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VOL.14 90后打工诗人变身公司CEO
导语:
91年出生的毛志刚,高一辍学来深打工,做过理发师、小区保安,后来出版小说,加入作协,成为诗人,上过《开讲啦》,接着自己创业,成为公司CEO。堪称逆袭的人生,在与同龄人不一样的进程里,完成了三次身份的转变。
文/张子怡 图/吴钢烁 毛志刚
刚见到毛志刚时,他戴着黑色墨镜,身着亚麻白色T恤,黑色休闲裤,两只手上各戴着佛珠,脖子里戴着佛牌。
“我不是没有梦想”
毛志刚回忆起小学与初中的生活,更多的是因为成绩不好,使得自己作文不受重视的苦闷。
“我经常写一些诗,然后写作文很快,但大家没有发现我的文学才华。很多作文好的人上台去朗诵,可能因为他们的文章符合那些条条框框,但我不行。”毛志刚说,“我想用文学改变什么,但是这些老师不知道。”
初中有一年的教师节,当时毛志刚的老师叫每个同学都发言,毛志刚感觉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表达对老师的感受。
“我就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比如老师啊,指引我们前行,是我们指路的明灯,这样的比喻,就是很有文采的那种。站起来读完之后,那个掌声啊。那是我第一次被鼓励,就觉得充满了信心,当时老师就说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作家。”
那一次之后,毛志刚更加沉迷于文学世界。
毛志刚高一时偏科更加严重,厌烦考试,又觉得自己考上大学无望。他喜欢韩寒,觉得韩寒的经历似乎就是自己应该走的路,于是决定辍学在家写作。
毛志刚的辍学同龄人不理解,但是他不断强调,他的老师包括校长都说他是个天才,这让他有信心有理由坚持下去。
母亲认为儿子是在做梦,安排他到在深圳开发廊的舅舅家,让他学习理发技术。母亲觉得写作饭都吃不起,老婆更是讨不到,不如好好工作稳妥地生活。
“当时我不想学习理发,我退学是想把作品完成,我不是没有梦想。”
辞去了理发店的工作后,经人介绍毛志刚去做小区保安,他说那段时间他疯狂地读书,经常泡在深圳书城里,来访登记单背面写满他随时冒出的灵感。
“当时不想赚多少钱,就一门心思想着要写作。我就觉得又有钱又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就够了,没有想到以后坐上办公室之类的。”
“诗人不能成为职业,只能是一种状态”
在毛志刚做小区保安坚持写诗的时期,没有想过自己会进入诗人的圈子。有一天看朋友的博客,朋友博客下有一串链接,所以人都备注了名字,只有一个叫李晃的人,后面加了“大哥”两个字。
“当时我想所有人他都是直呼其名,但他对这个人尊称大哥,说明这个人很了不起。我就进入了他的博客,看他的诗,他还留了QQ我就加了他QQ,开始在QQ上和他聊天。”
李晃是《深圳诗人》的主编,两人在QQ上交流诗歌,毛志刚读李晃的诗,也把自己的诗歌发给李晃。就这样在李晃的帮助和引路下,他踏入了诗人圈,在《深圳诗人》上发表了处女作,接着加入作协,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
“我感觉我天生就是要当作家的命,到了11年又做了一年保安吧,实在受不了他们鄙视我的眼神,我在宿舍里看书,那边人就会说你一个没文化的人在那里看什么书,主管看到我也爱搭不理,我很难受。”
格格不入的环境再加上已经有一点名气,使他决定换一份工作。在成功应聘到桂林的出版社图书编辑岗位后,毛志刚离开深圳前往桂林。毛志刚认为在桂林的半年,让他从出版社的社长、大学教授、报纸的主任身上学到很多,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都有所长进。但半年之后,他觉得在桂林的文化活动太少,接触不到文化圈的名人,又重新回到深圳。
因为毛志刚曾经参加过和麦家对话的活动,被《开讲啦》的编导看中,后来登上央视的舞台。
在《开讲啦》和林清玄对话使他改变了人生方向。那时的他正处于理想和现实的迷茫期,一方面不想写商业性的文字,想做职业诗人,同时现实的问题也在咄咄逼人。
“那时候我就想成为一名职业性诗人,执迷不悟,后来林清玄老师就告诉我,诗人不能成为一种职业,只能说是一种状态,从此之后我就开始真正的有所改变,觉得要两条腿走路。”
不饿肚子的诗意人生
以前的毛志刚相信文字可以改变世界,改变精神。
“我想用文字去改变人的精神。比如我去富士康演讲,他们当时很消沉,落入一种低谷,他们不是有梦想,只是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我就希望像普希金一样,用自己的文字去鼓励他们。”毛志刚说,“可是现在我身边有很多有梦想的人,他们挣不到钱,活得很痛苦。”
他曾出版的一本小说《追梦少年》,里面讲述一个少年用文字改变了堕落的人性和黑暗的社会。但是现在毛志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文学并不能改变什么。
“曾经我在龙华地铁站,看到有个人在那里卖书,还是自己写得书。”毛志刚说道,“和他闲聊之后,我说你数一数还有多少本,然后他就数还有二十五本,我就给他地址让他寄过来,也就五、六百块钱。我看他那个眼镜上面有一个大洞,就带他配了一个眼镜,三百块多块钱。那时候就觉得如果我有钱,我就可以帮他。”
在做《深圳投资者》执行主编的过程中,毛志刚结识到很多企业老板,诗人的身份又使得他可以参加各种文学类活动,结交文化圈名人。
“以前在一些宴会上看到那些老板,就不喜欢给他们敬酒啊。现在一桌坐十几个人,都是那种大佬、老板,就一个一个给他们敬,包括司机都敬。”毛志刚说,“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如果说你真的没有跳出来,做一个沉迷的诗人的话,在当前现实的社会情况下,后果很难想像......”
深圳,毛志刚来了又走了三次,最后还是选择扎根在这里。在这里有更多的文化活动,有免费的基础设施可以使用,他可以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看书而不用担心被人赶走;也能结识众多的企业资源,开拓人脉。
毛志刚用自己文学才华敲开诗人圈的大门,再通过这扇门打开另一扇商业的门,中间有过徘徊有过迷茫,但是现在的毛志刚深信,喂饱肚子比喂饱精神更重要。
《共鸣》欢迎每一位深圳人联系我们,讲述自己或推荐身边朋友的精彩故事。
联系方式:0755-33209163/13510990406
互动邮箱:summerxia@gdtengnan.com
出品人:任民 出品:腾讯大粤网
制作:刘萍 夏悦 设计:王思宇
版权声明:腾讯大粤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注明出处。
91年出生的毛志刚,高一辍学来深打工,做过理发师、小区保安,后来出版小说,加入作协,成为诗人,上过《开讲啦》,接着自己创业,成为公司CEO。堪称逆袭的人生,在与同龄人不一样的进程里,完成了三次身份的转变。
![]() |
文/张子怡 图/吴钢烁 毛志刚
刚见到毛志刚时,他戴着黑色墨镜,身着亚麻白色T恤,黑色休闲裤,两只手上各戴着佛珠,脖子里戴着佛牌。
“我不是没有梦想”
毛志刚回忆起小学与初中的生活,更多的是因为成绩不好,使得自己作文不受重视的苦闷。
“我经常写一些诗,然后写作文很快,但大家没有发现我的文学才华。很多作文好的人上台去朗诵,可能因为他们的文章符合那些条条框框,但我不行。”毛志刚说,“我想用文学改变什么,但是这些老师不知道。”
初中有一年的教师节,当时毛志刚的老师叫每个同学都发言,毛志刚感觉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他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表达对老师的感受。
“我就写了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比如老师啊,指引我们前行,是我们指路的明灯,这样的比喻,就是很有文采的那种。站起来读完之后,那个掌声啊。那是我第一次被鼓励,就觉得充满了信心,当时老师就说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作家。”
那一次之后,毛志刚更加沉迷于文学世界。
毛志刚高一时偏科更加严重,厌烦考试,又觉得自己考上大学无望。他喜欢韩寒,觉得韩寒的经历似乎就是自己应该走的路,于是决定辍学在家写作。
毛志刚的辍学同龄人不理解,但是他不断强调,他的老师包括校长都说他是个天才,这让他有信心有理由坚持下去。
母亲认为儿子是在做梦,安排他到在深圳开发廊的舅舅家,让他学习理发技术。母亲觉得写作饭都吃不起,老婆更是讨不到,不如好好工作稳妥地生活。
“当时我不想学习理发,我退学是想把作品完成,我不是没有梦想。”
辞去了理发店的工作后,经人介绍毛志刚去做小区保安,他说那段时间他疯狂地读书,经常泡在深圳书城里,来访登记单背面写满他随时冒出的灵感。
“当时不想赚多少钱,就一门心思想着要写作。我就觉得又有钱又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就够了,没有想到以后坐上办公室之类的。”
![]() |
“诗人不能成为职业,只能是一种状态”
在毛志刚做小区保安坚持写诗的时期,没有想过自己会进入诗人的圈子。有一天看朋友的博客,朋友博客下有一串链接,所以人都备注了名字,只有一个叫李晃的人,后面加了“大哥”两个字。
“当时我想所有人他都是直呼其名,但他对这个人尊称大哥,说明这个人很了不起。我就进入了他的博客,看他的诗,他还留了QQ我就加了他QQ,开始在QQ上和他聊天。”
李晃是《深圳诗人》的主编,两人在QQ上交流诗歌,毛志刚读李晃的诗,也把自己的诗歌发给李晃。就这样在李晃的帮助和引路下,他踏入了诗人圈,在《深圳诗人》上发表了处女作,接着加入作协,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
“我感觉我天生就是要当作家的命,到了11年又做了一年保安吧,实在受不了他们鄙视我的眼神,我在宿舍里看书,那边人就会说你一个没文化的人在那里看什么书,主管看到我也爱搭不理,我很难受。”
格格不入的环境再加上已经有一点名气,使他决定换一份工作。在成功应聘到桂林的出版社图书编辑岗位后,毛志刚离开深圳前往桂林。毛志刚认为在桂林的半年,让他从出版社的社长、大学教授、报纸的主任身上学到很多,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都有所长进。但半年之后,他觉得在桂林的文化活动太少,接触不到文化圈的名人,又重新回到深圳。
因为毛志刚曾经参加过和麦家对话的活动,被《开讲啦》的编导看中,后来登上央视的舞台。
在《开讲啦》和林清玄对话使他改变了人生方向。那时的他正处于理想和现实的迷茫期,一方面不想写商业性的文字,想做职业诗人,同时现实的问题也在咄咄逼人。
“那时候我就想成为一名职业性诗人,执迷不悟,后来林清玄老师就告诉我,诗人不能成为一种职业,只能说是一种状态,从此之后我就开始真正的有所改变,觉得要两条腿走路。”
![]() |
不饿肚子的诗意人生
以前的毛志刚相信文字可以改变世界,改变精神。
“我想用文字去改变人的精神。比如我去富士康演讲,他们当时很消沉,落入一种低谷,他们不是有梦想,只是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我就希望像普希金一样,用自己的文字去鼓励他们。”毛志刚说,“可是现在我身边有很多有梦想的人,他们挣不到钱,活得很痛苦。”
他曾出版的一本小说《追梦少年》,里面讲述一个少年用文字改变了堕落的人性和黑暗的社会。但是现在毛志刚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文学并不能改变什么。
“曾经我在龙华地铁站,看到有个人在那里卖书,还是自己写得书。”毛志刚说道,“和他闲聊之后,我说你数一数还有多少本,然后他就数还有二十五本,我就给他地址让他寄过来,也就五、六百块钱。我看他那个眼镜上面有一个大洞,就带他配了一个眼镜,三百块多块钱。那时候就觉得如果我有钱,我就可以帮他。”
在做《深圳投资者》执行主编的过程中,毛志刚结识到很多企业老板,诗人的身份又使得他可以参加各种文学类活动,结交文化圈名人。
“以前在一些宴会上看到那些老板,就不喜欢给他们敬酒啊。现在一桌坐十几个人,都是那种大佬、老板,就一个一个给他们敬,包括司机都敬。”毛志刚说,“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的状态。如果说你真的没有跳出来,做一个沉迷的诗人的话,在当前现实的社会情况下,后果很难想像......”
深圳,毛志刚来了又走了三次,最后还是选择扎根在这里。在这里有更多的文化活动,有免费的基础设施可以使用,他可以在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看书而不用担心被人赶走;也能结识众多的企业资源,开拓人脉。
毛志刚用自己文学才华敲开诗人圈的大门,再通过这扇门打开另一扇商业的门,中间有过徘徊有过迷茫,但是现在的毛志刚深信,喂饱肚子比喂饱精神更重要。
![]() |
《共鸣》欢迎每一位深圳人联系我们,讲述自己或推荐身边朋友的精彩故事。
联系方式:0755-33209163/13510990406
互动邮箱:summerxia@gdtengnan.com
出品人:任民 出品:腾讯大粤网
制作:刘萍 夏悦 设计:王思宇
版权声明:腾讯大粤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注明出处。
-
tairanw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9 14: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