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角儿们
“角儿”,这个词源自中国戏曲,意思是可以挑班唱戏的人,像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都可以叫角儿,一个剧团有了这么一个角儿,就可以有饭吃(在这个意义上讲,郭德纲也可以算是角儿)。
故国三千里,深宫十二年。京戏已经渐行渐远,相声演员也不怎么争气,在我心里承载“角儿”这个份量的人都在电影里。最近内地影院里放的东西已经很少有角儿出现了,大家可能在看完之后说一句“烂片”,然后吃掉最后一粒爆米花——这是一件多么扼腕的事情啊。
如果有人说电影仅是导演的艺术,演员无足重轻,那这个人要么是偏执狂,要么不懂电影。电影怎么可能离了角儿呢?比如《女人香》中的阿尔帕•西诺,《猫屎先生》中的杰克•尼克尔森,《穿PRADA的恶魔》中的斯特里普,堪称单天保至尊了。
角儿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演技,而是一种叫做银幕魅力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希特勒都深深迷恋的克拉克•盖博和安德烈•巴赞都撰文哀悼的汉弗莱•鲍嘉。
我永远忘不了在《乱世佳人》中的盖博,他对斯嘉丽那种近乎疯狂的爱,那种明明真心却又要假装不在乎的深情只有被他演绎到了极致——虽然第一次看这片子时我还是个愣头青,但依然能感觉到他的无限痴心。我也永远忘不了《卡萨布兰卡》中的鲍嘉,他演绎尽了一个大男子的风度,在他冷峻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破碎的心。
但不是所有明星都可以算作是角儿。如布拉德皮特,只有在《燃情岁月》里才算做是角儿;汤唯,只有在《色,戒》里才算做是角儿;裘德洛,只有在《天才雷普利》当中才真正释放出了他那耀眼的光辉。
影史上也有很多好角儿,佳作连连,但最惊艳的表演往往只有那么几部。就拿大师马龙白兰度来说吧,《教父》无疑是他的巅峰之作,据说他抱猫的那个姿势让真正的黑手党魁都感到恐惧。再如在《禁房情变》中,白兰度堕马痛哭的镜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一个被妻子抛弃的男人那种孤单和无助。
最令我销魂的美男子保罗纽曼,我第一次看他的《骗中骗》,就被他狂荡不羁却又冷静果敢的形象深深迷住了,至今还记忆犹新。他60多岁出演了斯科塞斯的《金钱本色》,最后一个镜头他的一个眼神,给予了我无尽的激情——这就是角儿的力量。
还有当年红透整个好莱坞的加里•格兰特,素以扮幽默机智而又风流潇洒的绅士著称,但我最喜欢的,却是他跟霍华德•霍克斯合作的那部《育婴记》,他痴傻呆颞的造型和凯瑟琳赫本的大大咧咧相得益彰,趣味横生。
安东尼霍普金斯,也是戏神一级的好角儿,不过他最灿烂的表现,只有在《沉默的羔羊》中才可以看到。
我也知道看电影,声音空间、配乐、化妆、用光、构图的意义非常重要,但真正令我内心激动的,竟还是看角儿的表演。演员把自己的伤痛揭开给别人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马丁斯科塞斯说过:“通过欣赏角儿们的表演,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解决自身困境和烦恼的办法。我对电影和角儿的理解,始终是这样的。角儿可以代替我们去冒险。”
说来很好玩,第一个吸引我的角儿,是哈里森•福特,无论是巅峰时期的《夺宝奇兵》系列,还是后来的《亡命天涯》,都可以从他身上感到一种“大勇若怯”的气质,那时候我知道,英雄面临险境也应该是有恐惧的。
接下来,几乎每一个电影青年都会迷恋上的一对神仙就是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同是因为《教父》系列而脱颖而出,同是意大利裔,一冷一热,可谓好莱坞的一时瑜亮。两人的角色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就连罗伯特•德尼罗都赞道:“帕西诺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演员,如果没有我的话”。那部可能被过誉了的《盗火线》,引无数电影碟青竞相收藏,戏中的餐馆交锋一场堪称影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表演对决,让影迷们过足了瘾。
汤姆•汉克斯和丹泽尔•华盛顿一直是我非常爱慕的影帝级人物,在《毁灭之路》中,汉克斯终于有机会展示出了他的阴暗面,而不再是那个中产阶级推崇的谦谦君子。至于《训练日》中的丹泽尔的表演状态,简直可以用神魔一体来形容。真应了那句话,“英雄不邪是死英雄,美人不淫是泥美人”。
角儿不是单靠努力就能成就的,角儿都是天生的,你奋斗一辈子或许籍籍无名,但詹姆斯•迪恩一生仅出演了三部电影,却部部都是经典。我很欣赏尼克尔森和凯文•史派西的表演,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天才的光彩,他们俩的每部电影几乎都能够看到新的境界或是别有趣味,这类人物是非常罕见的。
偶尔一个深夜加班归来,沏一杯热茶,打开碟机,看一部阿尔帕西诺或是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就像看到一位久违的老友,亲切、温暖。看他们的表演,有如老友寒暄,他们一撅屁股你已经知道什么屎要出来了,在世间遇到这份默契真是缘分。世界需要角儿,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有了希望。
故国三千里,深宫十二年。京戏已经渐行渐远,相声演员也不怎么争气,在我心里承载“角儿”这个份量的人都在电影里。最近内地影院里放的东西已经很少有角儿出现了,大家可能在看完之后说一句“烂片”,然后吃掉最后一粒爆米花——这是一件多么扼腕的事情啊。
如果有人说电影仅是导演的艺术,演员无足重轻,那这个人要么是偏执狂,要么不懂电影。电影怎么可能离了角儿呢?比如《女人香》中的阿尔帕•西诺,《猫屎先生》中的杰克•尼克尔森,《穿PRADA的恶魔》中的斯特里普,堪称单天保至尊了。
角儿们最需要的并不是演技,而是一种叫做银幕魅力的东西。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希特勒都深深迷恋的克拉克•盖博和安德烈•巴赞都撰文哀悼的汉弗莱•鲍嘉。
我永远忘不了在《乱世佳人》中的盖博,他对斯嘉丽那种近乎疯狂的爱,那种明明真心却又要假装不在乎的深情只有被他演绎到了极致——虽然第一次看这片子时我还是个愣头青,但依然能感觉到他的无限痴心。我也永远忘不了《卡萨布兰卡》中的鲍嘉,他演绎尽了一个大男子的风度,在他冷峻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破碎的心。
但不是所有明星都可以算作是角儿。如布拉德皮特,只有在《燃情岁月》里才算做是角儿;汤唯,只有在《色,戒》里才算做是角儿;裘德洛,只有在《天才雷普利》当中才真正释放出了他那耀眼的光辉。
影史上也有很多好角儿,佳作连连,但最惊艳的表演往往只有那么几部。就拿大师马龙白兰度来说吧,《教父》无疑是他的巅峰之作,据说他抱猫的那个姿势让真正的黑手党魁都感到恐惧。再如在《禁房情变》中,白兰度堕马痛哭的镜头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一个被妻子抛弃的男人那种孤单和无助。
最令我销魂的美男子保罗纽曼,我第一次看他的《骗中骗》,就被他狂荡不羁却又冷静果敢的形象深深迷住了,至今还记忆犹新。他60多岁出演了斯科塞斯的《金钱本色》,最后一个镜头他的一个眼神,给予了我无尽的激情——这就是角儿的力量。
还有当年红透整个好莱坞的加里•格兰特,素以扮幽默机智而又风流潇洒的绅士著称,但我最喜欢的,却是他跟霍华德•霍克斯合作的那部《育婴记》,他痴傻呆颞的造型和凯瑟琳赫本的大大咧咧相得益彰,趣味横生。
安东尼霍普金斯,也是戏神一级的好角儿,不过他最灿烂的表现,只有在《沉默的羔羊》中才可以看到。
我也知道看电影,声音空间、配乐、化妆、用光、构图的意义非常重要,但真正令我内心激动的,竟还是看角儿的表演。演员把自己的伤痛揭开给别人看,这需要很大的勇气,马丁斯科塞斯说过:“通过欣赏角儿们的表演,也许我们能找到一些解决自身困境和烦恼的办法。我对电影和角儿的理解,始终是这样的。角儿可以代替我们去冒险。”
说来很好玩,第一个吸引我的角儿,是哈里森•福特,无论是巅峰时期的《夺宝奇兵》系列,还是后来的《亡命天涯》,都可以从他身上感到一种“大勇若怯”的气质,那时候我知道,英雄面临险境也应该是有恐惧的。
接下来,几乎每一个电影青年都会迷恋上的一对神仙就是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同是因为《教父》系列而脱颖而出,同是意大利裔,一冷一热,可谓好莱坞的一时瑜亮。两人的角色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就连罗伯特•德尼罗都赞道:“帕西诺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演员,如果没有我的话”。那部可能被过誉了的《盗火线》,引无数电影碟青竞相收藏,戏中的餐馆交锋一场堪称影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表演对决,让影迷们过足了瘾。
汤姆•汉克斯和丹泽尔•华盛顿一直是我非常爱慕的影帝级人物,在《毁灭之路》中,汉克斯终于有机会展示出了他的阴暗面,而不再是那个中产阶级推崇的谦谦君子。至于《训练日》中的丹泽尔的表演状态,简直可以用神魔一体来形容。真应了那句话,“英雄不邪是死英雄,美人不淫是泥美人”。
角儿不是单靠努力就能成就的,角儿都是天生的,你奋斗一辈子或许籍籍无名,但詹姆斯•迪恩一生仅出演了三部电影,却部部都是经典。我很欣赏尼克尔森和凯文•史派西的表演,因为他们身上都有这种天才的光彩,他们俩的每部电影几乎都能够看到新的境界或是别有趣味,这类人物是非常罕见的。
偶尔一个深夜加班归来,沏一杯热茶,打开碟机,看一部阿尔帕西诺或是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就像看到一位久违的老友,亲切、温暖。看他们的表演,有如老友寒暄,他们一撅屁股你已经知道什么屎要出来了,在世间遇到这份默契真是缘分。世界需要角儿,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