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 第四届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
![]() |
“蜕变” 第四届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
VIP预览和招待酒会|VIP Preview and Reception
2016年8月26日 19:00-21:00
19:00-21:00 August 26,2016
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 Manet Art Museum
开幕仪式|Opening Ceremony
2016年8月27日 18:00-21:00
18:00-21:00 August 27,2016
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创意园 南皋路129号 The No.3 Plastic Cultural Park
新闻发布会|Press Conference
2016年 8月27日 16:00-17:00
16:00-17:00 August 27,2016
798艺术区太和艺术空间 TaiHe Art Gallery
展期|DURATION
2016年8月27日——2016年10月15日
August27,2016——October 15, 2016
地点|ADDRESS
北京塑料三厂内 南皋路129号 The No.3Plastic Cultural Park, Beijing
北京798 太和艺术空间 TaiHe Art Gallery
北京马奈草地美术馆 Manet Art Museum
场馆开放时间|TIME
周二——周日(10:00-17:00)
Tuesday-Sunday(10:00-17:00)
而艺术家,相比于其他人而言,总是在寻找一些不寻常与独特的东西,其中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一些或者所有事物。因此,蜕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从内部到外部“超越”的改变,并且能够打开一扇通往增加人性、思想、幻想以及现实丰富性世界的大门。我们相信艺术是变革的创造者,是一种能够证明人类知道如何将过去推进的方法。
——第四届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主策展人 桑德·奥兰迪 (意大利) ”
2016年8月27日,第四届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北京塑料三厂文化园和马奈草地三大展场再度开展。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从2012年开始,每年在意大利和中国循环开展,是中意两个最古老文化的最前沿创作成果的互动,之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
本届展览以“蜕变”为主题,由北京在3画廊、太和艺术空间、马奈草地美术馆三大展馆共同承办。展馆横跨北京城东西部,由风格迥异的七个展览空间构成,总面积约为3000多平米。
在文明冲突日益尖锐的当下,90多位中意杰出艺术家的聚集一堂,包括意大利著名艺术家Piero Glardi (皮耶罗·基拉尔蒂),Lucio Pozzi(路琪欧·波齐),Marco Bolognesi (马克·波洛尼耶斯)Andrea Chiesi(安德烈·齐耶斯)Franco Mazzucchelli(弗朗哥·马祖基耶利),中国著名艺术家何云昌、原弓、李占洋、叶永青、史金凇、俞心樵、杨纳等,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持续关注艺术史的推进,以及艺术与社会、政治、人类关系的话题……我们可以在这里倾听两种古老文明的前沿对话,“蜕变,是人类对推进过去和把握未来的期望,我们把这种期望厚托于艺术家们“本届主策展人王景義先生说,“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所有辩论和探讨,这便是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价值和意义所在,也必将是其声望建立的基础所在。”意方策展人桑德罗对这届双年展的期望则是“ 我们相信艺术是变革的创造者,是一种能够证明人类知道如何向未来推进的方法。”
本届双年展的组织者还将发起由欧洲几家核心美术馆馆长或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中西美术馆馆长论坛”,就“私人美术馆基本结构”议题进行讨论。已经确认的有达利基金会、普拉多美术馆、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等五家核心艺术机构的主要管理者或策展人将参加此次论坛。对于美术馆馆长论坛的主题,艺委会主席棉布女士称:“艺术家的工作关乎文明,创造文明、发展文明、资助推动文明都是伟大不可磨灭的功绩,要知道正如一百多年前,在双年展的发源地威尼斯,没有地区开明商人和贵族的赞助和支持,就没有延续至今的享誉世界的宏大盛会。但愿我们今天“中意当代艺术双年展”所有同仁的努力也不负苦心。”
从本届开始,中意双年展将进入全面的市场化运作。“艺术史就是艺术市场史,为优秀作品叫卖,是任何艺术机构应该感到骄傲的事情。”双年展组委会中方运营总监季晓枫先生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与市场合作的态度,“学术主导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意双年展当中来,则必须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届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中国——
叶永青 何云昌 杨纳 朱小地 王恩来 李占洋 史金淞 俞心樵 陈文令 魏立刚 原弓 雎安奇 可煌 计文于&朱卫兵 吕鹏 金沙 田晓磊 戴陈连 吴梦诗 韩五洲 孟煌 张朝晖 林菁菁 枫翎 邱飞 李芃澎 尹昌志 熊言钧 夏天 刘夷 刘力宁 沈奇 张越 周长勇 黄河 孟瑾&方二 任宏伟 张海鹰 陈丹阳 吴思骏 栾佳齐 李海光&张云峰 沈凌昊 梁半 刘骐鸣 李真 洛本天津 杨佳奇 黄鹤 华庆 杨千 任戎 吕美 王瑞林 樊洲 何勇君 侯珊瑚 贾西贝娃 刘邓 瞿倩梅
——意大利——
Alessandro Cardinale(亚力山德罗·卡尔蒂纳莱)
Alessandro Zannier (亚历山德罗·扎尼尔)
Andrea Chiesi(安德烈·奇耶斯)
Andrea Raluca(安德烈·拉鲁卡·阿尔黛阿)
Bepi Ghiotti(拜比·奇欧蒂)
Bonetti Beppe(博內蒂·贝佩)
Carlo Bonfa(卡罗·波法)
Cristina Gori(克里斯蒂娜·歌丽)
Dario Neira(达里奥·奈伊拉)
Diego Scroppo(迭戈·斯科罗博)
Dulio Forte(杜伊利奥)
Eros Bonamini(埃罗斯·博纳米尼)
Fabrizio plessi(法布里齐奥·普勒斯)
Federica gonelli(费德莉卡·歌奈丽)
Federico Pari(s费德里科·帕里斯)
Franco Mazzuccheli(弗朗哥·马祖基耶利)
Gianfranco Gentile(吉安弗朗哥·真蒂莱)
Lorenzo Piemonti(洛伦佐·皮耶蒙蒂)
Lucio Pozzi(路琪奥·波齐)
Marco Bertin ( 马可·拜尔汀)
Marco Bolognesi(马可·波罗尼耶斯)
Marco Gradi(马可·加尔蒂)
Marica Moro(玛莉·卡莫罗)
Matteo Mezzadri(马代奥·梅扎德利)
MichelangeloI PistolettoI(米开朗琪罗·皮斯多莱多)
Nino Mustica(尼诺·慕斯迪卡)
Paola Rizzi(保拉·里奇)
pepe perone(佩佩·佩罗涅)
Piro Gilardi(皮耶罗·基拉尔蒂)
piero mottola(皮耶罗·莫多拉)
Quber( 邱贝儿)
Rossella Pezzino(罗塞拉·佩奇诺·德·杰罗尼莫)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