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库里肖夫效应
蒙太奇
来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士的构成、装配,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影视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视片。这种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意思:
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 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影视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蒙太奇产生的依据是:
1.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包括人的视听感受的规律和分析、综合、联想、回忆、想象等思维活动在影视中的反映;
2.美学原则——艺术反映现实需要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集中、加工、改造,使之典型化和富于美感。这一过程渗透着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创作意图,影视艺术也需遵循这一美学原则;影视本身制作材料、技术手段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蒙太奇表现方法的产生及其技巧的发展是以上述三个条件为根据并受其制约的。
发展过程:影视诞生初期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不分镜头,一个场面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拍摄下来,再将各个场面机械地粘接在一起,谈不上艺术,也没有蒙太奇。
经过影视创作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采用了分镜头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蒙太奇,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二十世纪上半叶,影视形式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对蒙太奇的探索。
无声影视时期的视觉蒙太奇技巧已臻成熟。影视中声音的出现,改变并扩大了蒙太奇的表现领域,产生了声画结合的新的蒙太奇形式。复杂的影视场面调度和移动摄影的运用,提供了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形式。彩色、宽屏幕、立体声的出现,使蒙太奇组合中增加了新的因素,引起新的形式、新的手法的探索。现在,蒙太奇已发展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技巧和影视反映现实、揭示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表达创作者的思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基本内容:从总体看,是导演对影视片结构的总体安排,包括叙述方式(顺叙、倒叙、分叙、插叙、复叙、夹叙夹议等),叙述角度(主观叙述、客观叙述、主客观交替叙述、多角度叙述等),时空结构(各种时空的组合方式),场景、段落的布局。从横向看,包括画面与画面的组合关系,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关系,画面与声音的组合关系以及上述三种组合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从纵向看,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如景别、角度、拍摄方式、长度等),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
艺术功能:
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选取并保留主要的、本质的部分,省略删节繁琐、多余的部分;可以突出重点,强调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内容表现主次分明,繁简得体,隐显适度,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由于每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组接有一定的顺序,就严格规范和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不仅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内容,而且引导观众积极参加共同创作;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剪裁、组织、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独特的艺术元素——影视时间和影视空间;使影视时空在表现领域上极为广阔,在剪裁取舍上异常灵活,在转换上分外自由,在组接上可以多样,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形式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4.形成不同的节奏。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党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以体现剧情发展的脉律,使影视片的节奏丰富多变、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组织、综合各种元素。通过蒙太奇将影视艺术的各种元素(表演、摄影、造型、声音等),亦即将视觉元素(人、景、物、光、色、构图等)和听觉元素(人声、自然音响、音乐)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屏幕形象;
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镜头的分切和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含义,即产生单个的镜头、单独的画面或声音本身所不具有的思想含义,可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概念,表达作者的寓意,或创造出特定的艺术意境。
地位和作用:蒙太奇是影视反映现实的独特的结构方法,是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影视美学的重要元素,形成影视艺术的特性之一。它贯串在影视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始于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构思,完成于影视片的最后剪辑、声画合成。既是创作过程,也包括技术过程。在每一阶段都体现着创作人员(特别是导演)的蒙太奇思维。它渗透在导演的全部创作中。导演在处理全片的蒙太奇时,要使思想与形象、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主观与客观诸方面达到辩证的有机统一。
蒙太奇思维
影视创作的一种思维方法。特别是编剧和导演进行创作构思时,在想象中形成的连续不断、结构独特、合乎逻辑、节奏准确的画面与声音形象的思维活动。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这种思维方法来表述影视片的内容与思想、塑造人物、描绘场景,使之具有屏幕感。
蒙太奇句子
一组镜头经有机组合构成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视片断。一个蒙太奇句子表现一个单位的任务或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一个事件的局部,能说明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导演组织影视片素材,揭示思想、塑造形象的基本单位。蒙太奇句子决定于单位的任务。但每一个任务也可能用一个或几个句子来表达,这取决于内容的繁简和导演的创作构思。一般来说,句子是场面或段落的构成因素,但有时一个含义丰富、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内容的长句,就是一个场面或一个小段落。当采用平行或交叉的手法来叙述时,一个蒙太奇句子则可能包含若干场面。
表现蒙太奇
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涵义,以表达某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印象。其美学作用在于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思考。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揭示含义。
蒙太奇段落
影视片中由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场面有机组合成的可以表现相当完整内容的大单元。若干段落即构成一部影视片。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和转换而决定的。根据情节的容量可分为大段落相小段落。大段落相当于文学作品的一章,舞台剧的一幕,交响乐的一乐章;小段落相当于文学作品的一节,舞台剧的一场,交响乐的一个乐段。
影视片的蒙太奇段落与影视文学剧本中的情节的自然段落虽然都是根据情节来划分的,但导演在将剧本的文学形象化为屏幕形象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剧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的理解和屏幕形象的特点,从影视片的总体结构和节奏出发,将剧本中的场面划分、段落布局重新加以安排,或作某些调整修改,有所冲淡,有所渲染,以强调内容的轻重主次、节奏的张弛徐疾。有时文学剧本中的一小段在影视片中可以扩展为一个大段落,有时若干段落可以合并为一个段落。
根据导演的蒙太奇构思,文学剧本中的一小段可以分切为若干镜头或若干场面,成为多镜头段落;也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内部蒙太奇因素的连续拍摄的单镜头段落(或称段落镜头)。多镜头段落和单镜头段落在影视片蒙太奇结构中可以同时并存。
蒙太奇段落之间具有连贯性,节奏上有一定的顿歇或转换,同时又给予观众视听感受上和谐统一、连绵不断的完整的生活流程感。一般来说,在戏剧式结构的影视片中段落划分比较明显,而在散文式或具有诗的因素的影视片中则不太明显。
心理蒙太奇
属于表现蒙太奇类型。通过镜头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如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遐想、思索甚至潜意识的活动。是人物心理的造型表现,影视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特点是形象(画面或声音)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多用对列、交叉、穿插的手法表现。形象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心理蒙太奇手法在现代影视中被广泛采用。
隐喻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是一种独特的影视比喻,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它往往是将类比的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类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从而深化并丰富事件的形象.如苏联导演普多夫金在影视片《母亲》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河水解冻的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用春水比喻革命运动不可阻挡。
隐喻蒙太奇的美学特征是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形象表现力.在影视中隐喻的因素要与叙述的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艺术效果。用以比喻的事物应是在情节发展中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脱离情节生硬插入的。这一手法的运用力求贴切、自然、新颖、含蓄,忌图解、直露、落套、晦涩。
对比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上(如景别的大小、角度的俯仰、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和浓谈、声音的强弱、动与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对比蒙太奇在默片时期运用非常广泛,在有声片时期增加了声画对比的可能性。
平行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不同时空、同时异地或同时同地)的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之中,或几个表面毫无联系的情节(或事件)互相穿插交错表现而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中,不同时空的例子:如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影视片《党同伐异》中将四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毫无剧情联系的故事并列表现交错叙述而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任何时代都有排斥异己的事情。同时异地的例子:如我国影视片《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的段落,分别表现我军和敌军急行军赶去大沙河、我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同时异地交替表现。同一时空的例子:如同一影视片中抢占摩天岭的场面,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摩天岭两侧我军和敌军同时抢占山顶。平行蒙太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用以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以扩大影视片的容量;又由于几条线索的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可以形成对比、呼应,产生多种艺术效果,丰富剧情;还可以提供自由叙述和时空灵活转换的可能性,使影视片结构多样化。
叙事蒙太奇
又称“叙述性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是影视片中最基本的、常用的叙述方法。优点是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叙事蒙太奇根据叙述方式一般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或称交替)蒙太奇、重复(或称复现式)蒙太奇等。
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或“动作的同时发展”。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平行蒙太奇只注重情节的统一、主题的一致、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而交叉蒙太奇的特点则是它所并列表现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索的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和迅速频繁的交替表现,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互相依存,彼此促进,最后几条线索汇合在一起。这种手法能造成激烈紧张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引起悬念,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影视片中常用于表现追逐或惊险的场面。
重复蒙太奇
又称“复现式蒙太奇”。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蒙太奇结构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重复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艺术中的重复手法。构成影视的各种元素如人物、景物、场面、动作、调度、物件、细节、语言、音乐、音响、光影、色彩等,都可以通过精心构思反复地出现,使其产生独特的寓意和特定的艺术效果。
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之一,是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的方式.即不仅在内容上重复表现,而且在镜头处理上运用相同的景别、角度、拍摄方法、调度,在镜头组接上运用相同的手法、相同的音画结合方式甚至相同的光影色彩的组合方式,再现重复的内容。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之二,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内容上本质的变化,特别是突出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划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视听形象的重复,可以使影视片结构更加完整,并产生节奏感.但要注意,每次重复一段都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增减,即注意重复中的变化。
连续蒙太奇
叙事蒙大奇手法之一。在影视片中用得很普遍,就象通常讲故事、说评书惯用的方式一样,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述,表现出其中的戏剧跌宕。由于它缺乏时间、地点、场面的突然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多条线索同时发展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索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省略多余的过程,有时易造成平铺直叙、拖沓、冗长的感觉。因此,连续蒙太奇大都和平行、交叉、重复等叙事蒙太奇手法相辅相成,而且通过手法的变换,又往往有机地融合了某些表现蒙太奇的因素在内。
镜头内部蒙太奇
在一次曝光连续拍摄下来的一个镜头内的蒙太奇构成.这种蒙太奇是通过演员调度、镜头运动(包括视角和视距的变化)、镜头焦点的变化等手段来完成的.与镜头组接所产生的蒙太奇依据同一原理,但在屏幕上给予观众的直观感受不同,它更趋向于平稳、连贯、柔和的节奏。在实际运用上,往往视影视片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而定。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影视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他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曾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以及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他发现观众看过之后,出人意外地认为值得赞扬的乃是演员的表演:演员看到那碗汤时表现出饥饿;看到孩子游戏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忧伤。而实际上演员并没有表演,只是由于镜头的剪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作用。根据这一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影视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
来自法语,原义为建筑学士的构成、装配,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影视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一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视片。这种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意思:
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 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影视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蒙太奇产生的依据是:
1.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包括人的视听感受的规律和分析、综合、联想、回忆、想象等思维活动在影视中的反映;
2.美学原则——艺术反映现实需要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集中、加工、改造,使之典型化和富于美感。这一过程渗透着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创作意图,影视艺术也需遵循这一美学原则;影视本身制作材料、技术手段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蒙太奇表现方法的产生及其技巧的发展是以上述三个条件为根据并受其制约的。
发展过程:影视诞生初期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不分镜头,一个场面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拍摄下来,再将各个场面机械地粘接在一起,谈不上艺术,也没有蒙太奇。
经过影视创作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采用了分镜头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蒙太奇,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二十世纪上半叶,影视形式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对蒙太奇的探索。
无声影视时期的视觉蒙太奇技巧已臻成熟。影视中声音的出现,改变并扩大了蒙太奇的表现领域,产生了声画结合的新的蒙太奇形式。复杂的影视场面调度和移动摄影的运用,提供了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形式。彩色、宽屏幕、立体声的出现,使蒙太奇组合中增加了新的因素,引起新的形式、新的手法的探索。现在,蒙太奇已发展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技巧和影视反映现实、揭示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表达创作者的思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基本内容:从总体看,是导演对影视片结构的总体安排,包括叙述方式(顺叙、倒叙、分叙、插叙、复叙、夹叙夹议等),叙述角度(主观叙述、客观叙述、主客观交替叙述、多角度叙述等),时空结构(各种时空的组合方式),场景、段落的布局。从横向看,包括画面与画面的组合关系,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关系,画面与声音的组合关系以及上述三种组合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从纵向看,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如景别、角度、拍摄方式、长度等),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
艺术功能:
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选取并保留主要的、本质的部分,省略删节繁琐、多余的部分;可以突出重点,强调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内容表现主次分明,繁简得体,隐显适度,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由于每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组接有一定的顺序,就严格规范和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不仅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内容,而且引导观众积极参加共同创作;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剪裁、组织、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独特的艺术元素——影视时间和影视空间;使影视时空在表现领域上极为广阔,在剪裁取舍上异常灵活,在转换上分外自由,在组接上可以多样,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形式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4.形成不同的节奏。蒙太奇是形成影视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党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以体现剧情发展的脉律,使影视片的节奏丰富多变、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组织、综合各种元素。通过蒙太奇将影视艺术的各种元素(表演、摄影、造型、声音等),亦即将视觉元素(人、景、物、光、色、构图等)和听觉元素(人声、自然音响、音乐)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屏幕形象;
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镜头的分切和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含义,即产生单个的镜头、单独的画面或声音本身所不具有的思想含义,可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概念,表达作者的寓意,或创造出特定的艺术意境。
地位和作用:蒙太奇是影视反映现实的独特的结构方法,是影视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影视美学的重要元素,形成影视艺术的特性之一。它贯串在影视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始于影视文学剧本的创作构思,完成于影视片的最后剪辑、声画合成。既是创作过程,也包括技术过程。在每一阶段都体现着创作人员(特别是导演)的蒙太奇思维。它渗透在导演的全部创作中。导演在处理全片的蒙太奇时,要使思想与形象、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主观与客观诸方面达到辩证的有机统一。
蒙太奇思维
影视创作的一种思维方法。特别是编剧和导演进行创作构思时,在想象中形成的连续不断、结构独特、合乎逻辑、节奏准确的画面与声音形象的思维活动。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这种思维方法来表述影视片的内容与思想、塑造人物、描绘场景,使之具有屏幕感。
蒙太奇句子
一组镜头经有机组合构成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视视片断。一个蒙太奇句子表现一个单位的任务或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一个事件的局部,能说明一个具体的问题。是导演组织影视片素材,揭示思想、塑造形象的基本单位。蒙太奇句子决定于单位的任务。但每一个任务也可能用一个或几个句子来表达,这取决于内容的繁简和导演的创作构思。一般来说,句子是场面或段落的构成因素,但有时一个含义丰富、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内容的长句,就是一个场面或一个小段落。当采用平行或交叉的手法来叙述时,一个蒙太奇句子则可能包含若干场面。
表现蒙太奇
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或更为丰富的涵义,以表达某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印象。其美学作用在于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思考。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揭示含义。
蒙太奇段落
影视片中由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场面有机组合成的可以表现相当完整内容的大单元。若干段落即构成一部影视片。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和转换而决定的。根据情节的容量可分为大段落相小段落。大段落相当于文学作品的一章,舞台剧的一幕,交响乐的一乐章;小段落相当于文学作品的一节,舞台剧的一场,交响乐的一个乐段。
影视片的蒙太奇段落与影视文学剧本中的情节的自然段落虽然都是根据情节来划分的,但导演在将剧本的文学形象化为屏幕形象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剧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的理解和屏幕形象的特点,从影视片的总体结构和节奏出发,将剧本中的场面划分、段落布局重新加以安排,或作某些调整修改,有所冲淡,有所渲染,以强调内容的轻重主次、节奏的张弛徐疾。有时文学剧本中的一小段在影视片中可以扩展为一个大段落,有时若干段落可以合并为一个段落。
根据导演的蒙太奇构思,文学剧本中的一小段可以分切为若干镜头或若干场面,成为多镜头段落;也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内部蒙太奇因素的连续拍摄的单镜头段落(或称段落镜头)。多镜头段落和单镜头段落在影视片蒙太奇结构中可以同时并存。
蒙太奇段落之间具有连贯性,节奏上有一定的顿歇或转换,同时又给予观众视听感受上和谐统一、连绵不断的完整的生活流程感。一般来说,在戏剧式结构的影视片中段落划分比较明显,而在散文式或具有诗的因素的影视片中则不太明显。
心理蒙太奇
属于表现蒙太奇类型。通过镜头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如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遐想、思索甚至潜意识的活动。是人物心理的造型表现,影视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特点是形象(画面或声音)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多用对列、交叉、穿插的手法表现。形象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心理蒙太奇手法在现代影视中被广泛采用。
隐喻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是一种独特的影视比喻,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它往往是将类比的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类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从而深化并丰富事件的形象.如苏联导演普多夫金在影视片《母亲》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河水解冻的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用春水比喻革命运动不可阻挡。
隐喻蒙太奇的美学特征是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形象表现力.在影视中隐喻的因素要与叙述的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艺术效果。用以比喻的事物应是在情节发展中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脱离情节生硬插入的。这一手法的运用力求贴切、自然、新颖、含蓄,忌图解、直露、落套、晦涩。
对比蒙太奇
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上(如景别的大小、角度的俯仰、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和浓谈、声音的强弱、动与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对比蒙太奇在默片时期运用非常广泛,在有声片时期增加了声画对比的可能性。
平行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不同时空、同时异地或同时同地)的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之中,或几个表面毫无联系的情节(或事件)互相穿插交错表现而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中,不同时空的例子:如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影视片《党同伐异》中将四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毫无剧情联系的故事并列表现交错叙述而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任何时代都有排斥异己的事情。同时异地的例子:如我国影视片《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的段落,分别表现我军和敌军急行军赶去大沙河、我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同时异地交替表现。同一时空的例子:如同一影视片中抢占摩天岭的场面,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摩天岭两侧我军和敌军同时抢占山顶。平行蒙太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用以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以扩大影视片的容量;又由于几条线索的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可以形成对比、呼应,产生多种艺术效果,丰富剧情;还可以提供自由叙述和时空灵活转换的可能性,使影视片结构多样化。
叙事蒙太奇
又称“叙述性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它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是影视片中最基本的、常用的叙述方法。优点是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叙事蒙太奇根据叙述方式一般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或称交替)蒙太奇、重复(或称复现式)蒙太奇等。
交叉蒙太奇
又称“交替蒙太奇”或“动作的同时发展”。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平行蒙太奇只注重情节的统一、主题的一致、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而交叉蒙太奇的特点则是它所并列表现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索的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和迅速频繁的交替表现,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互相依存,彼此促进,最后几条线索汇合在一起。这种手法能造成激烈紧张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引起悬念,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影视片中常用于表现追逐或惊险的场面。
重复蒙太奇
又称“复现式蒙太奇”。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蒙太奇结构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重复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中的复叙方式或艺术中的重复手法。构成影视的各种元素如人物、景物、场面、动作、调度、物件、细节、语言、音乐、音响、光影、色彩等,都可以通过精心构思反复地出现,使其产生独特的寓意和特定的艺术效果。
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之一,是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的方式.即不仅在内容上重复表现,而且在镜头处理上运用相同的景别、角度、拍摄方法、调度,在镜头组接上运用相同的手法、相同的音画结合方式甚至相同的光影色彩的组合方式,再现重复的内容。重复蒙太奇的运用之二,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内容上本质的变化,特别是突出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划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视听形象的重复,可以使影视片结构更加完整,并产生节奏感.但要注意,每次重复一段都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增减,即注意重复中的变化。
连续蒙太奇
叙事蒙大奇手法之一。在影视片中用得很普遍,就象通常讲故事、说评书惯用的方式一样,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述,表现出其中的戏剧跌宕。由于它缺乏时间、地点、场面的突然变换,无法直接展示多条线索同时发展的情节,难于突出各条情节线索之间的对列关系,不利于省略多余的过程,有时易造成平铺直叙、拖沓、冗长的感觉。因此,连续蒙太奇大都和平行、交叉、重复等叙事蒙太奇手法相辅相成,而且通过手法的变换,又往往有机地融合了某些表现蒙太奇的因素在内。
镜头内部蒙太奇
在一次曝光连续拍摄下来的一个镜头内的蒙太奇构成.这种蒙太奇是通过演员调度、镜头运动(包括视角和视距的变化)、镜头焦点的变化等手段来完成的.与镜头组接所产生的蒙太奇依据同一原理,但在屏幕上给予观众的直观感受不同,它更趋向于平稳、连贯、柔和的节奏。在实际运用上,往往视影视片所表现的内容和风格而定。
库里肖夫效应
苏联影视导演列夫·库里肖夫通过镜头剪接所作的一项实验。他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曾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剪为三段,分别接在一碗汤、一个正在做游戏的孩子以及一具老妇人的尸体的镜头之前。他发现观众看过之后,出人意外地认为值得赞扬的乃是演员的表演:演员看到那碗汤时表现出饥饿;看到孩子游戏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忧伤。而实际上演员并没有表演,只是由于镜头的剪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作用。根据这一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影视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