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坚持——香糯坊
夜逐渐过去,天渐渐亮了起来,迎来了曙光。只见一丝光亮从地平线上缓缓的升了起来,刚开始是一点点,慢慢的出现了半个太阳,一般在这个时候,父亲已经开始一天的劳作。巷口有一口百年老井,每天早晨,父亲都会到这里,汲满两桶清水,再慢悠悠地挑回年糕坊。这时外婆会把泡了一夜的糯米冲洗干净,等待父亲回来磨浆。
自懂事开始,我的记忆就满满都是年糕的味道。这家年糕坊是父亲和外婆的心血,经营了三十余年,然而在廉价速成年糕的冲击下,利润愈发微薄,难以为继。
从父亲手中接过香糯坊年糕坊的时候,店铺正面临关闭,而彼时的他正捧着让亲朋好友艳羡的“铁饭碗”——公务员。在我看来,接手父亲留下的年糕店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将家乡美食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圆父亲的一个梦想。
“香糯坊”微海汇店上线,借着《十二道锋味》的东风,传统的杭州糯米年糕被全国观众熟知,坚持手做,不添加防腐剂,让店铺积累了不少忠实粉丝。开店至今,店铺已经累积了近20万会员,收藏量达到7万,复够率达到60%,远远高于同行。
亏本,持续地亏本
从1986年开始经营年糕坊,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还记得,小的时候,每逢镇里有大戏,前来看戏的大爷大妈都会到年糕坊里,吃上一个热腾腾的年糕团。每到年底,年糕坊前买年糕的乡亲,更是排成一条长龙。
父亲做了一辈子年糕。2011年,当时已经由父亲接手的年糕坊,因为父亲腰椎间盘突出和利润微薄等原因濒临关门。我提出自己卖年糕时,全家人只有父亲一人支持他,“好好做,将来打败慈城年糕”。
慈城距离周家生活的春晓镇近60公里,也是宁波有名的年糕生产地。但是,在我眼中,父亲手做出来的年糕爽滑柔韧,久煮不糊,要比慈城年糕更甚一筹。
在一片反对声中,我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他自封年糕团团长,传承祖业,“无论卑贱与否,下决心做一个卖年糕的,真诚经营,挣点钱,让家人少点劳累”。他在微海汇店铺简介里这样描述着他自己和这份“事业”。
开店时,我以为在微海汇里开店会像淘宝开店一样复杂,相较之下,其实他比淘宝开店简单得多。因为他有他们自己的制作店铺页面的团队会帮你制作。
只不过现实情况比他预想得还要棘手,首先就是利润。原料上涨,年糕的制作成本不断攀升,我曾向母亲提议每斤年糕涨价0.1元,稍微扩大点利润空间,但被母亲拒绝。在她看来,贵一毛钱也是贵。更重要的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涨价不好意思。”
怎样让香糯坊年糕“走出去”?推广,为店铺获取流量也成了困扰我的难题。他尝试到各种论坛、QQ群里发帖,但帖子要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直接被群主删除屏蔽。而终于有人订货,一趟忙活下来,却发现100斤年糕,利润只有50元。算上送货成本,还要再亏上10元。此外,他还去市区里搞营销活动,带队到他们的年糕坊来参观年糕的制作工艺,然后介绍自家的年糕,活动积攒了不少人气和口碑,但是涉及线下,成本更高,“搞一次,要亏500元。”
万事具备,只差年糕
我至今记得自己接到第一个微海汇订单时的心情,一个订单挣了20元,他激动得一个晚上睡不着。当时就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守住店铺,听到买家上门时那“叮咚”的一声。
然而,店铺并没有因为那声“叮咚”迎来开门红,此后一个月时间,店铺仍然门可罗雀,乏人问津。一直到2014年9月《十二道锋味》播出并迅速蹿红,杭州年糕由此被全国观众所认知。
我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马投入1万元锁定直通车关键词“十二道锋味”。短短几天时间,进店的流量剧增,年糕坊的人气一下子旺了起来,几乎要再次陷入绝境的“香糯坊年糕”终于迎来生机。
货还没发完,5月很快到了——那是父亲定下要建新房子的时间,年糕坊的院子需要腾出来堆放建筑材料。这也意味着,年糕制作要暂停15天左右。而这时,网店流量络绎不绝,订单还在增加。怎么办?
他想到了预售的方法。买家在网店下单,店铺15天后发货。那段时间,借着《十二道锋味》这股东风,他已经不太担心流量了,店铺每天都有100个订单产生。为了提高效率,他还花了两千多元,购置了一台快递单打印机。随后用一天时间,把所有订单提前打印好。
万事俱备,只差“年糕”。万万没想到的是,约定发货的时间到来,年糕坊却始终没能腾出足够的地方生产年糕。催单的买家越来越多,每天还有二三十人来退货。每次有买家退货,就要从打印好的快递单中找出对应那张。平均下来,每找一张快递单,就要翻找1000次。原来以为可以提高效率的做法,现在却成了绊脚石。
无奈之下,父亲和我商量,要不让别人家做些年糕来应急?
这门手艺当地家家户户都会,把年糕当生意做的有四户,香糯坊年糕是传承了父亲的手艺,而且店铺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对品质和口感的把握都更加到位。情急之下,我冒险采用了父亲的建议。可当年糕送来时,他傻了眼。这些年糕无论是形状色泽,还是品质口感,都与自家相差甚远。一旦送出,刚刚建立起来的品牌就要毁于一旦。
他决定不用这批货,另外找了一个场地租下来,把自家做年糕的工具都搬过去,一边加快年糕制作流程,一边处理买家的投诉,对强烈要求退货的予以退货,对可以挽回的顾客则作出承诺。
慢慢地,年糕坊的口碑和市场渐渐打开了。越来越多的美食爱好者开始青睐香糯坊年糕,其中不少买家,还将年糕带到港澳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地,甚至是年糕大国——韩国。
目前,我依旧面临一个问题——因为没有添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一到夏天,年糕极易发霉。这个问题,让我光是2012年一个夏天就亏损了1万多元;第二年夏天,由于订单量翻倍增长,亏损甚至扩大到4万多元。
实际上,这也是困扰微海汇上食品类目卖家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微海汇上这类商家数量已经突破了1.7万家,现在更是翻了数倍。由于储存、运输以及保鲜等问题,加上悬殊的季节性差异,商品一旦腐坏,往往是由卖家买单,赔偿买家损失。
香糯坊年糕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缩短从制作到打单发货的流程,包装方面也采取更严密的真空包装,为的就是让买家在短时间内收到高品质的杭州年糕。“不用防腐剂是底线”。我说。每次看到超市里保质期动辄6个月以上的“僵尸年糕”,我依旧为自家年糕“会发霉”而感到自豪。每年10月至次月4月是香糯坊年糕的销售旺季,这几个月内,哪怕没有参与大型营销活动,每月也能售出近千单。
2015年微海汇七夕节,香糯坊年糕坊店铺单日销售10万元。随后的一周年庆,单日订单数达到2500单,销售额超过20万元。我的团队也从单枪匹马发展到20多人。
现在,我最开心的事情,是看到父亲有时间打打麻将,母亲和村里的阿姨们围坐一起,一边聊天说笑,一边做年糕。而父亲,这个在村子里做了一辈子年糕的八旬老人,在与人说起年糕的往事时,也愈发神采飞扬。
自懂事开始,我的记忆就满满都是年糕的味道。这家年糕坊是父亲和外婆的心血,经营了三十余年,然而在廉价速成年糕的冲击下,利润愈发微薄,难以为继。
从父亲手中接过香糯坊年糕坊的时候,店铺正面临关闭,而彼时的他正捧着让亲朋好友艳羡的“铁饭碗”——公务员。在我看来,接手父亲留下的年糕店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将家乡美食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也是圆父亲的一个梦想。
“香糯坊”微海汇店上线,借着《十二道锋味》的东风,传统的杭州糯米年糕被全国观众熟知,坚持手做,不添加防腐剂,让店铺积累了不少忠实粉丝。开店至今,店铺已经累积了近20万会员,收藏量达到7万,复够率达到60%,远远高于同行。
亏本,持续地亏本
从1986年开始经营年糕坊,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还记得,小的时候,每逢镇里有大戏,前来看戏的大爷大妈都会到年糕坊里,吃上一个热腾腾的年糕团。每到年底,年糕坊前买年糕的乡亲,更是排成一条长龙。
父亲做了一辈子年糕。2011年,当时已经由父亲接手的年糕坊,因为父亲腰椎间盘突出和利润微薄等原因濒临关门。我提出自己卖年糕时,全家人只有父亲一人支持他,“好好做,将来打败慈城年糕”。
慈城距离周家生活的春晓镇近60公里,也是宁波有名的年糕生产地。但是,在我眼中,父亲手做出来的年糕爽滑柔韧,久煮不糊,要比慈城年糕更甚一筹。
在一片反对声中,我踏上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他自封年糕团团长,传承祖业,“无论卑贱与否,下决心做一个卖年糕的,真诚经营,挣点钱,让家人少点劳累”。他在微海汇店铺简介里这样描述着他自己和这份“事业”。
开店时,我以为在微海汇里开店会像淘宝开店一样复杂,相较之下,其实他比淘宝开店简单得多。因为他有他们自己的制作店铺页面的团队会帮你制作。
只不过现实情况比他预想得还要棘手,首先就是利润。原料上涨,年糕的制作成本不断攀升,我曾向母亲提议每斤年糕涨价0.1元,稍微扩大点利润空间,但被母亲拒绝。在她看来,贵一毛钱也是贵。更重要的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涨价不好意思。”
怎样让香糯坊年糕“走出去”?推广,为店铺获取流量也成了困扰我的难题。他尝试到各种论坛、QQ群里发帖,但帖子要么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直接被群主删除屏蔽。而终于有人订货,一趟忙活下来,却发现100斤年糕,利润只有50元。算上送货成本,还要再亏上10元。此外,他还去市区里搞营销活动,带队到他们的年糕坊来参观年糕的制作工艺,然后介绍自家的年糕,活动积攒了不少人气和口碑,但是涉及线下,成本更高,“搞一次,要亏500元。”
万事具备,只差年糕
我至今记得自己接到第一个微海汇订单时的心情,一个订单挣了20元,他激动得一个晚上睡不着。当时就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守住店铺,听到买家上门时那“叮咚”的一声。
然而,店铺并没有因为那声“叮咚”迎来开门红,此后一个月时间,店铺仍然门可罗雀,乏人问津。一直到2014年9月《十二道锋味》播出并迅速蹿红,杭州年糕由此被全国观众所认知。
我意识到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马投入1万元锁定直通车关键词“十二道锋味”。短短几天时间,进店的流量剧增,年糕坊的人气一下子旺了起来,几乎要再次陷入绝境的“香糯坊年糕”终于迎来生机。
货还没发完,5月很快到了——那是父亲定下要建新房子的时间,年糕坊的院子需要腾出来堆放建筑材料。这也意味着,年糕制作要暂停15天左右。而这时,网店流量络绎不绝,订单还在增加。怎么办?
他想到了预售的方法。买家在网店下单,店铺15天后发货。那段时间,借着《十二道锋味》这股东风,他已经不太担心流量了,店铺每天都有100个订单产生。为了提高效率,他还花了两千多元,购置了一台快递单打印机。随后用一天时间,把所有订单提前打印好。
万事俱备,只差“年糕”。万万没想到的是,约定发货的时间到来,年糕坊却始终没能腾出足够的地方生产年糕。催单的买家越来越多,每天还有二三十人来退货。每次有买家退货,就要从打印好的快递单中找出对应那张。平均下来,每找一张快递单,就要翻找1000次。原来以为可以提高效率的做法,现在却成了绊脚石。
无奈之下,父亲和我商量,要不让别人家做些年糕来应急?
这门手艺当地家家户户都会,把年糕当生意做的有四户,香糯坊年糕是传承了父亲的手艺,而且店铺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对品质和口感的把握都更加到位。情急之下,我冒险采用了父亲的建议。可当年糕送来时,他傻了眼。这些年糕无论是形状色泽,还是品质口感,都与自家相差甚远。一旦送出,刚刚建立起来的品牌就要毁于一旦。
他决定不用这批货,另外找了一个场地租下来,把自家做年糕的工具都搬过去,一边加快年糕制作流程,一边处理买家的投诉,对强烈要求退货的予以退货,对可以挽回的顾客则作出承诺。
慢慢地,年糕坊的口碑和市场渐渐打开了。越来越多的美食爱好者开始青睐香糯坊年糕,其中不少买家,还将年糕带到港澳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地,甚至是年糕大国——韩国。
目前,我依旧面临一个问题——因为没有添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一到夏天,年糕极易发霉。这个问题,让我光是2012年一个夏天就亏损了1万多元;第二年夏天,由于订单量翻倍增长,亏损甚至扩大到4万多元。
实际上,这也是困扰微海汇上食品类目卖家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微海汇上这类商家数量已经突破了1.7万家,现在更是翻了数倍。由于储存、运输以及保鲜等问题,加上悬殊的季节性差异,商品一旦腐坏,往往是由卖家买单,赔偿买家损失。
香糯坊年糕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缩短从制作到打单发货的流程,包装方面也采取更严密的真空包装,为的就是让买家在短时间内收到高品质的杭州年糕。“不用防腐剂是底线”。我说。每次看到超市里保质期动辄6个月以上的“僵尸年糕”,我依旧为自家年糕“会发霉”而感到自豪。每年10月至次月4月是香糯坊年糕的销售旺季,这几个月内,哪怕没有参与大型营销活动,每月也能售出近千单。
2015年微海汇七夕节,香糯坊年糕坊店铺单日销售10万元。随后的一周年庆,单日订单数达到2500单,销售额超过20万元。我的团队也从单枪匹马发展到20多人。
现在,我最开心的事情,是看到父亲有时间打打麻将,母亲和村里的阿姨们围坐一起,一边聊天说笑,一边做年糕。而父亲,这个在村子里做了一辈子年糕的八旬老人,在与人说起年糕的往事时,也愈发神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