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个人随感
作品以鄂温克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口吻,叙述一个民族在将近一百年内生存、坚守和文化变迁。有的人评论说这本书是一个民族的史诗性挽歌。至于这个层面,对于以休闲阅读为主而非文学研究的我来讲,或许还上不了这个境界。更多的,是感觉到人和自然相处过程中,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对神灵,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大自然怀抱中生活的愉悦之情。你想,当你仰望天空,看到的是满天繁星,林间清风从耳边吹过;明亮的河水,滴着露水的树叶,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好。
这些美景,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既美好又脆弱,既快乐又苦难交织的生命景象。
书中多次描述到新生命出生与死亡的情景,对一个新生命降临的期待和开心,对一个生命离去的无奈和痛苦,在文中不停的交织闪现。对于死亡,似乎因为人类美好的平行和对宿命的认同,死亡并没有那么的可怕, 而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一样。其实每个作家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正所谓言由心生嘛,关于迟子建的个人简介,百度贴给大家看看,有助于大家更多的了解作家,了解她的作品。
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等。她曾经获过三届鲁迅文学奖、一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雾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长篇小说《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发表于2005年第3期《钟山》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迟子建于2007年10月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凭借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光明在低头的一瞬》文章不长写她在俄罗斯一座教堂的经历在教堂里她看到了喜爱的画家鲁勃廖夫的壁画然而当她从画上收回目光低下头来的一瞬却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烛油的老妇人。她细写了老妇人的外形动作和对清扫烛油职责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这些美景,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既美好又脆弱,既快乐又苦难交织的生命景象。
书中多次描述到新生命出生与死亡的情景,对一个新生命降临的期待和开心,对一个生命离去的无奈和痛苦,在文中不停的交织闪现。对于死亡,似乎因为人类美好的平行和对宿命的认同,死亡并没有那么的可怕, 而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一样。其实每个作家的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正所谓言由心生嘛,关于迟子建的个人简介,百度贴给大家看看,有助于大家更多的了解作家,了解她的作品。
迟子建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87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研究生院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迟子建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作品500万字出版著作40余部。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等。她曾经获过三届鲁迅文学奖、一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各种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雾月牛栏》获1995年-1996年鲁迅文学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小说《白银那》获《大家》杂志第二届红河文学奖长篇小说《晨钟响彻黄昏》获1995年东北文学奖。发表于2005年第3期《钟山》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使迟子建于2007年10月第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于2008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8年凭借散文作品《光明在低头的一瞬》获得第三届“冰心散文奖”。《光明在低头的一瞬》文章不长写她在俄罗斯一座教堂的经历在教堂里她看到了喜爱的画家鲁勃廖夫的壁画然而当她从画上收回目光低下头来的一瞬却看到了一位正在安静地打扫祭坛烛油的老妇人。她细写了老妇人的外形动作和对清扫烛油职责的虔敬感慨道“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