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orah Abrahams:动力人际治疗的发展及其理论观点概览-学习笔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A2MjQ5Mw==&mid=2651422152&idx=1&sn=25664b792a33702a161bc9c779f1771a&scene=23&srcid=0828kVQMwSUZZ1olL3cwRwMO#rd
动力人际治疗DIT,是2009年出现的新疗法。是短程的结构化的框架下使用精神分析,即保持分析的态度,但结构化的围绕一个焦点解决问题,而非漫无边际地做自由联想。在治疗初期与病人谈妥,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间。
DIT主要是从人际方面解决人际问题。对于病人有严格的挑选,人际问题,有心智化能力。
人际问题分两部分,一是内心人际关系,二是现实人际关系。都需要关注,DIT关注的是当下的人际关系。
病人只说症状,不说人际,治疗师要越过症状,找到人际问题的模式,把症状与人际做一个连接,然后让病人理解自己的反映模式,心智化。
这里用到的有客体关系、人际精神分析、心智化、依恋理论。
例:
一个男人很小心眼,总怀疑他老婆,所以与老婆的关系很纠结,求诊。
症状:他总怀疑老婆,与老婆关系不好。
人际模式:他与别人的关系也很紧张,总觉得别人讨厌自己,所以他会带着不舒服的感受与“讨厌”他的人去交往,总是被证实别人真的很讨厌自己。
人际模式的来源:他是一个要求很多的婴儿,他总是要求母亲,母亲受不了会拒绝他。他在情感上觉得很恐惧,感觉他的要求没人理。所以他会觉得自己特别讨人厌,自我感受非常不好。
——他会觉得别人都会讨厌他。所以对于别人的一点点怠慢或者完全无意的行为都会刺激他。
所以老婆怎么着,都会惹着他,所以与老婆关系不好。
情感情绪:很容易进入焦虑、抑郁频道。
当治疗师帮他分析出人际模式,他理解了自己的模式,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看自己。
心智化定义:一种想象层面的关于别人和自己的一个心理活动的形式,也就是说我们有意识的心理状态,来感知和解释人类的行为。
每个人能够从外部看我们自己,也可以从别人的内部去看别人。
来访者的心智化崩塌:他感觉自己完全没有价值,谁也帮不了他,是不能从外部看自己。
治疗师的心智化崩塌:听不懂来访者在说什么,不能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理解他。这时是工作的契机。
动力人际治疗DIT,是2009年出现的新疗法。是短程的结构化的框架下使用精神分析,即保持分析的态度,但结构化的围绕一个焦点解决问题,而非漫无边际地做自由联想。在治疗初期与病人谈妥,该解决什么问题,需要多长时间。
DIT主要是从人际方面解决人际问题。对于病人有严格的挑选,人际问题,有心智化能力。
人际问题分两部分,一是内心人际关系,二是现实人际关系。都需要关注,DIT关注的是当下的人际关系。
病人只说症状,不说人际,治疗师要越过症状,找到人际问题的模式,把症状与人际做一个连接,然后让病人理解自己的反映模式,心智化。
这里用到的有客体关系、人际精神分析、心智化、依恋理论。
例:
一个男人很小心眼,总怀疑他老婆,所以与老婆的关系很纠结,求诊。
症状:他总怀疑老婆,与老婆关系不好。
人际模式:他与别人的关系也很紧张,总觉得别人讨厌自己,所以他会带着不舒服的感受与“讨厌”他的人去交往,总是被证实别人真的很讨厌自己。
人际模式的来源:他是一个要求很多的婴儿,他总是要求母亲,母亲受不了会拒绝他。他在情感上觉得很恐惧,感觉他的要求没人理。所以他会觉得自己特别讨人厌,自我感受非常不好。
——他会觉得别人都会讨厌他。所以对于别人的一点点怠慢或者完全无意的行为都会刺激他。
所以老婆怎么着,都会惹着他,所以与老婆关系不好。
情感情绪:很容易进入焦虑、抑郁频道。
当治疗师帮他分析出人际模式,他理解了自己的模式,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视角看自己。
心智化定义:一种想象层面的关于别人和自己的一个心理活动的形式,也就是说我们有意识的心理状态,来感知和解释人类的行为。
每个人能够从外部看我们自己,也可以从别人的内部去看别人。
来访者的心智化崩塌:他感觉自己完全没有价值,谁也帮不了他,是不能从外部看自己。
治疗师的心智化崩塌:听不懂来访者在说什么,不能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理解他。这时是工作的契机。
-
矩阵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17 1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