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一百年
这是季羡林先生发表于各个时期的随笔散文,由先生晚年集结,作为自己一生的写照。季羡林先生在清华西语系读书时,旁听了陈寅恪先生的"六祖坛经",就此埋下了佛学研究的种子,陈寅恪先生抽丝剥茧的考证方法令其受益一生。后在德国做了十年梵文和土火罗文的研究,当时国内抗战,欧洲二次世界大战,季先生天天忍饥挨饿,守在资料室图书馆潜心研究,最终学成归国,成为北大最年轻的系主任。季先生将他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传授给中国学生,他自己在文革时期,偷偷翻译«罗摩衍那»,为了韵脚整齐,茶饭不思,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令人敬佩。自八十年代初期,季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加倍的工作,发表了很多关于佛学和中印交流的著作,还写了一部中国的糖史。季先生为了查阅资料,七八十岁每天步行往返五公里去图书馆查资料,这种治学精神怎不值得后辈学习?这本书是一位勤奋正直的老人讲述自己一生的过往,不见过分的夸耀,不见艰深的道理,反而是春风化雨一般告诉你做人的义理,做一个正直勤奋的人,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 |
![]() |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