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班列货运 新疆铁路部门不断刷新纪录
客运“如火如荼”不断刷新纪录
又是一年开学季,崭新宽敞的乌鲁木齐站(高铁新客站)迎来一批批离家求学的学子。暑运的到来,为火爆不已的客运市场再添一把火。
7月以来,以学生流及旅游、商务流为主的客流促使新疆铁路客流始终处在历史高位运行,日均发送量均在10万人次以上。乌鲁木齐铁路局统计显示,7月份当月,新疆铁路建局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实现“五连破”。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铁路局着力研究疆内客运市场,大力实施提速扩能战略,投资改造线路1979公里,投入大功率机车90余台,优化调配客车220余辆;服务旅客购票“最后一公里”,增设购票点,141个客票代售点辐射全疆;加大南北疆铁路线路提速整治力度,充分发挥喀什、伊宁两大客运战略支点作用,着力拉近南北疆地区与乌鲁木齐的时空距离,在旅客发送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南北疆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5月份开始,新疆铁路部门连续实施“5.15”“7.1”旅客列车运行图调整,对多趟疆内既有旅客列车全面提速。“南疆之星”“北疆之星”列车旅客发送量日均增幅超过30%,喀什、库尔勒、阿克苏、伊宁等各大车站暑期旅客发送量同比增幅超过40%;新增乌鲁木齐至喀什、伊宁的旅客列车平均客座率超过90%,新增乌鲁木齐至喀什列车最高客座率更是达到了99.7%。
“新的列车运行图给群众出行带来更多方便快捷,在很大程度上,铁路调图也是铁路运输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体现。”乌铁局客运处相关负责人说。
“火车提速后,‘火车+旅游’的出行模式进一步催生了新疆旅游热,‘坐着火车游新疆’正逐渐成为游客首选出行方式!”8月13日,乌鲁木齐铁道国旅副总经理查家宓说,近1个月来,乘坐火车前往吐鲁番、阿勒泰、伊宁、喀什等地旅游的人数较过去增长了两成多,“大美新疆”旅游专列正成为展示新疆、宣传
新疆的一张名片。
特需班列闯出货运新市场
7月31日,79258次集装箱特需班列装载着1958吨棉花,从南疆铁路阿克苏站驶向4300公里外的济南铁路局小营站。
今年4月19日首趟集装箱棉花特需班列开行以来,乌铁局已用集装箱特需班列装运棉花1303车,大批的新疆棉花通过班列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市场。
“传统的铁路整车运输,从装车到运达目的地大约需要12天,公路运输仅需要6天左右,这使得铁路在运输时间上失去了优势。”客户张先生算了一笔账,“使用棉花特需班列,7天之内就能运到,既保证了运到时限,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特别满意!”
特需班列“私人定制”的特点赢得了棉花客户的认可,江苏新农鑫纺织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瑞茂通商贸有限公司、滨州中纺银泰实业有限公司及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等9家单位主动提出与新疆铁路建立棉花物流长期合作关系。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发展集装化运输是大趋势。依托新疆铁路地缘优势,一个打造“东联西出”班列的规划悄然铺开。
现如今,新疆铁路部门已经把特需班列升级成为定点、定线、定时、定价格、定径路的“东联集装箱快运班列”,规划了从新疆乌西站、乌北站、准东北站等地始发,去往西安新筑、天津新港(塘沽)、河南巩义、广东佛山、江苏无锡等多地的8条点对点“东联集快”线路,固定周期开行,有货物发送需求的企业和货主,可以让自己的货物像买旅客列车车票一样乘着火车去往内地。
“西行班列”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内地发出,从新疆“路过”,再去往中西亚或者欧洲的尴尬局面成为历史。
4月,新疆铁路做大西行国际班列市场,推出了新疆铁路首个西出品牌——“新丝路号”西行国际货运班列。5月26日,首列“新丝路号”国际班列由乌西站出发。近40个小时后,抵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与以往相比,运行时间压缩了20小时。
目前,“新丝路号”国际班列已按照每周2列的频率开行,西北五省区及潜在西行出口货物的城市均可搭乘“新丝路号”国际班列,在乌鲁木齐集结中转并组列至中西亚、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从中西亚、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进口的国际货运班列,也可以在乌鲁木齐解编或中转至全国各地。
今年上半年,东联班列开行355列,“新丝路号”西行班列开行14列。“东联西出”货运班列产品的推出,让新疆铁路在丝绸之路钢铁大通道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开拓疆内货运市场新格局
准东煤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整装煤田,每天围绕准东煤田“奔波”在路上的大型汽运卡车有5000辆之多,交通压力巨大。
“如果用铁路运输,不仅能解决安全问题,而且能极大缓解公路交通拥堵问题!”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书记赵青期盼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窘境。
“汽运安全压力、环保压力、质量压力时刻影响着我们,我们期待铁路运输的心情可以用‘秒不容缓’来形容,一刻都嫌多。”位于甘泉堡工业园区的神华新疆煤化工公司党委书记彭晓春坦言,铁路运输要比汽车运输节约成本近三分之二。
随着大宗物资出疆运输需求回落,新疆铁路部门开始把目光瞄准疆内运输市场。“第一枪”在乌准铁路打响。
乌铁局出台一系列举措提升运能,并以乌准线准东北—兰新线石河子一线为试点,组织开行大吨数循环车组,确保了乌准线“大进大出”,准东北日均装车同比增加38.1%。
路企“抱团取暖”,从准东腹地到北疆绿洲石河子,一列列大吨数循环列车循环往复开行,源源不断地把“乌金”送到急需原料的一家家兵团“天字号”企业。
同时,疆内5个铁路货运中心和两个口岸站,也纷纷对全疆87个具有铁路潜在货源的物流园区进行全覆盖式调查,将铁路新的营销理念转变为贴近市场的服务模式,为铁路推进货运组织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铁路部门增收创效探索了新路子。
库尔勒货运中心摆脱“铁路人靠铁路吃饭”的思维模式,“拿下”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富丽达公司厂区装卸业务,把生意做到了路外,全年增收1015万元。
立足国家“大力支持南疆四地州发展”的战略部署,喀什货运中心拓展货场功能,除了到站中转的基本业务外,喀什货场还开辟仓储、配送、分拨、交易等功能,“货场”变“市场”,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30万元。
同时,新疆铁路大力拓展装卸、接取送达业务,积极前置物流环节,在企业厂区内提供装箱上货、装卸短驳等配套服务,实现铁路与企业互利共赢;实行营销岗位业务提成、生产岗位计件核算、管理岗位效能分配,突出营销岗位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了职工跑市场、揽货源的积极性。
在新疆铁路多项举措的推动下,全区7月份货物日均装车量3325辆,达到2016年最高水平。铁路“运来”的红利,正助力新疆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又是一年开学季,崭新宽敞的乌鲁木齐站(高铁新客站)迎来一批批离家求学的学子。暑运的到来,为火爆不已的客运市场再添一把火。
7月以来,以学生流及旅游、商务流为主的客流促使新疆铁路客流始终处在历史高位运行,日均发送量均在10万人次以上。乌鲁木齐铁路局统计显示,7月份当月,新疆铁路建局以来单日旅客发送量最高纪录实现“五连破”。
今年以来,乌鲁木齐铁路局着力研究疆内客运市场,大力实施提速扩能战略,投资改造线路1979公里,投入大功率机车90余台,优化调配客车220余辆;服务旅客购票“最后一公里”,增设购票点,141个客票代售点辐射全疆;加大南北疆铁路线路提速整治力度,充分发挥喀什、伊宁两大客运战略支点作用,着力拉近南北疆地区与乌鲁木齐的时空距离,在旅客发送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南北疆经济的共同发展。
从5月份开始,新疆铁路部门连续实施“5.15”“7.1”旅客列车运行图调整,对多趟疆内既有旅客列车全面提速。“南疆之星”“北疆之星”列车旅客发送量日均增幅超过30%,喀什、库尔勒、阿克苏、伊宁等各大车站暑期旅客发送量同比增幅超过40%;新增乌鲁木齐至喀什、伊宁的旅客列车平均客座率超过90%,新增乌鲁木齐至喀什列车最高客座率更是达到了99.7%。
“新的列车运行图给群众出行带来更多方便快捷,在很大程度上,铁路调图也是铁路运输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体现。”乌铁局客运处相关负责人说。
“火车提速后,‘火车+旅游’的出行模式进一步催生了新疆旅游热,‘坐着火车游新疆’正逐渐成为游客首选出行方式!”8月13日,乌鲁木齐铁道国旅副总经理查家宓说,近1个月来,乘坐火车前往吐鲁番、阿勒泰、伊宁、喀什等地旅游的人数较过去增长了两成多,“大美新疆”旅游专列正成为展示新疆、宣传
新疆的一张名片。
特需班列闯出货运新市场
7月31日,79258次集装箱特需班列装载着1958吨棉花,从南疆铁路阿克苏站驶向4300公里外的济南铁路局小营站。
今年4月19日首趟集装箱棉花特需班列开行以来,乌铁局已用集装箱特需班列装运棉花1303车,大批的新疆棉花通过班列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市场。
“传统的铁路整车运输,从装车到运达目的地大约需要12天,公路运输仅需要6天左右,这使得铁路在运输时间上失去了优势。”客户张先生算了一笔账,“使用棉花特需班列,7天之内就能运到,既保证了运到时限,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我们特别满意!”
特需班列“私人定制”的特点赢得了棉花客户的认可,江苏新农鑫纺织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瑞茂通商贸有限公司、滨州中纺银泰实业有限公司及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等9家单位主动提出与新疆铁路建立棉花物流长期合作关系。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发展集装化运输是大趋势。依托新疆铁路地缘优势,一个打造“东联西出”班列的规划悄然铺开。
现如今,新疆铁路部门已经把特需班列升级成为定点、定线、定时、定价格、定径路的“东联集装箱快运班列”,规划了从新疆乌西站、乌北站、准东北站等地始发,去往西安新筑、天津新港(塘沽)、河南巩义、广东佛山、江苏无锡等多地的8条点对点“东联集快”线路,固定周期开行,有货物发送需求的企业和货主,可以让自己的货物像买旅客列车车票一样乘着火车去往内地。
“西行班列”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内地发出,从新疆“路过”,再去往中西亚或者欧洲的尴尬局面成为历史。
4月,新疆铁路做大西行国际班列市场,推出了新疆铁路首个西出品牌——“新丝路号”西行国际货运班列。5月26日,首列“新丝路号”国际班列由乌西站出发。近40个小时后,抵达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与以往相比,运行时间压缩了20小时。
目前,“新丝路号”国际班列已按照每周2列的频率开行,西北五省区及潜在西行出口货物的城市均可搭乘“新丝路号”国际班列,在乌鲁木齐集结中转并组列至中西亚、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从中西亚、俄罗斯等欧洲国家进口的国际货运班列,也可以在乌鲁木齐解编或中转至全国各地。
今年上半年,东联班列开行355列,“新丝路号”西行班列开行14列。“东联西出”货运班列产品的推出,让新疆铁路在丝绸之路钢铁大通道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开拓疆内货运市场新格局
准东煤田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整装煤田,每天围绕准东煤田“奔波”在路上的大型汽运卡车有5000辆之多,交通压力巨大。
“如果用铁路运输,不仅能解决安全问题,而且能极大缓解公路交通拥堵问题!”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书记赵青期盼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缓解日趋严重的交通窘境。
“汽运安全压力、环保压力、质量压力时刻影响着我们,我们期待铁路运输的心情可以用‘秒不容缓’来形容,一刻都嫌多。”位于甘泉堡工业园区的神华新疆煤化工公司党委书记彭晓春坦言,铁路运输要比汽车运输节约成本近三分之二。
随着大宗物资出疆运输需求回落,新疆铁路部门开始把目光瞄准疆内运输市场。“第一枪”在乌准铁路打响。
乌铁局出台一系列举措提升运能,并以乌准线准东北—兰新线石河子一线为试点,组织开行大吨数循环车组,确保了乌准线“大进大出”,准东北日均装车同比增加38.1%。
路企“抱团取暖”,从准东腹地到北疆绿洲石河子,一列列大吨数循环列车循环往复开行,源源不断地把“乌金”送到急需原料的一家家兵团“天字号”企业。
同时,疆内5个铁路货运中心和两个口岸站,也纷纷对全疆87个具有铁路潜在货源的物流园区进行全覆盖式调查,将铁路新的营销理念转变为贴近市场的服务模式,为铁路推进货运组织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也为铁路部门增收创效探索了新路子。
库尔勒货运中心摆脱“铁路人靠铁路吃饭”的思维模式,“拿下”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富丽达公司厂区装卸业务,把生意做到了路外,全年增收1015万元。
立足国家“大力支持南疆四地州发展”的战略部署,喀什货运中心拓展货场功能,除了到站中转的基本业务外,喀什货场还开辟仓储、配送、分拨、交易等功能,“货场”变“市场”,仅此一项就增加收入30万元。
同时,新疆铁路大力拓展装卸、接取送达业务,积极前置物流环节,在企业厂区内提供装箱上货、装卸短驳等配套服务,实现铁路与企业互利共赢;实行营销岗位业务提成、生产岗位计件核算、管理岗位效能分配,突出营销岗位激励作用,充分调动了职工跑市场、揽货源的积极性。
在新疆铁路多项举措的推动下,全区7月份货物日均装车量3325辆,达到2016年最高水平。铁路“运来”的红利,正助力新疆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