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可以干什么?他折了3000次,结果让人惊呆了
飞机码头
鹿溪自习室创办人、折纸数理研习者,
TEDXChongqingWomen
2015年learning track折纸分享嘉宾
TED脑残粉和各种心理学研究者。
当折纸也是门“正经”行当甚至是门优雅艺术时,不禁让尔等折个千纸鹤都要费半天劲儿的人大跌眼镜了。
我们从来没有严肃认真地看待折纸这件“大事”。如今,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将折纸从“只会折纸飞机”的地步升华为了一门艺术,可以说是为大家打开了折纸的另外一扇门。
折纸才不是件普通的小事
飞哥以前是做农业策划的,2012年的时候他在网上看TED演讲(飞哥是TED的脑残粉),正好其中有一期是美国国家宇航局的物理学家罗伯特·朗讲折纸的,还有另外一部闭着眼睛折纸,瞬间就让他着迷了。
两年前,他走上了折纸这条道路。
拜访飞哥时,他给了我一本讲折纸的英文书让我翻翻,翻开了这本书,瞬间就被里面那些用纸折出来的各种东西,如蜥蜴、金鱼、骷髅等各种形态的作品折服。飞哥在后面说了一句“这些都是用一张纸折出来的,并且中途没有用剪刀进行修剪”。
折纸其实真正进入中国也就是这短短的5年时间,前两年这些专业的文献都还比较少,但是近两年,国内慢慢就多起来了,还出现了很多专业折纸的网站。但是现在来讲,折纸水平最领先的还是美国和日本。
在国外,折纸是非常流行的,甚至它在艺术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科学技术上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其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答。
折纸对纸张的要求也非常高,现在国外很多“大神”用的都是麻省理工大学Lafosse造的纸,一般的纸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飞哥笑着说,这种纸如果有卖的话,就是100块钱一张他也要去买。
折纸其实并不是一件小事,光是找适合折纸的材质,都要花费很多时间。飞哥选定的是无印良品的纸,“这个纸是去年下半年才进入重庆的,从纸张质量到价格都是属于性价比很高的。”
折纸,有时候也是一种创造
飞哥算了一下,他到现在为止已经折了接近3000张纸。
才开始折纸的时候,他希望学到一些规律后尽可能地进行创造,在网上找到一些琐碎的资料进行学习,学习之后就开始做一些变化。
然而当他辛辛苦苦地琢磨出的新的形状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发现原来早在几十年前,一本很专业的折纸书籍上就提到过这种形状。
飞哥给我展示了他折的狐狸,他说这个折法就跟折松鼠的折法是一样的(虽然我也不知道松鼠是怎么折的),但是那一次突然就忘记了步骤,结果折出了一只狐狸。
飞哥说他的思路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别人可能就是临摹那些很复杂的形状,但是飞哥的嗨点则是看到大师们的基础型作品,手就止不住的想折。
在折纸教学中与小朋友共同成长
今年年初,飞哥跟他的夫人小薇一起开办了折纸教学班,只收八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十堂一个课程。虽然小朋友对折纸相当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家长却对折纸有疑问,比如折纸到底有什么用?
折纸其实是一项历史悠久又广泛的活动,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折,从最简单的纸飞机开始,但是后来没有深究之后,便放弃了这项活动。
其实,通过折纸我们会发现,它真正是将教学和娱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寓教于乐的所在。跟画画、书法、跳舞一样,折纸作为一种才能存在,不应该被遗忘。”
然而在更多的时候,飞哥认为折纸教学是一种共同成长的过程,“小朋友的胆子很大,他们虽然做得不够熟练,但是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出一些道理。
读书会-分享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情
说到读书会,小薇说她很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起初,她就只是在QQ群里面跟其他朋友零零散散地分享一些书籍,这种形式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从2013年4月份,开始有了线下的读书,虽然线上可以进行交流,但是线下的感觉更好一些,第一个是因为打字费时间,第二个是面对面更便于书籍信息的交流。这也是他们的初衷。
第一次读书会是在朋友的咖啡馆里的一间小杂物间里,后来一步一步地发展,设立了一些规则。
首先每个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想,而主题讨论时可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其次读书会上不能拍照,“读书不是走形式,而是深入内在的交谈。而且,读书本身就比较私隐,我们很尊重书友的隐私。”
在飞哥和小薇看来,开办读书会的意义是拓展阅读的边界。他们认为,“别人愿意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你,这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当我跟小薇对话的时候,飞哥已经在旁边进入到他的折纸世界当中。折纸让他有种近乎疯狂的地步,这是他的偏执,也是他的生活。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飞机码头折纸的故事。
(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声明:本文为《元素》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2016年《元素element》。
鹿溪自习室创办人、折纸数理研习者,
TEDXChongqingWomen
2015年learning track折纸分享嘉宾
TED脑残粉和各种心理学研究者。
![]() |
当折纸也是门“正经”行当甚至是门优雅艺术时,不禁让尔等折个千纸鹤都要费半天劲儿的人大跌眼镜了。
我们从来没有严肃认真地看待折纸这件“大事”。如今,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将折纸从“只会折纸飞机”的地步升华为了一门艺术,可以说是为大家打开了折纸的另外一扇门。
折纸才不是件普通的小事
飞哥以前是做农业策划的,2012年的时候他在网上看TED演讲(飞哥是TED的脑残粉),正好其中有一期是美国国家宇航局的物理学家罗伯特·朗讲折纸的,还有另外一部闭着眼睛折纸,瞬间就让他着迷了。
两年前,他走上了折纸这条道路。
![]() |
拜访飞哥时,他给了我一本讲折纸的英文书让我翻翻,翻开了这本书,瞬间就被里面那些用纸折出来的各种东西,如蜥蜴、金鱼、骷髅等各种形态的作品折服。飞哥在后面说了一句“这些都是用一张纸折出来的,并且中途没有用剪刀进行修剪”。
折纸其实真正进入中国也就是这短短的5年时间,前两年这些专业的文献都还比较少,但是近两年,国内慢慢就多起来了,还出现了很多专业折纸的网站。但是现在来讲,折纸水平最领先的还是美国和日本。
![]() |
在国外,折纸是非常流行的,甚至它在艺术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科学技术上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其中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答。
折纸对纸张的要求也非常高,现在国外很多“大神”用的都是麻省理工大学Lafosse造的纸,一般的纸是达不到这个要求的。
飞哥笑着说,这种纸如果有卖的话,就是100块钱一张他也要去买。
折纸其实并不是一件小事,光是找适合折纸的材质,都要花费很多时间。飞哥选定的是无印良品的纸,“这个纸是去年下半年才进入重庆的,从纸张质量到价格都是属于性价比很高的。”
![]() |
折纸,有时候也是一种创造
飞哥算了一下,他到现在为止已经折了接近3000张纸。
才开始折纸的时候,他希望学到一些规律后尽可能地进行创造,在网上找到一些琐碎的资料进行学习,学习之后就开始做一些变化。
然而当他辛辛苦苦地琢磨出的新的形状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发现原来早在几十年前,一本很专业的折纸书籍上就提到过这种形状。
![]() |
飞哥给我展示了他折的狐狸,他说这个折法就跟折松鼠的折法是一样的(虽然我也不知道松鼠是怎么折的),但是那一次突然就忘记了步骤,结果折出了一只狐狸。
飞哥说他的思路跟别人有点不一样,别人可能就是临摹那些很复杂的形状,但是飞哥的嗨点则是看到大师们的基础型作品,手就止不住的想折。
在折纸教学中与小朋友共同成长
今年年初,飞哥跟他的夫人小薇一起开办了折纸教学班,只收八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十堂一个课程。虽然小朋友对折纸相当感兴趣,但是他们的家长却对折纸有疑问,比如折纸到底有什么用?
折纸其实是一项历史悠久又广泛的活动,每个人小时候都会折,从最简单的纸飞机开始,但是后来没有深究之后,便放弃了这项活动。
![]() |
其实,通过折纸我们会发现,它真正是将教学和娱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是寓教于乐的所在。跟画画、书法、跳舞一样,折纸作为一种才能存在,不应该被遗忘。”
然而在更多的时候,飞哥认为折纸教学是一种共同成长的过程,“小朋友的胆子很大,他们虽然做得不够熟练,但是你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出一些道理。
读书会-分享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情
说到读书会,小薇说她很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起初,她就只是在QQ群里面跟其他朋友零零散散地分享一些书籍,这种形式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从2013年4月份,开始有了线下的读书,虽然线上可以进行交流,但是线下的感觉更好一些,第一个是因为打字费时间,第二个是面对面更便于书籍信息的交流。这也是他们的初衷。
![]() |
第一次读书会是在朋友的咖啡馆里的一间小杂物间里,后来一步一步地发展,设立了一些规则。
首先每个人在限定的时间内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想,而主题讨论时可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其次读书会上不能拍照,“读书不是走形式,而是深入内在的交谈。而且,读书本身就比较私隐,我们很尊重书友的隐私。”
![]() |
在飞哥和小薇看来,开办读书会的意义是拓展阅读的边界。他们认为,“别人愿意将自己的心思告诉你,这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当我跟小薇对话的时候,飞哥已经在旁边进入到他的折纸世界当中。折纸让他有种近乎疯狂的地步,这是他的偏执,也是他的生活。
点击下方视频,了解更多关于飞机码头折纸的故事。
(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随意!)
元素微访谈 飞机码头_腾讯视频
声明:本文为《元素》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订阅2016年《元素el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