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六千公里,这个日本人见过的中国人,可能比你从小到大见的都多
可能关口知宏也没想过他的这次旅行会被中国网友一再地翻看传播,并期待着他承诺的十年之约。
17年要到了,关口大叔,你该回来看看中国的变化了。
08年的奥运会是一个节点,在此后,世界开始看向中国,中国人也逐步迈向世界。而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这次旅行便是在这个节点前对中国转型前最后的观望。
古龙曾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因为菜市场永远充满着治愈的人间烟火和茂盛的生命力。同样的,火车车厢也是。
织衣服的大姐、旅行的学生、归家的老人。历时七个多月,从拉萨出发,沿川藏铁路一路南下,途径中国南北方百余城市,行程36543公里。关口知宏每日都在火车上与各式人群交流,也看到了我们大部分人所不能看到的中国人。
关口大叔画的中国火车车厢
看到陌生人会用中文说“你好”,憨笑地蹭别人的吃的,即使是用一次性茶杯给他泡杯茶,或者冲一碗方便面,他也会尝一口后闭眼陶醉,然后满足地说一句“ おいしい(好吃)!”我想好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在异乡得到亲人般关怀的幸福感。
西宁到兰州的火车上,关口看到一个女人在编织一个绒垫,便上去搭讪,夸赞她编得非常漂亮,相谈甚欢后,女人便送了一个给关口。这使他非常惊讶。他说道:中国人怎么说呢。素昧平生,却会送这样的礼物给萍水相逢的人。同样的事情,要是我,都很难在列车里跟外国人交谈,也没什么可以送人的东西。真的很吃惊!”
即使语言不通,但关口依旧会努力跟当地人交流,也经常为了一丁点新鲜东西就屁颠屁颠跟着陌生人走街串巷甚至上车就走。在我们看过了太多打卡式旅游后,才发现他这种对融进当地人的生活中的向往,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三万六千公里旅途的倒数第二天,新疆喀什,关口看到一个维族女孩摘棉花,便过去聊天,得知她一下午的劳作才仅仅能卖得一千日元后非常吃惊,但女孩却说:“我很满足了,前几年更便宜呢。”于是关口很认真地帮助她摘了一下午棉花。关口没有想到,这漫长旅行的最后一个下午,竟是如此平静的时光。
关口和少数民族阿姨相谈甚欢
云南石林,关口看见一户人家的田间及院子有着许多奇石,便问这家主人有关石头的问题时。问她小时候有没有在大人那里听说过这些石头的来历及故事,她回答说没有;问她这些石头在田间和院子中会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她的回答依旧是没有。石头理所当然地在这里。这不禁令关口吃了一惊,同时他也在想:“我是否也有自己没有觉察到的优点呢?”。
这种以人度己的思考可能是日本民族自带的谦逊性格体现。在关口知宏后来回到日本回忆中国的旅行时,评价道:“日本人看不到绿灯,中国人看不到红灯。”意思就是日本人不知道该如何主动,而中国人不知道该怎么停。
在中国的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积极和热情,而这与日本人的消极冷淡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你到达朋友的城市,中国人会对你热情款待,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展示给你,而日本人会让你自行歇息,不再打扰你。尽管反应完全不一样,但出发点都是为对方着想。
200多天里的某一个悠闲的下午
而最引人深思的一段经历是在贵州凯里,疲惫的关口坐在一条浅河前,面对青山久久地发呆。一位拄着拐杖、挂着镰刀的爷爷跄跄走了过来,坐在不远处默默的看着他。问他在干什么,老人笑着说:“没有看什么,只是在看你。”两人就这样静静的坐着,然后老人颤巍巍地过河去到山那边照看田地。
关口在中国看到了日本国宝的锻造技艺,也看到了中日千年来的交流印记
关口只是中国的一名匆匆过客,可并没有影响他彻底地爱上了这个“最像日本又最不像日本”(关口在桂林说的话)的国家。书法、中医、茶、西湖、长安、中国菜,我们通过关口的眼看到中国,也通过他的反应看到日本。
关口在西安的城墙下感慨当年日本遣唐使走过的路
居乡不觉,异乡有悟。或许两种同宗同源的文化交流,才是这次旅行真正的意义。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日本电视台NHK于2007年在中国拍摄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中国铁路大纪行》,以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中国铁路之旅为线索。4月3日从西藏拉萨启程,历时七个多月途径中国南北方百余城市,行程36543公里,11月15日抵达终点新疆喀什。记录沿途风景、人物、风俗、生活样式,体感中国地域之宏大,中国文化之深厚。
本文为拾壹路 (微信号roadeleven)原创
转载请联系gaohan@wescope.cn
别调皮
![]() |
17年要到了,关口大叔,你该回来看看中国的变化了。
08年的奥运会是一个节点,在此后,世界开始看向中国,中国人也逐步迈向世界。而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这次旅行便是在这个节点前对中国转型前最后的观望。
![]() |
古龙曾说: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因为菜市场永远充满着治愈的人间烟火和茂盛的生命力。同样的,火车车厢也是。
织衣服的大姐、旅行的学生、归家的老人。历时七个多月,从拉萨出发,沿川藏铁路一路南下,途径中国南北方百余城市,行程36543公里。关口知宏每日都在火车上与各式人群交流,也看到了我们大部分人所不能看到的中国人。
![]() |
关口大叔画的中国火车车厢
看到陌生人会用中文说“你好”,憨笑地蹭别人的吃的,即使是用一次性茶杯给他泡杯茶,或者冲一碗方便面,他也会尝一口后闭眼陶醉,然后满足地说一句“ おいしい(好吃)!”我想好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在异乡得到亲人般关怀的幸福感。
![]() |
西宁到兰州的火车上,关口看到一个女人在编织一个绒垫,便上去搭讪,夸赞她编得非常漂亮,相谈甚欢后,女人便送了一个给关口。这使他非常惊讶。他说道:中国人怎么说呢。素昧平生,却会送这样的礼物给萍水相逢的人。同样的事情,要是我,都很难在列车里跟外国人交谈,也没什么可以送人的东西。真的很吃惊!”
即使语言不通,但关口依旧会努力跟当地人交流,也经常为了一丁点新鲜东西就屁颠屁颠跟着陌生人走街串巷甚至上车就走。在我们看过了太多打卡式旅游后,才发现他这种对融进当地人的生活中的向往,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
![]() |
三万六千公里旅途的倒数第二天,新疆喀什,关口看到一个维族女孩摘棉花,便过去聊天,得知她一下午的劳作才仅仅能卖得一千日元后非常吃惊,但女孩却说:“我很满足了,前几年更便宜呢。”于是关口很认真地帮助她摘了一下午棉花。关口没有想到,这漫长旅行的最后一个下午,竟是如此平静的时光。
![]() |
关口和少数民族阿姨相谈甚欢
云南石林,关口看见一户人家的田间及院子有着许多奇石,便问这家主人有关石头的问题时。问她小时候有没有在大人那里听说过这些石头的来历及故事,她回答说没有;问她这些石头在田间和院子中会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她的回答依旧是没有。石头理所当然地在这里。这不禁令关口吃了一惊,同时他也在想:“我是否也有自己没有觉察到的优点呢?”。
这种以人度己的思考可能是日本民族自带的谦逊性格体现。在关口知宏后来回到日本回忆中国的旅行时,评价道:“日本人看不到绿灯,中国人看不到红灯。”意思就是日本人不知道该如何主动,而中国人不知道该怎么停。
在中国的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积极和热情,而这与日本人的消极冷淡形成鲜明对比。比如说,在你到达朋友的城市,中国人会对你热情款待,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都展示给你,而日本人会让你自行歇息,不再打扰你。尽管反应完全不一样,但出发点都是为对方着想。
![]() |
200多天里的某一个悠闲的下午
而最引人深思的一段经历是在贵州凯里,疲惫的关口坐在一条浅河前,面对青山久久地发呆。一位拄着拐杖、挂着镰刀的爷爷跄跄走了过来,坐在不远处默默的看着他。问他在干什么,老人笑着说:“没有看什么,只是在看你。”两人就这样静静的坐着,然后老人颤巍巍地过河去到山那边照看田地。
![]() |
关口在中国看到了日本国宝的锻造技艺,也看到了中日千年来的交流印记
关口只是中国的一名匆匆过客,可并没有影响他彻底地爱上了这个“最像日本又最不像日本”(关口在桂林说的话)的国家。书法、中医、茶、西湖、长安、中国菜,我们通过关口的眼看到中国,也通过他的反应看到日本。
![]() |
关口在西安的城墙下感慨当年日本遣唐使走过的路
居乡不觉,异乡有悟。或许两种同宗同源的文化交流,才是这次旅行真正的意义。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日本电视台NHK于2007年在中国拍摄制作了大型电视系列节目《中国铁路大纪行》,以日本演员关口知宏的中国铁路之旅为线索。4月3日从西藏拉萨启程,历时七个多月途径中国南北方百余城市,行程36543公里,11月15日抵达终点新疆喀什。记录沿途风景、人物、风俗、生活样式,体感中国地域之宏大,中国文化之深厚。
![]() |
本文为拾壹路 (微信号roadeleven)原创
转载请联系gaohan@wescope.cn
别调皮
-
量角器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21 18: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