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起源
哺乳动物的典型模式包括定期爆发性狂热,这种行为优先于其他所有行为。每次排卵后,所有非人类的雌性动物都会进入发情期或“狂热期”。这一时期性活动非常集中而且强烈,甚至可能会中断照顾幼小动物以及其他所有活动。这种性吸引能够确保哺乳动物的有效繁殖,它们的后代一般成熟比较快,但是灵长目动物不是这样的。如果灵长目群体中的所有雌性大致每个月都有三四天的性狂热,那么它们孤弱的婴儿就会死于营养不良或者被食肉动物吃掉。自然选择的结果使得猴子和类人猿的行为模式发生了一些调整,在妊娠后期和哺乳的早期性狂热停止。人类是唯一一种发情期完全消失的动物。这一发展可能发生在一百万年前,是伴随着直立人的出现而开始的。一种新的繁殖过程建立起来了。发情期从此消失,正如同大型犬齿随着人类习惯性使用工具和武器而慢慢退化一样。
这个物种的女性在成熟期几乎随时都可以接受性活动。这种性反应的扩展同时也扩展了她对男性的吸引力,而女性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扩展的,或者不如说是持续的刺激,有助于把男性更紧密、更安全的与母亲和孩子系在一起。在非人类的灵长目动物中,发情期无法抵抗的性驱力是个体根本无法控制的。性驱力的存在与否完全取决于性激素分泌的自动开始和结束,这完全受生物学调控。这种情况下,猴子和类人猿,可能还有早期的原始人的性行为可能并非个人行为,而是相当机械的。发情期消失以后,性冲动就受到了自觉地控制,就可能选择性交的时间和地点,并且可能去选择个人喜欢的配偶。这种个人喜好可能是生物有机体的历史中首次出现,是的男女关系更加长久。这就是爱的历史的开始——至少是我们人类所理解的爱。
《心灵考古》 乔治·弗兰克尔
真是很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