
宋玉是比其他几位要更古远一些的人物,他是战国时候楚国人,据说是屈原的弟子,他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楚辞大家,后人把他和屈原合称“屈宋”。前面潘安的《秋兴赋》开头就引用了宋玉的《风赋》。
宋玉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辞赋文章,像成语“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都是出自他的文章,他最有名的一篇就是大名鼎鼎的《登徒子好色赋》。后人对他美貌的评价也是出自这里:
宋玉东家之女,是天下第一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大美女趴在墙头上偷看了宋玉三年,宋玉都没有搭理她。
这篇赋写得很才华横溢,妙语连珠,能看出作者才思敏捷,能言善辩,似乎宋玉的人生也应该是这么潇洒快意,畅快淋漓的,但其实宋玉的一生一直都是郁郁不得志的。杜甫曾为他写过一首诗“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第四位帅哥 兰陵王,高长恭(541年―573年),他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王朝的一个皇子,被封爵为徐州兰陵郡王,故称兰陵王。
高长恭骁勇善战,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将领,史书记载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打仗的时候由于自己长的太柔媚了,总是带个面具。他作战勇猛,对部下也很好,很受爱戴,当时人们歌颂他还写了一首著名的曲子《兰陵王入阵曲》。但是由于他后来名声他大了,引起北齐后来的皇帝——也就是他的堂弟的猜忌,赐了他毒酒自尽,死的时候只有33岁,非常的可惜可叹。
后主李煜著名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有“沈腰潘鬓消磨”一句,
“潘鬓”就是前面提到的潘安在《秋兴赋》里提到的早生华发,“沈腰”说的是“沈约瘦腰”。就是沈约的“A4腰”了。沈约暮年,身体消瘦,以细腰出名。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他是齐、 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四声八病”之说(五言诗中要避免的声律缺陷而言的),就是他提出来的。
后来,明代诗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带三围恨沈郎”之诗句,这个细腰男子指的也即沈约。
古人把“韩寿偷香、相如窃玉、张敞画眉、沈约瘦腰”合称为古代“四大风流”。其实沈约这个也跟前三个不搭啊,人家腰瘦有没有可能是肠胃不好啊?感觉是委屈这个老干部了。
再说一个皮肤超好的——何晏。
何晏,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文学家。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
成语“傅粉何郎”:何晏容貌俊美,面容细腻洁白,因此魏明帝(就是曹丕的儿子)疑心他脸上搽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一次,在夏天之时,魏明帝着人把他找来,赏赐他热汤面吃。不一会儿,他便大汗淋漓,只好用自己穿的红色朝服擦汗。可他擦完汗后,脸色显得更白了,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
我曾脑补一下这个场景,觉得有点暧昧啊,但是后来了解了何晏的身世后觉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何晏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曹操娶了他的妈妈做小妾,所以他算是曹操的继子,由于少年聪慧,诗词歌赋绘画都很厉害,曹操极其喜欢他,后来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何驸马后来一直是曹操、曹丕父子的谋士,到曹叡做皇帝后,他投靠了曹爽,得到重用,做到了吏部尚书。所以他其实是魏明帝的继叔叔和姑父,这个时候岁数应该也不小了。
后人把“傅粉何郎”作为典故,用来形容人面容白净漂亮,或者形容一些洁白的物品。
何晏的前半生还算是挺顺遂的,可惜后来司马懿篡权,夺了曹氏江山,当然把他给杀了,还株连了三族。
最后说个“侧帽风流”。我们知道,纳兰性德的最早的词集就叫《侧帽集》。
侧帽风流出自《北史》,是讲的北朝时期独孤信的一个风流轶事。
独孤信长得非常英俊,所以常有人以他为模仿的对象。某天,他出城打猎,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他得赶在宵禁之前奔回家。他马骑太快了,帽子被风吹歪了,这个情形正好被守城的看到了,哎呀,这帅呆了的造型!第二天,城里的官吏们都纷纷学着歪戴着帽子出门了,过了一段时间,连其它地方的男子们也都歪戴着帽子了。
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鲜卑族,今山西大同,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和北周的将领。
独孤信这人,其实最牛之处还不在于他的帅,他是三国岳父,他的三个女儿:
长女独孤氏,北周明帝宇文毓yù皇后,谥号明敬皇后。
四女独孤氏,嫁给唐国公李昞,生的儿子是唐高祖李渊,追封元贞皇后。
七女独孤伽罗,隋文帝杨坚皇后,谥号文献皇后。
独孤信也算是当年名将一代枭雄,其实他这几个亲家也都是西魏的氏族大家,为了政治目的互相联姻,后来大女婿宇文家政变成立了北周,政治斗争他站对了,北周建立以后他得到了高官厚禄,但后来又发生了朝堂政变,他卷入其中还是被逼迫自杀了。所以他其实也没看到这几个女儿后来被追封成皇后。
以上这些帅哥,宋玉之外都是出在魏晋南北朝,当时的社会风气的确与后世不同,那是一段四分五裂的年代,自由而开放,癫狂而凶险,同时也是一个"看脸"的年代。而这几位美男子,虽然都拥有天赋的美貌与才华,但却大多际遇多舛,红颜薄命,在乱世里很难独善其身。后世的文人骚客提起他们也往往是芝焚蕙叹,物伤其类。
所以“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杜甫在下面一句写的是“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王小鸭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开学彩排 (2人喜欢)
- 登山遇鹿 (4人喜欢)
- 《空中浩劫》(16-3) 747相撞造成航空史上最大规模空难 (1人喜欢)
- 除夕的雪 (2人喜欢)
- 过年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