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记
查看话题 >在美国感受中国画: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首展--《夏木垂阴》(一)戴进 《夏木垂阴图》
BAMPFA全称:Berkeley Art Museum and Pacific Film Archive(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和太平洋电影资料馆)是此馆开始展览的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的首展“夏木垂荫”,为著名中国美术史专家高居翰(James Cahill)生前所藏的景元斋中国画以及伯克利艺术博物馆的众多亚洲艺术珍藏。 伯克利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劳伦斯·林德尔(Lawrence Rinder)表示:“亚洲艺术之所以被单独列为一个研究主题是因为它是我们收藏里的强项。我们馆内持有大量的中国卷轴画,印度微型画,日本版画与绘画和西藏唐卡等,而这些现在都被存放在高居翰亚洲艺术研究中心里”。
一、戴进《夏木垂阴》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夏木垂阴"的展览专题名字取自明代画家戴进的《夏木垂阴图》。戴进(1388 ~ 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早年随父亲进京,在宫中学画,曾在宣德年间再次推荐入宫,后遭忌返回家乡,期间共计二十余年。"浙派" 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宫廷画院,由马远、夏珪两位画家所创立的优雅的画风。“浙派”的名称最早出现在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国朝名士,仅戴进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 “浙派”在明代就是北宗、行家画的代名词。 而在蒙古人入侵之后,将近一百年的统治期间,宫廷院画的传统从中央转移到地方画坛,直到明朝建立才再度复兴。

明朝初期,民间非常崇尚的宋代画风的画家都在宫廷,其中以戴进为首的 "浙派" 对当时影响最大,可以说是当时画院画家中的佼佼者。戴进晚年在家乡卖画授徒为生,除了儿子女儿女婿传其衣钵,更收了门下弟子众多,即使家学深厚的沈周也临摹过戴进的作品。晚年戴进归杭后,创作了很多力作,受到当地名流的尊重。
戴进的绘画技巧具多样性,无论是人物、山水、花卉皆很擅长,人物面貌也有多种变化,山水取法宋人苍劲一派,又融以元人水墨法传统,山石大斧劈皴,水墨淋漓,豪放挺健,下笔较重,粗爌有力,气势充沛。人物工意结合,面部描写较细,神态生动,衣纹线条则粗放顿挫,劲鍊洒脱,风貌独具,花鸟既能工笔设色,又能水墨写意。
明朝中期随着江南凋零的经济生活的复苏到繁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路”之称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其中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着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以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到了明朝后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思潮的活跃,士大夫文人画更是以画为乐、以画为寄。
戴进的画风雄厚、峻峭,师承广泛、面貌多样,而在多种变化中,“他画衣纹常用铁线描和兰叶描,有时用丁头鼠尾描,行笔顿挫有力” ,画风主要倾向于苍健豪迈,如《钟馗夜游图》。而从《夏木垂阴图》中可以看到戴进雄劲苍润的水墨山水用笔,墨色酣畅,节奏明快,与马、夏的山水不同,主峰占的比例比较大,用大斧劈皴法来表现山石。
画面前景是乱石溪流,中景的山壁上有潺潺流水顺势而下,远山叠翠,淡墨写出,近处的树枝叶繁茂。画近处林木掩映楼阁与远山水边的亭子遥相呼应,布局工整。有徜徉于山径拿着锄头的路人,右下角一老者牵着一头毛驴款款走来,情态传神。整幅画细节处见豪迈,秀逸典雅。












所有图片拍摄于2016年7月14日,于伯克利艺术博物馆。 References: 1. http://www.archdaily.com/ 2: http://www.tanchinese.com/news/17055/ 3 .Wikipedia 4. 高居翰:《隔江山色》 5.《中国美术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