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力max——原始时期的壁画
学艺术史的好处之一,是可以练就眼光,显得(?)品味高雅。
特别是揭穿装逼之人的忽悠,真是人生乐趣。
比如对面那个讨厌的家伙,正在啰嗦地跟你爸妈吹捧某大师的百兽图。“大师”宽袍广袖长须飘飘站在一旁,一脸高深莫测。
你忍无可忍,心想这不老子玩儿剩下的么,于是淡定发言:让我们来看看一万年前原始岩洞壁画里的百兽图吧~
然后掏出pad上图对比,高下立判,痛快打脸。
一(几)万年前的原始人,PK个现代伪大师,还是很有战斗力。来看看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壁画(之一的局部):
沿着狮子的背部线条看,线条真心美。
毕竟真正生活在野性自然中的人,和偶尔去动物园的人,对于生命是不一样的感受,动感表现力max。
来一张另一个洞穴天花板上的,据说是一个小姑娘跟着考古家爸爸探险的时候抬头发现的(小孩子往上看视野比较好):
这些岩洞都是画在深不见光的洞穴里面,需要带着火把,在完全的黑暗中静静作画。
纪录片《艺术创世纪》里,有研究者提出,在极度缺乏光的情况下,人更容易进入恍惚,这是人的大脑决定的共性。
一开始呢,会见到光斑、彩色圆点、网线、黑白格子。
如果进入深入的类似于冥想的恍惚(类似于《权利游戏》里stark家的那个可以精神附身狼的小哥),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寄予深切感受之存在”。
放到旧石器时代呢,可能就是动物们承载着人们的感情啦。那时候冰川还没有退却,人类还很渺小,动物的强大和自由让人向往。
个人觉得这种解释有道理,大家感受一下这种恍惚感。
也许他们画的这么好,不是眼睛善于观察,而是大脑深处印象在黑暗中出现在了眼前。
完全不靠技法,直接顺着眼前的幻觉,在墙上的投影直接勾勒。
不晓得旧石器时代人们是否有类似萨满的灵魂出窍,周游六合,与兽群奔驰游荡天地之间, 有没有感觉自己萌萌哒呢?
来张萌萌哒的鹿,看到好多人拿来做头像。
当然,很多壁画走的都是萌萌路线,内容都是简笔画小人儿。比如澳洲的这个特别古老的。
袋鼠比较偏自然路线,肉肉的感觉明显。小人儿呢不造为啥就卡通化了,跟面条捏的似的。
——————开启忽悠模式的分割线——————个人的随想笔记————————
我觉得中国人欣赏旧石器时代的岩洞艺术是很亲切的。我们的书法源远流长,又强调以书入画,对线条的理解力十分深刻。
不过反过来讲,如果不能欣赏中国书画中的线条之美,从岩洞壁画开始看,再倒过来看八大山人,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特别是揭穿装逼之人的忽悠,真是人生乐趣。
比如对面那个讨厌的家伙,正在啰嗦地跟你爸妈吹捧某大师的百兽图。“大师”宽袍广袖长须飘飘站在一旁,一脸高深莫测。
你忍无可忍,心想这不老子玩儿剩下的么,于是淡定发言:让我们来看看一万年前原始岩洞壁画里的百兽图吧~
然后掏出pad上图对比,高下立判,痛快打脸。
一(几)万年前的原始人,PK个现代伪大师,还是很有战斗力。来看看据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壁画(之一的局部):
![]() |
肖维岩洞 法国 约公元前三万年前or一万五千万年前 |
沿着狮子的背部线条看,线条真心美。
毕竟真正生活在野性自然中的人,和偶尔去动物园的人,对于生命是不一样的感受,动感表现力max。
来一张另一个洞穴天花板上的,据说是一个小姑娘跟着考古家爸爸探险的时候抬头发现的(小孩子往上看视野比较好):
![]() |
阿尔特米拉岩洞 西班牙 约公元前一万二千年前 |
这些岩洞都是画在深不见光的洞穴里面,需要带着火把,在完全的黑暗中静静作画。
纪录片《艺术创世纪》里,有研究者提出,在极度缺乏光的情况下,人更容易进入恍惚,这是人的大脑决定的共性。
一开始呢,会见到光斑、彩色圆点、网线、黑白格子。
![]() |
Pech-Merle岩洞,法国,公元前二万二千年 |
如果进入深入的类似于冥想的恍惚(类似于《权利游戏》里stark家的那个可以精神附身狼的小哥),就会在黑暗中看到“寄予深切感受之存在”。
放到旧石器时代呢,可能就是动物们承载着人们的感情啦。那时候冰川还没有退却,人类还很渺小,动物的强大和自由让人向往。
个人觉得这种解释有道理,大家感受一下这种恍惚感。
![]() |
肖维岩洞 法国 约公元前三万年前or一万五千万年前 |
也许他们画的这么好,不是眼睛善于观察,而是大脑深处印象在黑暗中出现在了眼前。
完全不靠技法,直接顺着眼前的幻觉,在墙上的投影直接勾勒。
不晓得旧石器时代人们是否有类似萨满的灵魂出窍,周游六合,与兽群奔驰游荡天地之间, 有没有感觉自己萌萌哒呢?
![]() |
拉斯喀岩洞, 法国,公元前一万五千年 |
来张萌萌哒的鹿,看到好多人拿来做头像。
![]() |
大角鹿, 拉斯喀岩洞,法国,公元前一万五千年 |
当然,很多壁画走的都是萌萌路线,内容都是简笔画小人儿。比如澳洲的这个特别古老的。
袋鼠比较偏自然路线,肉肉的感觉明显。小人儿呢不造为啥就卡通化了,跟面条捏的似的。
![]() |
Unbalanya Hill, 澳洲,七万五千年前 |
——————开启忽悠模式的分割线——————个人的随想笔记————————
我觉得中国人欣赏旧石器时代的岩洞艺术是很亲切的。我们的书法源远流长,又强调以书入画,对线条的理解力十分深刻。
不过反过来讲,如果不能欣赏中国书画中的线条之美,从岩洞壁画开始看,再倒过来看八大山人,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