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错觉
![]() |
看着这部电影长大 |
自己对自己说话,俗称自言自语;内心的小九九,在我们纠结的时候,或者在我们做出怪异行为的时候跳出来说一句,“作为你的小九九,我也不懂你在做什么了”;在决定干一件坏事的时候,左边的冒出来一只恶魔说,“做掉他”,右边的天使说:“不要做,这样不好”。似乎在我们的内心有无数个小人儿,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决策官,它们总是在一旁看着我们的行为,时不时地跳出来根我们说上两句话。
一直以来,我认为解难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区区十几个字,往往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习惯于快速阅读的(在此声明快速阅读并非一件好事)我们会迅速的扫过一段信息,然后,潜意识发现,咦,不对,这段啥意思,于是叫醒逻辑脑,说:“快醒醒,看看这句话啥意思”,逻辑脑想了想说,“是这样,这样,再这样...”,解释完毕,潜意识告诉我说,“从这个角度看,不就理解了嘛”。
很多情况下,我总有一种错觉,那就是当一个问题很难,甚是是左思右想,抓耳挠腮,也理不出头绪的时候,往往会神游千里,沉浸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忽然,幻想线中断,回到现实,发现自己依然面对这这个难题(大脑就是这样一个爱胡思乱想的东西,无论是清醒亦或是睡觉,都如心跳般运转着,科学家曾做过一个肥人道的实验,使人的大脑长期不接触任何真实世界的反馈,一周不到,大多数受试者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于是,小恶魔跳出来说,“跳过这道题吧,你不会的”,小天使说,“不行,跳过了就会有知识空缺的”,于是,我继续思考,甚至于会想,在某个时候,潜意识会告诉我一句话,他可能会向我提供另一个维度的看法,于是乎豁然开朗,逻辑顿时明晰起来,这可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我喜欢梦境,大概因为自己极少做噩梦的缘故吧,大多数的梦都是轻松愉快的(自认为抗压能力不错,至今极少感受到压力,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不在乎状态,除了危机感会使自己偶尔焦虑,但控制的极好),并非得到什么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说实话,这样梦醒后大概会被满满的空虚包围着),就是一种奇异的感觉,这种感觉很舒服(废话,躺着当然舒服),就像你在那里,就在哪里了,没有特殊的原因或结果,也许,这就是顺其自然吧。
潜意识的一个副作用是直觉,现代文明的大多数结论以及现象的本质都是反直觉的,而潜意识与直觉是一对基佬,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告诉潜意识说,世界上还有一个叫做逻辑的美丽妹纸,于是天生性别男,爱好女的潜意识与逻辑渐渐的在一起了,为此,我也受益匪浅,可以在无助的时候求助于潜意识,他总是能给我惊喜。
对,你没有想错,潜意识确实是可以训练的,就像肌肉记忆一样,很多间谍、业界专家、专业运动员都有着极其强大的潜意识与肌肉记忆,即使再没有意识的情况下也可以正确而又迅速的工作,俗称,模块化记忆。
遗憾的是,做到上一段所说的内容充其量只能成为专家,搞不好还会成为砖家,而顶级玩家、业界大神、大师级人物会使自己全程保持有意识状态。这有多难?参见上周《罗辑思维》节目。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最多只能保持25分钟的注意力,一个成年人可以保持45分钟,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会有很多分神,一般而言,你的第一个45分钟将会是最高效的45分钟(集中注意力,人类的大脑是一台串行处理器,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的最微小的一个环节,这是保持准确和高效的秘诀,所以能有多集中,就多集中,这需要一整套方法,我花费了7年时光去建立它,现在勉强可用)。
大师可以保持8个小时的高效,这是何等的痛苦和能耗。远离自己的舒适区,总使自己生活在挑战中,令人愉悦的放松也仅仅集中在一天当中的那一点点时间,羡慕别人的成就,却无法承受别人的痛苦(好了,鸡汤到此为止,别太拼,小心把自己的小命搞掉了)。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大部分时间里,我是两个人——潜意识和我,你与我说话,是我们四个人之间的对话。潜意识,我的朋友,我准备睡觉了,接下来的7个小时就是你一个人的时间了。
![]() |
这首歌不错,电影想必也不错 |
生活点滴:
从现场表演的角度来说,一次更新上传一部分,五天更新完一篇文章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可以与评论区互动,通过文字互相影响彼此。有一句话说:互动就是一切,没有互动,任何单方面的输出都是无效的。
从传统的角度上说,都是将文章写好,润色完毕后一次性上传,那是因为付梓与纸上的东西修改的成本是如此高昂,不得不一次性完成,但在互联网时代,修改的成本趋向与零。我随性的选择尽然能禁得住逻辑的考验,这还真是少有的事呢。这或许会成为今后的另一种写作方式吧。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Apocalyps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