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小学堂 2016-08-15
![]() |
百度搜索(来自香港高登论坛) |
1、花[faa1]樽[zeon1]
花樽指花瓶,而樽通常就是瓶子的意思。
2、樽[zeon1]领[leng2]
上衣长的竖领。
——《广州话方言词典》
围住脖子的竖领。形如瓶口,故名。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3、樽[zeon1]颈[geng2]
(1)瓶颈;(2)比喻交通道路狭窄的地段;(3)比喻妨碍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
——《广州话方言词典》
——————————
附注:(1)瓶子;(2)量词。——《广州话方言词典》
4、高[gou1]踭 [zaang1]鞋[haai4]
高跟鞋。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5、斗[dau2]零[ling4] 踭[zaang1]
指细跟高跟鞋。斗零有非常小、非常少的意思。
——————————
附注1:踭,脚后跟;鞋踭,鞋跟。——《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附注2:也称斗令:旧时指半形钱,折合银元三分六厘。据当时的商业行话,“斗”是“三”的代用语,“令”是“六”的代用语。抗战胜利以后已经没有“斗令”这个说法了,但“斗令都唔值”这个熟语仍然使用,形容价值甚低——《广州话俗语词典》
附注3:指半角钱(旧时商业行话,用支、神、斗、苏、马、令、侯、庄、弯、享分别代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战前的银币一元为七钱二分,一角为七分二厘,半角便是三分六厘。“三分六”用行话来说是“斗令”——《广州话方言词典》
6、番[faan1]枧[gaan2]
洗衣服、洗澡等用的块状化学制品,普通话叫肥皂,过去口语也叫胰子。加入香料精炼而成的叫香皂,加了化学药品来洗澡消毒的叫药皂。广州话统称枧或番枧,香皂叫香枧、药皂叫药枧。
——《普通话广州话用法对比词典》
肥皂(枧:肥皂),特指洗衣皂。因传自国外,故名“番”。
香枧,香皂;具有不同香气的高级肥皂。
药枧,药性皂。共清洗皮肤用的一种洗涤剂。制法与普通肥皂同,但加入适量的杀菌剂,故称硼酸枧(加入硼酸的药性皂)。
洗衫枧,洗衣皂。供家庭洗涤衣物用的肥皂。
枧粉,洗衣粉。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7、番[faan1]书[syu1]
外文书,或到国外念的课程、拿到的学历。
8、番[faan1]鬼[gwai2]凉[loeng4/leung4]茶[caa4]/鬼[gwai2]佬[lou2]凉[loeng4]茶[caa4]
同“老番 凉茶”,啤酒,据说啤酒具有降火的药效,类似广东人常饮用的“凉茶”又源自国外,故称。
9、鬼[gwai2]佬[lou2]
番鬼佬,洋鬼子,旧时指侵略我国的西洋人。
——《广州话方言词典》
【贬】对男性西洋人的不友好称呼;洋鬼子。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10、鬼[gwai2]妹[mui1]
【贬】对西洋年轻女性的不友好称呼。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11、鬼婆
【贬】对女性西洋人的不友好称呼。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12、鬼仔
【贬】对西洋小孩的不友好称呼。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
附注1:老番,洋人。但与目前经常说的“老翻”(翻版)同音,因此老番已基本被番鬼或鬼佬这两种说法所取代。
附注2:鬼佬通常指北美、澳洲欧洲等的西洋人;黑鬼指黑种人;红毛头指荷兰人;摩罗叉指印度人(现成阿叉);日本仔、萝卜头指日本人(根据日语的说法发音方式,现多称“噶仔”或“噶妹”),以上都是贬义,因此,现在正确的称呼应为外国人、外籍人士、南亚裔人士等。
13、鸡[gai1]肠[coeng2/cheung2]
【谑】(1)手写的西洋文字;(2)写得极潦草难懂的字。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
14、水蛇春咁長
春:蛋;咁:那么。像水蛇蛋那么长。用于形容某事物过长。
——《广州话俗语词典》
春,原为“膥”,指蛋、卵。
15、梳[so1]化[faa2]
沙发,是英语sofa的音译词。
——《广州话方言词典》
16、梳[so1]打[daa2]
亦称苏打,碳酸钠。是英语Soda的音译词。
——《广州话方言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