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爱(二)
—I have found it.
—What?
—Eternity. It is the sea mingled with the sun...
他们相遇的时候,兰波是个气宇轩昂的翩翩少年,眼角眉梢里,有些许不易察觉的魅惑。那样俊美的面庞,那样清澈天真却又任性傲慢的眼神,那样歇斯底里的爱欲。那时的魏尔伦,却是个开始有些发福谢顶的已婚老男人,暴罹乖张。
江郎才尽的诗人魏尔伦,遇见天赋凛异的少年兰波,他感到体内有某种东西再度被唤醒。他迷恋上兰波的才华,兰波热烈的生命力,兰波纯净而略带残酷的霸气。他为兰波的颠覆大胆所折服——“莫非,眼前的这个男孩,真的掌握着重塑心灵的魔法?”
而兰波,就像一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兽,正歇斯底里地挥霍着自己的情感与才华。他傲慢无礼,肆无忌惮的嘲笑世俗与身边无聊的绅士诗人,幻想凭借自己天才的力量再造一个现实。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所谓爱的存在,只有肮脏,虚伪,懦弱。人与人之间,不过各取所需。兰波说,“我最害怕的事情,是变成他们中的一个。”
面对兰波,魏尔伦是自卑的。他像那个时侯法国其他的任何一个诗人,虚伪安逸,在肉欲与物欲的放纵中麻痹沉沦。那时的法国诗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魏尔伦自己也曾预言,“兰波的出现,将是本世纪诗歌最重要的一场革命。”兰波天马行空的才华与独树一帜的审美,幻化成一支凌厉无双的利刃,刺破传统的藩篱,独步高蹈,无人可及。所谓的现代诗,正由此发端。“to be everyone”是他的追求,饱尝各种纠缠的情感,才能帮他创作出最好的诗歌。于是他的人生注定要在极限里挣扎。然而他始终坚信:新的世界,会在习惯的麻木中翻涌浮动,并最终浮现。
“我爱你。”魏尔伦说着,一边充满暧昧的望着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翩翩美男。对这个调情老手而言原本无足轻重的三个字,却被单纯的兰波当了真。“好,那你把手放到桌上,掌心向上。”魏尔伦照做,于是兰波拿起刀,狠狠扎下……“对我而言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法忍受的东西。”他的宗旨便是,拒绝浪漫,拒绝修饰与情感,直击现实,直击要害。“I decide to be a genius, regenerate the future.”他像个倔强的斗士,固执地向现实开战,是魏尔伦的爱让他无法继续冷酷地战斗,于是他不可抑制的沉入这段爱情——存在与被需要,那是人性最根本的渴望。
兰波是爱魏伦的,隐忍而深刻的爱着,以不同常人的方式。爱得深刻,于是痛苦,爱的单纯,于是无法启齿。当兰波在码头哭丧着脸看着渐渐离去的魏尔伦时,透过镜头中那张撕心裂肺的脸,似乎能触摸到他心底那一泓触目惊心的绝望。魏尔伦曾经不止一次对着他说过我爱你,没有你我将活不下去,却只是更加显示出他的自私与无能。与此相比,兰波爱的真切,爱的纯粹,爱的毫无心机。他是那样的单纯骄傲,在魏尔伦无休止的表白面前,他只能笨拙的表达自己:“你知道我是喜欢你的。”当魏伦向他开枪时,他几近痛死过去。“你为什么没有命中?”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魏尔伦出狱后。兰波问他,现在有一个选择,你是要我的灵魂,还是身体?依然是他一贯心不在焉,残酷且自以为是的语气。于是魏尔伦说,你的身体。他以为他说出了兰波想要听到的答案,他以为兰波从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灵魂与所谓的不朽忠贞。于是兰波最后的信仰随之崩塌,此时的兰波依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因为你没有命中”。他的心最终死了,死在魏伦自私的爱中。兰波于是起身决绝地流浪。他孤身去往最荒芜的非洲腹地,似乎只有在那里,通过帮助最穷苦的人,他才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被需要的温暖与满足感,才能逃避面对孤独的内心。直到病入膏肓,一条腿被切除,他依然心心念念那里的人们——“我必须回到阳光下去。”即使拖着残疾的病体,他依然不肯停下脚步。
无论是波西之于王尔德,还是兰波之余魏尔伦;无不是体现出人性对美与爱的渴望与追求;“生命用幻影欺骗我们,我们追求欢乐,却只换来苦涩绝望。在生命的列车上,我们以沉重之心亲吻那难求的一缕温暖。”在这里,爱早已超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藩篱,闪现出愈加动人的美。在他们勇敢而无畏的追求中,世人用性别构建的狭隘界限,已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What?
—Eternity. It is the sea mingled with the sun...
他们相遇的时候,兰波是个气宇轩昂的翩翩少年,眼角眉梢里,有些许不易察觉的魅惑。那样俊美的面庞,那样清澈天真却又任性傲慢的眼神,那样歇斯底里的爱欲。那时的魏尔伦,却是个开始有些发福谢顶的已婚老男人,暴罹乖张。
江郎才尽的诗人魏尔伦,遇见天赋凛异的少年兰波,他感到体内有某种东西再度被唤醒。他迷恋上兰波的才华,兰波热烈的生命力,兰波纯净而略带残酷的霸气。他为兰波的颠覆大胆所折服——“莫非,眼前的这个男孩,真的掌握着重塑心灵的魔法?”
而兰波,就像一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兽,正歇斯底里地挥霍着自己的情感与才华。他傲慢无礼,肆无忌惮的嘲笑世俗与身边无聊的绅士诗人,幻想凭借自己天才的力量再造一个现实。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所谓爱的存在,只有肮脏,虚伪,懦弱。人与人之间,不过各取所需。兰波说,“我最害怕的事情,是变成他们中的一个。”
面对兰波,魏尔伦是自卑的。他像那个时侯法国其他的任何一个诗人,虚伪安逸,在肉欲与物欲的放纵中麻痹沉沦。那时的法国诗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魏尔伦自己也曾预言,“兰波的出现,将是本世纪诗歌最重要的一场革命。”兰波天马行空的才华与独树一帜的审美,幻化成一支凌厉无双的利刃,刺破传统的藩篱,独步高蹈,无人可及。所谓的现代诗,正由此发端。“to be everyone”是他的追求,饱尝各种纠缠的情感,才能帮他创作出最好的诗歌。于是他的人生注定要在极限里挣扎。然而他始终坚信:新的世界,会在习惯的麻木中翻涌浮动,并最终浮现。
“我爱你。”魏尔伦说着,一边充满暧昧的望着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翩翩美男。对这个调情老手而言原本无足轻重的三个字,却被单纯的兰波当了真。“好,那你把手放到桌上,掌心向上。”魏尔伦照做,于是兰波拿起刀,狠狠扎下……“对我而言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法忍受的东西。”他的宗旨便是,拒绝浪漫,拒绝修饰与情感,直击现实,直击要害。“I decide to be a genius, regenerate the future.”他像个倔强的斗士,固执地向现实开战,是魏尔伦的爱让他无法继续冷酷地战斗,于是他不可抑制的沉入这段爱情——存在与被需要,那是人性最根本的渴望。
兰波是爱魏伦的,隐忍而深刻的爱着,以不同常人的方式。爱得深刻,于是痛苦,爱的单纯,于是无法启齿。当兰波在码头哭丧着脸看着渐渐离去的魏尔伦时,透过镜头中那张撕心裂肺的脸,似乎能触摸到他心底那一泓触目惊心的绝望。魏尔伦曾经不止一次对着他说过我爱你,没有你我将活不下去,却只是更加显示出他的自私与无能。与此相比,兰波爱的真切,爱的纯粹,爱的毫无心机。他是那样的单纯骄傲,在魏尔伦无休止的表白面前,他只能笨拙的表达自己:“你知道我是喜欢你的。”当魏伦向他开枪时,他几近痛死过去。“你为什么没有命中?”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魏尔伦出狱后。兰波问他,现在有一个选择,你是要我的灵魂,还是身体?依然是他一贯心不在焉,残酷且自以为是的语气。于是魏尔伦说,你的身体。他以为他说出了兰波想要听到的答案,他以为兰波从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灵魂与所谓的不朽忠贞。于是兰波最后的信仰随之崩塌,此时的兰波依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因为你没有命中”。他的心最终死了,死在魏伦自私的爱中。兰波于是起身决绝地流浪。他孤身去往最荒芜的非洲腹地,似乎只有在那里,通过帮助最穷苦的人,他才能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被需要的温暖与满足感,才能逃避面对孤独的内心。直到病入膏肓,一条腿被切除,他依然心心念念那里的人们——“我必须回到阳光下去。”即使拖着残疾的病体,他依然不肯停下脚步。
无论是波西之于王尔德,还是兰波之余魏尔伦;无不是体现出人性对美与爱的渴望与追求;“生命用幻影欺骗我们,我们追求欢乐,却只换来苦涩绝望。在生命的列车上,我们以沉重之心亲吻那难求的一缕温暖。”在这里,爱早已超出了根深蒂固的传统藩篱,闪现出愈加动人的美。在他们勇敢而无畏的追求中,世人用性别构建的狭隘界限,已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