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明朝小说、传奇、诗文
小说
1.章回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文学形式,分回标目,按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续,有机统一。
2.七实三需:是《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个说法,章学诚在其《章氏遗书•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在艺术构思上“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因为作者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处理得当,最终的作品才能如此具有魅力、引人入胜。
3.三绝:《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具有类型化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毛宗岗提出的“三绝”,即智绝诸葛亮、义绝关云长 、奸绝曹孟德。
4.《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如何产生?
第一,对于当时的正统到底是谁史家无定论,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均有不同说法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被人民群众渴望“明君仁政”的愿望所影响,毕竟是百世累积而成书
第三,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5.《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和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战争描写:第一,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显示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二,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重点描绘统帅人物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读者很多启示。
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有文言,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又有不少文言。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6.《水浒传》的简本和繁本、金本?
这是《水浒传》的两个比较大的系统,其中繁本文繁而事简,砍去了平王庆、田虎的情节,简本属于文简而事繁,均有平王庆、田虎的情节。
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批评,砍掉后三十回,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为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7.水浒与三国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哪些不同?
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类型化特点,一批谋士、一批武将等,具有很多相同模式;水浒开始注重人物个性化描写,虽然都奔梁山,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特征都不一样。
8.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是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整体。主要描写的是主要人物上梁山之前的故事,更像一个个的英雄小传,同时又围绕起义的主线而成一个整体。这样的结构既能完整连续的叙说每个人物不同的故事,表现出梁山起义9.队伍的逐步发展;又围绕起义主题,像一条链子上环环紧扣的小环,有机统一。
9.神魔小说:这个概念最早由鲁迅提出,其《中国小说史略》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混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它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10.西游记在情节设计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前后的内容有何不同和联系?
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第一部分描写人的本性自由以及不得不接受约束束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前二十回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里,其中孙悟空代表人的本性自由,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代表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历险记式的,一方面表现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表达成功必须经历艰辛才能获得。这些通过描写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并最终成功的故事来表现。
虽然前后两个故事在内容上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反映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11.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人性、神性、动物性的结合,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12.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的特点?
戏笔与幻笔相结合,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理,奇幻自有逻辑,引人入胜。
13.世情小说:世态人情小说,世态指社会的整体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人情指人的思想、情感、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14.金瓶梅的词话本和崇祯本:词话本指的是万历年间的版本,词话指书中插如大量诗词曲赋和韵文。崇祯年间刊刻的《新刻绣像评金瓶梅》为崇祯本。
15.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第一,与过去世代积累不同,第一步伊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为主要对象
第四,金瓶梅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描写内容。边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粝为细腻、不避琐屑
16.明代还有哪些著名长篇小说?
历史小说: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
世情小说:侠义风月传、玉娇梨、平山冷燕
17.三言二拍: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二拍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18.拟话本:随着明代话本的流行,很多文人在为作品润色的同时也模仿创作,拟话本。
19今古奇观:因三言二拍卷轶浩繁而从中选取40部成为选本。姑苏抱瓮老人
20.三灯丛话:明代三部文言短篇小说:翟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2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描写了杜十娘得知自己被李甲转卖后,带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去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晚明涌动的人文思潮。
22.三言二拍在选材上有什么不同?
展示了市井生活的社会图景:
第一,商人成为最活跃的角色
第二,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第三,清官角色也带上了市民化色彩
23: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总共有四部: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称“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贡献:
思想上,打破封建传统桎梏,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体制音律上,
第一, 第一部杂剧合集。
第二, 开短篇之先河
第三, 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24.明清传奇:传奇本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专称,宋代话本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的:金元戏曲常从中取材创作戏曲,而且许多戏曲本身带有传奇色彩,故又将戏曲成为传奇。
25.三大传奇: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鸣凤记,忠奸剧的定形、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到来。
26.临川派和吴江派的分歧: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吴江派重教化和临川派重抒情
二是对待格律的分歧:吴江派合律依腔
三是对本色和文采的:临川派重文采,吴江重本色
27.明杂剧体制有什么变化?
主要是传奇化:
第一,结构上突破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许多短篇作品
第二,音乐上南北兼用
第三,演唱形式灵活多变,可合唱,可连唱、轮唱
28、临川四梦:汤显祖的作品: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因其中都有梦的情节,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牡丹亭成就最高: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29.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描写有何不同?
牡丹亭的爱情是由情欲到爱情,西厢记则是由情到欲,西厢记表现的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突出的是情与理的冲突,强调情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造成的差异。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一些过去的作品没有的思想高度,实际是将这种叛逆的爱情当做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突破口。第二,牡丹亭表现的是爱能超越生死战胜一切的浪漫主义色彩。
3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将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首先,贯穿整部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追求。第二,艺术构思具有跌宕起伏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31.台阁体:明朝初期流行于高层的一种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由于当时整体来说政治稳定,国家安定,因此诗文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歌功颂德、流连光景、闲适的上层生活等。风格上雅正平和、雍容冲淡。
32.前后七子: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桢卿。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臻、吴国伦。他们在诗文上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由于其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并没有很大成就。但在纠正台阁体上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33.唐宋派:明朝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归有光等。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唐宋的散文反而更有成就,更值得模仿。因其宗唐拟宋故称唐宋派。最有成就的是归有光。归有光将生活琐事引入“载道”的“古文”中,使古文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最有成就的就是生活散文。第二是在拟古的当朝洪流中,保持清新、真情实感的散文创作,实属难得,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
34公安派:唐宋派之后的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认为作诗文应该“自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 叙小修书)。主张文章应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他们的理论核心是真实和变化。
35.竟陵派的得失?
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钟惜、谭元春,因其二人是竟陵人故得名。主张学习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化底蕴,这与因循古文形式完全不同,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具有重要意义。敏锐地看到公安派末流的俚俗弊病,企图另开别路,很有胆识。但是,他们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做是文学全部的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的道路,缩小了文学的视野。
1.章回小说:我国古代长篇小说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文学形式,分回标目,按章叙事,首尾完整,故事连续,有机统一。
2.七实三需:是《三国演义》艺术构思的一个说法,章学诚在其《章氏遗书•丙辰札记》中说,《三国演义》在艺术构思上“七分真实,三分虚构”。正是因为作者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处理得当,最终的作品才能如此具有魅力、引人入胜。
3.三绝:《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具有类型化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毛宗岗提出的“三绝”,即智绝诸葛亮、义绝关云长 、奸绝曹孟德。
4.《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如何产生?
第一,对于当时的正统到底是谁史家无定论,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均有不同说法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被人民群众渴望“明君仁政”的愿望所影响,毕竟是百世累积而成书
第三,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的需要
5.《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和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战争描写:第一,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显示出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第二,两军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重点描绘统帅人物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读者很多启示。
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有文言,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又有不少文言。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6.《水浒传》的简本和繁本、金本?
这是《水浒传》的两个比较大的系统,其中繁本文繁而事简,砍去了平王庆、田虎的情节,简本属于文简而事繁,均有平王庆、田虎的情节。
金本指的是明末清初,江苏吴县人金人瑞对《水浒传》进行批评,砍掉后三十回,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形成新的版本,即为繁本《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本流传广泛,成为通行本。
7.水浒与三国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哪些不同?
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类型化特点,一批谋士、一批武将等,具有很多相同模式;水浒开始注重人物个性化描写,虽然都奔梁山,但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家庭背景以及性格特征都不一样。
8.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的前半部分是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整体。主要描写的是主要人物上梁山之前的故事,更像一个个的英雄小传,同时又围绕起义的主线而成一个整体。这样的结构既能完整连续的叙说每个人物不同的故事,表现出梁山起义9.队伍的逐步发展;又围绕起义主题,像一条链子上环环紧扣的小环,有机统一。
9.神魔小说:这个概念最早由鲁迅提出,其《中国小说史略》说: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后来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进一步指出:当时的思想,是极模糊的,在小说中所写的邪正,并非儒和佛,或道和佛,或儒释道和白莲教,单不过是含混的彼此之争,我就总括起来给它们一个名目,叫神魔小说。
10.西游记在情节设计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前后的内容有何不同和联系?
小说由两个文学母题及相应的故事构成。第一部分描写人的本性自由以及不得不接受约束束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前二十回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里,其中孙悟空代表人的本性自由,玉皇大帝、生、死及一切清规戒律代表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束缚。把大闹天宫看成是通过神话形式投影反映人民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叛逆思想和叛逆情绪的一种折光,应当是恰当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历险记式的,一方面表现人的冒险精神,另一方面表达成功必须经历艰辛才能获得。这些通过描写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并最终成功的故事来表现。
虽然前后两个故事在内容上不同,但都是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反映人民驾驭自然、征服邪恶、人定胜天的乐观精神。
11.西游记在人物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人性、神性、动物性的结合,既亲切又具有超现实的色彩。
12.西游记在情节构思上的特点?
戏笔与幻笔相结合,波澜起伏、峰回路转,离奇而不悖理,奇幻自有逻辑,引人入胜。
13.世情小说:世态人情小说,世态指社会的整体状况和各种社会矛盾,人情指人的思想、情感、愿望和理想等整个精神世界。
14.金瓶梅的词话本和崇祯本:词话本指的是万历年间的版本,词话指书中插如大量诗词曲赋和韵文。崇祯年间刊刻的《新刻绣像评金瓶梅》为崇祯本。
15.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第一,与过去世代积累不同,第一步伊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生活中的普通人物为主要对象
第四,金瓶梅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描写内容。边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粝为细腻、不避琐屑
16.明代还有哪些著名长篇小说?
历史小说: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
世情小说:侠义风月传、玉娇梨、平山冷燕
17.三言二拍: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二拍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对三言的模仿之作。
18.拟话本:随着明代话本的流行,很多文人在为作品润色的同时也模仿创作,拟话本。
19今古奇观:因三言二拍卷轶浩繁而从中选取40部成为选本。姑苏抱瓮老人
20.三灯丛话:明代三部文言短篇小说:翟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余话,邵景瞻觅灯因话。
2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内容?
描写了杜十娘得知自己被李甲转卖后,带百宝箱怒沉江底,用生命去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晚明涌动的人文思潮。
22.三言二拍在选材上有什么不同?
展示了市井生活的社会图景:
第一,商人成为最活跃的角色
第二,张扬女性意识和婚恋自主
第三,清官角色也带上了市民化色彩
23:四声猿:是徐渭的杂剧作品,总共有四部: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被誉为明曲第一。王骥德称“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贡献:
思想上,打破封建传统桎梏,洋溢着狂傲的反抗思想
体制音律上,
第一, 第一部杂剧合集。
第二, 开短篇之先河
第三, 以南曲写杂剧的先例
24.明清传奇:传奇本是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专称,宋代话本中也有传奇一类,但元末明初的学者们也有将元杂剧称为传奇的:金元戏曲常从中取材创作戏曲,而且许多戏曲本身带有传奇色彩,故又将戏曲成为传奇。
25.三大传奇:明中叶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无名氏的鸣凤记,忠奸剧的定形、历史剧的新篇、时事剧的发轫,明代传奇创作的新时期到来。
26.临川派和吴江派的分歧: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吴江派重教化和临川派重抒情
二是对待格律的分歧:吴江派合律依腔
三是对本色和文采的:临川派重文采,吴江重本色
27.明杂剧体制有什么变化?
主要是传奇化:
第一,结构上突破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出现许多短篇作品
第二,音乐上南北兼用
第三,演唱形式灵活多变,可合唱,可连唱、轮唱
28、临川四梦:汤显祖的作品: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因其中都有梦的情节,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牡丹亭成就最高: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29.牡丹亭和西厢记的爱情描写有何不同?
牡丹亭的爱情是由情欲到爱情,西厢记则是由情到欲,西厢记表现的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突出的是情与理的冲突,强调情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造成的差异。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一些过去的作品没有的思想高度,实际是将这种叛逆的爱情当做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突破口。第二,牡丹亭表现的是爱能超越生死战胜一切的浪漫主义色彩。
3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将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首先,贯穿整部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追求。第二,艺术构思具有跌宕起伏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
31.台阁体:明朝初期流行于高层的一种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由于当时整体来说政治稳定,国家安定,因此诗文内容主要描写的是歌功颂德、流连光景、闲适的上层生活等。风格上雅正平和、雍容冲淡。
32.前后七子: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桢卿。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臻、吴国伦。他们在诗文上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由于其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并没有很大成就。但在纠正台阁体上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33.唐宋派:明朝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是归有光等。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唐宋的散文反而更有成就,更值得模仿。因其宗唐拟宋故称唐宋派。最有成就的是归有光。归有光将生活琐事引入“载道”的“古文”中,使古文与生活的联系紧密,最有成就的就是生活散文。第二是在拟古的当朝洪流中,保持清新、真情实感的散文创作,实属难得,是文学史上的杰出人物。
34公安派:唐宋派之后的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认为作诗文应该“自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 叙小修书)。主张文章应该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他们的理论核心是真实和变化。
35.竟陵派的得失?
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钟惜、谭元春,因其二人是竟陵人故得名。主张学习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化底蕴,这与因循古文形式完全不同,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具有重要意义。敏锐地看到公安派末流的俚俗弊病,企图另开别路,很有胆识。但是,他们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寄”的境界当做是文学全部的内蕴,将创作引上奇僻险怪的道路,缩小了文学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