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吹之夜
车在傍晚到达山梨县笛吹市某温泉酒店。回房洗澡,换上素净的浴衣,吃过温泉餐后和家人离开旅馆,沿笛吹川旁的小路慢慢散步。
时过八点,回字形小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温泉酒店在黑夜里亮起灯火,行人不多。笛吹川的支流从脚下淌过,水声与虫鸣声在安静的异国夜晚显得很有雅趣。我们沿着左道一直走到尽头,再绕回右边从尾走到头。
父母是第一次到日本,陪他们跟随旅游团走马观花地从大阪经奈良京都、名古屋静冈、第四天傍晚到达山梨县。参团的好处在于机票价格较便宜,不用考虑行程安排住宿,坏处在于行程封闭、接受信息被动,接触的都是旅行社安排的人事物。团内的客人都不懂日语,导游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游客了解日本的主要窗口,其对日本文化理解的程度、知识范围以及对日情感和讲述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人的判断。这些是余话。
散步途中,母亲絮絮说着我不怎么愿意听却又不得不承认是时候考虑的责任,父亲不时搭几句腔。前一晚在名古屋机场附近散步时听表哥说了很多,他工作几年的感悟、国内外经济形势、成都的快速发展和无限潜力。我默默听着,不时讶异于他超乎我想象的成熟。回国这件事在近来已经不那么让我抗拒,想做的事大体不变,既然国外找不到就回去继续尝试,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
比起梦想爱情和友情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枯萎死去的花朵,亲情对我而言如同阳光、水和空气。一直存在以至于忽视了它的存在。只有在父母谨慎挑选着语气措辞想跟我心平气和地聊一聊毕业后的打算,我却总以自我心情为基准敷衍搪塞甚至情绪爆发地大怒导致伤了他们的时候,这种存在才以一种畸形的方式清晰浮现。母亲说,我们并不要求你负责我们将来的生活,但你也应该想到,你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在迅速变老。我默然。
回程时父亲指着河岸护栏上每隔一段便悬一个的牌子问我,这是什么。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各县县民们写的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诗歌,只有十七个音节,也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我简单解释道,他恍然大悟道,对了,你当初想研究的就是这个吧。我笑。接着他指向其中一句让我翻译,我将句意大致说明后又道,俳句的美除了画面氛围也在于音韵节奏,这个很难完全译介。他若有所思地点头,一边走一边继续游览句子。走到一块牌子前他又停下来,“这句肯定很不错,快来帮我翻译翻译。”我看过去,牌子上写的是「竹の影よぎる人影水の秋」。
“大意是说,竹影和一闪而过的人影倒映在水中,表达一种秋意。”
“你看,我猜得没错吧,是很有意境。有点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哪里一样啦。”我没多想便否定了父亲的联想,但确实觉得这句很有味道。晚上回到旅店又想起它,推敲着合适的译句,最后只得了个「竹影 一闪而过的人影 倒映水中的秋意」。
竹影可以是婆娑的,也可以是静止不动的,人影一闪而过难以捕捉,但两种影子皆被河水映在眼底,万物皆静,初秋的凉意在夜色中清晰。句中未提白昼或黑夜,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该是写暮色或夜色的句子。
睡前又想起父亲提起的《山居秋瞑》,的确从中嚼出了点类似的意境。只是一个诉诸于画面,一个有画面更有声音。十七音所能描摹的毕竟有限,余韵产生于此,要追索作者真实所见却难免证据单薄。而五言律诗篇幅与音节都更丰满,从字面上还原作者当时所见似乎也相对容易一些。二者并无优劣之分,都是我喜欢的。
写到这里已是日本时间凌晨两点半,耳畔依稀有雨声传来,淅淅沥沥,正好应了句中的秋意。
时过八点,回字形小道两旁鳞次栉比的温泉酒店在黑夜里亮起灯火,行人不多。笛吹川的支流从脚下淌过,水声与虫鸣声在安静的异国夜晚显得很有雅趣。我们沿着左道一直走到尽头,再绕回右边从尾走到头。
父母是第一次到日本,陪他们跟随旅游团走马观花地从大阪经奈良京都、名古屋静冈、第四天傍晚到达山梨县。参团的好处在于机票价格较便宜,不用考虑行程安排住宿,坏处在于行程封闭、接受信息被动,接触的都是旅行社安排的人事物。团内的客人都不懂日语,导游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游客了解日本的主要窗口,其对日本文化理解的程度、知识范围以及对日情感和讲述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人的判断。这些是余话。
散步途中,母亲絮絮说着我不怎么愿意听却又不得不承认是时候考虑的责任,父亲不时搭几句腔。前一晚在名古屋机场附近散步时听表哥说了很多,他工作几年的感悟、国内外经济形势、成都的快速发展和无限潜力。我默默听着,不时讶异于他超乎我想象的成熟。回国这件事在近来已经不那么让我抗拒,想做的事大体不变,既然国外找不到就回去继续尝试,似乎也没什么不可以。
比起梦想爱情和友情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枯萎死去的花朵,亲情对我而言如同阳光、水和空气。一直存在以至于忽视了它的存在。只有在父母谨慎挑选着语气措辞想跟我心平气和地聊一聊毕业后的打算,我却总以自我心情为基准敷衍搪塞甚至情绪爆发地大怒导致伤了他们的时候,这种存在才以一种畸形的方式清晰浮现。母亲说,我们并不要求你负责我们将来的生活,但你也应该想到,你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在迅速变老。我默然。
回程时父亲指着河岸护栏上每隔一段便悬一个的牌子问我,这是什么。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各县县民们写的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传统诗歌,只有十七个音节,也是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形式。我简单解释道,他恍然大悟道,对了,你当初想研究的就是这个吧。我笑。接着他指向其中一句让我翻译,我将句意大致说明后又道,俳句的美除了画面氛围也在于音韵节奏,这个很难完全译介。他若有所思地点头,一边走一边继续游览句子。走到一块牌子前他又停下来,“这句肯定很不错,快来帮我翻译翻译。”我看过去,牌子上写的是「竹の影よぎる人影水の秋」。
“大意是说,竹影和一闪而过的人影倒映在水中,表达一种秋意。”
“你看,我猜得没错吧,是很有意境。有点像「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哪里一样啦。”我没多想便否定了父亲的联想,但确实觉得这句很有味道。晚上回到旅店又想起它,推敲着合适的译句,最后只得了个「竹影 一闪而过的人影 倒映水中的秋意」。
竹影可以是婆娑的,也可以是静止不动的,人影一闪而过难以捕捉,但两种影子皆被河水映在眼底,万物皆静,初秋的凉意在夜色中清晰。句中未提白昼或黑夜,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该是写暮色或夜色的句子。
睡前又想起父亲提起的《山居秋瞑》,的确从中嚼出了点类似的意境。只是一个诉诸于画面,一个有画面更有声音。十七音所能描摹的毕竟有限,余韵产生于此,要追索作者真实所见却难免证据单薄。而五言律诗篇幅与音节都更丰满,从字面上还原作者当时所见似乎也相对容易一些。二者并无优劣之分,都是我喜欢的。
写到这里已是日本时间凌晨两点半,耳畔依稀有雨声传来,淅淅沥沥,正好应了句中的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