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述行语的文学、虚构和艺术
在《作为述行语的文学、虚构和艺术》这一章节中,史密斯以古德曼为论敌,以其的《艺术的语言》一书的观点作为论争对象,在观点批驳的基础上阐明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古德曼是英美分析美学的代表性人物,尤其《艺术的语言》是分析美学的代表性著作,其中观点颠覆常识,大胆犀利,曾被认为是异端邪说。而这本书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对文学艺术的本质的理解,古德曼对于文学艺术本质的理解是一种分析美学的思路,最终正如书名所言,古德曼走向了符号理论的道路。古德曼对于文学、艺术的理解是一种形式本体,即一种符号本体,各种艺术形式是符号的建构,这种符号结构完全应该是在各自的系统中自足的,不能也不是指向外在世界的。这种艺术的符号分析否认了传统的模仿理论、再现理论、反映理论等等,以及人所共有的对于文学艺术的常识观点。而古德曼所做的就是在详密的分析论证中指明常识的基础的不牢固和无根据,并最终建立了对于文学的科学的分析思考路径,即一种符号理论。 史密斯针对古德曼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种批驳建基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文学作为一种述行语,文学在自己的世界中以言行事。但言语行为理论与文学理论的结合有着众多的不同路径和不同的火花闪现之处。史密斯主要是注重了话语的语用学,即注重话语的环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环境,惯例,传统,效果等等,史密斯注重对于话语的所有的影响因素的综合考察。这显然是不同于古德曼的研究旨趣的,古德曼的分析路径,割裂了文学艺术与外部的联系,完全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符号系统,成为了一个形式本体。但尽管古德曼显得如此偏执,但也正因为如此,古德曼对于文学自身特殊的形式特点有着更为深入和更具启发性的思考与考察。但有得有失,古德曼的偏执也会造成对于一些问题的失之偏颇和定位失败。在史密斯的研究理论看来,古德曼对于形式本体的偏执使得在语境和综合因素的考量中显得如此短视和不准确。以下将对两人的论争过程进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