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能看清人生的方向——《象与骑象人》读书笔记 3
这部分在探讨幸福的原则,以及如何追求人生的意义,听起来命题很大,自然没有答案,但作者给了些思维方式以及有益的认知,个人感觉有所领悟,所谓的那种感受到自我的提升,内心也会充满喜悦,这一点值得记录。
1、进展原则:
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幸福。
旅游之前的计划准备总让人很兴奋,真正出发了,也不过尔尔。
2、适应原则:
重要发现:人生际遇如何其实并不重要,不管是好运还是厄运,我们都会回归自己的幸福起点,即大脑默认的快乐程度,而这个基准,由基因决定。
"幸福水车"“轮子上的仓鼠”比喻都很生动,不要每天跑个不停,获取更多,幸福其实原地未动。
3、双胞胎,被不同国家的人领养,可结果是二人性格十分相像,境遇也几乎一致,这正好迎合了基因论,如果幸福快乐的能力也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读这本书就意义不大。还好幸福公式解决了这一困惑。
H=S+C+V
幸福持久度,等于我们天生遗传基因(S),加上生活条件(C),加上我们自己可控因素(V)
在这一节中,作者列举了噪音,通勤,自我掌控感,羞愧(对自身不满意)以及人际关系,这些都是难于适应的部分,也是影响等式的因素,自己对比下来,除了个别的在适应外,其他都还好。
这里,作者还讲了一个“智者食不重量而重质”的故事,对比美国和法国两国人民的饮食,很生动。
心流体验,很棒。
幸福并不是如我们认知的那么狭隘,因为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人生的欢愉有着强烈的依恋,换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神殿,这个案例在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的性工作者,已经证实了,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幸福,有亲密的朋友,有家人,所以,她们的幸福指数,并不低。
想到朋友圈总有人说穷人就不该生孩子,不该来大城市等诸如此类的言行,她是该有多么不清楚人性,以及人性在完整生命,和完整生命体验上的需求啊!而任何一种狭隘的论断,体现的不过是偏见的优越感,难免是肤浅的。
今天补上最后一章,三维空间,一维是肉身,吃喝欲望等,二维是精神,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取向,三维是社会文化,当一个人的三个维度和谐统一,人生就会向自我设定的目标高速前进,完成个人的升级。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当年马丁路德金,用美国人民的自由民主文化,与黑人奴隶两相对比,揭露其中的矛盾性,造成了其社会文化与精神追求的根本对立,这是非常本质的问题,难怪人家会有那么大的说服力。
结尾说,骑象人没那么大的本事直接指挥大象向目的地前进,有两层理解,一层是说骑象人指挥大象的矛盾,要完成两者配合默契,行为统一,很难,甚至有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第二层是骑象人本身也看不到目标,认不清终点,没有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清晰,我们最多能决定阶段性目标,但要说深谋远虑,说从小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成为什么人,那就太狂妄了,人都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得到认知,最后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实现了知行合一。
1、进展原则:
朝着目标前进比达成目标幸福。
旅游之前的计划准备总让人很兴奋,真正出发了,也不过尔尔。
2、适应原则:
重要发现:人生际遇如何其实并不重要,不管是好运还是厄运,我们都会回归自己的幸福起点,即大脑默认的快乐程度,而这个基准,由基因决定。
"幸福水车"“轮子上的仓鼠”比喻都很生动,不要每天跑个不停,获取更多,幸福其实原地未动。
3、双胞胎,被不同国家的人领养,可结果是二人性格十分相像,境遇也几乎一致,这正好迎合了基因论,如果幸福快乐的能力也是由基因决定的,那么读这本书就意义不大。还好幸福公式解决了这一困惑。
H=S+C+V
幸福持久度,等于我们天生遗传基因(S),加上生活条件(C),加上我们自己可控因素(V)
在这一节中,作者列举了噪音,通勤,自我掌控感,羞愧(对自身不满意)以及人际关系,这些都是难于适应的部分,也是影响等式的因素,自己对比下来,除了个别的在适应外,其他都还好。
这里,作者还讲了一个“智者食不重量而重质”的故事,对比美国和法国两国人民的饮食,很生动。
心流体验,很棒。
幸福并不是如我们认知的那么狭隘,因为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人生的欢愉有着强烈的依恋,换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神殿,这个案例在印度加尔各答贫民窟的性工作者,已经证实了,因为她们觉得自己幸福,有亲密的朋友,有家人,所以,她们的幸福指数,并不低。
想到朋友圈总有人说穷人就不该生孩子,不该来大城市等诸如此类的言行,她是该有多么不清楚人性,以及人性在完整生命,和完整生命体验上的需求啊!而任何一种狭隘的论断,体现的不过是偏见的优越感,难免是肤浅的。
今天补上最后一章,三维空间,一维是肉身,吃喝欲望等,二维是精神,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取向,三维是社会文化,当一个人的三个维度和谐统一,人生就会向自我设定的目标高速前进,完成个人的升级。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当年马丁路德金,用美国人民的自由民主文化,与黑人奴隶两相对比,揭露其中的矛盾性,造成了其社会文化与精神追求的根本对立,这是非常本质的问题,难怪人家会有那么大的说服力。
结尾说,骑象人没那么大的本事直接指挥大象向目的地前进,有两层理解,一层是说骑象人指挥大象的矛盾,要完成两者配合默契,行为统一,很难,甚至有人一辈子也做不到;第二层是骑象人本身也看不到目标,认不清终点,没有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那么清晰,我们最多能决定阶段性目标,但要说深谋远虑,说从小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成为什么人,那就太狂妄了,人都是在不断的行动中,得到认知,最后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实现了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