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染——半个自己
好久没有读陈染的文字。
事隔多年,读来还是砰然入心。
“在某个单位或者某个社会群落中,一个人倘若不能够经常地迎合别人,别人就会转回头送还给你一堵‘石头砌成的墙壁‘。渐渐地,这样的‘别人’多起来,你身边的墙壁自然而然就会四处而起,方面与通融之门的把手握在各种各样的‘别人’手中,你寸步难行。你甚至开始怀疑你自己。
你还看到,很多时候,人群判定一匹马的价值,并不是依据它的矫健和力量,而是依据它的鞍具是否漂亮、贵重;判定一阵春风是否和煦,并不是用肌肤本身感受它的温馨和舒展,而是去用耳朵倾听风铃是否清脆;作为精神食粮的一本书的分量,却被放在称量饼干几斤几两的天平上来计算;而一个丰富、复杂的活生生的个人,则更是……似乎一切都是依据事物本质之外的表象来衡量。
既然如此,聪明的马就不必再去忙着奔跑,有悟性的风首先考虑的是要在自己的颈项上佩戴许许多多的铃铛……
慢慢你发现,人群实在‘危险’,你必须舍弃一半本真的自己,把这半张面孔化妆成毫无个人特征的重人皆同的模样,半边身体的骨骼也必须是圆润的,以换取各种各样的‘别人’在各种各样的路口发放的通行证。你必须学会与他人‘处于危险的一致’。
许多年来,我始终在自己的身体里,为保存半条生命还是失去全部生命,进行着无声的选择。最终的答案是无疑的:我只能拥有半个自己。属于我自己的这一半,尽管她有更多的时间独处一室,显得冷落寂寞,但她忠于自己,顺从着自己的精神,因而她是充满趣味的,内心充盈的;而被贡献出去的那一半,每日混杂在热热闹闹的现实生活里,接受着别人不断地抛掷给她的许许多多应接不暇的貌似真实的虚伪,她不得不给自己的思想和本意戴上面具,甚至是镣铐,像每天消化食物那样消化掉那些真实的虚伪,所以她依然是孤独的。”
事隔多年,读来还是砰然入心。
“在某个单位或者某个社会群落中,一个人倘若不能够经常地迎合别人,别人就会转回头送还给你一堵‘石头砌成的墙壁‘。渐渐地,这样的‘别人’多起来,你身边的墙壁自然而然就会四处而起,方面与通融之门的把手握在各种各样的‘别人’手中,你寸步难行。你甚至开始怀疑你自己。
你还看到,很多时候,人群判定一匹马的价值,并不是依据它的矫健和力量,而是依据它的鞍具是否漂亮、贵重;判定一阵春风是否和煦,并不是用肌肤本身感受它的温馨和舒展,而是去用耳朵倾听风铃是否清脆;作为精神食粮的一本书的分量,却被放在称量饼干几斤几两的天平上来计算;而一个丰富、复杂的活生生的个人,则更是……似乎一切都是依据事物本质之外的表象来衡量。
既然如此,聪明的马就不必再去忙着奔跑,有悟性的风首先考虑的是要在自己的颈项上佩戴许许多多的铃铛……
慢慢你发现,人群实在‘危险’,你必须舍弃一半本真的自己,把这半张面孔化妆成毫无个人特征的重人皆同的模样,半边身体的骨骼也必须是圆润的,以换取各种各样的‘别人’在各种各样的路口发放的通行证。你必须学会与他人‘处于危险的一致’。
许多年来,我始终在自己的身体里,为保存半条生命还是失去全部生命,进行着无声的选择。最终的答案是无疑的:我只能拥有半个自己。属于我自己的这一半,尽管她有更多的时间独处一室,显得冷落寂寞,但她忠于自己,顺从着自己的精神,因而她是充满趣味的,内心充盈的;而被贡献出去的那一半,每日混杂在热热闹闹的现实生活里,接受着别人不断地抛掷给她的许许多多应接不暇的貌似真实的虚伪,她不得不给自己的思想和本意戴上面具,甚至是镣铐,像每天消化食物那样消化掉那些真实的虚伪,所以她依然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