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师:爱是疯狂毁灭后的永恒
标本师,一个非主流职业,将死亡定格成永恒。
生活中我们似乎离这个职业很遥远,对标本的认识也更多地停留在自然博物馆。但标本师的工作原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甚至有时更多了一层对存在本身的思考。
“起死回生”的标本师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野生动物加速灭亡。把死亡的濒危动物,用科学的方法制作成标本进行保存,以备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这是自然博物馆里标本师的主要工作。但是,现在也有很多标本师并不完全服务于自然博物馆,有的会有自己的工作室,服务更多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
标本剥制这一行,易学难精。它是一项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的工作。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形态的不同,所以每一件标本制作都是一次崭新的挑战。
俄罗斯摄影师达利娅•特罗菲莫娃曾用她的镜头记录下了莫斯科标本师们是如何制作野兽和小动物标本的全过程。
标本看上去都很美,但制作过程却没有那么容易,所有的程序都必须足够精细——解剖、去内脏、除脂肪,做身体模型、熟皮、填充缝制、设计造型……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尽管整个过程避免不了“血腥”,但标本师认为,是他们赋予了这些生灵“第二次生命”。
“用手工作者为劳工,手脑并用者为艺匠;手脑心合用者为艺术家。”标本师就是可以让动物“起死回生”的艺术家,每一个定格的标本,都是一件永恒的艺术品。
制作爱情的标本
小说《标本师》的主人公欧阳晓峰就是一位职业标本师,书中详尽描写了很多他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最终将心爱的女人做成标本。
故事的开头,一对父女在回岛探亲的客轮上遇到一位推着轮椅陌生男人,并意外捡到他的蓝皮日记本,归还无果,本想第二天启程回城后登失物招领启事,却为打发无聊,取出蓝皮日记,翻开了一个陌生男人的人生种种。
1994年3月20日,星期天,欧阳晓峰对河边推着轮椅的姑娘一见倾心,只因为她长得像苏紫。
念念不忘的他来到东欧阳村,从邻居那里得知自己小学同学欧阳世阁钓鱼时轮椅意外滑进河里去世了,结婚2年的妻子焦小蕻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让邻居唏嘘不已。回去的路上,他正好遇到送葬的队伍,看见了世阁的妻子捧着遗像——她就是上次河边看到的女人。
欧阳晓峰近似疯狂地迷恋上这个长相酷似苏紫的焦小蕻,得知她在村小学当音乐老师,不惜辞去自己在市自然博物馆标本师的工作,来到东欧阳村当起了小学老师。焦小蕻对于这个一心想要接近自己的亡夫的小学同学,还是存有几分戒心的,但似乎又不是非常排斥。
当真相渐渐展开,当欧阳晓峰和焦小蕻终于可以真正的在一起了,当两人翻云覆雨正是兴起的时候,突然掉落的焦小蕻和欧阳世阁的婚纱照,将这一切割裂开来。
虚妄的爱情就此跌破,他认为自己和焦小蕻之前再无可能,夜里做梦居然梦到曾经一起睡过的宋姐。过几日,欧阳晓峰来到一家浴池,选了一位姑娘,一排姑娘中选中了她,因为她和焦小蕻有几分相像。
7月26日,星期三,欧阳晓峰完全无法接受昨天开门看到的那一幕,用脚后跟抵上门,一种频临窒息的脱力感,让他半蹲半跪在轮椅前••••••
爱在极端疯狂中永恒
一本遗落的日记,还原了一名标本师的爱情历程:在经历了背叛与报复、怀疑与妥协、忏悔与绝望之后,标本师将深爱的女人制成了标本。
死亡不过是和用旧的肉体告别,但标本师却能把肉体崭新定格,欧阳晓峰是一个出色的标本师,手艺精巧,心思细腻,为人处世也有自己的坚持,但是又个性十足,偏执容不得背叛。为了制作动物标本,他可以亲手杀死它们,为了爱情的忠诚,他同样可以让背叛自己的女人消失。他可以让死去的猫,死去的狗,恢复往日的神采,同样,面对死去的心爱女人,他一样可以让她一直存在下去。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想到《香水》,同样在探索存在的意义,同样的疯狂与偏执,但两者却又不同,格雷诺耶是没有爱的,他所爱的不过是女人身上的香气,一切源于职业本能的驱动,生命于他只是全身心地付出和获取的一个过程,制香就是全部。但欧阳晓峰不一样,每一个他遇到的女人,无论是面对苏紫的背叛,还是和宋姐的身体索取,到最后和焦小蕻的相遇后的一切,他所作的都是以爱之名。
死亡于人而言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永恒,于爱亦然。
《标本师》作者 夏商 QA集锦
Q:你如何看待“爱”与“背叛”?
夏商:爱是契约,背叛是违约。
Q:读完这部小说,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从头到尾充斥着死亡。这样的死亡甚至不局限于人类,它延伸到了动物身上,例如:“诡秘的脸,像猫也像人,一只长着人脸的鸟,叫声凄厉,俨如死神的使者”等。为何在书中植入许多死亡的阴影?你个人又如何看待死亡?
夏商:死亡,是小说书写的永恒主题,也是我小说中常见的主题。我最早听到同龄人的死,是在小学三年级,一个同届不同班的同学春游时溺亡了。然后是初中二年级,一个同班同学因家族遗传病去世了。少年时身边同龄人的死亡就这两例。等年纪大一些,死亡的发生就越来越多了,如果说家族长辈的凋零是正常现象,同龄人的离开则会感触更深,忍看朋辈成新鬼。二十多岁时,隔几年会听到同龄人的死,三十多岁时,一年就会听到一两个同龄人的死,现在四十多岁了,同龄人离开的频率明显上升了,自然而然,你对死亡会看淡一些,觉得它是一件随时可以发生的事。但虽然看淡,你依然不能释怀,毕竟死亡就是彻底的离场,就仿佛没有来过一样。可从另一个方面看,拥有过生命毕竟很幸运,你本身不过是精子和卵子形成的一个胚胎,能来世间走一遭,无论如何总是赚的。
Q:另一个较大的感受,是书中花大量笔墨写到了标本制作的知识。这是否有意的布局?站在读者的角度,你认为这些段落会否略嫌枯燥?
夏商:《标本师》中花费大量笔触来描绘标本的制作,所以这本书也被称为“标本制作知识的百科全书”。这当然是有意为之。其实在小说中融入知识性,并不鲜见,我之前的长篇小说《东岸纪事》就津津乐道于浦东乡村的风土人情知识。而融入专业知识,最有名的莫过于聚斯金德的《香水》,我们设想一下,把书里所有的香水知识剔除,小说的情节依然是成立的,但作品立刻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同理,将《标本师》里的标本知识抽掉,小说的情节也成立,但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小说是站不住的。事实上,从得到的反馈来看,很多读者对那些细致的标本知识都读得津津有味,读完一本情节有趣的小说,附带了解了一门冷僻知识,是多么美好的阅读体验。
《标本师》
一段将深爱的女人制成标本的残酷爱情。
一男一女两个杀手以爱的方式相互确认。
生活中我们似乎离这个职业很遥远,对标本的认识也更多地停留在自然博物馆。但标本师的工作原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甚至有时更多了一层对存在本身的思考。
“起死回生”的标本师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延,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不断地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野生动物加速灭亡。把死亡的濒危动物,用科学的方法制作成标本进行保存,以备展开深入的科学研究,这是自然博物馆里标本师的主要工作。但是,现在也有很多标本师并不完全服务于自然博物馆,有的会有自己的工作室,服务更多有这方面需求的用户。
标本剥制这一行,易学难精。它是一项需要付出时间和耐心的工作。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形态的不同,所以每一件标本制作都是一次崭新的挑战。
![]() |
俄罗斯摄影师达利娅•特罗菲莫娃曾用她的镜头记录下了莫斯科标本师们是如何制作野兽和小动物标本的全过程。
![]() |
标本看上去都很美,但制作过程却没有那么容易,所有的程序都必须足够精细——解剖、去内脏、除脂肪,做身体模型、熟皮、填充缝制、设计造型……经过相当复杂的程序,尽管整个过程避免不了“血腥”,但标本师认为,是他们赋予了这些生灵“第二次生命”。
“用手工作者为劳工,手脑并用者为艺匠;手脑心合用者为艺术家。”标本师就是可以让动物“起死回生”的艺术家,每一个定格的标本,都是一件永恒的艺术品。
制作爱情的标本
小说《标本师》的主人公欧阳晓峰就是一位职业标本师,书中详尽描写了很多他制作动物标本的过程,最终将心爱的女人做成标本。
故事的开头,一对父女在回岛探亲的客轮上遇到一位推着轮椅陌生男人,并意外捡到他的蓝皮日记本,归还无果,本想第二天启程回城后登失物招领启事,却为打发无聊,取出蓝皮日记,翻开了一个陌生男人的人生种种。
1994年3月20日,星期天,欧阳晓峰对河边推着轮椅的姑娘一见倾心,只因为她长得像苏紫。
念念不忘的他来到东欧阳村,从邻居那里得知自己小学同学欧阳世阁钓鱼时轮椅意外滑进河里去世了,结婚2年的妻子焦小蕻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让邻居唏嘘不已。回去的路上,他正好遇到送葬的队伍,看见了世阁的妻子捧着遗像——她就是上次河边看到的女人。
欧阳晓峰近似疯狂地迷恋上这个长相酷似苏紫的焦小蕻,得知她在村小学当音乐老师,不惜辞去自己在市自然博物馆标本师的工作,来到东欧阳村当起了小学老师。焦小蕻对于这个一心想要接近自己的亡夫的小学同学,还是存有几分戒心的,但似乎又不是非常排斥。
当真相渐渐展开,当欧阳晓峰和焦小蕻终于可以真正的在一起了,当两人翻云覆雨正是兴起的时候,突然掉落的焦小蕻和欧阳世阁的婚纱照,将这一切割裂开来。
虚妄的爱情就此跌破,他认为自己和焦小蕻之前再无可能,夜里做梦居然梦到曾经一起睡过的宋姐。过几日,欧阳晓峰来到一家浴池,选了一位姑娘,一排姑娘中选中了她,因为她和焦小蕻有几分相像。
7月26日,星期三,欧阳晓峰完全无法接受昨天开门看到的那一幕,用脚后跟抵上门,一种频临窒息的脱力感,让他半蹲半跪在轮椅前••••••
爱在极端疯狂中永恒
一本遗落的日记,还原了一名标本师的爱情历程:在经历了背叛与报复、怀疑与妥协、忏悔与绝望之后,标本师将深爱的女人制成了标本。
死亡不过是和用旧的肉体告别,但标本师却能把肉体崭新定格,欧阳晓峰是一个出色的标本师,手艺精巧,心思细腻,为人处世也有自己的坚持,但是又个性十足,偏执容不得背叛。为了制作动物标本,他可以亲手杀死它们,为了爱情的忠诚,他同样可以让背叛自己的女人消失。他可以让死去的猫,死去的狗,恢复往日的神采,同样,面对死去的心爱女人,他一样可以让她一直存在下去。
看这部小说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想到《香水》,同样在探索存在的意义,同样的疯狂与偏执,但两者却又不同,格雷诺耶是没有爱的,他所爱的不过是女人身上的香气,一切源于职业本能的驱动,生命于他只是全身心地付出和获取的一个过程,制香就是全部。但欧阳晓峰不一样,每一个他遇到的女人,无论是面对苏紫的背叛,还是和宋姐的身体索取,到最后和焦小蕻的相遇后的一切,他所作的都是以爱之名。
死亡于人而言是一种结束,也是一种永恒,于爱亦然。
《标本师》作者 夏商 QA集锦
![]() |
Q:你如何看待“爱”与“背叛”?
夏商:爱是契约,背叛是违约。
Q:读完这部小说,一个最大的感受是:从头到尾充斥着死亡。这样的死亡甚至不局限于人类,它延伸到了动物身上,例如:“诡秘的脸,像猫也像人,一只长着人脸的鸟,叫声凄厉,俨如死神的使者”等。为何在书中植入许多死亡的阴影?你个人又如何看待死亡?
夏商:死亡,是小说书写的永恒主题,也是我小说中常见的主题。我最早听到同龄人的死,是在小学三年级,一个同届不同班的同学春游时溺亡了。然后是初中二年级,一个同班同学因家族遗传病去世了。少年时身边同龄人的死亡就这两例。等年纪大一些,死亡的发生就越来越多了,如果说家族长辈的凋零是正常现象,同龄人的离开则会感触更深,忍看朋辈成新鬼。二十多岁时,隔几年会听到同龄人的死,三十多岁时,一年就会听到一两个同龄人的死,现在四十多岁了,同龄人离开的频率明显上升了,自然而然,你对死亡会看淡一些,觉得它是一件随时可以发生的事。但虽然看淡,你依然不能释怀,毕竟死亡就是彻底的离场,就仿佛没有来过一样。可从另一个方面看,拥有过生命毕竟很幸运,你本身不过是精子和卵子形成的一个胚胎,能来世间走一遭,无论如何总是赚的。
Q:另一个较大的感受,是书中花大量笔墨写到了标本制作的知识。这是否有意的布局?站在读者的角度,你认为这些段落会否略嫌枯燥?
夏商:《标本师》中花费大量笔触来描绘标本的制作,所以这本书也被称为“标本制作知识的百科全书”。这当然是有意为之。其实在小说中融入知识性,并不鲜见,我之前的长篇小说《东岸纪事》就津津乐道于浦东乡村的风土人情知识。而融入专业知识,最有名的莫过于聚斯金德的《香水》,我们设想一下,把书里所有的香水知识剔除,小说的情节依然是成立的,但作品立刻就变得索然无味了。同理,将《标本师》里的标本知识抽掉,小说的情节也成立,但只有骨架没有血肉的小说是站不住的。事实上,从得到的反馈来看,很多读者对那些细致的标本知识都读得津津有味,读完一本情节有趣的小说,附带了解了一门冷僻知识,是多么美好的阅读体验。
![]() |
《标本师》
一段将深爱的女人制成标本的残酷爱情。
一男一女两个杀手以爱的方式相互确认。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