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音”
前些日子在冉老师的店里认识个店员,说是店员呢,也不是简单的卖卖茶叶,后来才知道和老板冉老师是叔侄关。
这小哥,一副眼镜下是一双小眼睛,再加上纯正的单眼皮,就显得眼睛更小。稀疏的头发荡在眉前,似乎是好几天没洗头,那油水就要从发尖流出来似的。我刚落座了一会儿,几个大腹便便,红光满面的人进来了,一看就是生意场上的,有的时候判断这些人是否是做声音的,倒不是从外貌,而是那种扑面而来大刺刺的感觉。
幽静雅致的空气一下子就活跃了。客人来了,这小哥自然不怠慢,立马起身,倒水,投茶,沏茶,话倒是不多,但这一套动作倒是娴熟得很。做啥生意都讲究个和客人能讲的来话,但是这哥们反而是话不多呢,只顾给客人斟茶,只是顺便附和两句。这几个大老板倒是似乎对茶叶很懂行,一上来就大谈普洱茶之优劣,就着几口小哥的茶,要把一肚子的研究似乎都要吐出来。
小哥偶尔浅浅一笑,拂拂眼镜,或是微微点头,以示赞同。这泡了几壶茶呢,氛围渐渐冷了下来,终于一个肥头大耳的人开腔:今天就这样了,改天再了喝,谢谢小兄弟的茶。“没等小哥搭话,这伙人又悠闲着散步离去。走到老远了还能听到他们大嗓门,似乎再说哪里的茶似乎更好喝。
小哥很自然收拾玩那些用过的杯子,有些喝完了,有些还有半杯,有些就没动过口。我盯着他几秒钟:哥们,这个做茶叶生意就是好啊,喝喝茶就算是结识潜在客户了。这小哥又是浅浅一笑:呵呵,茶叶也有茶叶特点。
突然,他从桌底拿出一把吉他,非常投入,且引航高歌起来,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这和刚才沏茶的样子天壤之别啊 !
我佩服任何一个乐器有成的人,况且这种一听就是下过苦功的人。
我非常认真的听着,因为我知道我面前的这个人在非常认真的表演者,虽然我还在纳闷怎么这哥还有这么一手。一曲《母亲》,弹唱俱佳,我当然大声鼓掌!小哥又是笑笑。他说:刚才人多,不好意思拿出来玩。言下之意:咱们是同龄人,我就更放得开。
其实我明白,他是知道我是葫芦丝教师的,这一手,明显是要交流之意。我由衷点头佩服:”厉害厉害,不虚此行!”他摆摆手,谦逊了几句。随后又给我倒茶,这话一下子就多了。
“刚开始练的时候,手指好疼啊,坚持了很久。高音唱不上去,也是天天练。”他由衷感叹。这我是当然知道的,因为我也是过来人。但感叹之余,是更多一份对自己坚持的骄傲。
我意犹未尽,说:”兄弟,再来一曲!”
一首《蓝莲花》,顿时弥漫了这个空气。
我再也忍不住,从包里面掏出随时携带的葫芦丝,给他们吹了一曲。整个气氛又热烈了,从怎么理解乐曲,怎么坚持练习,怎么提升技巧等等,我们就像天南地北而来,发现彼此是亲人一般熟悉了……
我突然想到“知音”这个词。我想,知音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听得懂别人乐曲中的含义。而是,你们共同坚持的经历,这种坚持,并不是每个人都体会过,而体会过的人,刻骨铭心。
这小哥,一副眼镜下是一双小眼睛,再加上纯正的单眼皮,就显得眼睛更小。稀疏的头发荡在眉前,似乎是好几天没洗头,那油水就要从发尖流出来似的。我刚落座了一会儿,几个大腹便便,红光满面的人进来了,一看就是生意场上的,有的时候判断这些人是否是做声音的,倒不是从外貌,而是那种扑面而来大刺刺的感觉。
幽静雅致的空气一下子就活跃了。客人来了,这小哥自然不怠慢,立马起身,倒水,投茶,沏茶,话倒是不多,但这一套动作倒是娴熟得很。做啥生意都讲究个和客人能讲的来话,但是这哥们反而是话不多呢,只顾给客人斟茶,只是顺便附和两句。这几个大老板倒是似乎对茶叶很懂行,一上来就大谈普洱茶之优劣,就着几口小哥的茶,要把一肚子的研究似乎都要吐出来。
小哥偶尔浅浅一笑,拂拂眼镜,或是微微点头,以示赞同。这泡了几壶茶呢,氛围渐渐冷了下来,终于一个肥头大耳的人开腔:今天就这样了,改天再了喝,谢谢小兄弟的茶。“没等小哥搭话,这伙人又悠闲着散步离去。走到老远了还能听到他们大嗓门,似乎再说哪里的茶似乎更好喝。
小哥很自然收拾玩那些用过的杯子,有些喝完了,有些还有半杯,有些就没动过口。我盯着他几秒钟:哥们,这个做茶叶生意就是好啊,喝喝茶就算是结识潜在客户了。这小哥又是浅浅一笑:呵呵,茶叶也有茶叶特点。
突然,他从桌底拿出一把吉他,非常投入,且引航高歌起来,一下子把我震惊了:这和刚才沏茶的样子天壤之别啊 !
我佩服任何一个乐器有成的人,况且这种一听就是下过苦功的人。
我非常认真的听着,因为我知道我面前的这个人在非常认真的表演者,虽然我还在纳闷怎么这哥还有这么一手。一曲《母亲》,弹唱俱佳,我当然大声鼓掌!小哥又是笑笑。他说:刚才人多,不好意思拿出来玩。言下之意:咱们是同龄人,我就更放得开。
其实我明白,他是知道我是葫芦丝教师的,这一手,明显是要交流之意。我由衷点头佩服:”厉害厉害,不虚此行!”他摆摆手,谦逊了几句。随后又给我倒茶,这话一下子就多了。
“刚开始练的时候,手指好疼啊,坚持了很久。高音唱不上去,也是天天练。”他由衷感叹。这我是当然知道的,因为我也是过来人。但感叹之余,是更多一份对自己坚持的骄傲。
我意犹未尽,说:”兄弟,再来一曲!”
一首《蓝莲花》,顿时弥漫了这个空气。
我再也忍不住,从包里面掏出随时携带的葫芦丝,给他们吹了一曲。整个气氛又热烈了,从怎么理解乐曲,怎么坚持练习,怎么提升技巧等等,我们就像天南地北而来,发现彼此是亲人一般熟悉了……
我突然想到“知音”这个词。我想,知音很多时候并不是你听得懂别人乐曲中的含义。而是,你们共同坚持的经历,这种坚持,并不是每个人都体会过,而体会过的人,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