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三)
五、高熵值信息的产生
通道中的高熵信息
在商品时代,媒体和公司的实质是在传递高熵信息。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兰芳曾讲过一部评书《杨家将》,播放《杨家将》的时候沈阳城万人空巷,大家都跑回家专心致志地听评书,最后沈阳市公安局还颁给刘兰芳了一个锦旗,因为在播《杨家将》期间沈阳的犯罪率都下降了。
什么造就了《杨家将》的空前成功,首先,这是文革后第一批古代武侠评书,信息带来的惊异度无疑非常高;其次,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主要的信息接收工具就是收音机,电视还没有普及,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的年代收音机可以锁定所有人;最后,你在听收音机节目的时候无法收到其它信号,也就不存在噪音干扰。正是这三个原因造就了《杨家将》的空前成功。所以那种盛况空前的事情往往发生在高熵信息在单一通道中不受干扰的传播时期,这就是为什么包括《追捕》、《上海滩》以及中国女排的火爆都是出现在出现了信息通道但是其他节目还相对匮乏的八十年的原因。
如果你是一个信息制造者,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自媒体,都面临着通道中其他竞争者的挑战,没人希望在自己和用户之间隔着其他人的声音。这种竞争可能来自你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来自其他信息通道,正如《必然》中写道的,用户的注意力是资源,如果你想获得像IPhone、《杨家将》一样的关注,那么你需要提高信息的熵值、或者赢得新的信息传递通道。
作为信息的制造者,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通道。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信息通道中,信息永远属于最高熵值的状态。不信你看朝鲜,在仅有的朝鲜国家电视台,哪怕你的发型丑的像是被啃出来的,照样是朝鲜年轻人模仿的潮流。IPhone早期的空前成功,也因为它开辟出了智能机这个通道,在这个通道内它是独一无二的,给予用户的就是超高熵值的体验。
站在这个角度,分众传媒在电梯内的广告,作为用户在电梯内唯一的信息通道,动画广告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关注度。
回过头我们再讲讲在原有频道里赢得竞争的问题。在原有通道内赢得竞争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提高发出信息的熵值。正如我们在前面介绍模拟信号时所说的,提高信号波幅/信息熵值就可清晰的传播信号。苹果和小米就都是高熵值的产品。苹果手机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而小米手机在推出伊始之所以受到热捧就是因为其以高性价比著称。
将产品做到极致,就是传递惊异给用户。这可以迅速屏蔽对手,效果无异于在嘈杂的火车站拿着大喇叭说话。“极致力量”的商品就是具有高熵值的商品,性能、价格、外观、用户体验,这几样里总要有一样做到极致才有机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突围。
但这谈何容易!下面就介绍一下高熵信息的生产过程。
高熵信息的产生
按照高熵信息的定义(使人产生更大惊异的信息)来看,高熵信息的产生过程与信息理论无关,而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
客观高熵值信息的产生 & 高熵值信息的生产 & 高熵值体验的生产。
一个信息让你觉得很惊异,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这个信息本身就是高惊异度信息;第二,这个信息让你产生很高的惊异;第三,这个信息让你体验了惊异感觉。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也因此有三个不同的产生路径。
客观高熵值信息:客观高熵值信息的代表是911,这就是本身强冲击力、高惊异度的客观高熵值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为信息源带来超额关注。但是有两个限制:第一,客观高熵值信息本身稀缺;第二,客观高熵值信息的时效性很强。
客观高熵值信息稀缺:客观高熵信息一直都非常稀缺,盘点2015年,大事件不少,但是平均每天却不多。对照客观高熵值信息的定义,当马航MH370已经失事一个月后的滚动报道,只能算作对客观高熵值事件的追踪,而不能算作客观高熵值事件的报道,因为它已经不再让人产生惊异了。
既然客观高熵值信息这么稀缺,可不可以自己造一个客观高熵值信息呢?央视自己放烟花把大裤衩点着了就是一个自己制造客观高熵值信息的案例,仅以信息熵值来看效果很不错,就是成本有点高,一般没人主动这么干。正应了那句老话:只有看热闹的不怕事大!
客观高熵值信息的时效:为什么那么多电视台会派驻战地记者,这么危险,转播别的台的视频不就结了?他们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客观高熵值信息的即时播报权,只有第一个播报才会赢得观众的惊异和关注,如果你是第二十个报道911的媒体,你的信息对观众就没有任何惊异了。
美国CNN就是靠第一个现场直播海湾战争发家的,而半岛电视台也是因为可以提供很多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第一手资料而迅速逆袭的。很多电视台派驻战地记者,都是为了第一时间拿到客观高熵值的信息。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客观高熵值信息非常难获取。而且时效性非常强,只有第一个播报的媒体才会获得高熵值效益。
客观高熵值信息,关键在信息通道:还说911,那年如果你在美国,你一定不会通过CCTV看911,因为央视也都是转播CNN的,所以直接看CNN就好了。而911那年我在我外婆家(中国北方的一个小镇),看到央视在播放飞机撞击世贸,那一天我都盯着央视一套看滚动新闻。这件事情说明两件事情:第一,信息通道非常重要;第二,垄断用户的信息通道非常重要。
一家媒体要一直垄断客观高熵信息的通道是不太可能的事,就算你派了战地记者也不可能所有战斗都围绕着你派去的记者展开啊。但努力成为用户信息通道中第一个播报的媒体还是可以的,这就是垄断用户的信息通道。
垄断用户的信息通道,怎么做到呢?
答:通过观点吸引有偏好的观众以实现对该类观众信息通道的垄断。世界上的大事不断发生,主流媒体像摇色子一样抓到重大事件的第一报道权。我既没有那个闲工夫去研究谁是第一个报道欧洲难民危机的媒体;也没兴趣去发掘谁比谁早报道了一小时。重点是我要找一家我听着舒服的媒体,只要他家的新闻慢半拍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我会一直听下去。所以在美国,有CNN这种即时播报的媒体,也有转播CNN图像,但具有自己鲜明观点的福克斯电视台。福克斯通过观点笼络观众,形成对该类偏好观众的信息通道垄断。
产生“通过观点垄断用户信息通道,从而第一时间播报客观高熵信息”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喜欢生活在认可自己价值观、按照自己世界观观察世界的环境里。所以媒体可以通过设立观点来赢得某类观众,垄断他们的信息渠道;所以好的评论员会越来越值钱;所以美国大选中口无遮拦的特普朗会获得高支持率。
高熵值信息的生产:请注意,这里讲的是高熵值信息的“生产”而不是“产生”。“高熵值信息的生产”与“客观高熵值信息的产生”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后者的高熵值是源于信息本身(如911),而前者是对一般信息赋予高熵值。
正如前文所说,天下哪那么多大事发生,但媒体总要抓住观众赢得竞争,所以就涉及到了高熵值信息的生产问题。既然高熵值的重点是观众的惊异,那么我们就从惊异是怎么产生的入手,给您讲讲“惊异”这一心理学现象。
惊异的词典解释是“惊奇诧异”,这等于没解释。在《The Organized of Mind》里面就介绍了“惊异”,让我先从潜意识的角度给你讲一下什么是“惊异”。
我们人的大脑活动分为意识活动(Conscious)和潜意识活动(Subconscious)两个部分。惊异就是当意识活动不满足潜意识活动的预判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这么准确的定义你没地方能找到)。
我们的潜意识为什么要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所能承载的信息流非常有限,大概每秒20bits,而我们的身体每刻所感知(人的六识)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我们的意识只能选择性的筛选最重要的共同认知作为此刻处理的信息,Conscious这个词中,“sci”就是认知的意思,“con”是共同的意思,所以意识这个词的英语含义是身体意识的共同认知。当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每秒意识处理信息6bits,所以一个人的极限是同时听三个人讲新鲜事,但此时他对眼前图像几乎不做反应。既然意识这么忙,就要请潜意识来帮忙。潜意识是我们感知不到的、但客观存在的认知,潜意识的分析量是意识的10倍,也就是每秒200bits,这基本满足我们人分析判断的需要,所以所有信息在进入我们的意识之前都要经过潜意识过滤一遍,把最有价值的传递给我们的意识。因此潜意识指挥着我们的条件反射动作,运动天赋好的人,就是潜意识连接特别强的人,打乒乓球就是在练习潜意识的条件反射,没事可以多打打。
潜意识的预判,正是导致人类的感知慢于真实事件发生0.2秒的原因。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场景我们仿佛之前见过,就是潜意识传导至意识的时间差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为什么在最困的半夜反而写文章思如泉涌、效率极高?与本题无关,我不告诉你。但你要记住,“惊异就是当意识活动不满足潜意识活动的预判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当我们了解了“惊异”的产生原理,我们就可以通过设计不满足潜意识预判的信息使人产生惊异。
说到如何通过设计不满足潜意识预判的信息使人产生惊异,我就从如何说相声讲起吧,因为相声的精髓马三立老先生概括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不正是“惊异”么!那么相声是怎样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呢?相声的基本功有四个,估计你以为是说学逗唱,其实不是,这仅是相声的四门功课。相声的四个基本功是“铺、陈、垫、叙”,这四个基本功都是在干一件事,就是让观众建立心理预期。在观众对叙述的事件建立心理预期之后,再拿出意料之外的结果作为相声的包袱。由于“铺、陈、垫、叙”这四个阶段需要很长的叙述,为了避免观众注意力分散,所以需要捧哏在逗哏叙事的过程中进行配合,这就是对口相声的基本方法。大师的功力不在于抖包袱,而在于怎样在轻松幽默中完成“铺、陈、垫、叙”。而春晚上由于每个节目的时间太短,所以相声演员无法完成前面的铺垫, 于是包袱都变成了已经听过的网络段子,这是一个无解的选择。
和相声抖包袱的方法相同,一个信息源如果希望提高信息熵值,就需要通过铺垫和暗示的方法先建立受众潜意识中的心理预期,之后用准备好的信息打破受众的这个心理预期,这时候就可以产生高惊异的效果。如果你分析韩国和台湾的综艺节目,包括原来的康熙来了,引爆全场的手法与马三立先生如出一辙。最后,再强调一遍,高手的高明之处在于轻松幽默、不着痕迹的完成前面的铺垫,之后在恰到好处的时机打破预期。
高熵体验制造:郭德纲的相声可以在半小时内让现场观众笑20次,怎么可能在半个小时内完成20次“铺、陈、垫、叙”呢,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郭德纲并没有在半个小时内抖20个包袱,而是一个包袱在半个小时内抖了20次,而且每次都确保观众会笑。郭德纲之所以能这么火,因为他第一个在相声里引入了一个心理学手法,叫做种心锚。
先让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心锚:心锚是人内心的一种条件反射,是将人的特定心情、行为、动作或表情进行的链接,当刺激条件与反射链接建立好后,人的心锚就建立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心锚效果会更明显。
上面心锚的定义有点抽象,用个悲伤的句子就是: “当下雨天你是否会想起心中的她~”,其中下雨就是条件,想起她就是反射,这句话的前提就是在下雨天你和她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于是下雨的条件和想她的反射之间就建立起了心锚。那么后面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心锚效果会明显怎解呢?还套用这句话,就变成了“每当下雨天你是否总会想起心中的她~”。其实我的心锚是一碗过了期的小鸡炖蘑菇泡面,每当在超市看见,我的肚子都会抽搐。
说到这,你猜到郭德纲给观众种的心锚是什么了吧—“于谦是条件,笑是反射”,如此一来,只要是郭德纲在相声中提到于谦大家就会笑,相信这种开创式的壮举连郭老师自己没意识到是一种心理学手法。通过对着郭德纲相声的分析,你会发现在相声中种心锚有三个好处:
一. 这种相声场子的段子不怕你事先听过,网络时代传统相声想想出一个都没听过的新包袱特别困难,而这个问题郭德纲不怕;
二. 可以连续逗大家发笑且保证效果,这种一个包袱抖十遍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相声的“铺、陈、垫、叙”;
三. 念叨谁的糗事谁就火,因为你上台大家就乐,你能不火么。郭德纲之前一直念叨李菁,后来李菁出走,估计郭德纲肠子都悔青了。后来拼命念叨岳云鹏,果然岳云鹏也火了。
其实演唱会也是一样的手法,要用大家熟悉的歌曲压轴,为什么唱老歌的现场会有人哭呢?不是此情此景,而是勾起了你的彼时彼刻。来,一起跟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如果一个节目,每一次打动读者都需要一次精妙的推理,那么五十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几次这样的推理过程呢?以理服人的终点是让人在心里认可这个道理。
最后,信息是促使人做出决策的动力。如果你是一个证券投资者,以上三种惊异,只有第一种客观高熵值信息是有价值的,如果你被高熵值信息影响了,那么你将在投资市场犯错误,如果你被高熵值体验迷惑了,只能说你的心理素质太差,还是别干这个了。而高手,就是不被第二种和第三种信息影响,还能观察别人的人。
通道中的高熵信息
在商品时代,媒体和公司的实质是在传递高熵信息。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兰芳曾讲过一部评书《杨家将》,播放《杨家将》的时候沈阳城万人空巷,大家都跑回家专心致志地听评书,最后沈阳市公安局还颁给刘兰芳了一个锦旗,因为在播《杨家将》期间沈阳的犯罪率都下降了。
什么造就了《杨家将》的空前成功,首先,这是文革后第一批古代武侠评书,信息带来的惊异度无疑非常高;其次,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主要的信息接收工具就是收音机,电视还没有普及,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的年代收音机可以锁定所有人;最后,你在听收音机节目的时候无法收到其它信号,也就不存在噪音干扰。正是这三个原因造就了《杨家将》的空前成功。所以那种盛况空前的事情往往发生在高熵信息在单一通道中不受干扰的传播时期,这就是为什么包括《追捕》、《上海滩》以及中国女排的火爆都是出现在出现了信息通道但是其他节目还相对匮乏的八十年的原因。
如果你是一个信息制造者,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自媒体,都面临着通道中其他竞争者的挑战,没人希望在自己和用户之间隔着其他人的声音。这种竞争可能来自你的竞争对手,也可能来自其他信息通道,正如《必然》中写道的,用户的注意力是资源,如果你想获得像IPhone、《杨家将》一样的关注,那么你需要提高信息的熵值、或者赢得新的信息传递通道。
作为信息的制造者,最有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就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通道。在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信息通道中,信息永远属于最高熵值的状态。不信你看朝鲜,在仅有的朝鲜国家电视台,哪怕你的发型丑的像是被啃出来的,照样是朝鲜年轻人模仿的潮流。IPhone早期的空前成功,也因为它开辟出了智能机这个通道,在这个通道内它是独一无二的,给予用户的就是超高熵值的体验。
站在这个角度,分众传媒在电梯内的广告,作为用户在电梯内唯一的信息通道,动画广告可以获得非常高的关注度。
回过头我们再讲讲在原有频道里赢得竞争的问题。在原有通道内赢得竞争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提高发出信息的熵值。正如我们在前面介绍模拟信号时所说的,提高信号波幅/信息熵值就可清晰的传播信号。苹果和小米就都是高熵值的产品。苹果手机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而小米手机在推出伊始之所以受到热捧就是因为其以高性价比著称。
将产品做到极致,就是传递惊异给用户。这可以迅速屏蔽对手,效果无异于在嘈杂的火车站拿着大喇叭说话。“极致力量”的商品就是具有高熵值的商品,性能、价格、外观、用户体验,这几样里总要有一样做到极致才有机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突围。
但这谈何容易!下面就介绍一下高熵信息的生产过程。
高熵信息的产生
按照高熵信息的定义(使人产生更大惊异的信息)来看,高熵信息的产生过程与信息理论无关,而是一个心理学的过程。
客观高熵值信息的产生 & 高熵值信息的生产 & 高熵值体验的生产。
一个信息让你觉得很惊异,大致有三种可能:第一,这个信息本身就是高惊异度信息;第二,这个信息让你产生很高的惊异;第三,这个信息让你体验了惊异感觉。这是三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也因此有三个不同的产生路径。
客观高熵值信息:客观高熵值信息的代表是911,这就是本身强冲击力、高惊异度的客观高熵值信息。这样的信息可以为信息源带来超额关注。但是有两个限制:第一,客观高熵值信息本身稀缺;第二,客观高熵值信息的时效性很强。
客观高熵值信息稀缺:客观高熵信息一直都非常稀缺,盘点2015年,大事件不少,但是平均每天却不多。对照客观高熵值信息的定义,当马航MH370已经失事一个月后的滚动报道,只能算作对客观高熵值事件的追踪,而不能算作客观高熵值事件的报道,因为它已经不再让人产生惊异了。
既然客观高熵值信息这么稀缺,可不可以自己造一个客观高熵值信息呢?央视自己放烟花把大裤衩点着了就是一个自己制造客观高熵值信息的案例,仅以信息熵值来看效果很不错,就是成本有点高,一般没人主动这么干。正应了那句老话:只有看热闹的不怕事大!
客观高熵值信息的时效:为什么那么多电视台会派驻战地记者,这么危险,转播别的台的视频不就结了?他们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客观高熵值信息的即时播报权,只有第一个播报才会赢得观众的惊异和关注,如果你是第二十个报道911的媒体,你的信息对观众就没有任何惊异了。
美国CNN就是靠第一个现场直播海湾战争发家的,而半岛电视台也是因为可以提供很多阿拉伯国家内部的第一手资料而迅速逆袭的。很多电视台派驻战地记者,都是为了第一时间拿到客观高熵值的信息。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客观高熵值信息非常难获取。而且时效性非常强,只有第一个播报的媒体才会获得高熵值效益。
客观高熵值信息,关键在信息通道:还说911,那年如果你在美国,你一定不会通过CCTV看911,因为央视也都是转播CNN的,所以直接看CNN就好了。而911那年我在我外婆家(中国北方的一个小镇),看到央视在播放飞机撞击世贸,那一天我都盯着央视一套看滚动新闻。这件事情说明两件事情:第一,信息通道非常重要;第二,垄断用户的信息通道非常重要。
一家媒体要一直垄断客观高熵信息的通道是不太可能的事,就算你派了战地记者也不可能所有战斗都围绕着你派去的记者展开啊。但努力成为用户信息通道中第一个播报的媒体还是可以的,这就是垄断用户的信息通道。
垄断用户的信息通道,怎么做到呢?
答:通过观点吸引有偏好的观众以实现对该类观众信息通道的垄断。世界上的大事不断发生,主流媒体像摇色子一样抓到重大事件的第一报道权。我既没有那个闲工夫去研究谁是第一个报道欧洲难民危机的媒体;也没兴趣去发掘谁比谁早报道了一小时。重点是我要找一家我听着舒服的媒体,只要他家的新闻慢半拍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我会一直听下去。所以在美国,有CNN这种即时播报的媒体,也有转播CNN图像,但具有自己鲜明观点的福克斯电视台。福克斯通过观点笼络观众,形成对该类偏好观众的信息通道垄断。
产生“通过观点垄断用户信息通道,从而第一时间播报客观高熵信息”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喜欢生活在认可自己价值观、按照自己世界观观察世界的环境里。所以媒体可以通过设立观点来赢得某类观众,垄断他们的信息渠道;所以好的评论员会越来越值钱;所以美国大选中口无遮拦的特普朗会获得高支持率。
高熵值信息的生产:请注意,这里讲的是高熵值信息的“生产”而不是“产生”。“高熵值信息的生产”与“客观高熵值信息的产生”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后者的高熵值是源于信息本身(如911),而前者是对一般信息赋予高熵值。
正如前文所说,天下哪那么多大事发生,但媒体总要抓住观众赢得竞争,所以就涉及到了高熵值信息的生产问题。既然高熵值的重点是观众的惊异,那么我们就从惊异是怎么产生的入手,给您讲讲“惊异”这一心理学现象。
惊异的词典解释是“惊奇诧异”,这等于没解释。在《The Organized of Mind》里面就介绍了“惊异”,让我先从潜意识的角度给你讲一下什么是“惊异”。
我们人的大脑活动分为意识活动(Conscious)和潜意识活动(Subconscious)两个部分。惊异就是当意识活动不满足潜意识活动的预判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这么准确的定义你没地方能找到)。
我们的潜意识为什么要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预判呢?这是因为我们的意识所能承载的信息流非常有限,大概每秒20bits,而我们的身体每刻所感知(人的六识)的信息量非常大,所以我们的意识只能选择性的筛选最重要的共同认知作为此刻处理的信息,Conscious这个词中,“sci”就是认知的意思,“con”是共同的意思,所以意识这个词的英语含义是身体意识的共同认知。当我们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每秒意识处理信息6bits,所以一个人的极限是同时听三个人讲新鲜事,但此时他对眼前图像几乎不做反应。既然意识这么忙,就要请潜意识来帮忙。潜意识是我们感知不到的、但客观存在的认知,潜意识的分析量是意识的10倍,也就是每秒200bits,这基本满足我们人分析判断的需要,所以所有信息在进入我们的意识之前都要经过潜意识过滤一遍,把最有价值的传递给我们的意识。因此潜意识指挥着我们的条件反射动作,运动天赋好的人,就是潜意识连接特别强的人,打乒乓球就是在练习潜意识的条件反射,没事可以多打打。
潜意识的预判,正是导致人类的感知慢于真实事件发生0.2秒的原因。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场景我们仿佛之前见过,就是潜意识传导至意识的时间差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拖延,为什么在最困的半夜反而写文章思如泉涌、效率极高?与本题无关,我不告诉你。但你要记住,“惊异就是当意识活动不满足潜意识活动的预判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当我们了解了“惊异”的产生原理,我们就可以通过设计不满足潜意识预判的信息使人产生惊异。
说到如何通过设计不满足潜意识预判的信息使人产生惊异,我就从如何说相声讲起吧,因为相声的精髓马三立老先生概括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这不正是“惊异”么!那么相声是怎样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呢?相声的基本功有四个,估计你以为是说学逗唱,其实不是,这仅是相声的四门功课。相声的四个基本功是“铺、陈、垫、叙”,这四个基本功都是在干一件事,就是让观众建立心理预期。在观众对叙述的事件建立心理预期之后,再拿出意料之外的结果作为相声的包袱。由于“铺、陈、垫、叙”这四个阶段需要很长的叙述,为了避免观众注意力分散,所以需要捧哏在逗哏叙事的过程中进行配合,这就是对口相声的基本方法。大师的功力不在于抖包袱,而在于怎样在轻松幽默中完成“铺、陈、垫、叙”。而春晚上由于每个节目的时间太短,所以相声演员无法完成前面的铺垫, 于是包袱都变成了已经听过的网络段子,这是一个无解的选择。
和相声抖包袱的方法相同,一个信息源如果希望提高信息熵值,就需要通过铺垫和暗示的方法先建立受众潜意识中的心理预期,之后用准备好的信息打破受众的这个心理预期,这时候就可以产生高惊异的效果。如果你分析韩国和台湾的综艺节目,包括原来的康熙来了,引爆全场的手法与马三立先生如出一辙。最后,再强调一遍,高手的高明之处在于轻松幽默、不着痕迹的完成前面的铺垫,之后在恰到好处的时机打破预期。
高熵体验制造:郭德纲的相声可以在半小时内让现场观众笑20次,怎么可能在半个小时内完成20次“铺、陈、垫、叙”呢,他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郭德纲并没有在半个小时内抖20个包袱,而是一个包袱在半个小时内抖了20次,而且每次都确保观众会笑。郭德纲之所以能这么火,因为他第一个在相声里引入了一个心理学手法,叫做种心锚。
先让我解释一下什么是心锚:心锚是人内心的一种条件反射,是将人的特定心情、行为、动作或表情进行的链接,当刺激条件与反射链接建立好后,人的心锚就建立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心锚效果会更明显。
上面心锚的定义有点抽象,用个悲伤的句子就是: “当下雨天你是否会想起心中的她~”,其中下雨就是条件,想起她就是反射,这句话的前提就是在下雨天你和她发生了什么难忘的事,于是下雨的条件和想她的反射之间就建立起了心锚。那么后面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心锚效果会明显怎解呢?还套用这句话,就变成了“每当下雨天你是否总会想起心中的她~”。其实我的心锚是一碗过了期的小鸡炖蘑菇泡面,每当在超市看见,我的肚子都会抽搐。
说到这,你猜到郭德纲给观众种的心锚是什么了吧—“于谦是条件,笑是反射”,如此一来,只要是郭德纲在相声中提到于谦大家就会笑,相信这种开创式的壮举连郭老师自己没意识到是一种心理学手法。通过对着郭德纲相声的分析,你会发现在相声中种心锚有三个好处:
一. 这种相声场子的段子不怕你事先听过,网络时代传统相声想想出一个都没听过的新包袱特别困难,而这个问题郭德纲不怕;
二. 可以连续逗大家发笑且保证效果,这种一个包袱抖十遍的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相声的“铺、陈、垫、叙”;
三. 念叨谁的糗事谁就火,因为你上台大家就乐,你能不火么。郭德纲之前一直念叨李菁,后来李菁出走,估计郭德纲肠子都悔青了。后来拼命念叨岳云鹏,果然岳云鹏也火了。
其实演唱会也是一样的手法,要用大家熟悉的歌曲压轴,为什么唱老歌的现场会有人哭呢?不是此情此景,而是勾起了你的彼时彼刻。来,一起跟我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如果一个节目,每一次打动读者都需要一次精妙的推理,那么五十分钟的时间可以完成几次这样的推理过程呢?以理服人的终点是让人在心里认可这个道理。
最后,信息是促使人做出决策的动力。如果你是一个证券投资者,以上三种惊异,只有第一种客观高熵值信息是有价值的,如果你被高熵值信息影响了,那么你将在投资市场犯错误,如果你被高熵值体验迷惑了,只能说你的心理素质太差,还是别干这个了。而高手,就是不被第二种和第三种信息影响,还能观察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