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响炮【呼噜系列2】
“你睡觉打呼噜吗?”
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早上,妻子忽然出声问他。
那时他刚醒来不到两分钟,正悉悉索索地往身上套着一条棕色格子秋裤。秋天的早晨,房间里的空气已与外界同步,变得微微凉,屋外的风打着圈排队通过卫生间那扇未彻底关上的窗户,从走廊一路拥进卧房里,在裸露的皮肤上打了一层细密的疙瘩。
他打了一个喷嚏,转过身,看着妻子。妻子的眼睛紧闭着,好像睡着。如果他刚才没有听到那句话,他会以为她还在熟睡。然而他逐渐苏醒的大脑告诉他的的确确在十几秒前听见了妻子在说话。她问他——你睡觉打呼噜吗。毋庸置疑,她是醒着的,并发出了一个关于他的疑问。
妻子总是喜欢闭着眼睛问问题,让他猝不及防。刚结婚的时候,他曾一度认为是自己出了某些问题,幻听,臆想,或者压力过大。原因在于他以为她是熟睡着的,他没有看见谁的嘴唇在动,而耳边却出现了人的声音。所以每每当他转过身看向妻子那张熟睡般的脸时,他的心里不免出现这样的疑惑——刚才有人和我说话吗?是妻子在与我说话吗?
起初,他通常不予回答。仅仅当做是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生活困扰之一。不过就是幻听吧,多睡几觉就好,他一边掏着耳洞一边安慰自己。而奇妙的是,妻子的问句通常也只说一遍,这让他没有办法再确认一次是否她在和他对话,从而不了了之。
然而随着这类事件的频繁出现,他逐渐逐渐地感到烦躁。一次晚饭后,他终于忍不住和妻子说:“有时我会听见有人问我问题,但我又不确定是否有人在问我,真是奇怪。”
妻子手里拿着要洗的碗筷,回头平静地瞥了他一眼,说:“那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我的嘴,实实在在的被问出的。”
他听后惊讶地张开嘴,迟迟无法合拢,几秒钟说不出话。
“可我一次也没有回答过呀。”
“是的,你一次也没有回答过。”
“但你也没有再问我。”
“我为什么要再问你。”妻子一边洗着碗,一边用毫不在意的语气回复他的惊讶。
他在沙发上陷入久久的沉思。问问题是否就一定要寻到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工作几年后,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问题是职责,而回答问题并不是。况且,问问题有时仅是为了问问题罢了,并不是想要知道答案。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说出某个答案。而妻子的用意是否也是如此呢?仅仅只是问一个问题罢了。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自那以后,每当他在任何状态下,听见妻子的声音时,他都明白了,那不是幻听,也不是他有了其他毛病。仅仅是妻子正在问他问题。而他是否回答她,则看似是不那么要紧的事情。
所以他如慢动作般地打了一个喷嚏,又不急不慢地在身上披了一件外套,然后才转过身,看向妻子。妻子的眼睛是闭着的,他不必马上开口回答。
“我睡觉打呼噜吗。”
他的脑子被长夜里奔袭进入的混沌事物堵塞着,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的眼睛里有几颗眼屎还没剔去,他的脸独自度过一晚,需要补充一点水分。他决定先去洗漱,然后做一份双人早餐,再考虑是否要回答这个问题。
他以前是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的。结婚之前,他独身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三、四年都不怎么吃早餐。认识妻子后,这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最开始是她每天都给他带,自己烤制的面包片或者曲奇,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再后来他们同居在一起,妻子每天早上比他早起一小时做两人份早餐。婚后他换了一家公司工作,每天的上班时间比妻子早三十分钟,由此做早餐的人换成了他,在他因失眠或醒来睡不着的早上,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到厨房,准备一份早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喂饱肚子变成了比什么都更重要的事。
他按下音乐播放键,随手将手机放在餐桌上,然后进入厨房。冰箱里的鸡蛋只剩三个了,要补充。他拿出两个后,在冰箱外的贴纸上做了标注。妻子通常会在周天早上去超市补给,他只需要在指定的地方记下需要的东西即可。
妻子穿戴整齐的坐下来时,他已经吃完了早餐。他静静地看着她将面包片对折,伸进盛满牛奶的杯子里。她喜欢黏糊糊的食物,像一份煮的稀烂的锅边糊。锅边糊也是她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在不吃锅边糊时,她总习惯在吃之前把其他食物弄成类似锅边糊的模样。
为了这件事他们曾爆发过争吵,当两个人面红耳赤地瘫在沙发上时。他忽然觉得很没有意思。多大的事,为什么要争吵呢。冷静下来后,他用一根指头就能想到十种解决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就是:一顿饭至少做两道菜,至于是把饭倒进菜里吃,亦或是反过来,都可以做到各吃各的,互不影响。
“我睡觉打呼噜吗?”他伸了伸胳膊,看见妻子将一片濡湿的面包片吞进嘴里。她的嘴唇在浅浅的粉色中带有一点乳白,一定是面包片里汲取的牛奶在通过上下嘴唇时被微微挤压出来,留在了厚而湿润的嘴唇上。
一定很柔软,他不动声色地想着。
“不知道。”妻子将食物下咽,食物通过咽喉达向胃里时,在身体表面露出一道性感的轨迹,“因为是不知道的事,所以才会问你呀。”
“为什么忽然问这个?”
“最近夜里睡着的时候,总觉得耳边有一些奇怪的声音在响,咕噜噜,咕噜噜,不知道是什么。”妻子将盛面包片的空盘移开,开始吃荷包蛋。
“那声音很像呼噜声?”
“暂且只能这样说。除了呼噜声,我想不出它更像些什么。”
他默默思索了一阵子。
“真奇怪,我并没有在半夜时听到任何声音,奇怪的声音。”
“打呼噜的人自己是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的,对吧?”
“或许吧,我先上班。”
他没有再说什么,站起身拿上公文夹准备出门。身后妻子正在往嘴里倒着牛奶,转身之前他用眼角瞥见了牛奶里漂浮着的面包屑正顺着液体大口大口的灌进妻子的嘴里。这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它们正在排队进入妻子的嘴里,是这样。
在公司乘电梯上楼时,他仍想着打呼噜这件事。
大学之前,他的家在一片老街区里,四周都是平房,最高不过三层,房屋拥挤地排列在每一块平地上,仅仅在纵横交错的砖瓦之间留下一条细细长长的石板路。在家家户户联结紧密的环境里,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每天晚上十一点后,呼噜声就从四面八方传来。
他在那样的环境里学会了打呼噜,不是天生会打,也不是身体上自然的引发,打呼噜对他来说,更像是从大脑里被刺激开发出的一项保护机制。他在潮水般的呼噜声里学会了如何屏蔽双耳熟睡,再到以更响亮、更有气势的呼噜声予以反击。社会里最底层的人们剥去伪装,在环境的衬托下只透露出一个信息:如果不想被别人吵醒,那么就先吵醒别人。
独居后,他再也无从判断出自己是否会打呼噜这件事。兴许是因为自己是听不见自己的呼噜声的,又或者是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习惯,这个存在与失去都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保护性伪装。
他清楚记得第一次约会时,妻子问过他是否打呼噜这个问题。她受不了一个晚上睡觉不安分的人躺在她身边。他当时的回答非常果断:当然不。
刚开始同居时,他每晚都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抢先睡着,对着天花板掐自己大腿上的肉,起身到阳台抽烟,在厕所里一待就是一个钟头……他用各种方法阻止自己在妻子之前睡着,他的努力很有成效,妻子在结婚后几年都没有提及过关于打呼噜这个问题,也让他早已忘记了这件事。
事实上,搬出那片老街后,他一直都不清楚自己是否还打呼噜。
那天晚上下班到家,他收到妻子的短信,说是晚上加班,今天不回家吃饭。他在家楼下的便利店里随便买了点吃的,然后上楼。
他很早就冲了澡,躺到床上。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部动画片,一只黑熊在森林里睡觉,呼噜声振得周围树上的叶子纷纷掉落。他的眼睛看向电视机上方的位置,耳朵里是响彻房间的黑熊的呼噜声,脑子里则回忆着自己的过去,每一个奇特的、耳边响着无数呼噜声的夜晚。
在等待妻子回家的时间里,他睡着了。
半夜里他打起了呼噜,声音嘹亮而急促,就像火车快速穿过山洞时带起的风声——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一声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
他的妻子不知什么时候躺在了他身旁,闭着眼睛,嘴里发出另一种不同的低沉声响——咕噜噜,呼噜噜,咕噜噜。
时钟走到凌晨三点的位置,月色透过没拉上的窗帘打在双人床上,照亮了两张半开的嘴,它们在拥挤的房间里各自喘息着,演奏着好像关联却又独有的旋律,像一发被切成两段、互不妨碍的双响炮。
【“呼噜”第二篇。】
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早上,妻子忽然出声问他。
那时他刚醒来不到两分钟,正悉悉索索地往身上套着一条棕色格子秋裤。秋天的早晨,房间里的空气已与外界同步,变得微微凉,屋外的风打着圈排队通过卫生间那扇未彻底关上的窗户,从走廊一路拥进卧房里,在裸露的皮肤上打了一层细密的疙瘩。
他打了一个喷嚏,转过身,看着妻子。妻子的眼睛紧闭着,好像睡着。如果他刚才没有听到那句话,他会以为她还在熟睡。然而他逐渐苏醒的大脑告诉他的的确确在十几秒前听见了妻子在说话。她问他——你睡觉打呼噜吗。毋庸置疑,她是醒着的,并发出了一个关于他的疑问。
妻子总是喜欢闭着眼睛问问题,让他猝不及防。刚结婚的时候,他曾一度认为是自己出了某些问题,幻听,臆想,或者压力过大。原因在于他以为她是熟睡着的,他没有看见谁的嘴唇在动,而耳边却出现了人的声音。所以每每当他转过身看向妻子那张熟睡般的脸时,他的心里不免出现这样的疑惑——刚才有人和我说话吗?是妻子在与我说话吗?
起初,他通常不予回答。仅仅当做是工作压力过大而造成的生活困扰之一。不过就是幻听吧,多睡几觉就好,他一边掏着耳洞一边安慰自己。而奇妙的是,妻子的问句通常也只说一遍,这让他没有办法再确认一次是否她在和他对话,从而不了了之。
然而随着这类事件的频繁出现,他逐渐逐渐地感到烦躁。一次晚饭后,他终于忍不住和妻子说:“有时我会听见有人问我问题,但我又不确定是否有人在问我,真是奇怪。”
妻子手里拿着要洗的碗筷,回头平静地瞥了他一眼,说:“那些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通过我的嘴,实实在在的被问出的。”
他听后惊讶地张开嘴,迟迟无法合拢,几秒钟说不出话。
“可我一次也没有回答过呀。”
“是的,你一次也没有回答过。”
“但你也没有再问我。”
“我为什么要再问你。”妻子一边洗着碗,一边用毫不在意的语气回复他的惊讶。
他在沙发上陷入久久的沉思。问问题是否就一定要寻到答案?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工作几年后,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问题是职责,而回答问题并不是。况且,问问题有时仅是为了问问题罢了,并不是想要知道答案。不是所有问题都有答案,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说出某个答案。而妻子的用意是否也是如此呢?仅仅只是问一个问题罢了。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自那以后,每当他在任何状态下,听见妻子的声音时,他都明白了,那不是幻听,也不是他有了其他毛病。仅仅是妻子正在问他问题。而他是否回答她,则看似是不那么要紧的事情。
所以他如慢动作般地打了一个喷嚏,又不急不慢地在身上披了一件外套,然后才转过身,看向妻子。妻子的眼睛是闭着的,他不必马上开口回答。
“我睡觉打呼噜吗。”
他的脑子被长夜里奔袭进入的混沌事物堵塞着,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的眼睛里有几颗眼屎还没剔去,他的脸独自度过一晚,需要补充一点水分。他决定先去洗漱,然后做一份双人早餐,再考虑是否要回答这个问题。
他以前是没有吃早餐的习惯的。结婚之前,他独身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三、四年都不怎么吃早餐。认识妻子后,这样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最开始是她每天都给他带,自己烤制的面包片或者曲奇,他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再后来他们同居在一起,妻子每天早上比他早起一小时做两人份早餐。婚后他换了一家公司工作,每天的上班时间比妻子早三十分钟,由此做早餐的人换成了他,在他因失眠或醒来睡不着的早上,洗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到厨房,准备一份早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喂饱肚子变成了比什么都更重要的事。
他按下音乐播放键,随手将手机放在餐桌上,然后进入厨房。冰箱里的鸡蛋只剩三个了,要补充。他拿出两个后,在冰箱外的贴纸上做了标注。妻子通常会在周天早上去超市补给,他只需要在指定的地方记下需要的东西即可。
妻子穿戴整齐的坐下来时,他已经吃完了早餐。他静静地看着她将面包片对折,伸进盛满牛奶的杯子里。她喜欢黏糊糊的食物,像一份煮的稀烂的锅边糊。锅边糊也是她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在不吃锅边糊时,她总习惯在吃之前把其他食物弄成类似锅边糊的模样。
为了这件事他们曾爆发过争吵,当两个人面红耳赤地瘫在沙发上时。他忽然觉得很没有意思。多大的事,为什么要争吵呢。冷静下来后,他用一根指头就能想到十种解决方法,其中最简单的一个就是:一顿饭至少做两道菜,至于是把饭倒进菜里吃,亦或是反过来,都可以做到各吃各的,互不影响。
“我睡觉打呼噜吗?”他伸了伸胳膊,看见妻子将一片濡湿的面包片吞进嘴里。她的嘴唇在浅浅的粉色中带有一点乳白,一定是面包片里汲取的牛奶在通过上下嘴唇时被微微挤压出来,留在了厚而湿润的嘴唇上。
一定很柔软,他不动声色地想着。
“不知道。”妻子将食物下咽,食物通过咽喉达向胃里时,在身体表面露出一道性感的轨迹,“因为是不知道的事,所以才会问你呀。”
“为什么忽然问这个?”
“最近夜里睡着的时候,总觉得耳边有一些奇怪的声音在响,咕噜噜,咕噜噜,不知道是什么。”妻子将盛面包片的空盘移开,开始吃荷包蛋。
“那声音很像呼噜声?”
“暂且只能这样说。除了呼噜声,我想不出它更像些什么。”
他默默思索了一阵子。
“真奇怪,我并没有在半夜时听到任何声音,奇怪的声音。”
“打呼噜的人自己是听不见自己的声音的,对吧?”
“或许吧,我先上班。”
他没有再说什么,站起身拿上公文夹准备出门。身后妻子正在往嘴里倒着牛奶,转身之前他用眼角瞥见了牛奶里漂浮着的面包屑正顺着液体大口大口的灌进妻子的嘴里。这让他心里有些不舒服。它们正在排队进入妻子的嘴里,是这样。
在公司乘电梯上楼时,他仍想着打呼噜这件事。
大学之前,他的家在一片老街区里,四周都是平房,最高不过三层,房屋拥挤地排列在每一块平地上,仅仅在纵横交错的砖瓦之间留下一条细细长长的石板路。在家家户户联结紧密的环境里,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每天晚上十一点后,呼噜声就从四面八方传来。
他在那样的环境里学会了打呼噜,不是天生会打,也不是身体上自然的引发,打呼噜对他来说,更像是从大脑里被刺激开发出的一项保护机制。他在潮水般的呼噜声里学会了如何屏蔽双耳熟睡,再到以更响亮、更有气势的呼噜声予以反击。社会里最底层的人们剥去伪装,在环境的衬托下只透露出一个信息:如果不想被别人吵醒,那么就先吵醒别人。
独居后,他再也无从判断出自己是否会打呼噜这件事。兴许是因为自己是听不见自己的呼噜声的,又或者是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这个习惯,这个存在与失去都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保护性伪装。
他清楚记得第一次约会时,妻子问过他是否打呼噜这个问题。她受不了一个晚上睡觉不安分的人躺在她身边。他当时的回答非常果断:当然不。
刚开始同居时,他每晚都小心翼翼地不让自己抢先睡着,对着天花板掐自己大腿上的肉,起身到阳台抽烟,在厕所里一待就是一个钟头……他用各种方法阻止自己在妻子之前睡着,他的努力很有成效,妻子在结婚后几年都没有提及过关于打呼噜这个问题,也让他早已忘记了这件事。
事实上,搬出那片老街后,他一直都不清楚自己是否还打呼噜。
那天晚上下班到家,他收到妻子的短信,说是晚上加班,今天不回家吃饭。他在家楼下的便利店里随便买了点吃的,然后上楼。
他很早就冲了澡,躺到床上。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部动画片,一只黑熊在森林里睡觉,呼噜声振得周围树上的叶子纷纷掉落。他的眼睛看向电视机上方的位置,耳朵里是响彻房间的黑熊的呼噜声,脑子里则回忆着自己的过去,每一个奇特的、耳边响着无数呼噜声的夜晚。
在等待妻子回家的时间里,他睡着了。
半夜里他打起了呼噜,声音嘹亮而急促,就像火车快速穿过山洞时带起的风声——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一声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
他的妻子不知什么时候躺在了他身旁,闭着眼睛,嘴里发出另一种不同的低沉声响——咕噜噜,呼噜噜,咕噜噜。
时钟走到凌晨三点的位置,月色透过没拉上的窗帘打在双人床上,照亮了两张半开的嘴,它们在拥挤的房间里各自喘息着,演奏着好像关联却又独有的旋律,像一发被切成两段、互不妨碍的双响炮。
【“呼噜”第二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