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的家
最近很无聊,跟大家叨叨一点琐事。
对我而言,我有两个家,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北京,我会讲“我要回台湾啦”,在台湾时告诉我朋友“我明天回北京啦”。
我在北京的家不是指美国佬住的地方,而是我跟我室友一起住的老公寓。房子的年龄跟我的年纪一样,楼梯很旧,屋内也特别旧,厨房啊浴室啊还有发霉的迹象。
那时我刚从上海回北京,因为这里距离地铁站走路十分钟,房租便宜,就想着“将就着吧,等我以后经济稳定了再搬”,对啦,我房间没有空调,但床挺大,还有一个大衣柜,旁边有一扇窗户,外头是旷野,一打开会有凉凉的晚风。
比我在台北家的房间小了三分之一呢,我在台北家的房间不只大,还有一个很大的露台,我们家在13楼,但家附近没有太多高楼,往前看,前方看得到101,跨年的时候可以看烟火。
再往左看,还可以看到台北市的地标之一新光三越、以及几座小山。
唉,还是台北的家好。
我当初就是在北京这个小破出租屋里的小小房间一边想着家,一边想着“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一边懊恼没有存款、该不该回台湾,懊恼着睡着。
一年多啦,现在工作如意,出了书,也有自己的事业目标,薪水比之前高一截,可以换个有空调、更方便的新大楼了吧?
然后,诧异地发现自己很舍不得,有了两个很好很可爱的室友,老旧的小区住满老人和老狗,有很多树,每天出门,习惯性地跳过几个坑洞;每天回家,习惯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大妈跟我说“台湾姑娘回来啦”……恩,就算每天回家要躲过很多拉客的蹦蹦、附近在修路垃圾沙尘齐飞,每每看到房子外观,总想着:啊,我真住在危楼里。
这一年回台湾时看到有管理员、有小喷水池、附近有公园、整齐干净的大楼房子还有点不适应,我妈奇怪地问我“你不搬家啊?”
我说,不搬!高楼房子不能养大狗耶,你看我们小区只有好蠢的红贵宾(对不起有养贵宾的读者),我们小区有好多大狗,有阿拉斯加!很像是我们以前的旧家。
我妈听到“很像旧家”,也就理解了。
我住在旧家的年份是1992年到2000年左右,我从三岁到九岁,刚刚开始懂事的过程、正好是台湾还稍微风光的年代。
那时我觉得我们家好“穷”啊。
我到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些台北孩子,没有种田种地、个个营养过剩,那时的穷简直幸福得可以,我小学低年级(一到二年级)时的导师看我们不知足,就告诉我们“番薯签”的故事。
我那时就知道,台湾以前很穷过,穷人家常保存“番薯签”,就是把番薯晒干,然后连皮切成一条一条的,这样可以保存很久,晒干的番薯签涩涩苦苦的。那时只有稍微富裕的人才吃新鲜蒸过的番薯,剥皮后沾糖吃,让穷人家羡慕不已。
我的两位爷爷都是公务员,家里不像种地人那么困苦,所以我爸妈比较少吃番薯签,番薯倒是吃得多,但他们到现在还是延续小时候吃番薯的习惯──洗干净,不剥皮。
老师父母的故事,在我们这代台湾城市孩子看来好不可思议,我那时觉得我们家穷,是因为我同学许多人的爸妈是做生意的、或是在上班的白领,平时同学会比较铅笔、原子笔、铅笔盒甚至书包是哪里产的,台湾的最次,日本的大家会羡慕,带有英文、法文那种大家看不懂的,所有人都会“哇”。
我那时买的原子笔一支大概两到三元人民币,花俏点的四到五元,我同学买的日本笔可能要六元起跳。那时还有芭比娃娃(美国公司授权)的糖果,盒子里有一包糖、小玩具,要七到八元人民币,那是过生日时才有的福利。
我那时觉得我们家穷,是因为我们同学很多人寒暑假四处玩,去日本;香港的很多,我们家顶多在台湾玩(去阿里山或日月潭),每次寒暑假作业大家展示照片,我都没什么自信。有一回同学去了美国迪斯尼,买了美国产的玩具,美国!去那里,我想都没敢想。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大家围过去看的画面。
幸好,我们班还有几个跟我一样的公务员孩子,公务员的孩子基本都老实勤俭,连日本产的糖果都要去跟同学要,那时我妈在学校当会计主任,跟我交好的朋友她妈妈也在学校,但我那时根本不想要当“老师的孩子”,因为只要一犯错,老师会立刻去跟我妈告状。
当老师的孩子好惨啊!没有外国零食,没有日本香港行,还住在老公寓里。
(其实会计主任不算老师,算公务员,但大家认为在学校上班的都是老师)
我同学有人家里住高楼,八楼还十楼的样子,好高啊!
我们家在新北市(当时叫台北县),高楼大厦有一些,我羡慕死住大厦的同学了,可以搭电梯!坐电梯感觉像是去商场才有的贵宾级待遇,当时台湾还有电梯小姐,穿得很漂亮,轻声细语:到几楼?
偏偏我们家住老公寓,据说是我爸妈卖掉更老的公寓买的“新家”,哪里新?楼梯间又小又脏,晚上巷子暗暗的,我还常踩到楼下的狗屎。
我们家在三楼,生锈的铁窗看起来快断了,下雨时屋里漏水、开冷气时也会漏水,水落在盆里滴滴答答,夏天就这样过了。
啊还有淹水,那时台北县排水系统还不好,刮台风时淹个半层楼是常有的是,我和姐姐最常说“还好我们住三楼”,每次淹水,一楼住户养的狗就会牵到楼梯间避难,那是一只超黏人的大狼狗!
大狼狗会在楼梯间呜呜哭,我也会听着狂风暴雨和屋内的漏水声很想哭。跟隔壁同学说我们家漏水,同学竟然一脸大惊小怪,房子漏水?你妈是老师耶!
然后,我们家买新家了!
新家是高楼大厦,有电梯!我那时搭公交车经过在装修的新家时,开心死了。
搬家后,我妈换了一所学校工作,我也跟着转学了。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姊姊常说起两个家,一个旧家,一个新家,转眼搬到新家十年了,我和姐姐却还是觉得它叫“新家”,它看起来还是很新。
搬到新家后我们所处的环境,好像变得很快,又好像很慢。住公寓与住大楼的人,没有什么差别了;我们家也定期旅游,香港泰国日本都去过;然后,生意人和白领开始羡慕起公务员;再然后,公务员变成“既得利益者”。
搬到新家后,我们家渐渐地不“穷”了,一方面是我长大懂事,一方面是大家觉得公务员“有钱”“比自己好”,台湾薪资停了,人民怨气高了。
我们家现在就像是我小时候,羡慕同学住的那种房子,高楼,晚上望出去灯火灿烂,家里有挂灯、有古董(可能很多是假货),终于不怕淹水和刮台风啦。
我大学后越懂越多,到现在回台湾,站在房间的露台上,看着以前旧家的方向,怀念旧旧的房子和大狼狗,和以前“穷”、同学爸妈都比公务员有钱的日子。
我爸妈说过,他们那代的台湾人很像老牛,勤勤恳恳地耕耘,台湾用纺织业及制造业扬名世界,都是一双手一双手做出来的,最终成为亚洲四小龙。
我爸妈一直没有忘记到台北打拼后的每个“旧家”,那个年代的台湾人还有梦,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房子可以越换越大。
我也希望,我们这代的台湾人可以不被环境所困,走出去,哪里都会是家。
后来我回北京,那时有点瓶颈(又不敢跟家里讲),租了个老房子里的小房间,从一开始的抱怨,到现在随遇而安。
我的两个室友都是勤勉认真的好女孩,出身河北农村,我那时听到他们住过地下室,地、下、室,我一开始听到时用这种不可思议的口气重复一次。很苦吗?
住久就像家啦!一开始不像现在这样啊,后来不就越来越好了?
我现在北京的家,离地铁站走路十分钟,小区很旧,有很多老人老狗,会互相打招呼,门口有便利店,大妈大叔某次意外知道我是台湾人,从此热情得要命。
我们家有三条地铁线,附近在盖高楼和电影院,房价一年比一年贵,幸好我们老公寓的房东是个老人家──快得健忘症了,没有涨房租。
我的房间小小的,被我堆满书和衣服,有时月光超亮,照在床上跟小日光灯一样,印证了“床前明月光”不是假话。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偶尔还是想搬去高楼,喜欢夜景,喜欢很大的落地窗,但是以后不管去哪里,这里一直会是我心里的“旧家”。
对我而言,我有两个家,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北京,我会讲“我要回台湾啦”,在台湾时告诉我朋友“我明天回北京啦”。
我在北京的家不是指美国佬住的地方,而是我跟我室友一起住的老公寓。房子的年龄跟我的年纪一样,楼梯很旧,屋内也特别旧,厨房啊浴室啊还有发霉的迹象。
那时我刚从上海回北京,因为这里距离地铁站走路十分钟,房租便宜,就想着“将就着吧,等我以后经济稳定了再搬”,对啦,我房间没有空调,但床挺大,还有一个大衣柜,旁边有一扇窗户,外头是旷野,一打开会有凉凉的晚风。
比我在台北家的房间小了三分之一呢,我在台北家的房间不只大,还有一个很大的露台,我们家在13楼,但家附近没有太多高楼,往前看,前方看得到101,跨年的时候可以看烟火。
再往左看,还可以看到台北市的地标之一新光三越、以及几座小山。
唉,还是台北的家好。
我当初就是在北京这个小破出租屋里的小小房间一边想着家,一边想着“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一边懊恼没有存款、该不该回台湾,懊恼着睡着。
一年多啦,现在工作如意,出了书,也有自己的事业目标,薪水比之前高一截,可以换个有空调、更方便的新大楼了吧?
然后,诧异地发现自己很舍不得,有了两个很好很可爱的室友,老旧的小区住满老人和老狗,有很多树,每天出门,习惯性地跳过几个坑洞;每天回家,习惯小区门口的便利店大妈跟我说“台湾姑娘回来啦”……恩,就算每天回家要躲过很多拉客的蹦蹦、附近在修路垃圾沙尘齐飞,每每看到房子外观,总想着:啊,我真住在危楼里。
这一年回台湾时看到有管理员、有小喷水池、附近有公园、整齐干净的大楼房子还有点不适应,我妈奇怪地问我“你不搬家啊?”
我说,不搬!高楼房子不能养大狗耶,你看我们小区只有好蠢的红贵宾(对不起有养贵宾的读者),我们小区有好多大狗,有阿拉斯加!很像是我们以前的旧家。
我妈听到“很像旧家”,也就理解了。
我住在旧家的年份是1992年到2000年左右,我从三岁到九岁,刚刚开始懂事的过程、正好是台湾还稍微风光的年代。
那时我觉得我们家好“穷”啊。
我到后来才知道,我们这些台北孩子,没有种田种地、个个营养过剩,那时的穷简直幸福得可以,我小学低年级(一到二年级)时的导师看我们不知足,就告诉我们“番薯签”的故事。
我那时就知道,台湾以前很穷过,穷人家常保存“番薯签”,就是把番薯晒干,然后连皮切成一条一条的,这样可以保存很久,晒干的番薯签涩涩苦苦的。那时只有稍微富裕的人才吃新鲜蒸过的番薯,剥皮后沾糖吃,让穷人家羡慕不已。
我的两位爷爷都是公务员,家里不像种地人那么困苦,所以我爸妈比较少吃番薯签,番薯倒是吃得多,但他们到现在还是延续小时候吃番薯的习惯──洗干净,不剥皮。
老师父母的故事,在我们这代台湾城市孩子看来好不可思议,我那时觉得我们家穷,是因为我同学许多人的爸妈是做生意的、或是在上班的白领,平时同学会比较铅笔、原子笔、铅笔盒甚至书包是哪里产的,台湾的最次,日本的大家会羡慕,带有英文、法文那种大家看不懂的,所有人都会“哇”。
我那时买的原子笔一支大概两到三元人民币,花俏点的四到五元,我同学买的日本笔可能要六元起跳。那时还有芭比娃娃(美国公司授权)的糖果,盒子里有一包糖、小玩具,要七到八元人民币,那是过生日时才有的福利。
我那时觉得我们家穷,是因为我们同学很多人寒暑假四处玩,去日本;香港的很多,我们家顶多在台湾玩(去阿里山或日月潭),每次寒暑假作业大家展示照片,我都没什么自信。有一回同学去了美国迪斯尼,买了美国产的玩具,美国!去那里,我想都没敢想。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大家围过去看的画面。
幸好,我们班还有几个跟我一样的公务员孩子,公务员的孩子基本都老实勤俭,连日本产的糖果都要去跟同学要,那时我妈在学校当会计主任,跟我交好的朋友她妈妈也在学校,但我那时根本不想要当“老师的孩子”,因为只要一犯错,老师会立刻去跟我妈告状。
当老师的孩子好惨啊!没有外国零食,没有日本香港行,还住在老公寓里。
(其实会计主任不算老师,算公务员,但大家认为在学校上班的都是老师)
我同学有人家里住高楼,八楼还十楼的样子,好高啊!
我们家在新北市(当时叫台北县),高楼大厦有一些,我羡慕死住大厦的同学了,可以搭电梯!坐电梯感觉像是去商场才有的贵宾级待遇,当时台湾还有电梯小姐,穿得很漂亮,轻声细语:到几楼?
偏偏我们家住老公寓,据说是我爸妈卖掉更老的公寓买的“新家”,哪里新?楼梯间又小又脏,晚上巷子暗暗的,我还常踩到楼下的狗屎。
我们家在三楼,生锈的铁窗看起来快断了,下雨时屋里漏水、开冷气时也会漏水,水落在盆里滴滴答答,夏天就这样过了。
啊还有淹水,那时台北县排水系统还不好,刮台风时淹个半层楼是常有的是,我和姐姐最常说“还好我们住三楼”,每次淹水,一楼住户养的狗就会牵到楼梯间避难,那是一只超黏人的大狼狗!
大狼狗会在楼梯间呜呜哭,我也会听着狂风暴雨和屋内的漏水声很想哭。跟隔壁同学说我们家漏水,同学竟然一脸大惊小怪,房子漏水?你妈是老师耶!
然后,我们家买新家了!
新家是高楼大厦,有电梯!我那时搭公交车经过在装修的新家时,开心死了。
搬家后,我妈换了一所学校工作,我也跟着转学了。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姊姊常说起两个家,一个旧家,一个新家,转眼搬到新家十年了,我和姐姐却还是觉得它叫“新家”,它看起来还是很新。
搬到新家后我们所处的环境,好像变得很快,又好像很慢。住公寓与住大楼的人,没有什么差别了;我们家也定期旅游,香港泰国日本都去过;然后,生意人和白领开始羡慕起公务员;再然后,公务员变成“既得利益者”。
搬到新家后,我们家渐渐地不“穷”了,一方面是我长大懂事,一方面是大家觉得公务员“有钱”“比自己好”,台湾薪资停了,人民怨气高了。
我们家现在就像是我小时候,羡慕同学住的那种房子,高楼,晚上望出去灯火灿烂,家里有挂灯、有古董(可能很多是假货),终于不怕淹水和刮台风啦。
我大学后越懂越多,到现在回台湾,站在房间的露台上,看着以前旧家的方向,怀念旧旧的房子和大狼狗,和以前“穷”、同学爸妈都比公务员有钱的日子。
我爸妈说过,他们那代的台湾人很像老牛,勤勤恳恳地耕耘,台湾用纺织业及制造业扬名世界,都是一双手一双手做出来的,最终成为亚洲四小龙。
我爸妈一直没有忘记到台北打拼后的每个“旧家”,那个年代的台湾人还有梦,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房子可以越换越大。
我也希望,我们这代的台湾人可以不被环境所困,走出去,哪里都会是家。
后来我回北京,那时有点瓶颈(又不敢跟家里讲),租了个老房子里的小房间,从一开始的抱怨,到现在随遇而安。
我的两个室友都是勤勉认真的好女孩,出身河北农村,我那时听到他们住过地下室,地、下、室,我一开始听到时用这种不可思议的口气重复一次。很苦吗?
住久就像家啦!一开始不像现在这样啊,后来不就越来越好了?
我现在北京的家,离地铁站走路十分钟,小区很旧,有很多老人老狗,会互相打招呼,门口有便利店,大妈大叔某次意外知道我是台湾人,从此热情得要命。
我们家有三条地铁线,附近在盖高楼和电影院,房价一年比一年贵,幸好我们老公寓的房东是个老人家──快得健忘症了,没有涨房租。
我的房间小小的,被我堆满书和衣服,有时月光超亮,照在床上跟小日光灯一样,印证了“床前明月光”不是假话。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开,偶尔还是想搬去高楼,喜欢夜景,喜欢很大的落地窗,但是以后不管去哪里,这里一直会是我心里的“旧家”。
![]() |
某天天蓝得不得了,我家附近有工地有蹦蹦,但我还是照了相 |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3 13:50:02
-
大叔 027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11:09:28
-
阳光灿烂的角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8 16:00:44
-
编号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5 14:59:26
-
徐肉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2 22:45:03
-
陈塘关李哪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23:24:22
-
泥牛入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07:09:58
-
待我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1 17:05:59
-
ねむい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0 17:48:55
-
渡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08 13:43:45
-
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04 01:10:5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01 16:06:21
-
小人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31 22:14:52
-
豆友86807804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31 07:43:01
-
蕴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9 21:16:02
-
JE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8 09:40:46
-
kgmaccc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7 00:46:01
-
OneTime☀️Jerem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5 07:24:43
-
官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4 19:13:15
-
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3 12:53:36
-
牟鑫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3 10:23:54
-
湖北山大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3 00:39:00
-
豆友61910501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15:52:25
-
破灭暗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15:50:04
-
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13:56:36
-
佳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12:42:39
-
沾血的秋裤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12:39:55
-
在路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11:12:16
-
al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09:42:04
-
Lynn666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07:59:01
-
genius2222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2 07:46:18
-
Minn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23:50:39
-
阳光很灿烂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21:35:21
-
LJ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21:06:18
-
熬浆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21:06:10
-
蓝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20:21:46
-
(rhapso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9:22:41
-
疯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8:47:36
-
疯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8:44:01
-
paya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8:43:19
-
苏荇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18: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