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古茶的故事07 丨这才是野生大茶树——金平记实
绿春的古茶树绝不止于哈尼古茶,离开绿春前一天,我们去了县城旁的一处大山,仍是原始森林,进山不一会就得靠砍刀开路,密布的藤萝不是挂掉了帽子,就是勾住了裤腿。记得延后几年带紫藤孩子贝贝来此,可怜的孩子是连滚带爬、滿脸滿身泥水下的山。
1,远处的大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2,山路?
两个多小时跋涉,考察组在一山凹停下来,眼前是一株18多米高的大茶树。根部直径89公分,分几杈直上云天。就是这附近森林里,10多株类似大茶树枝繁叶茂分布其中,多年古茶树考察经历,使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凡人迹罕至处生长的野放大茶树,无不无病无害,枝繁叶茂,它们与周边植物的状态总格外不同,总呈现出勃勃生机。
3,4,野放大茶树总是在能享受到阳光的位置生存。根部5支分叉,仍是栽培型古茶树。
5,附近分布10多株大茶树。
在一处缓坡林中,躺着一根去掉了枝叶的茶树树干,王厂长朋友小崔告诉我们,这株最大的茶树早些年被雷劈倒,主干被锯成段当成了柴火,留下的是侧枝,人们嫌太小没人要。我请小崔帮我背下山,寄到长沙。可惜的是,它到了长沙,几经周转遗失了。
6,大力小崔,将它扛出了原始森林。
从绿春到金平的山路崎岖难行,但一路上的人文景观极其丰富,各种民族服装劳作、嬉戏的妇女、儿童在田头、路边出现,车行一会,看到的苗族,一会又是瑶族,接着是傣族、哈尼族……。好一个质朴无华的T台。
7,8,9,10,哈尼、瑶、绿春哈尼、红河哈尼儿童。
七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从县名就可知道这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方。第二天早上,阳光灿烂,车队穿过窄狹、热闹的街道,身着各民族服饰的人们都来赶集了。
11,哈尼妇女
12,瑶族妇女
13,苗族妇女。
14,金平的哈尼族妇女。
离开县城,就是盘旋而上的山路,渐渐没有了阳光,大团的雾在山林间翻滾,随着海拔提高,大雾笼罩得天昏地暗,我们来到山顶一个名叫哈尼田的地方,雾象密集的无声雨,路面、森林如同浸在了水中。就在路边不远处的山林间,一片散在分布的古茶林令人叹为观止。根部直径在36一65公分的大茶树分布在木兰科、壳斗科树种中,苔藓布滿枝干,这片被地理学家命名为“山地雾林”或“山地苔藓林”地中的茶树树龄在300一500年之间。哈尼族村民侯拖说,村民並不管理,只采摘。
15,16,17,金平古茶林。
18,古茶林旁废弃的茶厂。
第二天的考察行程更远,地处中越边界的永平后山自然保护区,我们见到了金平野生型大茶树,它于1986年被湖南农大陈兴琰教授主持的“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课题组”鉴定为野生型茶树。它是国内被专家鉴定的两株野生型大茶树之一,另一株巴达野生型大茶树已死亡,其珍贵由此可见。该茶树根基分两叉,根部直径90公分,树高23.8米。在州政府、金平县政府、农林局的协助下,我们获得一批春季鲜叶,加工成晒青生普,经生化检测,提示进化程度极低的简单儿茶素含量非常高,新生饼苦度极高,难以咽下,然而,它成为我讲茶树进化课程最直观的材料。
19,金平野生型大茶树。
经鉴定,金平野生型大茶树为大理茶亚系、哈尼茶种。截图来自:陈兴琰教授著,茶树原产地云南。
20,金平野生型大茶树周边分布很多排列有序的大茶树,似为人工栽培。
金平考察结束,我们该返回长沙了,临走那天的早晨,我冒雨来到街上,想再看看充滿民族风情的金平人。一对苗族夫妻共伞前行,我被那漂亮裙子吸引,在他们驻足买东西时,鼓足勇气询问丈夫:“对不起,大哥,您妻子这裙子能不能卖给我?”那汉子鼓起眼说:“200元!”我赶忙掏钱,汉子要妻子进商店脱下裙子交给我,这么快?原来她穿的是牛仔长裤!
21,就是这条裙。
我将这件金平苗族艺术品装裱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挂在我的书房,它时时将我拉回到红河南岸那伟岸、美丽的山与水、那生机勃勃的古茶树、那充滿智慧、坚忍、善良的种茶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红色怒火(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64737982/
————————————————
若感文章不错,可转到朋友圈,
能让更多人看到她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 |
1,远处的大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 |
2,山路?
两个多小时跋涉,考察组在一山凹停下来,眼前是一株18多米高的大茶树。根部直径89公分,分几杈直上云天。就是这附近森林里,10多株类似大茶树枝繁叶茂分布其中,多年古茶树考察经历,使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凡人迹罕至处生长的野放大茶树,无不无病无害,枝繁叶茂,它们与周边植物的状态总格外不同,总呈现出勃勃生机。
![]() |
![]() |
3,4,野放大茶树总是在能享受到阳光的位置生存。根部5支分叉,仍是栽培型古茶树。
![]() |
5,附近分布10多株大茶树。
在一处缓坡林中,躺着一根去掉了枝叶的茶树树干,王厂长朋友小崔告诉我们,这株最大的茶树早些年被雷劈倒,主干被锯成段当成了柴火,留下的是侧枝,人们嫌太小没人要。我请小崔帮我背下山,寄到长沙。可惜的是,它到了长沙,几经周转遗失了。
![]() |
6,大力小崔,将它扛出了原始森林。
从绿春到金平的山路崎岖难行,但一路上的人文景观极其丰富,各种民族服装劳作、嬉戏的妇女、儿童在田头、路边出现,车行一会,看到的苗族,一会又是瑶族,接着是傣族、哈尼族……。好一个质朴无华的T台。
![]() |
![]() |
![]() |
![]() |
7,8,9,10,哈尼、瑶、绿春哈尼、红河哈尼儿童。
七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从县名就可知道这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地方。第二天早上,阳光灿烂,车队穿过窄狹、热闹的街道,身着各民族服饰的人们都来赶集了。
![]() |
11,哈尼妇女
![]() |
12,瑶族妇女
![]() |
13,苗族妇女。
![]() |
14,金平的哈尼族妇女。
离开县城,就是盘旋而上的山路,渐渐没有了阳光,大团的雾在山林间翻滾,随着海拔提高,大雾笼罩得天昏地暗,我们来到山顶一个名叫哈尼田的地方,雾象密集的无声雨,路面、森林如同浸在了水中。就在路边不远处的山林间,一片散在分布的古茶林令人叹为观止。根部直径在36一65公分的大茶树分布在木兰科、壳斗科树种中,苔藓布滿枝干,这片被地理学家命名为“山地雾林”或“山地苔藓林”地中的茶树树龄在300一500年之间。哈尼族村民侯拖说,村民並不管理,只采摘。
![]() |
![]() |
![]() |
15,16,17,金平古茶林。
![]() |
18,古茶林旁废弃的茶厂。
第二天的考察行程更远,地处中越边界的永平后山自然保护区,我们见到了金平野生型大茶树,它于1986年被湖南农大陈兴琰教授主持的“云南茶树种质资源课题组”鉴定为野生型茶树。它是国内被专家鉴定的两株野生型大茶树之一,另一株巴达野生型大茶树已死亡,其珍贵由此可见。该茶树根基分两叉,根部直径90公分,树高23.8米。在州政府、金平县政府、农林局的协助下,我们获得一批春季鲜叶,加工成晒青生普,经生化检测,提示进化程度极低的简单儿茶素含量非常高,新生饼苦度极高,难以咽下,然而,它成为我讲茶树进化课程最直观的材料。
![]() |
19,金平野生型大茶树。
![]() |
经鉴定,金平野生型大茶树为大理茶亚系、哈尼茶种。截图来自:陈兴琰教授著,茶树原产地云南。
![]() |
20,金平野生型大茶树周边分布很多排列有序的大茶树,似为人工栽培。
金平考察结束,我们该返回长沙了,临走那天的早晨,我冒雨来到街上,想再看看充滿民族风情的金平人。一对苗族夫妻共伞前行,我被那漂亮裙子吸引,在他们驻足买东西时,鼓足勇气询问丈夫:“对不起,大哥,您妻子这裙子能不能卖给我?”那汉子鼓起眼说:“200元!”我赶忙掏钱,汉子要妻子进商店脱下裙子交给我,这么快?原来她穿的是牛仔长裤!
![]() |
![]() |
![]() |
21,就是这条裙。
我将这件金平苗族艺术品装裱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挂在我的书房,它时时将我拉回到红河南岸那伟岸、美丽的山与水、那生机勃勃的古茶树、那充滿智慧、坚忍、善良的种茶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红色怒火(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564737982/
————————————————
若感文章不错,可转到朋友圈,
能让更多人看到她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