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
一、
当陈丹峰无意中看到电视剧《致青春》中的郑微最终选择了邻家大哥哥林静而没有选择陈孝正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时,他感到非常不开心、甚至有点抑郁不平。
陈丹峰是在一家面馆吃饭的时候、通过邻桌的一个女生的ipad屏幕上看到那部偶像剧的大结局的。
陈丹峰并不喜欢青春偶像剧,也许以前喜欢、但是现在不了,他也不喜欢《致青春》中的各式人物,对出演这些人物的演员也并无好感——当然,也没有什么恶感。但是他毕竟还是了解一些该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及其关系的,也许是几年前电影版《致青春》的缘故吧。
所以,对于这么一部自己完全无感的电视剧的剧情走向和大结局,自己竟然会有一种“不爽感”,陈丹峰着实觉得莫名其妙。
也许是因为被淘汰的陈孝正和自己都姓“陈”的缘故吧——当陈丹峰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却更不开心了,而且他隐隐有一种预感:“要出事儿了。”
二、
一周后。
深夜里,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一点半,陈丹峰还没有睡着。此时的陈丹峰侧卧着,双腿弯曲、双手抱膝,大腿几乎贴至胸前,整个人蜷缩成了一个“球”——一个干瘦的球,因为陈丹峰非常非常瘦——而这一点,他女朋友已经向他抱怨过很多次了。
陈丹峰有一个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习惯——他非常会安慰自己,或者说是自我安慰、自我催眠。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陈丹峰被旁边的高年级学生的篮球砸到了头,那一次撞击到底疼不疼、陈丹峰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他清楚的记得那一瞬间脑袋里嗡嗡的直响,如果那时有“懵逼”这个词的话,应该就是当时的感受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里,父母还是会经常打孩子的,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默认这么一种说法——打孩子不打头,因为怕把孩子“打傻了”。当陈丹峰的脑袋被篮球砸的嗡嗡直响的时候,他只担心一件事——“不要把我砸傻了”。
陈丹峰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不说出类拔萃、但至少也名列前茅,尽管这样、但陈丹峰好像从小就与“聪明”一词无缘,父母、老师、亲朋似乎从来没有夸过他“聪明”,渐渐地,陈丹峰自己好像也就默认了自己比别人“笨”、反应也没别人快了,他告诉自己他的成绩只是一遍遍的脚踏实地的努力得来的、而并非天资聪慧,所以当篮球砸到脑袋的那一刻,陈丹峰只担心自己不要变得更“笨”了。
但是他很快也就不担心了,他努力说服了自己——“不就是被篮球砸个脑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教室里坐在座位上弯腰捡个橡皮、抬起身的时候头还可能会磕到桌角呢,被篮球砸到无非就好比脑袋多磕了几次桌角,我以后注意一下、少磕几次就好了。”
还有一次,陈丹峰已经忘了是什么缘由了,反正他被父母批评了一通,心情抑郁委屈的他坐在自己书桌前,拿着剪刀胡乱的戳一张草稿纸以作发泄,结果一不小心戳到了自己的手,位置大概是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一瞬间血流如注。
陈丹峰吓坏了、赶紧跑出自己的房间找父母止血,母亲用棉球按着陈丹峰的伤口、无不心疼的说“也不知道戳到哪儿了,怎么流血那么多,不像是毛细血管啊”,又说“流了那么多血,也不知道要吃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
陈丹峰本来就瘦、从小如此,听到母亲这么说,自己心里也害怕了——“我要死了”。
但是他很快也就不怕了,他又说服了自己——“不就是流了一些血嘛,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就好比多流了几次鼻血嘛,我以后注意保护一下自己的鼻子、少流几次鼻血就好了。”
陈丹峰非常善于把一些看上去挺严重、自己挺害怕会畏惧的一些“大事”分解成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稀松平常的琐碎“小事”。
所以,当他侧卧着躺在床上、缩成一个“球”的时候,他也在自我安慰——“不就是失恋嘛,其实也没什么的啊,就好比……”可是这一次,他的惯用招数似乎不灵光了,“就好比……”的后面接什么可有点难为人了,陈丹峰放弃了好几次、又重新想了好几次——“就好比……跳楼?”“就好比……一把刀戳进心里?”诸如此类。好像只有这么一种类比和形容是可以和“失恋”相比肩的,但是这些类比和形容一点也不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小事”,陈丹峰一点也不知道跳楼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一把刀戳进心里是什么感受,也就更没有办法依托它们来解脱“失恋”这件不知是“大事”还是“小事”的事情带给他的感受。
陈丹峰永远也忘不了分手的那一瞬间。
三、
陈丹峰接到女朋友的分手短信是在三天前。
当时陈丹峰已经和他的女朋友冷战了三四天了,但是冷战的起因是什么陈丹峰现在已经不记得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陈丹峰和他的女朋友经常会爆发一些争吵、冷战、然后再和好、然后再争吵……周而复始。争吵的缘由太琐碎了,陈丹峰没有办法一一记清。但是陈丹峰真的很爱自己的女朋友,他只希望他的女朋友可以开心、快乐。因此,对待她的每一次不开心,陈丹峰都是如临大敌。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发现这是一种“常态”,陈丹峰固然每一次都会努力去安抚,但是也渐渐有了“懈怠”和莫名的“自信”——“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因此,这一次的“冷战”陈丹峰也相信终会风平浪静的。何况虽说是“冷战”,但其实陈丹峰每天都会嘘寒问暖、早安晚安的问候,虽然大多情况是得不到什么回复,陈丹峰自己也慢慢有了一点“小情绪”,但是陈丹峰还是坚信未来是美满的。
接到短信的时候正是在上班途中。沿途陈丹峰还在物色一些新开张的餐厅,准备等女朋友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带她来品尝各种美食。手机刚一震动,陈丹峰就有一种感觉:“这一定是女朋友的消息。”
陈丹峰自从谈了恋爱以后,手机几乎从不离身,每时每刻都会情不自禁的看一眼手机屏幕,发现有女朋友的新消息提醒时,他的内心会像孩子得到糖果一般开怀、激动,而如果空空如也、没有新消息时,内心也多少会有一点淡淡的失落。久而久之,陈丹峰似乎又练出了一门“本事”——凭借听手机震动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否是来自女朋友的消息。
陈丹峰满怀期待的掏出手机、解锁、点开新消息,却只有五个字——“我们分手吧”。
陈丹峰不知道自己那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上班下班回到家的。陈丹峰也不知道自己看到那五个字的一瞬间想的是什么,又或者其实什么也没想。陈丹峰也不知道自己在那一瞬间的感受是什么,或愤怒、或迷茫、或困惑、或痛苦、或震惊、或悲伤、或不解、或抑郁,又或者兼而有之、错综复杂、此起彼伏——而这一切,是事后陈丹峰回想那一瞬间才想起来的、自己总结的可能感受。陈丹峰只知道,很多年前篮球砸到自己头上、脑袋里嗡嗡直响的感觉好像又回来了——但这一次,他倒不担心自己会变“笨”了。
陈丹峰知道,他是离不开他的女朋友的。
但是,陈丹峰最终只回复了两个字——“好啊”。
四、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如果陈丹峰可以预知未来,那么当陈丹峰无意中看到电视剧《致青春》的大结局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征兆。”
此时的陈丹峰已经分不清过去、现在和未来了。他觉得整个时空一定是错乱了,玄妙、荒诞、不真实。
他处在一个混沌的节点上。
三天前和四天后,生活是如此的迥异。因果关系是什么?客观实在是什么?
他是一名苦行僧,在斗转星移中参禅悟道。
“从南到北,从白到黑。”
当陈丹峰无意中看到电视剧《致青春》中的郑微最终选择了邻家大哥哥林静而没有选择陈孝正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时,他感到非常不开心、甚至有点抑郁不平。
陈丹峰是在一家面馆吃饭的时候、通过邻桌的一个女生的ipad屏幕上看到那部偶像剧的大结局的。
陈丹峰并不喜欢青春偶像剧,也许以前喜欢、但是现在不了,他也不喜欢《致青春》中的各式人物,对出演这些人物的演员也并无好感——当然,也没有什么恶感。但是他毕竟还是了解一些该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及其关系的,也许是几年前电影版《致青春》的缘故吧。
所以,对于这么一部自己完全无感的电视剧的剧情走向和大结局,自己竟然会有一种“不爽感”,陈丹峰着实觉得莫名其妙。
也许是因为被淘汰的陈孝正和自己都姓“陈”的缘故吧——当陈丹峰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却更不开心了,而且他隐隐有一种预感:“要出事儿了。”
二、
一周后。
深夜里,时钟的指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一点半,陈丹峰还没有睡着。此时的陈丹峰侧卧着,双腿弯曲、双手抱膝,大腿几乎贴至胸前,整个人蜷缩成了一个“球”——一个干瘦的球,因为陈丹峰非常非常瘦——而这一点,他女朋友已经向他抱怨过很多次了。
陈丹峰有一个习惯、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习惯——他非常会安慰自己,或者说是自我安慰、自我催眠。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陈丹峰被旁边的高年级学生的篮球砸到了头,那一次撞击到底疼不疼、陈丹峰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他清楚的记得那一瞬间脑袋里嗡嗡的直响,如果那时有“懵逼”这个词的话,应该就是当时的感受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里,父母还是会经常打孩子的,但是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默认这么一种说法——打孩子不打头,因为怕把孩子“打傻了”。当陈丹峰的脑袋被篮球砸的嗡嗡直响的时候,他只担心一件事——“不要把我砸傻了”。
陈丹峰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不说出类拔萃、但至少也名列前茅,尽管这样、但陈丹峰好像从小就与“聪明”一词无缘,父母、老师、亲朋似乎从来没有夸过他“聪明”,渐渐地,陈丹峰自己好像也就默认了自己比别人“笨”、反应也没别人快了,他告诉自己他的成绩只是一遍遍的脚踏实地的努力得来的、而并非天资聪慧,所以当篮球砸到脑袋的那一刻,陈丹峰只担心自己不要变得更“笨”了。
但是他很快也就不担心了,他努力说服了自己——“不就是被篮球砸个脑袋嘛,没什么大不了的,在教室里坐在座位上弯腰捡个橡皮、抬起身的时候头还可能会磕到桌角呢,被篮球砸到无非就好比脑袋多磕了几次桌角,我以后注意一下、少磕几次就好了。”
还有一次,陈丹峰已经忘了是什么缘由了,反正他被父母批评了一通,心情抑郁委屈的他坐在自己书桌前,拿着剪刀胡乱的戳一张草稿纸以作发泄,结果一不小心戳到了自己的手,位置大概是在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之间,一瞬间血流如注。
陈丹峰吓坏了、赶紧跑出自己的房间找父母止血,母亲用棉球按着陈丹峰的伤口、无不心疼的说“也不知道戳到哪儿了,怎么流血那么多,不像是毛细血管啊”,又说“流了那么多血,也不知道要吃多少营养才能补回来”。
陈丹峰本来就瘦、从小如此,听到母亲这么说,自己心里也害怕了——“我要死了”。
但是他很快也就不怕了,他又说服了自己——“不就是流了一些血嘛,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就好比多流了几次鼻血嘛,我以后注意保护一下自己的鼻子、少流几次鼻血就好了。”
陈丹峰非常善于把一些看上去挺严重、自己挺害怕会畏惧的一些“大事”分解成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稀松平常的琐碎“小事”。
所以,当他侧卧着躺在床上、缩成一个“球”的时候,他也在自我安慰——“不就是失恋嘛,其实也没什么的啊,就好比……”可是这一次,他的惯用招数似乎不灵光了,“就好比……”的后面接什么可有点难为人了,陈丹峰放弃了好几次、又重新想了好几次——“就好比……跳楼?”“就好比……一把刀戳进心里?”诸如此类。好像只有这么一种类比和形容是可以和“失恋”相比肩的,但是这些类比和形容一点也不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小事”,陈丹峰一点也不知道跳楼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一把刀戳进心里是什么感受,也就更没有办法依托它们来解脱“失恋”这件不知是“大事”还是“小事”的事情带给他的感受。
陈丹峰永远也忘不了分手的那一瞬间。
三、
陈丹峰接到女朋友的分手短信是在三天前。
当时陈丹峰已经和他的女朋友冷战了三四天了,但是冷战的起因是什么陈丹峰现在已经不记得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陈丹峰和他的女朋友经常会爆发一些争吵、冷战、然后再和好、然后再争吵……周而复始。争吵的缘由太琐碎了,陈丹峰没有办法一一记清。但是陈丹峰真的很爱自己的女朋友,他只希望他的女朋友可以开心、快乐。因此,对待她的每一次不开心,陈丹峰都是如临大敌。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发现这是一种“常态”,陈丹峰固然每一次都会努力去安抚,但是也渐渐有了“懈怠”和莫名的“自信”——“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因此,这一次的“冷战”陈丹峰也相信终会风平浪静的。何况虽说是“冷战”,但其实陈丹峰每天都会嘘寒问暖、早安晚安的问候,虽然大多情况是得不到什么回复,陈丹峰自己也慢慢有了一点“小情绪”,但是陈丹峰还是坚信未来是美满的。
接到短信的时候正是在上班途中。沿途陈丹峰还在物色一些新开张的餐厅,准备等女朋友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带她来品尝各种美食。手机刚一震动,陈丹峰就有一种感觉:“这一定是女朋友的消息。”
陈丹峰自从谈了恋爱以后,手机几乎从不离身,每时每刻都会情不自禁的看一眼手机屏幕,发现有女朋友的新消息提醒时,他的内心会像孩子得到糖果一般开怀、激动,而如果空空如也、没有新消息时,内心也多少会有一点淡淡的失落。久而久之,陈丹峰似乎又练出了一门“本事”——凭借听手机震动的声音就能判断出是否是来自女朋友的消息。
陈丹峰满怀期待的掏出手机、解锁、点开新消息,却只有五个字——“我们分手吧”。
陈丹峰不知道自己那一天是如何度过的、又是如何上班下班回到家的。陈丹峰也不知道自己看到那五个字的一瞬间想的是什么,又或者其实什么也没想。陈丹峰也不知道自己在那一瞬间的感受是什么,或愤怒、或迷茫、或困惑、或痛苦、或震惊、或悲伤、或不解、或抑郁,又或者兼而有之、错综复杂、此起彼伏——而这一切,是事后陈丹峰回想那一瞬间才想起来的、自己总结的可能感受。陈丹峰只知道,很多年前篮球砸到自己头上、脑袋里嗡嗡直响的感觉好像又回来了——但这一次,他倒不担心自己会变“笨”了。
陈丹峰知道,他是离不开他的女朋友的。
但是,陈丹峰最终只回复了两个字——“好啊”。
四、
如果时间可以倒退,如果陈丹峰可以预知未来,那么当陈丹峰无意中看到电视剧《致青春》的大结局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这是一种征兆。”
此时的陈丹峰已经分不清过去、现在和未来了。他觉得整个时空一定是错乱了,玄妙、荒诞、不真实。
他处在一个混沌的节点上。
三天前和四天后,生活是如此的迥异。因果关系是什么?客观实在是什么?
他是一名苦行僧,在斗转星移中参禅悟道。
“从南到北,从白到黑。”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