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 我希望自己仍被需要 仍持有一份认真
近日,在读东野奎吾的《解忧杂货店》,读到第三章,杂货店的正牌解忧店主浪矢雄治终于登场。
分分钟被这位浪矢老人暖到。读他,像是在瞻仰一种智慧和涵养。
浪矢雄治的杂货店原本是提供商品服务的,却因为在日文中“浪矢(namiya)”和“烦恼(nayami)”十分相似,于是附近的孩子淘气地把杂货店称为烦恼咨询。
浪矢爷爷就和孩子们开始了近乎娱乐式的烦恼咨询,方式就是来信和回信。
尽管孩子问的问题都是不正经的,甚至是恶作剧,但浪矢老人都坚持着认真回答。比如有孩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不用读书,就考一百分。浪矢老人认真思考后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作答:可以拜托老师举行一次关于你的考试。
四十年后,那个问问题的小孩早已长大并做了教师,回信给浪矢爷爷:
那个回答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一个孩子的玩笑能够得到正面的回答,感到开心。而真正认识到这个回答的出色之处,还是从我成了一名教师之后。我在班级中实践了这个答案,对我这个菜鸟教师来说,这是宝贵的经验,并帮助我一直顺利做到了今天。
再比如有孩子一口气寄来三十多封恶作剧咨询,还有人寄来一张白纸的。一般人应该会置之不理,也可能会有些小愤的,但浪矢老人都逐一回答,他认为:
写这些信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里逐渐流失。所以我不但要好好回信,还要认真思考后再写。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正因为认真回答,可能是浪矢爷爷的认真态度,也可能是回答的内容对咨询者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来咨询的问题都正经多了,杂货店越来越出名,匿名的大人也来咨询烦恼。
虽然前来咨询的人心中多半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浪矢爷爷还是按照自己的本心,认真地给出热腾腾的回信。
后来,我一直在想,浪矢爷爷为何如此上心给别人解决烦恼,因为思考一个问题需要绞尽脑计,是很烧脑的,而他的上心,还完全是积极甘愿的。
我想,是一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渴望吧。如果自己在这个世上留下了美好的印迹,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感到欣慰的了!
正如严歌苓说的:人一老,对于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多余的,最为敏感。
浪矢老人年岁已大,儿女们也都自己成了家,杂货店的生意也被新兴商业区冲击而经营惨淡。相伴多年的妻子已经逝世,孤独感、苍凉感、无力感像是杂而多的神经,笼罩着形单影只的独居生活。活着,似乎少了盼头,少了积极的意愿。而他但凡有一点自食其力的能力,都不愿去住儿子家,出于一个父亲的体贴和骄傲,他不愿成为拖累。
幸好顽皮的孩子开始向他咨询稀奇古怪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认真回答,而后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正经咨询。他又找回了被需要、被信任感,这就好像别人拉开了窗帘,将阳光重新洒向他的生活。
他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兴趣,一种信仰。认真思考,朴实无华的回答影响着他人,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面貌,他终于恢复了自己的精气神。
所以,我在想,人老了,如果能找到自己被需要的存在感,是不是就不会望着那些干巴巴的日子,慌恐着老的那一天的到来。
当然,当我们老了,我们得有自己的智慧和涵养,能够拥有一份积极和认真,把那些看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抑或是徒劳的被需要,当作是一种真正的需要。
你知道,一般家里来客人,尤其是过年,那一定是要来个满汉全席的。但你也一定知道,饭后,收拾碗筷盘子,并洗刷,是一个庞大的家务活。
过年时,去闺蜜家做客,饭后,我完全没想到这个庞大的家务活,都是闺蜜的奶奶一人完成的,她甚至不需要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往厨房里。当时,我心里一惊,想着老人应该要休息才对,哪能做这般家务活,对八十多岁的她来说,都有些繁重了。
闺蜜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说平时洗碗扫地都是奶奶一人承包的。看着奶奶精神矍铄的样子,我当时想到的是,对于老人,活动活动也是极好的。但我如今读《解忧杂货店》,才明白更深一层的意义:被需要、被信任对老人的积极影响。
被需要、被信任的渴望,本身就是老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我希望这份积极是认真的、持久的。
浪矢爷爷说:如果自己不想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怎样的回答,都没有用。这句话扩展一下,应该是:如果自己不认真生活,无论拥有哪种生活模式,都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分分钟被这位浪矢老人暖到。读他,像是在瞻仰一种智慧和涵养。
浪矢雄治的杂货店原本是提供商品服务的,却因为在日文中“浪矢(namiya)”和“烦恼(nayami)”十分相似,于是附近的孩子淘气地把杂货店称为烦恼咨询。
浪矢爷爷就和孩子们开始了近乎娱乐式的烦恼咨询,方式就是来信和回信。
尽管孩子问的问题都是不正经的,甚至是恶作剧,但浪矢老人都坚持着认真回答。比如有孩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不用读书,就考一百分。浪矢老人认真思考后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作答:可以拜托老师举行一次关于你的考试。
四十年后,那个问问题的小孩早已长大并做了教师,回信给浪矢爷爷:
那个回答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一个孩子的玩笑能够得到正面的回答,感到开心。而真正认识到这个回答的出色之处,还是从我成了一名教师之后。我在班级中实践了这个答案,对我这个菜鸟教师来说,这是宝贵的经验,并帮助我一直顺利做到了今天。
再比如有孩子一口气寄来三十多封恶作剧咨询,还有人寄来一张白纸的。一般人应该会置之不理,也可能会有些小愤的,但浪矢老人都逐一回答,他认为:
写这些信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里逐渐流失。所以我不但要好好回信,还要认真思考后再写。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正因为认真回答,可能是浪矢爷爷的认真态度,也可能是回答的内容对咨询者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来咨询的问题都正经多了,杂货店越来越出名,匿名的大人也来咨询烦恼。
虽然前来咨询的人心中多半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但浪矢爷爷还是按照自己的本心,认真地给出热腾腾的回信。
后来,我一直在想,浪矢爷爷为何如此上心给别人解决烦恼,因为思考一个问题需要绞尽脑计,是很烧脑的,而他的上心,还完全是积极甘愿的。
我想,是一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渴望吧。如果自己在这个世上留下了美好的印迹,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感到欣慰的了!
正如严歌苓说的:人一老,对于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多余的,最为敏感。
浪矢老人年岁已大,儿女们也都自己成了家,杂货店的生意也被新兴商业区冲击而经营惨淡。相伴多年的妻子已经逝世,孤独感、苍凉感、无力感像是杂而多的神经,笼罩着形单影只的独居生活。活着,似乎少了盼头,少了积极的意愿。而他但凡有一点自食其力的能力,都不愿去住儿子家,出于一个父亲的体贴和骄傲,他不愿成为拖累。
幸好顽皮的孩子开始向他咨询稀奇古怪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认真回答,而后收到了越来越多的正经咨询。他又找回了被需要、被信任感,这就好像别人拉开了窗帘,将阳光重新洒向他的生活。
他把帮助别人作为一种兴趣,一种信仰。认真思考,朴实无华的回答影响着他人,也改变着自己的生活面貌,他终于恢复了自己的精气神。
所以,我在想,人老了,如果能找到自己被需要的存在感,是不是就不会望着那些干巴巴的日子,慌恐着老的那一天的到来。
当然,当我们老了,我们得有自己的智慧和涵养,能够拥有一份积极和认真,把那些看起来可能是微不足道,抑或是徒劳的被需要,当作是一种真正的需要。
你知道,一般家里来客人,尤其是过年,那一定是要来个满汉全席的。但你也一定知道,饭后,收拾碗筷盘子,并洗刷,是一个庞大的家务活。
过年时,去闺蜜家做客,饭后,我完全没想到这个庞大的家务活,都是闺蜜的奶奶一人完成的,她甚至不需要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往厨房里。当时,我心里一惊,想着老人应该要休息才对,哪能做这般家务活,对八十多岁的她来说,都有些繁重了。
闺蜜似乎看出了我的疑问,说平时洗碗扫地都是奶奶一人承包的。看着奶奶精神矍铄的样子,我当时想到的是,对于老人,活动活动也是极好的。但我如今读《解忧杂货店》,才明白更深一层的意义:被需要、被信任对老人的积极影响。
被需要、被信任的渴望,本身就是老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我希望这份积极是认真的、持久的。
浪矢爷爷说:如果自己不想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怎样的回答,都没有用。这句话扩展一下,应该是:如果自己不认真生活,无论拥有哪种生活模式,都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