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女人的闲话家常
自从我离开中国后,我便开始感觉到我变成了一个朴素的老实人,以往的一切风光,一切令人为之眉飞色舞的生活方式便暂时的告一段落,陌生环境所带来的新鲜感渐渐消失殆尽,激情也不再澎湃,新的生活开始简单得晕晕欲睡。
这样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我居然也咀嚼出甜味来,原因来之于身边的一群潮汕妇女,她们的话语总能让我在闲时聊天中如春风拂面,新奇有趣。
墨尔本有一个区叫Doncaster ,这里居住着很多家潮汕人,邻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邱家是陈家的朋友,陈家是黄家的朋友,黄家是蔡家的朋友,最后这些潮汕家庭便全部是朋友,彼此互相照应互相取暖。
我非常喜欢蔡家的奶奶,我总会在蔡家奶奶教导的一些常识中开心的不知所措,感觉如何大笑都没办法表达出这些话语的妙。
那一天早晨,天寒地冻,花园中早已没有往日中的浩荡美丽,清新素雅的静谧花香已经裹上一层薄薄的白霜,空气中只觉寒凉嗅不到芳香,唯独门外的一株腊梅无所畏惧的在这寒冬中怒放。
那天是礼拜天,我和奶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我告诉奶奶,我想去教堂,奶奶说,你去教堂虽然好,但你不要领吃教的人来家里,吃教的人地位比较高,我们潮汕人家里都供祖先,他们来了,我们的祖先必须站起来,他们出出入入的,祖先们年老,站久了会累。而且,如果他们总来的话,我们的祖先又要站起来迎,站起来送,如此一来便无自由。我听完奶奶如此一本正经的话,忍不住爆笑起来,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基督徒来家里,我们的所有祖先齐唰唰的站起来,祖爷爷佝偻着腰 卑躬屈膝 老态龙钟,祖奶奶和蔼慈祥笑容满面,叔公的胡须在风中飘扬,叔婆安静的站着,厅中站着满满的已经逝世几个世纪的祖先。 奶奶想表达的大抵就是一个这样的画面。
蔡家奶奶回中国后,我便经常和邱家的太太聊天,邱家的太太是一个典型的潮汕贤惠女性,她持家有道,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相夫教子,潮汕女性的特点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这一代人,没学好,年少轻狂,不喜洗手做羹汤,擅长舞文弄墨,人前人后不愿安份,于是便是丢了潮汕女人的脸,也注定荒芜于人世。年少时没变坏前,以为女人唯一的出路便是生一群儿女,叛逆如我,也都是这种想法,可见其他安生女人更是如此。
某日,我羡慕的对邱太说,很羡慕她养育四个儿女,应该非常辛苦,邱太轻描淡写的说,养四个和养一个一个样,就是多一碗粥,其他都不需要,衣服尽管是一个褪给一个,这是潮汕人的表达方式,意思是大哥的衣服给二弟穿,二弟的衣服给三妹,这样一个个的传下去,家庭里养小孩不用置办其他,就是煮粥的时候加多一点水进去。早期的潮汕女人没地位,她除了带小孩之外还要服侍公婆姑仔叔仔,应付日常神事祭拜,终日里不得安宁,隐忍谦逊,逆来顺受,因此生小孩养小孩真如邱太口中所说,豪不夸张。 那年代里,小孩和家庭的关系就是粥里加多一瓢水的关系,小孩便随着主妇手中停不下的杂活,不经意的一年年,一岁岁的长。
岁月的年轮晃晃荡荡的走到了今天,潮汕年老的女性依然保持着往日里的思维,以致我的母亲总不明白为什么现今的年轻人,独独生一个小孩,便讲的好像多大的事一样,母亲生了四个子女,家里收整的井井有条,闲时还可以缝衣绣珠衫,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在慌乱中度过,我们吃得到应节的美食,穿着花俏,家的温馨温暖长留在我的记忆中,如今我总听到母亲和她们老辈潮汕女人在唏嘘叹息,诉说着对新一代女人的种种不解。
蔡家的奶奶,邱家太太,我的母亲,她们代表的是过往祖祖辈辈潮汕女人的价值观,她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儒家正统的道德哲理,话语中看似戏谑,但却饱含哲学,她们把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德性传承给我们,使我们在物欲横飞的当今,灵魂没有沦陷,在挫折面前,依然坚韧屹立。
这样日复一日的简单生活中,我居然也咀嚼出甜味来,原因来之于身边的一群潮汕妇女,她们的话语总能让我在闲时聊天中如春风拂面,新奇有趣。
墨尔本有一个区叫Doncaster ,这里居住着很多家潮汕人,邻里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邱家是陈家的朋友,陈家是黄家的朋友,黄家是蔡家的朋友,最后这些潮汕家庭便全部是朋友,彼此互相照应互相取暖。
我非常喜欢蔡家的奶奶,我总会在蔡家奶奶教导的一些常识中开心的不知所措,感觉如何大笑都没办法表达出这些话语的妙。
那一天早晨,天寒地冻,花园中早已没有往日中的浩荡美丽,清新素雅的静谧花香已经裹上一层薄薄的白霜,空气中只觉寒凉嗅不到芳香,唯独门外的一株腊梅无所畏惧的在这寒冬中怒放。
那天是礼拜天,我和奶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我告诉奶奶,我想去教堂,奶奶说,你去教堂虽然好,但你不要领吃教的人来家里,吃教的人地位比较高,我们潮汕人家里都供祖先,他们来了,我们的祖先必须站起来,他们出出入入的,祖先们年老,站久了会累。而且,如果他们总来的话,我们的祖先又要站起来迎,站起来送,如此一来便无自由。我听完奶奶如此一本正经的话,忍不住爆笑起来,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画面,一个基督徒来家里,我们的所有祖先齐唰唰的站起来,祖爷爷佝偻着腰 卑躬屈膝 老态龙钟,祖奶奶和蔼慈祥笑容满面,叔公的胡须在风中飘扬,叔婆安静的站着,厅中站着满满的已经逝世几个世纪的祖先。 奶奶想表达的大抵就是一个这样的画面。
蔡家奶奶回中国后,我便经常和邱家的太太聊天,邱家的太太是一个典型的潮汕贤惠女性,她持家有道,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相夫教子,潮汕女性的特点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这一代人,没学好,年少轻狂,不喜洗手做羹汤,擅长舞文弄墨,人前人后不愿安份,于是便是丢了潮汕女人的脸,也注定荒芜于人世。年少时没变坏前,以为女人唯一的出路便是生一群儿女,叛逆如我,也都是这种想法,可见其他安生女人更是如此。
某日,我羡慕的对邱太说,很羡慕她养育四个儿女,应该非常辛苦,邱太轻描淡写的说,养四个和养一个一个样,就是多一碗粥,其他都不需要,衣服尽管是一个褪给一个,这是潮汕人的表达方式,意思是大哥的衣服给二弟穿,二弟的衣服给三妹,这样一个个的传下去,家庭里养小孩不用置办其他,就是煮粥的时候加多一点水进去。早期的潮汕女人没地位,她除了带小孩之外还要服侍公婆姑仔叔仔,应付日常神事祭拜,终日里不得安宁,隐忍谦逊,逆来顺受,因此生小孩养小孩真如邱太口中所说,豪不夸张。 那年代里,小孩和家庭的关系就是粥里加多一瓢水的关系,小孩便随着主妇手中停不下的杂活,不经意的一年年,一岁岁的长。
岁月的年轮晃晃荡荡的走到了今天,潮汕年老的女性依然保持着往日里的思维,以致我的母亲总不明白为什么现今的年轻人,独独生一个小孩,便讲的好像多大的事一样,母亲生了四个子女,家里收整的井井有条,闲时还可以缝衣绣珠衫,我们的童年并没有在慌乱中度过,我们吃得到应节的美食,穿着花俏,家的温馨温暖长留在我的记忆中,如今我总听到母亲和她们老辈潮汕女人在唏嘘叹息,诉说着对新一代女人的种种不解。
蔡家的奶奶,邱家太太,我的母亲,她们代表的是过往祖祖辈辈潮汕女人的价值观,她们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儒家正统的道德哲理,话语中看似戏谑,但却饱含哲学,她们把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德性传承给我们,使我们在物欲横飞的当今,灵魂没有沦陷,在挫折面前,依然坚韧屹立。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