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 |
狂热的通信即将满两年时,费尔明娜·达萨答应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的正式求婚,条件简明得令人吃惊:“好吧,我同意结婚,只要您保证不逼我吃茄子(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杨玲译本,南海出版公司二〇一五年第二版,81页,以下凡索引本书,只标注页码)。”然而生活本身更加出人意表。这对海誓山盟的恋人在代笔人门廊再次见面时,费尔明娜在某种乍现的成熟之光中,猛然发现自己的爱情不过是海市蜃楼,于是在没有足够理由的情况下,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弗洛伦蒂诺,旋即又貌似更加缺乏理由地嫁给了一位门第显赫、家财万贯、留学欧洲而且在同龄人中声誉非比寻常的医生,那个叫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人。
大多数情形下,摆脱痛苦的简便易行的办法是逃避。七月一个星期日的早晨,痛不欲生的弗洛伦蒂诺,登上了家族企业加勒比河运公司的皮奥第五·罗阿依萨号轮船,开始了一趟原本计划为永久性逃离的疗伤之旅。应母亲特兰西多·阿里萨的请求,叔父莱昂十二·罗阿伊萨给侄子在遥远的维拉·得雷伊瓦找了个电报员的职位。就在这条远行的船上,弗洛伦蒂诺被三个住在一起的女人中的一个,猝不及防地拉进黑暗的舱室,毫无光荣可言地夺取了他的童贞。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弗洛伦蒂诺发现,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开启了他此后半个世纪里窃玉偷香的绝密战斗,试图在另外一些支离破碎的心灵中寻找抹平旧日伤痕的慰藉。
![]() |
弗洛伦蒂诺的第一情人是内战时期远近闻名的拿撒勒的寡妇,是母亲打开窗户街的家门安排给他的。拿撒勒寡妇在床笫间表现不佳,却是唯一一个温柔得可与费尔明娜相比的人,他对她的理解比对其他任何女人都多,他们在将近三十年间保持了断断续续的情人关系。但她那难以驯服的野猫秉性,使得他们注定无法忠于对方。无论如何,拿撒勒的寡妇对弗洛伦蒂诺一生的行径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其一,弗洛伦蒂诺尽管荒淫无度,但始终信守那句火枪手的座右铭: “可以不忠,但不可背信弃义。”“事实上,他一直都表现得就像是费尔明娜·达萨彻头彻尾的丈夫:肉体上不忠,心灵上却死心塌地;不停地努力摆脱自己所受的奴役,却又不让自己的背叛给她带去痛苦(226页)。”有些情人逐渐了解了弗洛伦蒂诺,尽管他性情古怪,却没有哪个男人是比他更好的伴侣,因为这世上没有哪个男人比他更需要爱。但同时,也没有哪个男人比他更圆滑,因为她们与他之间的爱,从来不会超越他所掌控的界线:一切以不干扰他为费尔明娜保持自由之身的决心为准则(329页)。
其二,寡妇们在不幸沦落为寡妇,从而摆脱了一直以来对丈夫的依赖而实际上却是丈夫对她们的依赖后,天地间豁然开朗。在孤独中修养生息时,寡妇们发现,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弗洛伦蒂诺一生中结识了太多寡妇,这让他懂得在丈夫死后,一个女人会变得多么尽情和自由。他发现,一个忧伤的寡妇比其他任何女人心里都更可能藏着幸福的种子。从而他坚信,费尔明娜有朝一日成为寡妇后,必定像其他寡妇一样,因生活的锤炼而变得可以欣然接受他(232-233页)。”
其三,寡妇几乎比其他女人都聪明,例如,那个因为未婚夫临阵逃脱而成为寡妇的萨拉·诺列加,她是公立学校修养与公民教育课的老师,对生活果然有独特的见解。她对弗洛伦蒂诺说,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227页)。”又如,那个“二夫寡妇”普鲁登西娅·皮特雷,是唯一一个当面拆穿弗洛伦蒂诺心底秘密的人,她让他意识到,他总是在最不该忘记的时候忘记这一点:女人们对问题中隐含的意思比对问题本身想得更多。普鲁登西娅一针见血地指出,七十六岁的弗洛伦蒂诺,凌晨两三点找她喝酒聊天,无非为了如今也成了寡妇的费尔明娜。老头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一扇假门溜走。他走在街上,躲避着行人,为了不让人看到脸上止不住的泪水。他以为这都是从半夜开始才流淌不息的,其实不是,这是五十一年九个月零四天以来他一直强压在心头的泪水(331页)。
![]() |
弗洛伦蒂诺结交了无数个寡妇,但在总计622个情人中,也不全是寡妇。有一个年轻的妇人,那个养鸽子的奥林皮娅·苏莱塔,因为弗洛伦蒂诺在她小腹上留下字迹而被丈夫割断了喉咙。十四岁的阿美利加·维库尼亚,弗洛伦蒂诺的最后一个情人,因为弗洛伦蒂打算与费尔明娜结婚而服毒自杀,这时弗洛伦蒂诺正与费尔明娜一起在内河航船上,他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从容不迫地大哭一场,直至流尽最后一滴眼泪,那时他才有勇气向自己承认他曾多么爱她(399页)。
给弗洛伦蒂诺通知噩耗的是莱昂娜·卡西亚尼。她是他生命中真正的女人,尽管两人始终都不知道这一点,也从未上过床。他们禀性上属于秘而不宣的同一个组织,它的成员都能认出彼此,根本不需要讲同一种语言。正是这个莱昂娜,帮助弗洛伦蒂诺赢得了他为了赢得费尔明娜而必须赢得的名誉和财富,她只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很久以前就发现了弗洛伦蒂诺不是她要找的男人。而弗洛伦蒂诺在莱昂娜面前一次次咬紧牙关,才没有让真相从他伤痕累累的心中滑落出来,从这个他知难而退的黑女人身上,弗洛伦蒂诺终于明白,不跟女人睡觉,也能成为她的朋友(215页)。
在慢长的岁月里,在数不胜数的艳遇中,弗洛伦蒂诺一直都在等待费尔明娜,眼见生活如何在她身上留下痕迹,又如何在他自己身上留下痕迹。除了默默的等待,他其实什么都没做。他甚至从未和别人说起过费尔明娜,因为他知道无法在说出她的名字时,不让别人看出他嘴唇的苍白(228页)。“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为了什么人或事物像他这样等待: 片刻也不曾气馁(318页)。”如果说《百年孤独》讲了马孔多(作为拉丁美洲的一个影像)的百年兴衰和孤独的宿命(参见相关评论《有多少孤独,你能体会?》),那么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则描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恋情和跨世纪的等待。
![]() |
许多读者在被《百年孤独》俘获了之后,阅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时的震撼感难免减弱一些。在我看来,后者只是似乎不及前者迷幻而已。其实,马尔克斯写作两部小说的笔法和表达,几乎如出一撤,时常使用的夸张文字总是超越天际。例如,罗伦索·达萨想把女儿嫁给一个万贯家财的继承人,而这个人风度翩迁,“迷人的眼睫毛甚至会令石头动心(100页)。”弗洛伦蒂诺的叔父莱昂十二,尽管是个没有灵活的商人,内心却藏着一份本性的疯狂,他的嗓子能驾驭令人惊讶的音域,以至于“能让墓碑也落泪(190页)。”再比如,安德雷娅·瓦隆,是弗洛伦蒂诺名单上所有女人中,唯一一个靠出卖肉体为生的,弗洛伦蒂诺为她亵渎了自己不付钱的神圣原则,她也为他破了自己连丈夫也不免费的老规矩。他们以象征性的价钱成交,一次只收一比索(大致上可以想象为当今的一毛钱人民币),而且她不亲手接,他也不亲手给,而是把钱放在一个小猪存钱罐里(311页)。熟读《百年孤独》的读者,很容易想起那个尼格罗曼妲,她总是热情不改地接待奥雷里亚诺(那个破译了羊皮卷密码的家族第六代传人),却执意要他为服务付费,没钱时就用大拇指指甲在门后划出道道,而在奥雷里亚诺经历丧子之痛而失魂落魄时,她又用碳条涂掉了他一直欠着的无数爱情债务,认为能让他开心些,还主动追忆自己最孤单时的悲伤,以免他独自悲恸(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范晔译本,南海出版公司二〇一一年第一版,219页,以下凡索引本书,只标注《百年孤独》页码)。
从根本上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与《百年孤独》在心灵上相通。两本小说让读者惊叹的地方,不仅仅是如莫言所说,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而是马尔克斯令人心惊胆寒地戳穿了生活的假象。尽管人们不愿意承认虚掷了光阴岁月和低估了人生的吝啬,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人从大多数生活经历中得到的教训和启示,只不过是些不假思索地口舌相传的东西,似是而非,实际上都是错的。马尔克斯总是能够让读者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拍案叫绝,并随即心悦诚服,因为他的洞察力太过锐利,他的文字又是那么精准且毒辣,他总是去到我们去不了的地方,总是说出我们意识不到,或者因为胆怯和怀疑而欲言又止的话语。比如,我们中国人常说“寡妇门前是非多,”盛怒之下的费尔明娜,永远地把女儿赶出了家门,她用烟蒂点燃另一只香烟,将侵蚀着她五脏六腑的毒气彻底呼出体外,“如果说我们这些寡妇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再也没人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372页)。”这说明,成为寡妇固然是不幸的一件事,但并不那么可怕。再比如,奥雷里亚诺第二终于迎娶了像女王一样的费尔南达·德尔·卡皮奥,这个刻板又教条的女人一年中可行房的日子只有四十二天,而新婚初夜需要两周的预备期。当她终于可以向丈夫献身时,身穿了一件宽大的白睡衣,衣角垂至脚踝,袖口遮住双手,小腹位置一个园洞掩映于精美花边中。如此情形,试问读者诸君你会怎么看?马尔克斯借奥雷里亚诺第二之口放声大笑:“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淫秽的(《百年孤独》185页)!”因此,当同样的读者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读到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说出“我为你保留了童真”(391页)时,或许会不禁哑然失笑,但在佩服他的勇气的同时,也会瞬间遗忘他过往的淫乱,甚至不会置疑他说出这句话的资格。
读马尔克斯的作品,我隐约意识到,好小说不仅仅是描绘出我们支离破碎的生活,而是做出解释。假如读者觉得马尔克斯的解说总是不可思议的,那也并不奇怪,因为这正是生活本身的样子。此刻,受台风“妮妲”的影响,外面下着雨,写下这些算是读《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笔记吧。我想申明,这是一本值得广大妇女阅读的小说,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晴空朗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