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城》开播,我却不忍心动了青葱岁月的位置
![]() |
最近《幻城》开播了,忍不住去看了几集,不禁感慨:再华丽的画面也抵不过曾经那个阅读的岁月。
每当我仰望天空的时候,我就会看见霰雪鸟仓皇地飞过,破空嘶哑的鸣叫,凄凉得让人想掉眼泪。我可以看见站在独角兽上的梨落,看见她快乐得操纵风雪,我可以看见岚裳在海中轻快得如同一只蝴蝶,听见人鱼唱晚弥漫整个幻雪帝国,我可以看见释顽皮得如同个孩子的面容,笑容英俊而又邪气,头发长长地四散开来,看到他左手捧着一团飞舞的雪,右手捧着一团闪烁的火,脚下盛开无数的红莲。
——《幻城》
在所有的日子过去之后,你又怎么带着怎样的心情来回忆我呢?
这些都是在这个冬天里被我反复想起的问题。
大片的时光如浮云样流过。我们的青春单薄地穿梭在蓝天之上。
以前写过的句子,放在这里就显得残忍,我们都忘记了,以后的岁月还有那么漫长,漫长到我可以重新喜欢上一个人,就像当初喜欢你一样。
——《夏至未至》
以上节选自郭敬明的作品,这就是郭敬明式的文字。八零九零后应该还熟悉这种感觉吧?
他的语言是美的,随处可见精妙又温柔的比喻,有时那种美还会带着残酷,带着绝望,带着一种莫名的青春独有的伤痛。随手捡起一段零落的文字,明明知道这个曾经的少年笔下的世界更像是幻觉,可依然会随着他不知所以。
这当然是一种魅力,怎么能说不是才情,不是妙笔生花呢?
曾经的我,也是在这样的文字里流连,并且真的喜爱,甚至沉浸在那些虚幻的世界里。
只是今天,我只愿采摘几段,却不会回读一遍了。
怎么说呢?记忆依然在,只是不适合现在的自己。留在青葱岁月里,它便永远是美好透明的,多年之后再拿出来,读过一个开头,便不忍再咀嚼,怕折损了曾经那么透明的喜爱。
过了读青春读物的年纪吧,也或许是这样的文字并不适合当下的潮流了。最初的感动还是在的,就像我不能否认自己童年时的快乐不是快乐,只是年少的快乐不一定能取悦当下的自己。
现在会捧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我,显然不会倒回去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不会再望着《左手年华,右手倒影》。这些看上去有些过于注重形式美的文字,也并不是我所追崇的。
可是,我依然不想过多评价。我只想记得,那时候觉得《幻城》好美,深深地记得那句“卡索,我的王”,“请你深深地记住……”;记得那时候读《悲伤逆流成河》,甚至都能感受到切骨的痛,莫名地痛了很多次;记得一句“我是那个会用45度角仰望天空的孩子。”尽管现在能够品味出来,这些集结的文字的魔力应该在于:太会烘托气氛,就像《小时代》的场景那样奢华、绝美,总是能够给眼睛一份称心的饕餮大宴。简而言之,就是看起来很美,有种无法言说的意境,读起来更是自顾自地投入、深情。然而,年少的人谁会在意它的深度呢?好看就是享受,也是那时候青春的色彩。
留下那份透明的喜爱给曾经的青葱岁月,不欺它,不嘲笑它,因为每一段都是真实的,这就是理由。
![]() |
我这个人不追星,不会轻易崇拜谁。可是十几岁的时候,唯一称得上崇拜的人就是这个曾经的少年。这份喜爱在那时也是不被身边的人认可的,能够不在乎他有那么多人骂,有那么多人调侃,还去崇拜这个人,说起来还真的算是真爱吧。
家人说,你喜欢的那个作家怎么身材那么浓缩?之后一阵调侃。
同学说,我听说他好像是gay,肯定是比较女人的那一方。
网友们,不厌其烦地研究和热议着他的身高。
还有人说他炫富,为人太咄咄逼人。
曾经的我,看到了这些,但又不尽然是这些。先被他的文字吸引,可是真正崇拜的是他少年得意,之后不被滚滚的舆论压倒,反而越战越有力量和活力,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那种强有力的逻辑的人格魅力。在这些舆论中生存的心理素质,是该有多强大。每当看到他那样瘦弱的身材时,他的韧性、他的成就反而更高大了。我是因为认定这是一个异常强大的人,才会真心地欣赏。
只是外表俊朗,不值得荣获长久的喜爱;只是能力强大,那么只会获得仰视。唯独在外表与能力的强烈反差之下,这个人反而让人印象深刻,再加上他还有一颗异常强大的的内心。
我从小到大,都喜爱文字和阅读,又喜欢给自己设定一个女强人式的人生轨迹,于是找到的寄托,就是这样一个作家和商人的结合。《最小说》买了四五年,见证了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到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依稀记得这个公司里的人们称自己为幺蛾子,他们举办炫目的舞会,游览不一样的风景。因为高中的生活是单薄,缺乏色彩的,所以这部月刊就几乎成了最大的精神消遣。文化公司里的人们,其实是那时候的我对自己未来的人设。
![]() |
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和物,才会有爱。我在那个懵懂青涩的年纪遇到郭敬明和《最小说》,于是就有了那时近乎依恋般的溺爱。
换作今日,可能不会。因为合适的时候是那个时候,已非今日。
今天的我,看到好多人在调侃郭敬明,甚至在谩骂。我知道他不会受影响,因为早就习惯到了无视这些的存在。换个角度,骂声越多,这个人越不会被忘记,或许也是一种间接的宣传。
只是抱歉,我的口味和审美也在随着年龄在长大。我不怀疑过去的自己为何会崇拜一个人,一个事物。岁月慷慨地保留了所有的影像和声音,那么就让它们保留本来的模样,不要去触摸和更改。那是我曾经的青葱岁月,可以被重温,也依旧要有自己的位置。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