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八大胡同,赛金花故居
周六是个好天气,风和日晒,万里晴空。
很激动按着手机导航一直沿着一条长而窄的胡同穿梭,走了很久都没到,我跟万顺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我们在北京走的最有特色最长的胡同了!(后面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难怪)
活动选在了赛金花的清吟小班隔壁的一家咖啡馆里,多么好的绝佳场地啊!这次的主讲人是张金起老师。老师中分头,底层白发上层黑,甚是型男范儿,换身行头简直可以当平面模特,要说是著名历史学家我可能真不会信。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张老师,可这是太厉害的人物了。好了,我赶紧趁着记忆还在讲讲昨天的收获吧。
老师讲妓院文化之前先讲了几个胡同的名字趣闻。比如有一条胡同叫王广福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后来一翻清朝地图发现叫王寡妇斜街,这王寡妇在这胡同开过一家旅馆。后来嫌难听,改成了不知所云的棕树斜街。还有珠市口,以前是杀猪卖猪的,猪改为珠。还有留学街,本在想是这条街大家都出去留学了吗?后来一查原来是牛血街,杀牛的。
好了,言归正传讲正题。
首先,北京历史上的红灯区在今天的西城区元代砖塔胡同一代(地铁西四站),还有东城区明代的演乐胡同。清代开始在八大胡同及天桥地区等周边。
1.妓院分为四等。一等的叫“清吟小班”,只卖艺不卖身。在这里面的姑娘个个有颜有才有个性,那可都是全国鼎鼎大名的名妓。客人们想留宿或者带走姑娘那可是万万不行的,或者说难上加难。当时的官员一个月300,而拉车夫拼死拼活拉一天车只能赚8块。而在清吟小班,吃盘瓜子就得100,想约着见姑娘,第二天再花100吃盘瓜子才能见到,而且不是客人单方面约出去,必须这里头的姑娘看上他才行。老师说,基本这里头的都是南方女孩了,她们长得清秀,又能歌善舞,男人领出去甭提多有面儿。当时可不稀罕谁领一北方姑娘!
2.二等妓院叫“茶室“”。这里消费稍微便宜一点,姑娘们倒也不差太多,只不过名气和才气就比不过一等了。茶室,顾名思义,客人们来这儿喝喝茶泡泡妞,也不错。
3.三等妓院叫“下处”,综合实力更低一点。
4.四等妓院有点意思,也叫“暗门子”。都是一些年老色衰或者压根年轻时期颜值也低的老女人们,而他们的服务对象差不多都是在天桥干活的苦力和车夫,她们服务价钱便宜,可以说低等人对低等人,不禁让人感慨社会的分层阶级。
最后,这些妓女们的工作场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等清吟小班的女子可能色衰年岁渐长以后就转到了二等,再或不同的妓院可能互相买卖这些妓女,所以流通性比较大。
妓女这个职业在清朝乃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不待见受歧视。张老师说他翻看文献的时候,清朝的人口调查表显示,父亲职业一栏可能写着是做生意的老板,母亲一栏写着替别人洗衣服,而女儿这一栏就会直接写着妓女。完全没有任何遮掩与伪装,大方写着自己的工作。
其实,这不就是社会本应该如此的样子吗?妓女这一行从有了人类社会文明以来,就一直没法消失。可以这么说,只要这个世界上有男人,妓女这一行就永远存在,就像世界上只要有人,饭店就遍地开花一样。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早就告诉我们了嘛。所以,100年的古人思想都比我们开明,我们自称为现代人瞧不起古人这可真不对,到底是谁的思想变愚痴了?
张老师还讲到刘半农在《赛金花本事》中对她的评价:“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这个评价很有意思总结的也很到位。
通过讲妓院文化老师讲到要呼吁保护我们的古建筑。一个是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另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明,都应该被尊重被保护。英国人有句谚语,“保护祖母留下的一个汤勺”,而我们国家却在哗哗哗的拆掉昔日的遗留下来的珍宝。
老师的大爱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师的博学也让我由衷敬佩。最后老师还推荐了几本好书:《日下旧闻考》、《帝京景物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名胜古迹词典》。
对了,还推荐了一部好电影《城南旧事》,故事就发生在这八大胡同,也是作家林海音的半自传。今天刚看完,真是好看啊!
很激动按着手机导航一直沿着一条长而窄的胡同穿梭,走了很久都没到,我跟万顺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我们在北京走的最有特色最长的胡同了!(后面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难怪)
活动选在了赛金花的清吟小班隔壁的一家咖啡馆里,多么好的绝佳场地啊!这次的主讲人是张金起老师。老师中分头,底层白发上层黑,甚是型男范儿,换身行头简直可以当平面模特,要说是著名历史学家我可能真不会信。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张老师,可这是太厉害的人物了。好了,我赶紧趁着记忆还在讲讲昨天的收获吧。
老师讲妓院文化之前先讲了几个胡同的名字趣闻。比如有一条胡同叫王广福斜街,现在叫棕树斜街。后来一翻清朝地图发现叫王寡妇斜街,这王寡妇在这胡同开过一家旅馆。后来嫌难听,改成了不知所云的棕树斜街。还有珠市口,以前是杀猪卖猪的,猪改为珠。还有留学街,本在想是这条街大家都出去留学了吗?后来一查原来是牛血街,杀牛的。
好了,言归正传讲正题。
首先,北京历史上的红灯区在今天的西城区元代砖塔胡同一代(地铁西四站),还有东城区明代的演乐胡同。清代开始在八大胡同及天桥地区等周边。
1.妓院分为四等。一等的叫“清吟小班”,只卖艺不卖身。在这里面的姑娘个个有颜有才有个性,那可都是全国鼎鼎大名的名妓。客人们想留宿或者带走姑娘那可是万万不行的,或者说难上加难。当时的官员一个月300,而拉车夫拼死拼活拉一天车只能赚8块。而在清吟小班,吃盘瓜子就得100,想约着见姑娘,第二天再花100吃盘瓜子才能见到,而且不是客人单方面约出去,必须这里头的姑娘看上他才行。老师说,基本这里头的都是南方女孩了,她们长得清秀,又能歌善舞,男人领出去甭提多有面儿。当时可不稀罕谁领一北方姑娘!
2.二等妓院叫“茶室“”。这里消费稍微便宜一点,姑娘们倒也不差太多,只不过名气和才气就比不过一等了。茶室,顾名思义,客人们来这儿喝喝茶泡泡妞,也不错。
3.三等妓院叫“下处”,综合实力更低一点。
4.四等妓院有点意思,也叫“暗门子”。都是一些年老色衰或者压根年轻时期颜值也低的老女人们,而他们的服务对象差不多都是在天桥干活的苦力和车夫,她们服务价钱便宜,可以说低等人对低等人,不禁让人感慨社会的分层阶级。
最后,这些妓女们的工作场所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等清吟小班的女子可能色衰年岁渐长以后就转到了二等,再或不同的妓院可能互相买卖这些妓女,所以流通性比较大。
妓女这个职业在清朝乃可不像我们现在这么不待见受歧视。张老师说他翻看文献的时候,清朝的人口调查表显示,父亲职业一栏可能写着是做生意的老板,母亲一栏写着替别人洗衣服,而女儿这一栏就会直接写着妓女。完全没有任何遮掩与伪装,大方写着自己的工作。
其实,这不就是社会本应该如此的样子吗?妓女这一行从有了人类社会文明以来,就一直没法消失。可以这么说,只要这个世界上有男人,妓女这一行就永远存在,就像世界上只要有人,饭店就遍地开花一样。孔子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早就告诉我们了嘛。所以,100年的古人思想都比我们开明,我们自称为现代人瞧不起古人这可真不对,到底是谁的思想变愚痴了?
张老师还讲到刘半农在《赛金花本事》中对她的评价:“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 这个评价很有意思总结的也很到位。
通过讲妓院文化老师讲到要呼吁保护我们的古建筑。一个是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另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是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文明,都应该被尊重被保护。英国人有句谚语,“保护祖母留下的一个汤勺”,而我们国家却在哗哗哗的拆掉昔日的遗留下来的珍宝。
老师的大爱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老师的博学也让我由衷敬佩。最后老师还推荐了几本好书:《日下旧闻考》、《帝京景物略》、《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名胜古迹词典》。
对了,还推荐了一部好电影《城南旧事》,故事就发生在这八大胡同,也是作家林海音的半自传。今天刚看完,真是好看啊!
![]() |
![]() |
![]() |
![]() |
![]() |
-
🌟 What if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8 10: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