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炼的动作营造画面感
文/李维
首轮第57天——200字|画面感仿写3
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描绘如画,但毫无物象陈列之感。看细节,妙在动词。“拿”、“使”、“看了一看”(绝妙如画)、“拿”、“滚将入来”、“径奔”、“拖了棒便走”(这里用了形容:托地)、“抡”、“干入来”、“回身”、“劈”、“隔”、“掣”(绝妙如画)、“搠”(绝妙如画)、“缴”、“丢”、“倒”(这里用了形容:扑地)、“撇”、“扶”。
每个动词都极精准,是人可以望文想像出情景的动作。
再补一个动词的细节经典。《儒林外史》里,这段描写天下皆知: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真正传神,在“低着头”,三字境界全出。
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三:精确简练的动作描写,而且那动作可以尽量家常些,让人可以想像出来。
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有人砍一棵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老人与海》海明威
捕虾
我记得虾尾巴嗖嗖地的弹跳着,有只虾一下跳一米来高,还有不断收渔网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放着湿漉漉的收来上的网儿,我感到渔网里在剧烈的乱动,听到你不断收渔网的声音,像卖山货的贩子,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砰砰拍打”、“棍子打鱼的声音”、“猛推”、“湿漉漉的”、“颤抖”、“打鱼的声音,像砍一棵树”、“甜丝丝的血腥味儿”。精确的动作描写+感官描写+带有叙述性的比喻。齐了。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那年冬天,我们住在城市一幢别墅里,看得见银色的沙滩和无处的蔚蓝大海。大海里有渔船和捕渔人,在阳光下又蓝又白,大海蔚蓝,海鸥低飞,不时激起一片波澜。舰队打从正面海上经过,激起一圈波浪,拍打在沙滩上,童趣的脚印也被冲平了。那年沙滩没被污染,我们看着舰队在海上横着走,波澜壮阔,海浪一圈一圈的涌向沙滩,海军们开过之后,海上白晃晃的,空空荡荡,只剩下身后的海鸥。
都是诉诸于感官的事物:干、白、清澈、空荡荡。
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二:
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事物。
首轮第57天——200字|画面感仿写3
王进道:“恕无礼。”去枪架上拿了一条棒在手里,来到空地,使个旗鼓。那后生看了一看,拿条棒滚将入来,径奔王进。王进托地拖了棒便走,那后生抡着棒又赶入来。王进回身,把棒望空地里劈将下来。那后生见棒劈来,用棒来隔。王进却不打下来,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王进连忙撇了棒,向前扶住道:“休怪,休怪。”
描绘如画,但毫无物象陈列之感。看细节,妙在动词。“拿”、“使”、“看了一看”(绝妙如画)、“拿”、“滚将入来”、“径奔”、“拖了棒便走”(这里用了形容:托地)、“抡”、“干入来”、“回身”、“劈”、“隔”、“掣”(绝妙如画)、“搠”(绝妙如画)、“缴”、“丢”、“倒”(这里用了形容:扑地)、“撇”、“扶”。
每个动词都极精准,是人可以望文想像出情景的动作。
再补一个动词的细节经典。《儒林外史》里,这段描写天下皆知:
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真正传神,在“低着头”,三字境界全出。
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三:精确简练的动作描写,而且那动作可以尽量家常些,让人可以想像出来。
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像有人砍一棵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老人与海》海明威
捕虾
我记得虾尾巴嗖嗖地的弹跳着,有只虾一下跳一米来高,还有不断收渔网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放着湿漉漉的收来上的网儿,我感到渔网里在剧烈的乱动,听到你不断收渔网的声音,像卖山货的贩子,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砰砰拍打”、“棍子打鱼的声音”、“猛推”、“湿漉漉的”、“颤抖”、“打鱼的声音,像砍一棵树”、“甜丝丝的血腥味儿”。精确的动作描写+感官描写+带有叙述性的比喻。齐了。
那年深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鹅卵石和大圆石头,在阳光下又干又白,河水清澈,河流湍急,深处一泓蔚蓝。部队打从房子边走上大路,激起尘土,洒落在树叶上,连树干上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土飞扬,树叶给微风吹得往下纷纷掉坠,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白晃晃,空空荡荡,只剩下一片落叶。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那年冬天,我们住在城市一幢别墅里,看得见银色的沙滩和无处的蔚蓝大海。大海里有渔船和捕渔人,在阳光下又蓝又白,大海蔚蓝,海鸥低飞,不时激起一片波澜。舰队打从正面海上经过,激起一圈波浪,拍打在沙滩上,童趣的脚印也被冲平了。那年沙滩没被污染,我们看着舰队在海上横着走,波澜壮阔,海浪一圈一圈的涌向沙滩,海军们开过之后,海上白晃晃的,空空荡荡,只剩下身后的海鸥。
都是诉诸于感官的事物:干、白、清澈、空荡荡。
所以画面感速成方法二:
运用形容词时,着重色彩、质感、其他可以诉诸感受的事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