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牧场》书评
“生命就是希望。我崇拜的只有生命。真正高尚的生命简直是一个秘密。它飘荡无定,自由自在,它使人类中总有一支血脉不甘于失败,九死不悔地追寻着自己的金牧场”
——终
读完张承志的《金牧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忽然揭开了我对于生命重新领悟的一章,他让我感到从未拥有的力量,更领我到达从未到过的地方。他是一个拥有巨大的、空前的灵魂的人物,他对于生命的感触,对于命运的参透,更对于真理、信仰、生死这些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存在达到了作家、学者甚至整个人类都不曾到达的顶峰,他为了要自己的追寻、为了内心的安定、为了找到本质的自我,对于世俗的牺牲不屑一顾。这些都让我,震撼而感动。
人一生的经历虽然有限于生命的长短,却也各自不同,丰富多彩。而又有谁人能像张承志一样,把经历就当做一次朝圣之路,每一次苦难抑或征服对于他,不过是另一次寻找心灵的归属。他感觉找到了就要到了,便说:
让卑污者嘲笑吧。
我蔑视一切卑污龌龊的生命。
让激流抛弃和超越我吧。
我以真正的异端为骄傲。
但他又是如此真实,如此尊重内心,如果感到不可思议或者失落愤怒,他也会说:
我准备用蒙语先说一句操你妈。大汤,我这句话的基础知识可能好些。
这就是张承志。
我从未对一个书评感到像这样棘手,我想说想表达,想告诉大家他有多值得一读,他的灵魂有多强大。但又如我读这本书的注解一样,密密麻麻,我只能用整页整页的深蓝色的下划线和时不时拍着大腿随处狠戳的惊叹号去表达我对于他字里行间散发的诗人气质、冷峻姿态、赤子之心、纯洁高尚的赞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因此我更加无力,我怕我贫乏的表达和或许并不客观的评价误导了大家,存在过誉或者偏离的嫌疑。所以我好像又只想对大家说:
自己去看吧。《金牧场》,尤其是下卷,看不进去就扔了,看进去了,欢迎交流。
但是,我表达爱的欲望依然很强烈。我要用我自己的方法去表达。下面,我就从几方面说一下我如此欣赏《金牧场》的原因。
首先,文体结构。
张承志在小说里面穿插了几个故事,是以一种“穿插法”写的,好比他写在日本的生活,下一段就是红卫兵时代或者长征路上,他用两种字体去区分。大概是宋体和楷体。《金牧场》两条主线就是,一是主人公在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翻译《黄金牧地》的研究工作。二就是回忆在蒙古插队当知识青年的生活。其他的陆陆续续提到的,也或者是“次主线”与表达主题密切相关的,就是作者在小说即将结尾都时候反复提到的几点:
西海固的回民、蒙古草原的牧人、蒿草从中的坟墓、天山大坂上的蓝冰川、别失八里城郊的血浸大河是我的导师。(或)我记忆着一切;记忆着被暗杀在太平洋彼岸的最后的圣徒马丁·路德·金,记忆着那位黑种勇士死时的面部照片,记忆着天山腹地里那首关于黑醋栗般的眼睛的诗,记忆着天山大坂顶峰上那道深几十丈的蓝冰川和山麓下那正在燃烧的火焰山。我记着平田深沉的无言和真弓的白衣红花,我记着在前一回梅雨中浑身精湿地跪在路中的那位老军人,我记着西海固穷苦的荒山里那片秘密的蒿子草和杨阿訇自残的刀伤,记着别失八里古城之郊那片宽阔的血浸的红河滩,我记着哈萨克老大娘那一声亲切的Balam,也记着越过大坂后遇上的那维族司机说的 Batur。
以上就是小说里面作者主要写的几方面,其中每个“次主线”都有一个小故事,写的都不错,都很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情怀。我无法用专业的知识去解释文体结构,只能说,写的很好很通畅,而且每个故事衔接的十分好,从日本的一个情景直接穿越到山东老家一点也不生硬,也不会使读者感到脱节不可理解。过渡很自然,情感还惊人的具有连贯一致性。
其次,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这部小说几乎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小说,有一部分知青生活还原的纪实性(很多知青文学都是如此),另一部分则是具有哲学意味作者经常性的散文写作。作者下笔有力,让你感同身受着他的一切情感。时而强烈激进时而细腻柔顺,如饮酒,如品茶,席地捧读,不忍离手。
在此就不作摘录了,因为在下卷基本是第六章以后,个人感觉已经到了情感的巅峰期,作者写的似乎句句都是充满哲理性的经验之谈,章章都是一个对于真理的终止又是下一个开始。都是经典,原谅我无法取舍,只能让各位看官自己去寻找。
最后,就是张承志写作最不同于他人的一点——文字(写作)本身已经超越一般性固定写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小的方面来说,“不加标点式”的一气呵成或者“自问自答式”再或“隔空对话”,让读者读的酣畅淋漓,我初读,一边惊讶于作者如此“大胆”如此“毫无章法”,又实实在在的享受着作者带来新模式的感受,他让我明白有能力突破现有“文学体制”的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对于写作本身,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大的方面则是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充满宗教性、禅位、真理性般的虔诚和纯洁的气魄,让人不得不认真而严肃的去关注、去关切眼前的一切。很明显,他不是一个“本分人”,他是一个无限追求真理的“流浪者”。他关于背叛与痛苦的哲学分析,关于为了寻找自己初衷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关于反对愚蠢、反对歧视永恒寻找圣洁的心灵,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我为认识到这位作者而感到荣幸,为看到他的作品而感到惊喜。我相信,他无疑是在我文学观甚至三观的形成期一次惊天动地的撞击。
感谢你,张承志。
下面,我将摘录几段让我实在等不及让大家自己去找急于分享的话:
1、我需要一个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的人做我的挚友。我已经发现了:只有那种真正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的人才值得信赖。(老皇军雨中下跪求原谅)
2、可是那又有什么呢?你拼命赌气地冲向这座大坂又是为了什么呢?写那么一篇狗屁论文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让自己的妻子呻吟在血泊里让自己初次迎来的小生命夭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天山有三百三十三座大坂最危险的大坂并不是这一道你赌上一条命翻这道三千来米的大坂能得到些什么呢?
不,我不能为那些而奋斗。他想着使劲扯直了手里的马笼头。我登上这座大坂是为了乞求收容,乞求这座圣灵居住的亚洲最美的山脉的承认。我牺牲了一个女人的盼望和一个孩子的性命来朝拜它。直到此刻,直到我已经接近了坂顶我才明白了自己的初衷。为我晴朗吧,为我展开你襟麓下的世界吧!
3、没人听!他妈的正是因为没人听老子才要写!……但是老子偏要写。因为没有别的人会写,所以我要写。
4、
那一天,天空流着可怕的黄色
然后,最后的暗杀结束了
就在你住的广场一角
全部只是一把斧,还有一颗头
那一天,小城充满甜美的蓝色
于是,最后的叛卖结束了
就在你住的市场四周
一切只是一块钱,买了一颗头
5、但是,我只能说,也许前卫、先锋、追求、执著、创造、扭转历史——这一切本身就包含着背叛。他勇敢地前进了,世人却看见他彻底地背叛了。他爱世人,他爱人爱得一往情深;因此他痛苦,痛苦得不能自拔。他只能背叛,然后只能痛苦。
6、我比他走的更远。我虽然还没有起步但我明白:我在本质上比他走的更远。那么你案上的稿纸你手里的两件工作就是……你所谓的起步吗?不,也许只是一个告别。你懂了吗,也许这只是一次背叛。我也要像那个挂着吉他、咬着一支钢架支起的西部口琴、低垂着双目的人一样,向着把我养育成人都世界郑重道别,踏上旅程。
7、那时我会唱歌、写诗、绘画,那时我要纵情流浪。大步走上裸石嶙峋的山冈,大步走过树影如烟的村庄,大步地沿着北方坚硬而笔直的大路。在那里我会重逢到熟悉的亲切,会听见我喜爱的语言、方言和乡音。那些朴实得令人惊奇的庄稼汉和牧人会指点给我实在的知识,他们铜色的皮肤和渴旱的生涯会沉淀在我的心底。那时大自然会为我如同孔雀张屏一般宽阔地敞开,艰忍又绝美的景色会输血一般给予我强大的自信。
那时你会精疲力竭奄奄一息无人理睬。
8、
真弓,你能原谅我昨天的失礼么?
我喜欢你那样。你故意想伤害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找到理解了。
9、埋葬了?他问的一瞬决定去扫墓。
10、其实一切选择都不是人为的。
他们喜欢说命运,喜欢唠叨命好命坏或者说神秘。
血和性。
而我只讲“类”的观点。
——还有很多,摘录截止到了250页,也算个吉祥数。后面改日再加上,灵魂毕竟已经出来了!不是么?
“经卑污之路至糜欲城邦
经死亡之路至黄金牧地”
十五队·陈清扬
2016.8.9 七夕
——终
读完张承志的《金牧场》,犹如醍醐灌顶一般,忽然揭开了我对于生命重新领悟的一章,他让我感到从未拥有的力量,更领我到达从未到过的地方。他是一个拥有巨大的、空前的灵魂的人物,他对于生命的感触,对于命运的参透,更对于真理、信仰、生死这些超越现实超然物外的存在达到了作家、学者甚至整个人类都不曾到达的顶峰,他为了要自己的追寻、为了内心的安定、为了找到本质的自我,对于世俗的牺牲不屑一顾。这些都让我,震撼而感动。
人一生的经历虽然有限于生命的长短,却也各自不同,丰富多彩。而又有谁人能像张承志一样,把经历就当做一次朝圣之路,每一次苦难抑或征服对于他,不过是另一次寻找心灵的归属。他感觉找到了就要到了,便说:
让卑污者嘲笑吧。
我蔑视一切卑污龌龊的生命。
让激流抛弃和超越我吧。
我以真正的异端为骄傲。
但他又是如此真实,如此尊重内心,如果感到不可思议或者失落愤怒,他也会说:
我准备用蒙语先说一句操你妈。大汤,我这句话的基础知识可能好些。
这就是张承志。
我从未对一个书评感到像这样棘手,我想说想表达,想告诉大家他有多值得一读,他的灵魂有多强大。但又如我读这本书的注解一样,密密麻麻,我只能用整页整页的深蓝色的下划线和时不时拍着大腿随处狠戳的惊叹号去表达我对于他字里行间散发的诗人气质、冷峻姿态、赤子之心、纯洁高尚的赞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因此我更加无力,我怕我贫乏的表达和或许并不客观的评价误导了大家,存在过誉或者偏离的嫌疑。所以我好像又只想对大家说:
自己去看吧。《金牧场》,尤其是下卷,看不进去就扔了,看进去了,欢迎交流。
但是,我表达爱的欲望依然很强烈。我要用我自己的方法去表达。下面,我就从几方面说一下我如此欣赏《金牧场》的原因。
首先,文体结构。
张承志在小说里面穿插了几个故事,是以一种“穿插法”写的,好比他写在日本的生活,下一段就是红卫兵时代或者长征路上,他用两种字体去区分。大概是宋体和楷体。《金牧场》两条主线就是,一是主人公在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翻译《黄金牧地》的研究工作。二就是回忆在蒙古插队当知识青年的生活。其他的陆陆续续提到的,也或者是“次主线”与表达主题密切相关的,就是作者在小说即将结尾都时候反复提到的几点:
西海固的回民、蒙古草原的牧人、蒿草从中的坟墓、天山大坂上的蓝冰川、别失八里城郊的血浸大河是我的导师。(或)我记忆着一切;记忆着被暗杀在太平洋彼岸的最后的圣徒马丁·路德·金,记忆着那位黑种勇士死时的面部照片,记忆着天山腹地里那首关于黑醋栗般的眼睛的诗,记忆着天山大坂顶峰上那道深几十丈的蓝冰川和山麓下那正在燃烧的火焰山。我记着平田深沉的无言和真弓的白衣红花,我记着在前一回梅雨中浑身精湿地跪在路中的那位老军人,我记着西海固穷苦的荒山里那片秘密的蒿子草和杨阿訇自残的刀伤,记着别失八里古城之郊那片宽阔的血浸的红河滩,我记着哈萨克老大娘那一声亲切的Balam,也记着越过大坂后遇上的那维族司机说的 Batur。
以上就是小说里面作者主要写的几方面,其中每个“次主线”都有一个小故事,写的都不错,都很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情怀。我无法用专业的知识去解释文体结构,只能说,写的很好很通畅,而且每个故事衔接的十分好,从日本的一个情景直接穿越到山东老家一点也不生硬,也不会使读者感到脱节不可理解。过渡很自然,情感还惊人的具有连贯一致性。
其次,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作者的情感表达。这部小说几乎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小说,有一部分知青生活还原的纪实性(很多知青文学都是如此),另一部分则是具有哲学意味作者经常性的散文写作。作者下笔有力,让你感同身受着他的一切情感。时而强烈激进时而细腻柔顺,如饮酒,如品茶,席地捧读,不忍离手。
在此就不作摘录了,因为在下卷基本是第六章以后,个人感觉已经到了情感的巅峰期,作者写的似乎句句都是充满哲理性的经验之谈,章章都是一个对于真理的终止又是下一个开始。都是经典,原谅我无法取舍,只能让各位看官自己去寻找。
最后,就是张承志写作最不同于他人的一点——文字(写作)本身已经超越一般性固定写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小的方面来说,“不加标点式”的一气呵成或者“自问自答式”再或“隔空对话”,让读者读的酣畅淋漓,我初读,一边惊讶于作者如此“大胆”如此“毫无章法”,又实实在在的享受着作者带来新模式的感受,他让我明白有能力突破现有“文学体制”的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对于写作本身,未尝不是一种进步。大的方面则是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充满宗教性、禅位、真理性般的虔诚和纯洁的气魄,让人不得不认真而严肃的去关注、去关切眼前的一切。很明显,他不是一个“本分人”,他是一个无限追求真理的“流浪者”。他关于背叛与痛苦的哲学分析,关于为了寻找自己初衷而不顾一切的勇气,关于反对愚蠢、反对歧视永恒寻找圣洁的心灵,都值得我们永远尊敬!
我为认识到这位作者而感到荣幸,为看到他的作品而感到惊喜。我相信,他无疑是在我文学观甚至三观的形成期一次惊天动地的撞击。
感谢你,张承志。
下面,我将摘录几段让我实在等不及让大家自己去找急于分享的话:
1、我需要一个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的人做我的挚友。我已经发现了:只有那种真正感到自己罪孽深重的人才值得信赖。(老皇军雨中下跪求原谅)
2、可是那又有什么呢?你拼命赌气地冲向这座大坂又是为了什么呢?写那么一篇狗屁论文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让自己的妻子呻吟在血泊里让自己初次迎来的小生命夭折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天山有三百三十三座大坂最危险的大坂并不是这一道你赌上一条命翻这道三千来米的大坂能得到些什么呢?
不,我不能为那些而奋斗。他想着使劲扯直了手里的马笼头。我登上这座大坂是为了乞求收容,乞求这座圣灵居住的亚洲最美的山脉的承认。我牺牲了一个女人的盼望和一个孩子的性命来朝拜它。直到此刻,直到我已经接近了坂顶我才明白了自己的初衷。为我晴朗吧,为我展开你襟麓下的世界吧!
3、没人听!他妈的正是因为没人听老子才要写!……但是老子偏要写。因为没有别的人会写,所以我要写。
4、
那一天,天空流着可怕的黄色
然后,最后的暗杀结束了
就在你住的广场一角
全部只是一把斧,还有一颗头
那一天,小城充满甜美的蓝色
于是,最后的叛卖结束了
就在你住的市场四周
一切只是一块钱,买了一颗头
5、但是,我只能说,也许前卫、先锋、追求、执著、创造、扭转历史——这一切本身就包含着背叛。他勇敢地前进了,世人却看见他彻底地背叛了。他爱世人,他爱人爱得一往情深;因此他痛苦,痛苦得不能自拔。他只能背叛,然后只能痛苦。
6、我比他走的更远。我虽然还没有起步但我明白:我在本质上比他走的更远。那么你案上的稿纸你手里的两件工作就是……你所谓的起步吗?不,也许只是一个告别。你懂了吗,也许这只是一次背叛。我也要像那个挂着吉他、咬着一支钢架支起的西部口琴、低垂着双目的人一样,向着把我养育成人都世界郑重道别,踏上旅程。
7、那时我会唱歌、写诗、绘画,那时我要纵情流浪。大步走上裸石嶙峋的山冈,大步走过树影如烟的村庄,大步地沿着北方坚硬而笔直的大路。在那里我会重逢到熟悉的亲切,会听见我喜爱的语言、方言和乡音。那些朴实得令人惊奇的庄稼汉和牧人会指点给我实在的知识,他们铜色的皮肤和渴旱的生涯会沉淀在我的心底。那时大自然会为我如同孔雀张屏一般宽阔地敞开,艰忍又绝美的景色会输血一般给予我强大的自信。
那时你会精疲力竭奄奄一息无人理睬。
8、
真弓,你能原谅我昨天的失礼么?
我喜欢你那样。你故意想伤害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找到理解了。
9、埋葬了?他问的一瞬决定去扫墓。
10、其实一切选择都不是人为的。
他们喜欢说命运,喜欢唠叨命好命坏或者说神秘。
血和性。
而我只讲“类”的观点。
——还有很多,摘录截止到了250页,也算个吉祥数。后面改日再加上,灵魂毕竟已经出来了!不是么?
“经卑污之路至糜欲城邦
经死亡之路至黄金牧地”
十五队·陈清扬
2016.8.9 七夕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