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最终都是行走在自己心里,你所抵达的,不过是自己的本质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该问自己我是谁的哲学命题,还是从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看到,书里还说很多天才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到了建立自我观的青春期,很想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想秀出自己的独特存在,也觉得周围人的言行对别人都有伤害力,伤害力也就代表着后患,那么如何细水长流,高枕无忧的生活下去,也成了我是谁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属性。
后来也听到有企业家对年轻人说,与其思考你是谁,还不如思考你该做什么。
接着看了美剧,接触到外国文化,马上发现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和没有思考过的人完全不同,在事物表述的清晰度和深刻度上有明显区别,也就是说思考过的人,很容易发现本质,发现真相。
知道自己是谁,该选择什么价值观过日子,该做什么,如何去做,的确可以推动天时地利,催发属于自己的好运气。
但是,食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对这句话一点好感都没。苦难与贫穷就像疾病,对心灵创伤极大,并不是谁都能像岳云鹏、宋小宝那样拥有强大的意志,熬过了拥有强大的免疫能力。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染上“疾病”,因此时刻不忘保持宽容之心,看书、广交贤人,这是提高免疫力的最好途径了。
佛学有个我执。
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待痛苦的情绪,为什么是我?正是这种对痛苦的重复,让人生灰暗。
到了建立自我观的青春期,很想做与众不同的自己,想秀出自己的独特存在,也觉得周围人的言行对别人都有伤害力,伤害力也就代表着后患,那么如何细水长流,高枕无忧的生活下去,也成了我是谁这个问题的一部分属性。
后来也听到有企业家对年轻人说,与其思考你是谁,还不如思考你该做什么。
接着看了美剧,接触到外国文化,马上发现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和没有思考过的人完全不同,在事物表述的清晰度和深刻度上有明显区别,也就是说思考过的人,很容易发现本质,发现真相。
知道自己是谁,该选择什么价值观过日子,该做什么,如何去做,的确可以推动天时地利,催发属于自己的好运气。
但是,食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对这句话一点好感都没。苦难与贫穷就像疾病,对心灵创伤极大,并不是谁都能像岳云鹏、宋小宝那样拥有强大的意志,熬过了拥有强大的免疫能力。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染上“疾病”,因此时刻不忘保持宽容之心,看书、广交贤人,这是提高免疫力的最好途径了。
佛学有个我执。
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待痛苦的情绪,为什么是我?正是这种对痛苦的重复,让人生灰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