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避免的冲突——舒伯特奏鸣曲D959第二乐章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是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舒伯特处于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相交接的年代,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创作生涯短暂,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名作。他创作的1000多件作品,有600多首歌曲,因此被誉为“歌曲之王”。
这一期我们所欣赏的这首作品是一个复三部曲式。曲子开头是一段十分优美,伤感的旋律,旋律部一大鲜明的特点是长音和紧跟后面的切分音,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好像是在描绘寒冷的雪地里踉跄行走的无助的流浪者,,表现出来了作者心中的无助。左手船歌形式的节奏,渲染出了悲伤的情愫,仿佛作者的内心如小船一般摇摆不安。
第二乐段前面的旋律与第一乐段相同,但是因为左手伴奏的变化,使得调性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第26小节之后提前结束了本应该重复的主题,这样避免了在听觉上产生冗长乏味的感觉。总之,在这一乐段中,旋律十分的优美。但却一直笼罩在一种阴沉,压抑的气氛中。从第33小节开始,是主题的重复,采用八度来突出,使开头要表达的感情加强,更凸显了作者心中的孤独无助。
从第69小节开始进入了乐曲的中段,开始变得不安,好像平静的湖面出现波动,而且这种波动越发剧烈。这一段采用了颤音,半音阶跑动,八度震音等手法。音乐的不安情绪持续加重,到后来转变为了一种近乎疯狂与绝望的状态,仿佛是作者的变体鳞伤的魂魄再向苍天控诉。
从第109小节开始,在颤音,半音阶快速跑动,八度震音的齐上阵下,让音乐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狂乱无序,好像是宇宙太初时刻的混沌。作者的内心此时可谓是百感交集,心中有无数的情感交错碰撞,却又无法得到任何答案。
从159小节开始了曲子的再现。主旋律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将其转变为中声部,低声部和高声部为伴奏。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惶恐,无助,与不安最终并没有得到解决,高声部的空灵般的伴奏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好似作者此时已经麻木的躯体,踩在地上,却没有一点知觉。我们注意到,在185小节地方,曲子又出现了一丝波动,好似用尽最后一口气在抗争,然而紧接着的是左手在低声部的下行音阶,将音乐拖入无尽的深渊......
微信扫码关注
![]() |
这一期我们所欣赏的这首作品是一个复三部曲式。曲子开头是一段十分优美,伤感的旋律,旋律部一大鲜明的特点是长音和紧跟后面的切分音,给人一种跌跌撞撞的感觉,好像是在描绘寒冷的雪地里踉跄行走的无助的流浪者,,表现出来了作者心中的无助。左手船歌形式的节奏,渲染出了悲伤的情愫,仿佛作者的内心如小船一般摇摆不安。
第二乐段前面的旋律与第一乐段相同,但是因为左手伴奏的变化,使得调性发生了改变。而且在第26小节之后提前结束了本应该重复的主题,这样避免了在听觉上产生冗长乏味的感觉。总之,在这一乐段中,旋律十分的优美。但却一直笼罩在一种阴沉,压抑的气氛中。从第33小节开始,是主题的重复,采用八度来突出,使开头要表达的感情加强,更凸显了作者心中的孤独无助。
从第69小节开始进入了乐曲的中段,开始变得不安,好像平静的湖面出现波动,而且这种波动越发剧烈。这一段采用了颤音,半音阶跑动,八度震音等手法。音乐的不安情绪持续加重,到后来转变为了一种近乎疯狂与绝望的状态,仿佛是作者的变体鳞伤的魂魄再向苍天控诉。
![]() |
从第109小节开始,在颤音,半音阶快速跑动,八度震音的齐上阵下,让音乐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狂乱无序,好像是宇宙太初时刻的混沌。作者的内心此时可谓是百感交集,心中有无数的情感交错碰撞,却又无法得到任何答案。
从159小节开始了曲子的再现。主旋律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将其转变为中声部,低声部和高声部为伴奏。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惶恐,无助,与不安最终并没有得到解决,高声部的空灵般的伴奏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好似作者此时已经麻木的躯体,踩在地上,却没有一点知觉。我们注意到,在185小节地方,曲子又出现了一丝波动,好似用尽最后一口气在抗争,然而紧接着的是左手在低声部的下行音阶,将音乐拖入无尽的深渊......
微信扫码关注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