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等持精进不退之略解
《大乘義章》卷12:「成實所立定守一緣名一相修。慧心見法種種差別名種種修。言一相修為一相者。論言。依定還生神定。如從初禪生二禪等。言一相修為種種者。依定生慧。言一相修為於一相及種種者。依定生定及生智慧。言種種修為種種者。依慧生慧。如聞生思如思生修。言種種修為一相者。依慧生定。言種種修為種種相及一相者。依慧能生一切定慧。」(CBETA, T44, no. 1851, p. 714, a5-12)
粗解:《成唯识论》所确立的定,就是固守一法为缘,这叫做一相修。而慧心可见法有种种差别,这叫种种修。说一相修合于一相,《成唯识论》上说:依定还生神定。譬如从初禅能生二禅,二禅能生三禅,三禅能四禅,直至非想非非想定。说从一相修而得知法种种差别的,叫做依定生慧;说从一相修而能得于一合相以及知法种种差别的,叫做依定生(定+智慧);说种种修而入法种种差别的,叫做依慧生慧,譬如从闻法而生思法、从思法而生修法;说种种修而至于一合相的,叫做依慧生定;说种种修而至于(种种相+一合相)的,叫做依慧能生一切定和慧。
《楞嚴經四依解》卷8:「六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惟進無退。名不退心。”
此信位,第六不退心也。此位即前定慧二心,互相資發、轉深之行。初句,明定生慧。謂心既澄凝,理自此現;次句,明慧生定,謂慧既明徹,定愈深入。三句牒上,定慧互資,互無退失;末句結名。前精進心,方通妄習,成一精明,着力方進,故名精進。此位,即精明智體,轉明轉寂、轉寂轉明、惟進無退,故名不退。此即無生智忍、明靜深入之相,此亦轉眾生顛倒,成定慧均等之妙也。正脉曰:自此以下屬五力,如.果木結根既久,有不可拔之力,用此精進力也。」(CBETA, D17, no. 8862, p. 843, a3-b5)
粗解:六、不退心。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楞严原文)
这个信位,就是第六信位“不退心”。在这个信位上,就是前面所说的定慧二心,能够相互资助启发,逐渐转入内心的深细观行。第一句“定光发明”,是表明因定生慧,意思是,既然能够心境澄明凝湛,那么真如本心之真实法理便会从此而自行显现(即能知现法种种);第二句“明性深入”,是表明因慧生定,意思是,既然智慧能够对真实法理的种种显现能够澈知无碍(以正见而能对正定中所显法种种有正确的了知、不起无明错见),那么定便能够越发继续深入。第三句“唯进无退”,是承接上两句的含义,总括说明,由于定与慧相互资助,相互都无退失;最后一句“名不退心”,是给上述法义内容安立名相。前面所述的精进心,此时还尚与妄想习气同在,成为“一精明”之体;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用力才会进步,所以叫做精进。在这个信位上,就是这个精明智体,不停地转向理明、转向寂灭,又转向更深广的寂灭而又能转向丰厚的理明,一直处于这种只有进没有退的过程,所以叫做不退。这就是无生智忍、明、静相互深入的心行法相,这也就是逆转众生颠倒心行、成就定慧等持的深妙法门。《正脉》说:从这个信位再往后走,就是属于五力中的念力、定力和慧力的内容了;就好比果树扎根时间久了,就能产生牢牢抵抗被拔动的之根本定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用这个精进力呀!
粗解:《成唯识论》所确立的定,就是固守一法为缘,这叫做一相修。而慧心可见法有种种差别,这叫种种修。说一相修合于一相,《成唯识论》上说:依定还生神定。譬如从初禅能生二禅,二禅能生三禅,三禅能四禅,直至非想非非想定。说从一相修而得知法种种差别的,叫做依定生慧;说从一相修而能得于一合相以及知法种种差别的,叫做依定生(定+智慧);说种种修而入法种种差别的,叫做依慧生慧,譬如从闻法而生思法、从思法而生修法;说种种修而至于一合相的,叫做依慧生定;说种种修而至于(种种相+一合相)的,叫做依慧能生一切定和慧。
《楞嚴經四依解》卷8:「六不退心。
“定光發明。明性深入。惟進無退。名不退心。”
此信位,第六不退心也。此位即前定慧二心,互相資發、轉深之行。初句,明定生慧。謂心既澄凝,理自此現;次句,明慧生定,謂慧既明徹,定愈深入。三句牒上,定慧互資,互無退失;末句結名。前精進心,方通妄習,成一精明,着力方進,故名精進。此位,即精明智體,轉明轉寂、轉寂轉明、惟進無退,故名不退。此即無生智忍、明靜深入之相,此亦轉眾生顛倒,成定慧均等之妙也。正脉曰:自此以下屬五力,如.果木結根既久,有不可拔之力,用此精進力也。」(CBETA, D17, no. 8862, p. 843, a3-b5)
粗解:六、不退心。
“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楞严原文)
这个信位,就是第六信位“不退心”。在这个信位上,就是前面所说的定慧二心,能够相互资助启发,逐渐转入内心的深细观行。第一句“定光发明”,是表明因定生慧,意思是,既然能够心境澄明凝湛,那么真如本心之真实法理便会从此而自行显现(即能知现法种种);第二句“明性深入”,是表明因慧生定,意思是,既然智慧能够对真实法理的种种显现能够澈知无碍(以正见而能对正定中所显法种种有正确的了知、不起无明错见),那么定便能够越发继续深入。第三句“唯进无退”,是承接上两句的含义,总括说明,由于定与慧相互资助,相互都无退失;最后一句“名不退心”,是给上述法义内容安立名相。前面所述的精进心,此时还尚与妄想习气同在,成为“一精明”之体;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上用力才会进步,所以叫做精进。在这个信位上,就是这个精明智体,不停地转向理明、转向寂灭,又转向更深广的寂灭而又能转向丰厚的理明,一直处于这种只有进没有退的过程,所以叫做不退。这就是无生智忍、明、静相互深入的心行法相,这也就是逆转众生颠倒心行、成就定慧等持的深妙法门。《正脉》说:从这个信位再往后走,就是属于五力中的念力、定力和慧力的内容了;就好比果树扎根时间久了,就能产生牢牢抵抗被拔动的之根本定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用这个精进力呀!
井观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书:解读“唯是一心” (1人喜欢)
- 读书:读大乘法之一
- 读书:唯识指意 (2人喜欢)
- 读书:《圆觉经》之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 (1人喜欢)
- 读书:唯是一心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