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传授武术格斗的》-1(第一部) 作者:韩 起
第一篇 :开山门
十多年前,我开始收徒,传授武术格斗。那时我人近中年,已经在武术道上摸爬了二十几年。
武术分技击的武术、养生的武术、表演的武术三种。技击,就是我们俗称的格斗、搏击。
明朝的戚继光说:“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武术也然,格斗的武术不好看,好看的武术不能打,好看与能打,二者不可兼得。
我擅长的是格斗的武术。我自幼生长在热衷斗狠和崇尚肌肉的底层街区,各种搏击术风行,在我的亲属、同伴、同学、邻居里,不论长幼,多有练习武术、摔跤、拳击的。有些人无缘拜师学艺,退而在肌肉上下工夫,放学或下班后,三五成群聚一堆,用自制的土杠铃、花砖(青砖磨制的哑铃)、双杆、吊环等大练肌肉。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当我有幸师从八极拳技击名家李仲槐先生,我只对实战的武功感兴趣,年复一年地沉湎于实战训练,寻人斗拳切磋。
如此二十几年走下来,到了我也开始收徒传授武艺,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实战武术。
我会八极拳套路,也教人练过;对养生的功夫我也略有心得,有人向我请教,我也传授,不过我的兴趣和专长,仍在教人练格斗。实战武术,这是我半生的梦想和追求。
世间教武术的多,教实战的少。能有幸成为稀有人物,让我心里倍感自豪。
教实战非常奇妙,跟变戏法似的,小伙子们来时或笨拙或瘦弱,一番打造之后,整个人脱胎换骨、不复从前,变得强健擅斗如野兽。
不过该戏法过程缓慢,三天五早晨可变不出来,要想成功,总要有一、两年的师徒互动。
我很骄傲我有这种本事。譬如我手下有很多读过大学和研究生的小伙子,我爱开玩笑地说:“看,我成功地把一个白领改造成了野兽。”
注意,我这里两次提到野兽,指的不是野兽的攻击性,是形容像野兽一样强健的体魄,旺盛的斗志,坚韧的意志和迅疾凶猛的动作。
我反对违犯法律,依仗武功去欺凌无辜。
我人活半世,百无一能,唯一擅长的,就是教人强身抗暴。
我在这条道上探索了30多年,流过汗水、血水无数,与人切磋斗技之多不可胜数,我跟持刀恶人打过,也曾孤身搏战群凶。还有要交代清楚的,我喜欢运动科学,举凡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等,是我的案头书。
在武林,人们一提到韩起,就会脱口提到“打对抗”和“运动科学”,诚哉斯言,由于我不厌其烦地鼓噪,十几年来,打对抗和运动科学,俨然成了我的两大标签,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格斗有格斗的练法,套路有套路的细则。学格斗,不像电影、电视剧讲得那么简单:拜一个有名的师父,他教,你练,一年半载便拳脚无敌。这是外行人的想当然,假如练武术有这么容易,马路上都是武林高手了。
我无数次地对武术爱好者讲,普通人要想练成搏战高手,需要进入一个细致入微、对症下药的武术训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按部就班,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地练习,否则梦想永远是梦想,变不成现实——倘若你是一个70后或80后的武术爱好者,以前常翻阅武术杂志,便知道我所言不虚。
我不是由网络走红武林,我被武术爱好者熟知是通过武术杂志。遥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尚不普及,人们想了解各家拳术及武林动态,就要借助武术杂志,武术杂志在当年可是热销刊物,动辄数万、数十万本地卖。从1997年开始,我做为多家武术杂志的撰稿人,文章频繁地出现在《精武》、《搏击》、《武林》、《武魂》、《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及《武术家》(香港)等杂志。
由于我在武林破天荒地提出“实战是检验训练的唯一标准”,“拳谱、拳论、演练、说手要接受实战的监督”,我被武林广泛热议,有人赞我求实,敢讲真话;有人骂我搅局,离经叛道。
我不断收到武术爱好者来信与电话,有人请我解惑答疑,有人向我倾诉练武不成的苦恼,有人跟我讲述怎样被人欺骗,还有人请求拜我为师------
下面我给大家摘录几段读者来信:
“我以前从所谓的心意名家学练心意,‘心意一年打死人’,我苦练多年却依然不知如何动手------自从在杂志上见到您的系列文章后,我时常有种想哭的感觉,您解除了我心中多年的困惑,传统武术界太多‘教师爷’了------您的文章让我从迷惘中看到光明,韩老师你可方便指导一下您的‘强化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训练’吗?”(江西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出生在武术之乡沧州,有幸跟随孟村八极拳师×××老先生习练传统八极拳------虽习练多年,收效甚微------我认为把拳练明白的人,是能够抛开古人的拳论的,整天用先人的语言人云亦云,缺少个人的体悟和见解,只能说没有把拳法练懂练透------老师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人练八极拳套路练习多年不能实战运用,格斗中发挥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河北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武术,曾经练习过意拳,苦于无明师指点,至今寻不到门径,能不能得到您的指点?”(天津市某武术爱好者)。
“现在很多搞传统武术的根本不懂如何进行实战训练,我们这练八极拳的最多是讲讲对拆,真打实斗就不行,其它拳种也一样------我想到先生那里学习学习,不知先生怎样收学生?有何要求?”(吉林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曾函授过许多武术,但没学到什么,我现在26岁,只想找一个老师,实实在在地练一些功夫,我很想跟您学,不知您收不收学生呀?在哪能找到您?”(天津市某武术爱好者)。
“我是一个深受传统武术其害的武术爱好者------那年我去了嵩山少林寺习武,每天早上跑步,之后就是压腿,之后就是练腿法,后又习拳术。半年内教练心情好就教一套,心情不好就又练以前学的拳术------后来我又在学校拜了一个师父,他说教我硬气功的,但最初就教了几个动作配合呼吸,后每次求他教我的时候,他老说‘我很忙’------我曾和人交手,但每次一见他人拳打来,就心慌意乱------我想请问老师所指的‘功力训练’有哪些?而练法也希望老师介绍几种,又请问套路可不可以运用在实战中?”(湖南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从小喜好武术,练过拳击、龙形太极拳,尤其对八极、形意十分钟爱,但在天津,练武的人十分不易相遇,现在假大师十分的多。我通过几期《武魂》、《精武》杂志对您的文章十分喜爱,并想和您练八极拳,可不知您是否同意?” (天津市某武术爱好者)。
“我年少时,父母远在西藏,我又身材矮小常转学,加上有些同学欺生的品性,使打架成为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常事,这样的环境及男孩子的天性,使得我对武术产生了向往,可是每次打架时,那些从杂志上学来的‘制敌绝招’都扔下我逃得无影无踪;内功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把气从身体这个部位搬到那个部位的练法让我如坠云雾,无所适从,这些让我放弃武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自卫手段——打得过就狠打,打不过就拼命跑------进入高中以后我对武术的态度变得半信半疑起来,信是因为杂志上煞有介事的‘武林逸事’让我不得不信‘中华有神功’,疑是因为武术中各类硬功、轻功有违生理常识,练法让我疑惑,在这种半信半疑中我一天天忘了武术------自读了先生《自卫是大学问》和《逆思维格斗训练》两个系列文章后,我开始留意起先生的文章,就这样一读几年,您也曾让我对不具‘神功’的武术产生失落,但失落之余,却又因您的朴实和真实而让我倍感亲切和踏实”(安徽省某武术爱好者)。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家在雪域高原的小伙子,他屡次被人骗去钱财,对武术却仍矢志不弃,他在信中对我发誓说:“为了武术,我宁愿砸锅卖铁------如果你能答应我向你学习武术的话,我要想办法到天津学艺,万望你答应我的请求。”
我吓了一跳,我哪里敢让一个家境贫寒的小伙子千里万里地来追随我,我赶紧写信劝止他。来天津不成,小伙子仍不死心,写信邀请我到他的家乡做客,“请求你到我处来做客,我处的吃穿住等一切费用不必出钱,哪怕是你住一年两年都不必出钱的,因我们这里的人非常好客,我处位于青藏高原的放牧区,草原以大山为主,大河为伴,景色很好。如果夏季来的话更好,野花满山,牛羊肥壮,快马可骑,万望你来雪中送炭。”
多么质朴的小伙子,我感叹不已。
对于请求拜师,要跟我练实战武功的人,因为大多数家在外地,来天津实在不方便,我只能选择住在本市的,斟酌之后,我答应了小邹和海青两个小伙子。
(未完待续)
十多年前,我开始收徒,传授武术格斗。那时我人近中年,已经在武术道上摸爬了二十几年。
武术分技击的武术、养生的武术、表演的武术三种。技击,就是我们俗称的格斗、搏击。
明朝的戚继光说:“教兵之法,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武术也然,格斗的武术不好看,好看的武术不能打,好看与能打,二者不可兼得。
我擅长的是格斗的武术。我自幼生长在热衷斗狠和崇尚肌肉的底层街区,各种搏击术风行,在我的亲属、同伴、同学、邻居里,不论长幼,多有练习武术、摔跤、拳击的。有些人无缘拜师学艺,退而在肌肉上下工夫,放学或下班后,三五成群聚一堆,用自制的土杠铃、花砖(青砖磨制的哑铃)、双杆、吊环等大练肌肉。生长在这样的环境,当我有幸师从八极拳技击名家李仲槐先生,我只对实战的武功感兴趣,年复一年地沉湎于实战训练,寻人斗拳切磋。
如此二十几年走下来,到了我也开始收徒传授武艺,我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实战武术。
我会八极拳套路,也教人练过;对养生的功夫我也略有心得,有人向我请教,我也传授,不过我的兴趣和专长,仍在教人练格斗。实战武术,这是我半生的梦想和追求。
世间教武术的多,教实战的少。能有幸成为稀有人物,让我心里倍感自豪。
教实战非常奇妙,跟变戏法似的,小伙子们来时或笨拙或瘦弱,一番打造之后,整个人脱胎换骨、不复从前,变得强健擅斗如野兽。
不过该戏法过程缓慢,三天五早晨可变不出来,要想成功,总要有一、两年的师徒互动。
我很骄傲我有这种本事。譬如我手下有很多读过大学和研究生的小伙子,我爱开玩笑地说:“看,我成功地把一个白领改造成了野兽。”
注意,我这里两次提到野兽,指的不是野兽的攻击性,是形容像野兽一样强健的体魄,旺盛的斗志,坚韧的意志和迅疾凶猛的动作。
我反对违犯法律,依仗武功去欺凌无辜。
我人活半世,百无一能,唯一擅长的,就是教人强身抗暴。
我在这条道上探索了30多年,流过汗水、血水无数,与人切磋斗技之多不可胜数,我跟持刀恶人打过,也曾孤身搏战群凶。还有要交代清楚的,我喜欢运动科学,举凡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等,是我的案头书。
在武林,人们一提到韩起,就会脱口提到“打对抗”和“运动科学”,诚哉斯言,由于我不厌其烦地鼓噪,十几年来,打对抗和运动科学,俨然成了我的两大标签,两个最显著的特点。
格斗有格斗的练法,套路有套路的细则。学格斗,不像电影、电视剧讲得那么简单:拜一个有名的师父,他教,你练,一年半载便拳脚无敌。这是外行人的想当然,假如练武术有这么容易,马路上都是武林高手了。
我无数次地对武术爱好者讲,普通人要想练成搏战高手,需要进入一个细致入微、对症下药的武术训练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按部就班,一个台阶接一个台阶脚踏实地地练习,否则梦想永远是梦想,变不成现实——倘若你是一个70后或80后的武术爱好者,以前常翻阅武术杂志,便知道我所言不虚。
我不是由网络走红武林,我被武术爱好者熟知是通过武术杂志。遥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网络尚不普及,人们想了解各家拳术及武林动态,就要借助武术杂志,武术杂志在当年可是热销刊物,动辄数万、数十万本地卖。从1997年开始,我做为多家武术杂志的撰稿人,文章频繁地出现在《精武》、《搏击》、《武林》、《武魂》、《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及《武术家》(香港)等杂志。
由于我在武林破天荒地提出“实战是检验训练的唯一标准”,“拳谱、拳论、演练、说手要接受实战的监督”,我被武林广泛热议,有人赞我求实,敢讲真话;有人骂我搅局,离经叛道。
我不断收到武术爱好者来信与电话,有人请我解惑答疑,有人向我倾诉练武不成的苦恼,有人跟我讲述怎样被人欺骗,还有人请求拜我为师------
下面我给大家摘录几段读者来信:
“我以前从所谓的心意名家学练心意,‘心意一年打死人’,我苦练多年却依然不知如何动手------自从在杂志上见到您的系列文章后,我时常有种想哭的感觉,您解除了我心中多年的困惑,传统武术界太多‘教师爷’了------您的文章让我从迷惘中看到光明,韩老师你可方便指导一下您的‘强化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训练’吗?”(江西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出生在武术之乡沧州,有幸跟随孟村八极拳师×××老先生习练传统八极拳------虽习练多年,收效甚微------我认为把拳练明白的人,是能够抛开古人的拳论的,整天用先人的语言人云亦云,缺少个人的体悟和见解,只能说没有把拳法练懂练透------老师请教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一个人练八极拳套路练习多年不能实战运用,格斗中发挥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呢?”(河北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很喜欢中国传统武术,曾经练习过意拳,苦于无明师指点,至今寻不到门径,能不能得到您的指点?”(天津市某武术爱好者)。
“现在很多搞传统武术的根本不懂如何进行实战训练,我们这练八极拳的最多是讲讲对拆,真打实斗就不行,其它拳种也一样------我想到先生那里学习学习,不知先生怎样收学生?有何要求?”(吉林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曾函授过许多武术,但没学到什么,我现在26岁,只想找一个老师,实实在在地练一些功夫,我很想跟您学,不知您收不收学生呀?在哪能找到您?”(天津市某武术爱好者)。
“我是一个深受传统武术其害的武术爱好者------那年我去了嵩山少林寺习武,每天早上跑步,之后就是压腿,之后就是练腿法,后又习拳术。半年内教练心情好就教一套,心情不好就又练以前学的拳术------后来我又在学校拜了一个师父,他说教我硬气功的,但最初就教了几个动作配合呼吸,后每次求他教我的时候,他老说‘我很忙’------我曾和人交手,但每次一见他人拳打来,就心慌意乱------我想请问老师所指的‘功力训练’有哪些?而练法也希望老师介绍几种,又请问套路可不可以运用在实战中?”(湖南省某武术爱好者)。
“我从小喜好武术,练过拳击、龙形太极拳,尤其对八极、形意十分钟爱,但在天津,练武的人十分不易相遇,现在假大师十分的多。我通过几期《武魂》、《精武》杂志对您的文章十分喜爱,并想和您练八极拳,可不知您是否同意?” (天津市某武术爱好者)。
“我年少时,父母远在西藏,我又身材矮小常转学,加上有些同学欺生的品性,使打架成为我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常事,这样的环境及男孩子的天性,使得我对武术产生了向往,可是每次打架时,那些从杂志上学来的‘制敌绝招’都扔下我逃得无影无踪;内功那‘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把气从身体这个部位搬到那个部位的练法让我如坠云雾,无所适从,这些让我放弃武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自卫手段——打得过就狠打,打不过就拼命跑------进入高中以后我对武术的态度变得半信半疑起来,信是因为杂志上煞有介事的‘武林逸事’让我不得不信‘中华有神功’,疑是因为武术中各类硬功、轻功有违生理常识,练法让我疑惑,在这种半信半疑中我一天天忘了武术------自读了先生《自卫是大学问》和《逆思维格斗训练》两个系列文章后,我开始留意起先生的文章,就这样一读几年,您也曾让我对不具‘神功’的武术产生失落,但失落之余,却又因您的朴实和真实而让我倍感亲切和踏实”(安徽省某武术爱好者)。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个家在雪域高原的小伙子,他屡次被人骗去钱财,对武术却仍矢志不弃,他在信中对我发誓说:“为了武术,我宁愿砸锅卖铁------如果你能答应我向你学习武术的话,我要想办法到天津学艺,万望你答应我的请求。”
我吓了一跳,我哪里敢让一个家境贫寒的小伙子千里万里地来追随我,我赶紧写信劝止他。来天津不成,小伙子仍不死心,写信邀请我到他的家乡做客,“请求你到我处来做客,我处的吃穿住等一切费用不必出钱,哪怕是你住一年两年都不必出钱的,因我们这里的人非常好客,我处位于青藏高原的放牧区,草原以大山为主,大河为伴,景色很好。如果夏季来的话更好,野花满山,牛羊肥壮,快马可骑,万望你来雪中送炭。”
多么质朴的小伙子,我感叹不已。
对于请求拜师,要跟我练实战武功的人,因为大多数家在外地,来天津实在不方便,我只能选择住在本市的,斟酌之后,我答应了小邹和海青两个小伙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