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ED演讲实例分析如何有效地传播一个观点——读《演讲的力量》后有感
第0章 引言
当你想要说服家里人同意你去徒步旅行,你怎么讲?
演讲离我们其实一点儿也不远,我们几乎每天都需要它。这里有一本书《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下称《演》)值得您读一下。这里还有一个TED视频,西蒙·斯涅克讲的《Simon Sinek: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下称《S》),也值得您读一下。
我今天用这个视频做为实例来讲解这本书的一小部分精华——如何有效传播你的观点。
第1章 一次只讲一个主题
在很多年前,我做为公司优秀员工,上台给很多同事做过一次演讲。可逮着一次机会了,我可得好好表现了一番。我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所有辛苦的过程,所有有用的经验……统统告诉大家。
其实这是演讲最大的忌讳了,《演》一书对做好演讲给出了明确的一个建议——聚焦于一个主题。
听众的注意力是非常宝贵而难于获得的,他们最长只会给你18分钟。而且内容庞杂,必然等于阐释不足。上台前,求求你的稿子短一点,再短一点,3000多字差不多啦。
其实罗永浩在发布坚果手机的发布会上滔滔讲了两小时,其实我就记住一句话“漂亮得不像实力派”,其他的老罗白讲了。
《S》演讲18分钟作者就只讲了一个主题——领袖是如何激励他人。
第2章 用讲故事的方式远胜过讲道理
我读书读了16年,不好意思,基本上是接受了16年的讲道理,几乎没有老师会给我们讲故事。说实在的,那些真正有用的道理,也不是课堂上听到的,而是自学习来的。
我们要表达一个观点,往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讲道理。这是我们最擅长的,因为上了16年的课,有样学样,特别是辩证法用的特溜。但这种方式显得非常干巴巴,没劲,听的人很快就走神了。还有一种方式是讲故事。当然还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讲道理,对吧。
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来用故事来包装我们的观点,将道理溶进我们的故事。这样就能将你的故事和道理一股脑塞进你想要影响的人的脑子里了。
在《S》这个TED演讲里,主题是讲领袖如何激烈他人,演讲者通篇全是在讲故事,将要讲一个总结性的道理小心地包裹进他的故事里。他讲了苹果的故事,莱特兄弟的故事,马丁·路德·金的故事……有正面的故事,也有反面的故事。
第3章 点燃听众的好奇心
我们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可见有一个听得懂自己话的人多少难得。而要想让一堆听众理解你的观点,那更难了。
如果能成功引起听众的好奇心,那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端。演讲不要以那些“感谢XXX”,“非常开心……”,“我是XXX”,……。你开口后的30秒内是全场讲座里最宝贵的时间,这个时间里是观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勾引他们。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关注你的演讲,给他们一个理由。如果开场没搞好,听众就不会听下去了。
一个好办法就是直接发问:“你想要一夜暴富吗?”,“你想要开着兰博基尼泡妞吗?”,“你想拿钞票点烟吗?”……(开玩笑啊)
尽可能 了解观众,然后提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问句。《S》是这样开头的:
当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外的时候,
你怎么解释? 换句话说,当别人似乎出乎意料地 取得成功的时候, 你怎么解释? 比如说, 为什么苹果公司创新能力这么强?
其实这哥们提了一大段的问题,前面半分钟向观众发问,跟开机关枪似的。
第4章 使用过渡性解释和将你的观点形象化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重要的事说三遍!!!这是去年我学到的一个向他人灌输观念的方式——说三遍,实在不说三十遍,要不然就再加三百遍。
其实这种方式不高明~~~~
当你要向听众解释一个艰涩的概念时,《演》一书提供两种方法,一种是类比和逐渐介绍:让听众既有知识来过渡理解你的概念,或者先介绍这个概念的反面,把解释范围缩小。另外一种是使用视觉材料让你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S》视频同时使用了这两种方法,而且结合的非常巧妙。演讲者为了解决真正的“领袖”是如何激励他人的,他先讲了使用绝大多数人平日里都做的做事和沟通方式来解释为什么生活里没有激情,然后过渡到“领袖”是如何如何的。
《S》用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画图,整场演讲其实没有PPT,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只有一个木架,上面有一叠纸。演讲者在纸上画了三个圈,写了三个单词,两了两个箭头。我看这个演讲记得最清晰的就是这副画,这副简单的不得了的画,简单到演讲者自己都说:
这可能是世上
最简单的概念。
但它却让我记住了“领袖”的思考方式,以及人类复杂的大脑三个区域如何对应思考、语言和决策的。西蒙·斯涅克可谓拿捏的非常好。
第5章 别忘了口号式收尾
我做演讲,收尾时会这么干:“好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其实这个时候,听众们会干什么呢,好的会拿笔记一下,更多的是准备离开了。
我们演讲是要将观念传播出去,传播出现是希望获得行动的,所以你要以一种能激发听众行动和传播的方式来收尾。
其实一场长达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的演讲,听众怎么可能记住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呢?把你的演讲的核心内容设计成非常易传播的口号,最好还能号召行动的口号。记住这么一个口号就容易多了。
看人家《S》是怎么收尾的:
也只有那些从
“为什么”这个圆圈出发的人才有能力激励周围的人,或者找到能够激励他们的人。非常感谢。
写文章也一样哈,要搞一句金句来收尾。(哎,每次写文章写到最后,我都要想半天)
第6章 结束语
都说现在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舞台,下面有很多不好对付,但需要你的影响力的人在等着你表演。怎么办?这里正好有一本书《演讲的力量》正等着你打开。
(想第一时间阅读我的比特币科谱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闪电HSL)
当你想要说服家里人同意你去徒步旅行,你怎么讲?
演讲离我们其实一点儿也不远,我们几乎每天都需要它。这里有一本书《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下称《演》)值得您读一下。这里还有一个TED视频,西蒙·斯涅克讲的《Simon Sinek: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下称《S》),也值得您读一下。
我今天用这个视频做为实例来讲解这本书的一小部分精华——如何有效传播你的观点。
第1章 一次只讲一个主题
在很多年前,我做为公司优秀员工,上台给很多同事做过一次演讲。可逮着一次机会了,我可得好好表现了一番。我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所有辛苦的过程,所有有用的经验……统统告诉大家。
其实这是演讲最大的忌讳了,《演》一书对做好演讲给出了明确的一个建议——聚焦于一个主题。
听众的注意力是非常宝贵而难于获得的,他们最长只会给你18分钟。而且内容庞杂,必然等于阐释不足。上台前,求求你的稿子短一点,再短一点,3000多字差不多啦。
其实罗永浩在发布坚果手机的发布会上滔滔讲了两小时,其实我就记住一句话“漂亮得不像实力派”,其他的老罗白讲了。
《S》演讲18分钟作者就只讲了一个主题——领袖是如何激励他人。
第2章 用讲故事的方式远胜过讲道理
我读书读了16年,不好意思,基本上是接受了16年的讲道理,几乎没有老师会给我们讲故事。说实在的,那些真正有用的道理,也不是课堂上听到的,而是自学习来的。
我们要表达一个观点,往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讲道理。这是我们最擅长的,因为上了16年的课,有样学样,特别是辩证法用的特溜。但这种方式显得非常干巴巴,没劲,听的人很快就走神了。还有一种方式是讲故事。当然还可以一边讲故事,一边讲道理,对吧。
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来用故事来包装我们的观点,将道理溶进我们的故事。这样就能将你的故事和道理一股脑塞进你想要影响的人的脑子里了。
在《S》这个TED演讲里,主题是讲领袖如何激烈他人,演讲者通篇全是在讲故事,将要讲一个总结性的道理小心地包裹进他的故事里。他讲了苹果的故事,莱特兄弟的故事,马丁·路德·金的故事……有正面的故事,也有反面的故事。
第3章 点燃听众的好奇心
我们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可见有一个听得懂自己话的人多少难得。而要想让一堆听众理解你的观点,那更难了。
如果能成功引起听众的好奇心,那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端。演讲不要以那些“感谢XXX”,“非常开心……”,“我是XXX”,……。你开口后的30秒内是全场讲座里最宝贵的时间,这个时间里是观众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勾引他们。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关注你的演讲,给他们一个理由。如果开场没搞好,听众就不会听下去了。
一个好办法就是直接发问:“你想要一夜暴富吗?”,“你想要开着兰博基尼泡妞吗?”,“你想拿钞票点烟吗?”……(开玩笑啊)
尽可能 了解观众,然后提出一个他们感兴趣的问句。《S》是这样开头的:
当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之外的时候,
你怎么解释? 换句话说,当别人似乎出乎意料地 取得成功的时候, 你怎么解释? 比如说, 为什么苹果公司创新能力这么强?
其实这哥们提了一大段的问题,前面半分钟向观众发问,跟开机关枪似的。
第4章 使用过渡性解释和将你的观点形象化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
重要的事说三遍!!!这是去年我学到的一个向他人灌输观念的方式——说三遍,实在不说三十遍,要不然就再加三百遍。
其实这种方式不高明~~~~
当你要向听众解释一个艰涩的概念时,《演》一书提供两种方法,一种是类比和逐渐介绍:让听众既有知识来过渡理解你的概念,或者先介绍这个概念的反面,把解释范围缩小。另外一种是使用视觉材料让你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S》视频同时使用了这两种方法,而且结合的非常巧妙。演讲者为了解决真正的“领袖”是如何激励他人的,他先讲了使用绝大多数人平日里都做的做事和沟通方式来解释为什么生活里没有激情,然后过渡到“领袖”是如何如何的。
《S》用的另外一个方式就是画图,整场演讲其实没有PPT,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只有一个木架,上面有一叠纸。演讲者在纸上画了三个圈,写了三个单词,两了两个箭头。我看这个演讲记得最清晰的就是这副画,这副简单的不得了的画,简单到演讲者自己都说:
这可能是世上
最简单的概念。
但它却让我记住了“领袖”的思考方式,以及人类复杂的大脑三个区域如何对应思考、语言和决策的。西蒙·斯涅克可谓拿捏的非常好。
第5章 别忘了口号式收尾
我做演讲,收尾时会这么干:“好了,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其实这个时候,听众们会干什么呢,好的会拿笔记一下,更多的是准备离开了。
我们演讲是要将观念传播出去,传播出现是希望获得行动的,所以你要以一种能激发听众行动和传播的方式来收尾。
其实一场长达十几分钟,甚至数小时的演讲,听众怎么可能记住多少实质性的内容呢?把你的演讲的核心内容设计成非常易传播的口号,最好还能号召行动的口号。记住这么一个口号就容易多了。
看人家《S》是怎么收尾的:
也只有那些从
“为什么”这个圆圈出发的人才有能力激励周围的人,或者找到能够激励他们的人。非常感谢。
写文章也一样哈,要搞一句金句来收尾。(哎,每次写文章写到最后,我都要想半天)
第6章 结束语
都说现在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有影响力的人。你的世界就是你的舞台,下面有很多不好对付,但需要你的影响力的人在等着你表演。怎么办?这里正好有一本书《演讲的力量》正等着你打开。
(想第一时间阅读我的比特币科谱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闪电HSL)
-
Lili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3 22: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