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崖居
五月初,我们决定出去走走。一行三人,小青,将军和我。
出发前的晚上我们还在想是去古北水镇还是天漠呢?算来算去,去古北水镇的花销有点大,去天漠又怕晒,说不好去哪里合适。
后来将军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跟我说,你去过龙门石窟吧?山上好多洞。这个地方也那差不多,我同学正好在景点那卖票。
第二天早上我都还不清楚是要去哪。三人开车奔着山里走去,到昌平,到十三陵,到大山。我以为是去天漠,将军说,导永宁。
山路盘旋而上,拐不尽的弯。将军开车又快,拐弯的时候我总怕对面来车碰上,于是手紧紧把着车门,屏气看着前方。然后又是无尽的下坡,在视觉和速度的双重冲击下,真是刺激。
将军同学是永宁的,于是他直接导航永宁。到了永宁,我问他,你同学在哪等你啊?将军不紧不慢地说,等我靠边打个电话着。当时我的心情是有些崩溃的:都没有确定好就直接过来了吗?事实证明这样子出行是不对的,那个景点并不在永宁,而且从永宁过去比直接过去要远好些。
既来之则安之,顺便逛一下永宁也不错。到一个人很多的街上,像是一个集市,那就从这开始逛起。那是一条不长不短的街,不会让你逛到累,也不会一走就完意犹未尽。街的两边都是仿古商铺,卖着各种商品。为了促进销售,门前的街上也都摆着摊位。这样一来商铺就成了根据地,战场在前方。无非是各种小玩意无需细表。有趣的是在一个商铺门口看到了一只拴住的松树,从一个商铺的门口看进去,看到了一台很古老的洗衣机。有多古老呢?看上去应该跟我年纪相当了,甚至是我的前辈。
停车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店名字叫火勺,当时觉得好奇怪,火上的炒勺?炒锅里的特色菜吗?没到饭点也就没去尝试。在街上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横幅写着火勺,这才走过去看个究竟。只见老板娘手底下摁着面在揉,老板从炉灶里拉出一排排的饼,案板旁边放着好多圆面饼。这才恍然大悟,火勺,也就是我老家所说的火烧,驴肉火烧。面剂子做成小饼,饼铛上做熟后再转烤烧,做好后表面有一层脆皮,外焦里嫩。
将军看得流口水,我想吃却又并不饿,小青也有点跃跃欲试,商议之后我们决定买两个,将军吃一个,小青吃一个,我在小青的上面咬两口。
老板娘拿过两个热乎的火勺,手压在上面,刀平放着在火勺中间片开一个口,拿几片肘子肉夹到中间,递给我们。我拿过将军的先咬了一口,哇!微微烫嘴,外皮香脆香脆的,里面软嫩烫的面,夹杂着肉皮的韧,肥肉的滑,瘦肉的细,真是相当满足!突然就后悔了没听老板娘的一人买一个,真不愧是当地名吃啊。
走到头再走回了,看到了一对老夫妻在卖豆腐,热心让我们买点,想到我们还有一天的行程要走,不适合买这种东西,笑笑谢绝了。走过之后小青突然说,这边是不是特产豆腐啊?很奇怪她从哪看出来的呢?也许只是瞎猜的吧,并没往心里去。回来后查了一下,才发觉她说得真对!
这次导航的目标是古崖居。车停外面,顺着路标走进去,在售票处兼入口兼出口见到了将军的同学,他让我们先逛,中午一块吃饭。
走进去没多远就看到一个山洞,很深,走进去就感到迎面一阵凉气。里面有板凳,在上面坐一会便觉浑身凉爽。继续往前走,有一段岩石带,沿路有各色的地质,前面有牌子写着名称和简介。我们站在前面学习了一下,其实对几千几万年的地质并没有兴趣,但是对着牌子上的照片寻找山上的岩石还是很好玩的。先对颜色,再对形状,总感觉差点什么,蓦然回首,原来在身后。你看颜色,两边土色,中间红色。你看形状,凸出的岩石下面凹进去。对,就是这,哈哈。
顺着挺好走的山路上去,有山有树,郁郁葱葱,并不觉得热。终于远远看到了这里的精华:山洞。层叠的枝叶山石中,三两个山洞掩映其间。好似舍不得吃完美味佳肴一般,我要慢慢走过去看。这是古代的人在山上挖出来的城。像如今的楼房般,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东一户,西一户。一个门进去,有卧室有客厅。有钱人家还会有马厩,因为有喂马的槽。再有钱的人家还会多几个屋或者洞高一些。没钱的人家就只有一间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客厅,如今没了门,从外直接就看到了低矮的床。洞都比较矮,我进去能站直身体,但还是会下意识地低头,怕撞墙。里面黑暗、阴冷,与外面的明亮、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听说窑洞冬暖夏凉,想必也是这样的了。把一楼的石屋逛了个遍之后开始思量怎么到达二层,难不成攀石而上?可是山壁陡峭,无从下脚啊!再往前走,看到有几处巴掌大的凹进去的窝,算不上洞,只是浅浅地镶在那里。斜斜的一行,通向半山腰的一个门,原来楼梯在这里!我们站在“楼梯脚”,端详着“台阶”,心里规划出十多种走法,最后一致觉得,就算费力上去了,也不见得能成功下来,只好作罢。
再往前绕到对面的山上回头来看,便见大大的一个山丘上满是黑色的洞,右边刻着红色的大字:古崖居。苍苍然,觉得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生物都太渺小了。蚂蚁钻洞,而看向这里,人不也是在山石上钻洞么。转念又觉得人类很伟大,被逼迫到这么艰难的环境中,凿山为穴,顺利地生存了下来。
本以为到此为止了,过了主题便是回程,走过去却发现有另一片山洞。这边分两层,就像是前面的山依在了后面的山前,前山脚和两山相接处都有许多山洞。可能是为了弥补之前没有爬到二楼的遗憾,人们纷纷往上爬。我没有往上爬,而是站在峭壁的围栏边看东边,东边是直上直下的一面山,奇怪的是半山腰上有一些山洞。之前的人是如何打出这些洞?又是怎么进出的呢?而且在那里也看到了马厩,马匹又是如何爬过去或者运过去的呢?百思不得解,只能解释为当时地形与此时不同吧。
至此再走,便是下山道,古崖居游览到此结束。
出发前的晚上我们还在想是去古北水镇还是天漠呢?算来算去,去古北水镇的花销有点大,去天漠又怕晒,说不好去哪里合适。
后来将军打了一个电话,然后跟我说,你去过龙门石窟吧?山上好多洞。这个地方也那差不多,我同学正好在景点那卖票。
第二天早上我都还不清楚是要去哪。三人开车奔着山里走去,到昌平,到十三陵,到大山。我以为是去天漠,将军说,导永宁。
山路盘旋而上,拐不尽的弯。将军开车又快,拐弯的时候我总怕对面来车碰上,于是手紧紧把着车门,屏气看着前方。然后又是无尽的下坡,在视觉和速度的双重冲击下,真是刺激。
将军同学是永宁的,于是他直接导航永宁。到了永宁,我问他,你同学在哪等你啊?将军不紧不慢地说,等我靠边打个电话着。当时我的心情是有些崩溃的:都没有确定好就直接过来了吗?事实证明这样子出行是不对的,那个景点并不在永宁,而且从永宁过去比直接过去要远好些。
![]() |
永宁的一个城楼 |
既来之则安之,顺便逛一下永宁也不错。到一个人很多的街上,像是一个集市,那就从这开始逛起。那是一条不长不短的街,不会让你逛到累,也不会一走就完意犹未尽。街的两边都是仿古商铺,卖着各种商品。为了促进销售,门前的街上也都摆着摊位。这样一来商铺就成了根据地,战场在前方。无非是各种小玩意无需细表。有趣的是在一个商铺门口看到了一只拴住的松树,从一个商铺的门口看进去,看到了一台很古老的洗衣机。有多古老呢?看上去应该跟我年纪相当了,甚至是我的前辈。
停车的时候看到旁边有一个店名字叫火勺,当时觉得好奇怪,火上的炒勺?炒锅里的特色菜吗?没到饭点也就没去尝试。在街上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横幅写着火勺,这才走过去看个究竟。只见老板娘手底下摁着面在揉,老板从炉灶里拉出一排排的饼,案板旁边放着好多圆面饼。这才恍然大悟,火勺,也就是我老家所说的火烧,驴肉火烧。面剂子做成小饼,饼铛上做熟后再转烤烧,做好后表面有一层脆皮,外焦里嫩。
将军看得流口水,我想吃却又并不饿,小青也有点跃跃欲试,商议之后我们决定买两个,将军吃一个,小青吃一个,我在小青的上面咬两口。
老板娘拿过两个热乎的火勺,手压在上面,刀平放着在火勺中间片开一个口,拿几片肘子肉夹到中间,递给我们。我拿过将军的先咬了一口,哇!微微烫嘴,外皮香脆香脆的,里面软嫩烫的面,夹杂着肉皮的韧,肥肉的滑,瘦肉的细,真是相当满足!突然就后悔了没听老板娘的一人买一个,真不愧是当地名吃啊。
走到头再走回了,看到了一对老夫妻在卖豆腐,热心让我们买点,想到我们还有一天的行程要走,不适合买这种东西,笑笑谢绝了。走过之后小青突然说,这边是不是特产豆腐啊?很奇怪她从哪看出来的呢?也许只是瞎猜的吧,并没往心里去。回来后查了一下,才发觉她说得真对!
这次导航的目标是古崖居。车停外面,顺着路标走进去,在售票处兼入口兼出口见到了将军的同学,他让我们先逛,中午一块吃饭。
![]() |
古崖居的山洞 |
![]() |
我和小青 |
走进去没多远就看到一个山洞,很深,走进去就感到迎面一阵凉气。里面有板凳,在上面坐一会便觉浑身凉爽。继续往前走,有一段岩石带,沿路有各色的地质,前面有牌子写着名称和简介。我们站在前面学习了一下,其实对几千几万年的地质并没有兴趣,但是对着牌子上的照片寻找山上的岩石还是很好玩的。先对颜色,再对形状,总感觉差点什么,蓦然回首,原来在身后。你看颜色,两边土色,中间红色。你看形状,凸出的岩石下面凹进去。对,就是这,哈哈。
![]() |
古崖居 |
顺着挺好走的山路上去,有山有树,郁郁葱葱,并不觉得热。终于远远看到了这里的精华:山洞。层叠的枝叶山石中,三两个山洞掩映其间。好似舍不得吃完美味佳肴一般,我要慢慢走过去看。这是古代的人在山上挖出来的城。像如今的楼房般,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东一户,西一户。一个门进去,有卧室有客厅。有钱人家还会有马厩,因为有喂马的槽。再有钱的人家还会多几个屋或者洞高一些。没钱的人家就只有一间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客厅,如今没了门,从外直接就看到了低矮的床。洞都比较矮,我进去能站直身体,但还是会下意识地低头,怕撞墙。里面黑暗、阴冷,与外面的明亮、温暖形成鲜明对比,听说窑洞冬暖夏凉,想必也是这样的了。把一楼的石屋逛了个遍之后开始思量怎么到达二层,难不成攀石而上?可是山壁陡峭,无从下脚啊!再往前走,看到有几处巴掌大的凹进去的窝,算不上洞,只是浅浅地镶在那里。斜斜的一行,通向半山腰的一个门,原来楼梯在这里!我们站在“楼梯脚”,端详着“台阶”,心里规划出十多种走法,最后一致觉得,就算费力上去了,也不见得能成功下来,只好作罢。
![]() |
古崖居 |
![]() |
古崖居 |
再往前绕到对面的山上回头来看,便见大大的一个山丘上满是黑色的洞,右边刻着红色的大字:古崖居。苍苍然,觉得在大自然面前,所有的生物都太渺小了。蚂蚁钻洞,而看向这里,人不也是在山石上钻洞么。转念又觉得人类很伟大,被逼迫到这么艰难的环境中,凿山为穴,顺利地生存了下来。
![]() |
山洞 |
![]() |
能爬上去的山洞 |
![]() |
峭壁上的山洞 |
本以为到此为止了,过了主题便是回程,走过去却发现有另一片山洞。这边分两层,就像是前面的山依在了后面的山前,前山脚和两山相接处都有许多山洞。可能是为了弥补之前没有爬到二楼的遗憾,人们纷纷往上爬。我没有往上爬,而是站在峭壁的围栏边看东边,东边是直上直下的一面山,奇怪的是半山腰上有一些山洞。之前的人是如何打出这些洞?又是怎么进出的呢?而且在那里也看到了马厩,马匹又是如何爬过去或者运过去的呢?百思不得解,只能解释为当时地形与此时不同吧。
至此再走,便是下山道,古崖居游览到此结束。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