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时使我觉得人生的悲欢离合算不了什么,人生的苦难也无需萦怀,人生的短促更是幻觉而已:《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玛德莱娜蛋糕
![]() |
……
那已经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贡布雷,除了与我的睡觉有关的场景和细节之外,在我心中早已不复存在。但有一年冬天,我回到家里,妈妈见我浑身发冷,说还是让人给我煮点茶吧,虽说平时我没有喝茶的习惯。我起先不要,后来不知怎么一来改变了主意。她让人端上一块点心,这种名叫小玛德莱娜的、小小的、圆嘟嘟的甜点心,那模样就像用扇贝壳瓣的凹槽做模子烤出来的。天色阴沉,看上去第二天也防不了晴,我心情压抑,随手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浸在茶里,下意识地舀起一小匙送到嘴边。可就在这一匙混有点心屑的热茶碰到上颚的一瞬间,我冷不丁打了个颤,注意到自己身上正在发生奇异的变化。我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愉悦感,它无依无傍,倏然而至,其中的原由让人无法参透。这种愉悦感,顿时使我觉得人生的悲欢离合算不了什么,人生的苦难也无需萦怀,人生的短促更是幻觉而已。我就像坠入了情网,周身上下充盈着一股精气神:或者确切地说,这股精气神并非在我身上,它就是我,我不再觉得自己平庸、凡俗、微不足道了。如此强烈的快感,是从哪儿来的呢?我觉得它跟茶和点心的味道有关联,但又远远超越于这味道之上,两者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它究竟从何而来?它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把握它、领悟它?我喝了第二口,没觉得跟第一口有什么不同,再喝第三口,感觉就不如第二口了。该停一下了,这茶的美妙之处似乎在消减。很清楚,我要找的个中真谛并不在茶里面,而是在我自身里面。这热茶唤醒了它,但我还不认识它,于是只能一次又一次、劲道随之减弱地重复这一现象。我不知道怎么说明这一现象,只能希望同样的感觉至少再有一次毫不走样地重现,即可被我攫住,得出一个明确的解释。我放下茶杯,让思绪转向自己的心灵。只有在内心才能找到真谛。可是怎么找呢?心灵是个探索者,同时又正式它所要探索的那片未知疆土本身,它的本领在那儿根本无法施展;我没 有丝毫把握,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探索吗?不仅如此:还得创造。它所面对的,是某种尚未成形、惟有它才能了解并阐明的东西。
![]() |
我重新又想,这种从未经历过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对它没法进行任何逻辑推论,但很明显,它让人感到幸福,而且那么实在,有了它,其他的一切都消融不复存在了。我想让它重现。我回想舀第一口茶的那个时刻。我又仿佛置身相同的情景,但依然不明究竟。我要智力再做一次努力,去找回那已消逝的感觉。为了不让任何东西来中断智力捕捉这一感觉的冲劲,我拍出一切障碍和杂念,对隔壁房间的声音充耳不闻,不去理会。但我很快觉得自 己的脑筋不管用了,于是就决定让它松弛一下,平时思考问题时,不到它竭尽全力我是不会 允许自己分心的,而现在我却有意让思绪岔开一会儿。而后,我在一次为它廓清道路,把第一口茶的味道送到它跟前。我骤然感到周身一颤,觉着脑海里有样东西在晃动,在隆起,就像在很深的水下有某件东西起了锚,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它在缓缓升起。我感觉到它顶开的那股阻力,听到它浮升途中发出的汩汩的响声。
当然,在我脑海深处如此搏动着的东西,一定是形象,是视觉的记忆,攀援着味道,竭力要跟着它来到我眼前。然而它在一个那么遥远、那么混沌的地方挣扎,我只能勉强瞥见融入模糊的光色漩涡之中的那道淡薄的反光。我辨认不出它的形状,没法询问这唯一的知情者, 让它向我解释那味道——它的同龄伙伴、密友——究竟在表明什么,没法让它告诉我,它到 底跟怎样的特定环境,跟过去的哪个时期有关系。
![]() |
这一记忆,这一由某个一模一样的瞬间远道而来,从我的脑海深处唤醒、摇动并使之升 起的往昔的瞬间,它真能浮升到我的非常清楚的意识层面上来吗?我不得而知。现在我又什么都感觉不到了,它停住了,说不定又沉下去了;谁知道它是否还会从夜一般的混沌中升腾 起来呢?我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从头来过,俯身向着隐在深处的它。而每一次,又总是拿让我们在所有艰难的任务、重要的事业面前望而却步的怯懦,在劝我就此罢手,去喝自己的茶,想象自己今天的烦恼和明天的希望就够了,这些事怎么翻来覆去地想都没关系。
骤然间,回忆浮现在眼前。这味道,就是小块的玛德莱娜的味道呀,在贡布雷,每逢星期天(因为这一天我在望弥撒以前不出门)我到莱奥妮姑妈屋里去给她道早安时,她总会掰一小块玛德莱娜,在红茶或椴花茶里浸一浸,然后递给我。刚看见小玛德莱娜,尝到它的味道之前,我还什么也没想起来。也许是由于后来我虽说没再吃过,却常在糕点铺的货架上瞥见它们,它们的形象就脱离了贡布雷,而与更近的其他时日联系在了一起。也许是由于这些被抛出记忆如此之久的回忆,全都没能幸存,一并烟消云散了。物体的形状——糕点铺里那尽管褶子规规整整,却依然那么丰腴性感的贝壳状小点心——会变得无迹可循,会由于沉匿日久,失去迎接意识的活力。但是,即使物毁人亡,即使往日的岁月了无痕迹,气息和味道(唯有它们)却在,它们更柔弱,却更有生气,更形而上,更恒久,更忠诚,它们就像那些灵魂,有待我们在残存的废墟上去想念,去等候,去盼望,以它们那不可触知的氤氲,不折不挠地支撑起记忆的巨厦。
![]() |
一旦我认出了姑妈给我的在椴花茶里浸过的玛德莱娜的味道(虽说当时我还不明白,直到后来才了解这一记忆何以会让我变得那么高兴),她的房间所在的那幢临街的灰墙旧宅,马上就显现在我眼前,犹如跟后面小楼相配套的一幕舞台布景,那座面朝花园的小楼,原先 是为我父母造在旧宅后部的(在这以前,我在回想中看到的仅仅是这一截场景)。随着这座宅子,又显现出这座小城不论晴雨从清晨到夜晚的景象,还有午餐前常让我去玩的那个广场,我常去买东西的那些街道,以及晴朗的日子我们常去散步的那些小路。这很像日本人玩的一个游戏,他们把一些折好的小纸片,浸在盛满清水的瓷碗里,这些形状差不多的小纸片,在往下沉的当口,纷纷伸展开来,显出轮廓,展示色彩,变幻不定,或为花,或为房屋,或为人物,而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现在也是这样,我们的花园和斯万先生的苗圃里的所有花卉,还有维沃纳河里的睡莲,乡间本份的村民和他们的小屋,教堂,整个贡布雷和它周围的景色,一切的一切,形态缤纷,具体而微,大街小巷和花园,全都从我的茶杯里浮现了出来。
![]() |
这段经典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片段,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为虽说《追忆似水年华》是经典中的经典,可是它也是人们最难读的经典之一。基于这种考虑,在这里,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部恢弘巨制。
还是引用别人的对普氏的赞誉吧,自己的话太苍白无力了。
我在普鲁斯特的风格中寻找不到缺点。我寻找在风格中占主导地位的优点,也没有找到。他有的不是这样那样的优点,而是无所不备的一切优点……他的风格灵动活泼、令人惊叹。任何另一种风格和他的风格相比,都显得黯然失色、矫揉造作、缺乏生气。——纪德
我享受了一番妥帖达意,甚或巧遇故知的情趣。庆幸中国读者从此得以进入普鲁斯特天地,尽情徜徉其中矣!——程抱石
如果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就好了。——英国作家 弗吉尼亚·伍尔芙
普鲁斯特的文字帮助我阐释了自己的思想。——法国哲学家 梅洛·庞蒂
我想知道记忆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还是那些我们已经失去的。——美国导演 伍迪·艾伦
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品,甚至超越了乔伊斯和托马斯·曼这样的文学巨匠。——美国 《纽约时报》
普鲁斯特的声音如此变幻莫测,它诱使人们阐释,却又拒绝阐释,我们越是仔细研读,它就展现出越多的可能性。——英国 《卫报》
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却从来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
我们觉得孑然孤立,谁都不理解我们。我们身上那些更加隐秘的侧面——诸如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愠怒、我们的罪恶感——有时竟然在某一书页上跟我们撞个正着,一种自我认同感于是油然而生。
普鲁斯特本人却担保,他虽终日与病相伴,生活中一无所获,却有能力为他人献上摆脱痛苦,求得幸福的良方,并且这是上天赐他的“仅有的才能”。
书的价值还不止于描绘我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见的那些情感和人物,好书对我们各种感情的描绘远胜过我们自己的体会,它处理的感知和认识虽确属我们所有,却又是我们根本无力予以明确表达的: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正读着小说,每个读者也还是他原来的那个自己,但是作家的作品如同透镜,作家借助它就能让读者获得从未有过的经历,没有这本书,读者也许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体验。而读者从书中得到的体验,恰是作品真实性的明证。
读这样一本刻意求工,写来婉妙而又犀利的书,其结果就是,或许我们合上了书页就会到自己的生活中去细察、寻思被作者写得活灵活现、宛如就在身边的人与事。我们的内心如同新调试过的雷达,在捕捉漂荡于意识之上的浮物。
(以上内容摘自《拥抱似水年华》)
事实上,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作者将其提供给读者,以便于他发现如果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他就发现不了的东西。——普鲁斯特
……………………………………
华丽的分界线
说了这么多的《追忆似水年华》,你可曾想想有几本书对你而言,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你就发现不了某些东西?作为一个读了这套七卷本几年的人,还是觉得普鲁斯特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相当可观且公正的:没有这本书的帮助你就发现不了许多东西。
但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对西式糕点完全无感,分不清提拉米苏和布朗尼,华夫饼、曲奇和司康饼,玛芬蛋糕和磅蛋糕的人,读了《追忆似水年华》之后,对玛德莱娜蛋糕(又称玛德琳蛋糕),也会由衷地想吃一口玛德莱娜蛋糕,感受一下这种蛋糕在口齿间的所带来的形态缤纷、具体而微、纷至沓来的感受。
好吧,下面就安利给大家,这种玛德莱娜(玛德琳)蛋糕的两种做法,一种绿茶玛德琳,一种是可可玛德琳。都是会让你荡气回肠、经久难忘,瞬间摆脱平庸、凡俗、微不足道感的魔性小茶点。
![]() |
【绿茶玛德琳】
配料: 可制作14~16个蛋糕
鸡蛋–2个
砂糖–70克
蜂蜜–20克
低筋面粉–70克
杏仁粉–20克
绿茶粉–4克
泡打粉–2克
黄油–90克
涂抹在玛德琳蛋糕模具上的黄油–少量
准备工作
1. 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1小时。
2. 黄油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至融化后放置备用。
3. 将低筋面粉、杏仁粉、绿茶粉和泡打粉混合,过筛2~3次后备用。
4. 用刷子将室温下软化的黄油均匀涂抹在玛德琳蛋糕模具上。
制作过程
1.鸡蛋打入碗中,打散后加入砂糖和蜂蜜,用打蛋器不停搅拌至砂糖充分溶化。
2.将低筋面粉、杏仁粉、绿茶粉和泡打粉的混合物再次过筛后倒入,用打蛋器充分搅拌。
3.将碗中的混合物搅打均匀后,将融化好的黄油分3次倒入,再次用打蛋器打成面糊。
4.用保鲜膜盖住盛放面糊的碗口,放入冰箱中冷藏1小时以上。
5.冷藏静置后的面糊装入裱花袋,然后挤进涂好黄油的玛德琳蛋糕模具中,注意填充量应保持在模具本身的70%左右。将模具放入170-180℃预热的烤箱内烤制13-15分钟即可。
玛德琳制作说明来自《幸福烘焙:4000万网友追捧的家庭烘焙食谱》,韩国超人气烘焙博主“甜心” 朴贞美著,于萌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