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方
上帝关上了门,世界就有了黑夜;
上帝拉起了窗,苍穹尽头开出了光;
不要黑夜也不要光,让我闭上眼,朝着远方。
——题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亘古的诗人一回头,在无涯的时间荒野中,无端地,流下泪来。历史的余辉还没来得及向他投向深情一瞥,诗人的身影就像露水样蒸发。只剩无数的后来人,去到那寥寥数字中,寻找归乡。
人们说,明月圆处是故乡。降生就像播种,汗水和期望,未知也迷茫。但能想象到的是,每一个生命的到来就像佛经中的参悟,灵光乍现,不共人言。江流会从某一处发源,风帆都从某一处起航。树的幼子知道,脚下的一寸寸土地都坚实可靠,我们把心埋进那里,血液的脉络就绘得成图画,深入骨髓,再难遗忘。
想起青梗峰上那一块顽石,经仙手一掷,生去了富贵膏粱之家。可惜一曲人间戏,演尽了就是食尽飞鸟各投林,鸣锣收鼓那一霎,他心之所向,可还是那烟花杨柳地,人间富贵乡?无怪乎余秋雨先生写道,人一生,都应当有两个故乡。在空间有限的经纬上,我的来处是我脚步伊始的地方;而以思想作经,灵魂为纬,生命的归宿就可以定义到无限远的边疆。
洪荒的人们举起火把,铭刻图腾,向高天的方向竖起祭旗,潜心跪首,祈祷诚惶,他知道,他追的是日起耕作,月来归家。
夜里不寐的智者曾披星戴月,奔走呼告,唇枪舌剑,不卑不亢,他知道,他的归处是家园安在,生命安康。
在无数个战战兢兢,坐立不安的时间缝隙里,渺小的生命曾与另一个渺小生命艰难对峙——现实的独木桥上,谁进谁退,谁走谁让,留下的可定是英雄?失败的又注定被嘲笑?
我不愿对峙,愿我随一叶浮云,再窥一眼无忧岛上的时光——小时候的世界是蓝的,因为小时候的眼睛只看天,天上有绵绵白云,飞鸟衔花,云上有高楼宫阙,彩裙袂袂,宫阙里有彩池华浴,斑斓游鱼,它吐一个泡泡,就包得下世间万物,宇宙洪荒。
小时候不识月,就呼它作白玉盘,小时候不知天,就以为它会塌,小时候不知这世界之大啊,也不觉得怎么样——风吹过田野,田野就结出麦粒;风吻过花丛,花就开出伶仃芬芳;风荡过山谷,山谷就有了回响;我躺在故乡的怀里,梦里也有故乡的佑罩。
又回到故乡。但放眼四海,哪一处土地可佑罩我现实的迷惘?
刘慈欣在他的《三体》里写道,陈心乘上星环号达到光速逃离太阳,背负着深深的自责去万光年外赴一场约定,她逃过人类覆灭的结局,却没逃得过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陷入低光速黑域,任凭时间以千万倍于此地的速度流逝。休眠沉睡那一霎,脑海中灿烂的光肆意流淌,像神的利刃,穿透心脏。
再醒来,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光阴已过。
顷刻间,星星陨落,告别成灰,像是新生,像是寂灭。生命的蝼蚁匍匐于方寸之间,为自己所不曾拥有的一切,永夜不眠,痛哭彻号。
顷刻间,仿佛听得见宇宙尽头的哭喊嚎啕,在无限空间的衬托下显得卑微而渺小。何来对峙、何来迷惘?没有人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永不得原谅。受难的救世主长袍在血污似的太阳下飞升,弥勒的掌间啊,开出了莲花。
顷刻间,像是佛经里顿悟的一霎那。时间浩大,唯有光不眠不休,永不悲伤——越过每一座山峰,也抛弃一万条河流,如无目的流浪者,奔向远方。但无所谓远方,只因所有远方,都在我前行的路上。
博尔赫斯说,玫瑰即玫瑰,花香无意义。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瑟斯爱上自己湖中的倒影,是无知,只可笑,但正是这份使他的生命变得完整充实,所以无所谓幸福是虚妄。归乡与我本来毫不相干,无所谓牵绊,更无所谓庇佑。但当我们开始追寻,开始梦想,血肉和泥水就开始难解难分,融入骨髓,再难遗忘。
不必等。不必等播下的种子发芽,不必等许诺的幼苗开花,无人灌溉,但无需迷茫。
抬头望。自顾自透过亿万年时光,寻来时的脚印,去时的路标。
从此,永恒不变的不是星光,是我的眼,追随远方。
上帝拉起了窗,苍穹尽头开出了光;
不要黑夜也不要光,让我闭上眼,朝着远方。
——题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亘古的诗人一回头,在无涯的时间荒野中,无端地,流下泪来。历史的余辉还没来得及向他投向深情一瞥,诗人的身影就像露水样蒸发。只剩无数的后来人,去到那寥寥数字中,寻找归乡。
人们说,明月圆处是故乡。降生就像播种,汗水和期望,未知也迷茫。但能想象到的是,每一个生命的到来就像佛经中的参悟,灵光乍现,不共人言。江流会从某一处发源,风帆都从某一处起航。树的幼子知道,脚下的一寸寸土地都坚实可靠,我们把心埋进那里,血液的脉络就绘得成图画,深入骨髓,再难遗忘。
想起青梗峰上那一块顽石,经仙手一掷,生去了富贵膏粱之家。可惜一曲人间戏,演尽了就是食尽飞鸟各投林,鸣锣收鼓那一霎,他心之所向,可还是那烟花杨柳地,人间富贵乡?无怪乎余秋雨先生写道,人一生,都应当有两个故乡。在空间有限的经纬上,我的来处是我脚步伊始的地方;而以思想作经,灵魂为纬,生命的归宿就可以定义到无限远的边疆。
洪荒的人们举起火把,铭刻图腾,向高天的方向竖起祭旗,潜心跪首,祈祷诚惶,他知道,他追的是日起耕作,月来归家。
夜里不寐的智者曾披星戴月,奔走呼告,唇枪舌剑,不卑不亢,他知道,他的归处是家园安在,生命安康。
在无数个战战兢兢,坐立不安的时间缝隙里,渺小的生命曾与另一个渺小生命艰难对峙——现实的独木桥上,谁进谁退,谁走谁让,留下的可定是英雄?失败的又注定被嘲笑?
我不愿对峙,愿我随一叶浮云,再窥一眼无忧岛上的时光——小时候的世界是蓝的,因为小时候的眼睛只看天,天上有绵绵白云,飞鸟衔花,云上有高楼宫阙,彩裙袂袂,宫阙里有彩池华浴,斑斓游鱼,它吐一个泡泡,就包得下世间万物,宇宙洪荒。
小时候不识月,就呼它作白玉盘,小时候不知天,就以为它会塌,小时候不知这世界之大啊,也不觉得怎么样——风吹过田野,田野就结出麦粒;风吻过花丛,花就开出伶仃芬芳;风荡过山谷,山谷就有了回响;我躺在故乡的怀里,梦里也有故乡的佑罩。
又回到故乡。但放眼四海,哪一处土地可佑罩我现实的迷惘?
刘慈欣在他的《三体》里写道,陈心乘上星环号达到光速逃离太阳,背负着深深的自责去万光年外赴一场约定,她逃过人类覆灭的结局,却没逃得过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陷入低光速黑域,任凭时间以千万倍于此地的速度流逝。休眠沉睡那一霎,脑海中灿烂的光肆意流淌,像神的利刃,穿透心脏。
再醒来,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光阴已过。
顷刻间,星星陨落,告别成灰,像是新生,像是寂灭。生命的蝼蚁匍匐于方寸之间,为自己所不曾拥有的一切,永夜不眠,痛哭彻号。
顷刻间,仿佛听得见宇宙尽头的哭喊嚎啕,在无限空间的衬托下显得卑微而渺小。何来对峙、何来迷惘?没有人曾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永不得原谅。受难的救世主长袍在血污似的太阳下飞升,弥勒的掌间啊,开出了莲花。
顷刻间,像是佛经里顿悟的一霎那。时间浩大,唯有光不眠不休,永不悲伤——越过每一座山峰,也抛弃一万条河流,如无目的流浪者,奔向远方。但无所谓远方,只因所有远方,都在我前行的路上。
博尔赫斯说,玫瑰即玫瑰,花香无意义。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瑟斯爱上自己湖中的倒影,是无知,只可笑,但正是这份使他的生命变得完整充实,所以无所谓幸福是虚妄。归乡与我本来毫不相干,无所谓牵绊,更无所谓庇佑。但当我们开始追寻,开始梦想,血肉和泥水就开始难解难分,融入骨髓,再难遗忘。
不必等。不必等播下的种子发芽,不必等许诺的幼苗开花,无人灌溉,但无需迷茫。
抬头望。自顾自透过亿万年时光,寻来时的脚印,去时的路标。
从此,永恒不变的不是星光,是我的眼,追随远方。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