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喵荐书:8月值得读的好书(小说、社科、童书)
自六月初接触书评以来,承蒙各大出版机构编辑的垂爱和各位小伙伴们的关注,书评屡屡登上豆瓣APP首页和豆瓣读书最受欢迎书评首页,也在各大报纸媒体上发表了几次作品,喵喵在此向大家表示感谢~
回望这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喵喵读了二百四十多本书,由于爱好较广,因此涉猎的图书范围也比较宽泛。但书的质量会有参差,所以喵喵决定从8月起,每个月底将自己读过、评过的新书做一个总结,从每个种类中选出三本喵喵认为最出色的书(排名均不分先后),推荐给大家,给小伙伴们一个参考。
小说类
1、《他们说,我是幸运的》
内容简介:
一九八一年五月的一天,艾丽斯的人生彻底改变。在学校外面的一个公园里,她被一名男性袭击并强奸。世界在她眼中从此分裂为两个。一个是安全的,一个却危机四伏。她曾一度认为,不再会有“好男孩”会接受她,自己终将被人群放逐。家人小心翼翼避开她的伤口,周围人关切的眼神和安慰却徒增压力,令她更觉得自己已然“不同”。但同时,在逐渐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她也重获勇气和力量。
书评节选:
在常人的理解里,女性遭受暴力时只能通过激烈反抗来抵抗伤害,但这极有可能会激怒施暴者,从而引发更多更严重的伤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本书中,作者艾丽斯•西伯德为了保全性命而选择了忍受,悲剧发生后,她用语言、用身体、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我救赎,展现了自己的生存意义。由此可见,艾丽斯.西伯德是个了不起的姑娘,因为她具有智慧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恢复力。
2、《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
内容简介:
纽约摄影师丽贝卡的世界曾经无比璀璨,眼下却似等待陨落的寂寞流星般黯淡。过往就像琥珀一般将她困住,而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令她真正领悟。百万级畅销书《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作者、普利策奖得主安娜•昆德兰全新力作。激励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Facebook首席运营官、《向前一步》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全世界千万女性。
书评节选:
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致力于寻找缓解与释放孤独感的途径——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爱的追寻、对社会的关心、享受孤独感等方式来进行自我疗救。书中丽贝卡的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现实中的都市人找到了排解自身孤独感等消极感受的途径,为他们提供了在自我经营的富有诗意的小天地中生活下去的现实而有效的生存智慧。当孤独来临时,灵魂在渐渐的净化,思想在走向升华。在匆忙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中,作者安娜•昆德兰给陷入精神泥沼中的人们提供了某种人生态度,通过生活细节来确认生活本身,进行自我完善,让孤独和无奈在确认中得到抚慰和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安置。
3、《钓鱼的男孩》
内容简介:
在那个通知到来之前,一切井然有序。未来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一切都有可能。然而,父亲调去约拉这件事改变了这一切:时间、季节和过去变得重要了,我们对过去的渴望甚至超过了当下和未来。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加拿大广播公司、《纽约时报》《观察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英国GQ杂志等17家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
书评节选:
这是一个可以媲美《追风筝的人》、令人伤痛却终获救赎的故事,其悲剧情节给人带来极度震撼的效果。作者通过对父母之爱、骨肉亲情、邻里之间的怜悯等情感解读,表述了心灵解救的途径,彰显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永恒。小说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负载着死亡的重量,不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的原始力量,都让人目眩神迷,将尼日利亚这一神秘国度的虔诚愚昧的宗教信仰和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赤裸裸地展示出来。通过这些复杂而又模糊难言的家庭伦理困境,作者深刻地揭示了贫穷与愚昧对伦理道德的扭曲与摧毁。
社科类
1、《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
内容简介:
作者以工程师的身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工程师们的特色思维、科学经历和独具特色的想象力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工程师并不是一群整天沉迷于研究、不谙世事的疯子,通过这本书,你可以领悟到工程师的才华,并且灵活应用到生活和商业中。
书评节选:
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预见”结构的能力。世界依赖结构,而这是工程师思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工程师才能进行基于现实的结构性对话。结构化的思维系统过程会考虑系统的各个元素如何在逻辑、时间、顺序和功能方面相连接,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起作用或者不起作用。
2、《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内容简介: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
书评节选:
变是唯一的不变。多年来,不计其数的有志之士试图提高预测的成功率,但大多数人都失败了,仅有少数人成功了,比如诸葛亮、刘伯温之流。最近,美国又出了个丹尼尔•伯勒斯。诸葛亮、刘伯温的事迹广泛流传于民间,其对未来的预测也只能属于马后炮。而丹尼尔•伯勒斯则不然,他的预测立足当代,立竿见影。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已经印证了他的预言,具体的细节都记载在丹尼尔•伯勒斯的新书《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相比推背图的玄幻,本书开宗明义,注重教化,在大胆预言的基础上,传授给我们预测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准未来的脉搏,让我们能够站在神的视角解决问题。
3、《品牌洗脑(珍藏版)》
内容简介:
利用恐惧、性、名人、怀旧情绪,企业向消费者兜售安全、梦想和渴望;通过同侪压力、口碑营销,消费者不知不觉就陷入购物狂潮;大数据更是企业收集、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利器。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都是企业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虽然我们对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作者如此直白地将各种营销内幕一一揭秘,还是免不了震惊!
书评节选: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品牌公司深得精髓,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马丁•林斯特龙认为,主要是利用了人类本性的七大特点:恐惧、渴望、性爱、榜样、怀旧、名人、健康。比如恐惧:恐惧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会提升我们的肾上腺激素,制造出相当的满足感,因此品牌公司和广告商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从抗抑郁药到避孕套,从防盗警报器到手机,从细菌感染到产品新鲜,都是品牌公司利用恐惧而控制我们思维的表现。当然,本人也不幸中招,在超市买东西,尽量选择后排的商品,理所当然地认为后面的“干净”;担心孩子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也患上了“细菌恐惧症”......再比如榜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攀比之心。我们人类想要其他人想要的,而且其他人的需求表现得越明显,我们就越想要他们拥有的东西,马丁•林斯特龙称之为“有样学样”。最典型的产品就是奢侈品以及时下非常时髦的旅游。
童书
1、《天啊,这本书没有名字》
内容简介:
主人公们从书里跑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想要听故事。他们约好了一起去找写书的,想请他讲个故事,不过他们从书里跑出来这件事,可让写书的有点不高兴呢!听说,写书的人还需要你的帮忙!没错,就是你,亲爱的读者朋友,快快打开这本书,看看一个好故事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和杜莱一起在神奇的时空中遨游吧!
书评节选:
书中的画风跟我的宝宝画风竟是那么相似,不修边幅,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简直可以融为一体。我突然体会到了,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名字,因为你可以给这本书起任何的名字!这本绘本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它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在家长与孩子共读或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发展出诸多不同的主题感应与线索脉络,真是令人吃惊!
2、《3D镜面绘本:不可思议的彩虹》
内容简介:
简单的彩虹线条配上镜面纸,制造出连大人都会忍不住惊呼一声“哇!”的奇妙3D效果,同时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沉醉在不可思议的3D视觉中。
书评节选:
简单的美术风格里包含着新奇的科学元素——由镜面反射产生的3D虚拟场景面焦散效果的绘制方法,属于真实感3D虚拟场景绘制技术领域,这种科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视觉张力与空间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独特的视觉魅力,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绝对称得上是2016年秋天最令人惊喜的绘本作品。
3、《飞鸟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畅销百年的经典之作,与法布尔的《昆虫记》齐名。其之所以能够流芳至今,全是因为其文字与画作的出类拔萃。
书评节选:
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里说过:“观察者的心灵越是敏感,在与自然的壮丽伟大和谐交融时,就会有越强烈的狂喜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时刻,他的感知就会被一种深深的和快乐的出神所笼罩,在一中极乐的自我消解状态里失去自我,沉溺于美的秩序的广阔空间里,并在其中感受到他与自然美浑然一体了。所有个人的目的全都离他而遁去,他看到和感到的不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万物的整体。”在这一册书中,作者以其超越世俗的伟大胸怀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画卷,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应处的位置,用极富自然趣味的文字载体十分自然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回望这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喵喵读了二百四十多本书,由于爱好较广,因此涉猎的图书范围也比较宽泛。但书的质量会有参差,所以喵喵决定从8月起,每个月底将自己读过、评过的新书做一个总结,从每个种类中选出三本喵喵认为最出色的书(排名均不分先后),推荐给大家,给小伙伴们一个参考。
小说类
1、《他们说,我是幸运的》
![]() |
内容简介:
一九八一年五月的一天,艾丽斯的人生彻底改变。在学校外面的一个公园里,她被一名男性袭击并强奸。世界在她眼中从此分裂为两个。一个是安全的,一个却危机四伏。她曾一度认为,不再会有“好男孩”会接受她,自己终将被人群放逐。家人小心翼翼避开她的伤口,周围人关切的眼神和安慰却徒增压力,令她更觉得自己已然“不同”。但同时,在逐渐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她也重获勇气和力量。
书评节选:
在常人的理解里,女性遭受暴力时只能通过激烈反抗来抵抗伤害,但这极有可能会激怒施暴者,从而引发更多更严重的伤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在本书中,作者艾丽斯•西伯德为了保全性命而选择了忍受,悲剧发生后,她用语言、用身体、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我救赎,展现了自己的生存意义。由此可见,艾丽斯.西伯德是个了不起的姑娘,因为她具有智慧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恢复力。
2、《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
![]() |
内容简介:
纽约摄影师丽贝卡的世界曾经无比璀璨,眼下却似等待陨落的寂寞流星般黯淡。过往就像琥珀一般将她困住,而一个人的面包屑生活令她真正领悟。百万级畅销书《不曾走过,怎会懂得》作者、普利策奖得主安娜•昆德兰全新力作。激励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Facebook首席运营官、《向前一步》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等全世界千万女性。
书评节选:
在感到孤独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致力于寻找缓解与释放孤独感的途径——通过与他人交流沟通、爱的追寻、对社会的关心、享受孤独感等方式来进行自我疗救。书中丽贝卡的生活模式和人生态度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现实中的都市人找到了排解自身孤独感等消极感受的途径,为他们提供了在自我经营的富有诗意的小天地中生活下去的现实而有效的生存智慧。当孤独来临时,灵魂在渐渐的净化,思想在走向升华。在匆忙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中,作者安娜•昆德兰给陷入精神泥沼中的人们提供了某种人生态度,通过生活细节来确认生活本身,进行自我完善,让孤独和无奈在确认中得到抚慰和释放,在释放中得到安置。
3、《钓鱼的男孩》
![]() |
内容简介:
在那个通知到来之前,一切井然有序。未来是一块空白的画布,一切都有可能。然而,父亲调去约拉这件事改变了这一切:时间、季节和过去变得重要了,我们对过去的渴望甚至超过了当下和未来。被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加拿大广播公司、《纽约时报》《观察家报》《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英国GQ杂志等17家媒体评选为“年度最佳图书”。
书评节选:
这是一个可以媲美《追风筝的人》、令人伤痛却终获救赎的故事,其悲剧情节给人带来极度震撼的效果。作者通过对父母之爱、骨肉亲情、邻里之间的怜悯等情感解读,表述了心灵解救的途径,彰显了家庭的力量和亲情的永恒。小说散发出生命的活力,负载着死亡的重量,不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的原始力量,都让人目眩神迷,将尼日利亚这一神秘国度的虔诚愚昧的宗教信仰和血浓于水的人间亲情赤裸裸地展示出来。通过这些复杂而又模糊难言的家庭伦理困境,作者深刻地揭示了贫穷与愚昧对伦理道德的扭曲与摧毁。
社科类
1、《转向:用工程师思维解决商业难题》
![]() |
内容简介:
作者以工程师的身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工程师们的特色思维、科学经历和独具特色的想象力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工程师并不是一群整天沉迷于研究、不谙世事的疯子,通过这本书,你可以领悟到工程师的才华,并且灵活应用到生活和商业中。
书评节选:
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预见”结构的能力。世界依赖结构,而这是工程师思维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工程师才能进行基于现实的结构性对话。结构化的思维系统过程会考虑系统的各个元素如何在逻辑、时间、顺序和功能方面相连接,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起作用或者不起作用。
2、《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
![]() |
内容简介:
假如未来是可见的,结果会怎样?投资者会播下财富的种子,等待收获确定性的利润;创业者会调整业务方向,下一个台风口会像航班一样准时到来;理解未来就是理解趋势。须知,趋势有硬趋势和软趋势之分,硬趋势是未来的定数,软趋势是未来的变数。
书评节选:
变是唯一的不变。多年来,不计其数的有志之士试图提高预测的成功率,但大多数人都失败了,仅有少数人成功了,比如诸葛亮、刘伯温之流。最近,美国又出了个丹尼尔•伯勒斯。诸葛亮、刘伯温的事迹广泛流传于民间,其对未来的预测也只能属于马后炮。而丹尼尔•伯勒斯则不然,他的预测立足当代,立竿见影。很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已经印证了他的预言,具体的细节都记载在丹尼尔•伯勒斯的新书《理解未来的七个原则》。相比推背图的玄幻,本书开宗明义,注重教化,在大胆预言的基础上,传授给我们预测的方法,帮助我们找准未来的脉搏,让我们能够站在神的视角解决问题。
3、《品牌洗脑(珍藏版)》
![]() |
内容简介:
利用恐惧、性、名人、怀旧情绪,企业向消费者兜售安全、梦想和渴望;通过同侪压力、口碑营销,消费者不知不觉就陷入购物狂潮;大数据更是企业收集、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利器。生活中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都是企业精心设计的营销陷阱。虽然我们对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作者如此直白地将各种营销内幕一一揭秘,还是免不了震惊!
书评节选:
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写道:“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品牌公司深得精髓,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马丁•林斯特龙认为,主要是利用了人类本性的七大特点:恐惧、渴望、性爱、榜样、怀旧、名人、健康。比如恐惧:恐惧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本能,会提升我们的肾上腺激素,制造出相当的满足感,因此品牌公司和广告商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从抗抑郁药到避孕套,从防盗警报器到手机,从细菌感染到产品新鲜,都是品牌公司利用恐惧而控制我们思维的表现。当然,本人也不幸中招,在超市买东西,尽量选择后排的商品,理所当然地认为后面的“干净”;担心孩子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也患上了“细菌恐惧症”......再比如榜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攀比之心。我们人类想要其他人想要的,而且其他人的需求表现得越明显,我们就越想要他们拥有的东西,马丁•林斯特龙称之为“有样学样”。最典型的产品就是奢侈品以及时下非常时髦的旅游。
童书
1、《天啊,这本书没有名字》
![]() |
内容简介:
主人公们从书里跑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想要听故事。他们约好了一起去找写书的,想请他讲个故事,不过他们从书里跑出来这件事,可让写书的有点不高兴呢!听说,写书的人还需要你的帮忙!没错,就是你,亲爱的读者朋友,快快打开这本书,看看一个好故事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和杜莱一起在神奇的时空中遨游吧!
书评节选:
书中的画风跟我的宝宝画风竟是那么相似,不修边幅,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简直可以融为一体。我突然体会到了,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名字,因为你可以给这本书起任何的名字!这本绘本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它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在家长与孩子共读或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发展出诸多不同的主题感应与线索脉络,真是令人吃惊!
2、《3D镜面绘本:不可思议的彩虹》
![]() |
内容简介:
简单的彩虹线条配上镜面纸,制造出连大人都会忍不住惊呼一声“哇!”的奇妙3D效果,同时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沉醉在不可思议的3D视觉中。
书评节选:
简单的美术风格里包含着新奇的科学元素——由镜面反射产生的3D虚拟场景面焦散效果的绘制方法,属于真实感3D虚拟场景绘制技术领域,这种科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体现出视觉张力与空间在平面视觉艺术中独特的视觉魅力,带给孩子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绝对称得上是2016年秋天最令人惊喜的绘本作品。
3、《飞鸟记》
![]()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畅销百年的经典之作,与法布尔的《昆虫记》齐名。其之所以能够流芳至今,全是因为其文字与画作的出类拔萃。
书评节选:
卢梭在《一个孤独的漫步者的遐想》里说过:“观察者的心灵越是敏感,在与自然的壮丽伟大和谐交融时,就会有越强烈的狂喜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时刻,他的感知就会被一种深深的和快乐的出神所笼罩,在一中极乐的自我消解状态里失去自我,沉溺于美的秩序的广阔空间里,并在其中感受到他与自然美浑然一体了。所有个人的目的全都离他而遁去,他看到和感到的不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万物的整体。”在这一册书中,作者以其超越世俗的伟大胸怀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天人合一、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画卷,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在大自然中所应处的位置,用极富自然趣味的文字载体十分自然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