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远方还有远方
某日读到一篇极为煽情的文章《远方》,作者说起这个“远方”,要“用梦想编织,用泪水浇灌,用心灵呵护”,那么辛酸,那么楚楚动人,恍惚中这个“远方”俨如人间的极乐之地。
我不懂得,远方是何方?
带着一个朴实的流浪梦想,“独自去远方”便成全了厌世者的全部行装。一声“浪迹天涯”道尽了沧桑也道尽了漂泊,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致让众多向往不羁的心甘愿当回“断肠人”,这何其唯美,何其让人心驰神往,普通人总是憧憬着流浪者的洒脱生活,流浪者总是设法让自己相信有一个理想中的远方值得他们永远都在路上。
黑沉沉的万古荒原可以吞噬行人的脚步,松涛披着月光和雾气,半眠的轻微鼾声让人以为是瑟瑟的凉风。你在心中默念着“天涯海角”,却发现那不过是句会蒸发的淡薄的符号。
一踏上旅程,远方就成了海市蜃楼。当走了很远很远之后,蓦然回首却恍然发现,起点早已成了远方。赤道向往着远方的北极,北极却一心憧憬辽远的星斗,因为大家都不懂得,世界上没有远方。
风静如灯,纵然我将灯光织成一挂落寞的帘布,它也无法遮盖整个苍穹,只好黯然。
记得电影《AI》讲述了一个寻找爱的故事,目的地是“世界的尽头,狮子落泪的地方”,故事的结局是一个谎言的揭穿,世界终究没有尽头,通向远方的路骗取了太多行人的眼泪。
远方是一个谁也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当我站在“天涯海角”的巨石旁边时,竟觉得可笑不堪:“难不成这就是心的终点?”尘世的林林总总似乎让一句“远方”便轻易地结案陈词,其实那叫“逃避”。远方似是而非,它不乏花影流衣,也不乏粉雾彤云,让人轻易地就相信了。
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逃避是旅行的理由,可是走得远了,前一段路便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道路永远是沉默的,任由一厢情愿的人们想象它有个完美的终点。想象着,沉醉着,人便得以在茫然中麻木。也许,人人都懂得远方的远方仍是远方,远方永远在视线之外,或者说,远方根本不存在。只不过,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承认它的存在,好让自己逃避的时候有个方向。
世界已经逐渐变成了“地球村”,再荒芜的偏远之地也觉得靠得太近。晨光依稀的公园,三五老人在鸟语花香中打太极,半垂着松弛的眼皮如梦游一般。他们到底是睡眼惺忪,还是在这静谧的神游中到达远方了?
我不懂得,远方是何方?
带着一个朴实的流浪梦想,“独自去远方”便成全了厌世者的全部行装。一声“浪迹天涯”道尽了沧桑也道尽了漂泊,枯藤、老树、昏鸦的景致让众多向往不羁的心甘愿当回“断肠人”,这何其唯美,何其让人心驰神往,普通人总是憧憬着流浪者的洒脱生活,流浪者总是设法让自己相信有一个理想中的远方值得他们永远都在路上。
黑沉沉的万古荒原可以吞噬行人的脚步,松涛披着月光和雾气,半眠的轻微鼾声让人以为是瑟瑟的凉风。你在心中默念着“天涯海角”,却发现那不过是句会蒸发的淡薄的符号。
一踏上旅程,远方就成了海市蜃楼。当走了很远很远之后,蓦然回首却恍然发现,起点早已成了远方。赤道向往着远方的北极,北极却一心憧憬辽远的星斗,因为大家都不懂得,世界上没有远方。
风静如灯,纵然我将灯光织成一挂落寞的帘布,它也无法遮盖整个苍穹,只好黯然。
记得电影《AI》讲述了一个寻找爱的故事,目的地是“世界的尽头,狮子落泪的地方”,故事的结局是一个谎言的揭穿,世界终究没有尽头,通向远方的路骗取了太多行人的眼泪。
远方是一个谁也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当我站在“天涯海角”的巨石旁边时,竟觉得可笑不堪:“难不成这就是心的终点?”尘世的林林总总似乎让一句“远方”便轻易地结案陈词,其实那叫“逃避”。远方似是而非,它不乏花影流衣,也不乏粉雾彤云,让人轻易地就相信了。
在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逃避是旅行的理由,可是走得远了,前一段路便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道路永远是沉默的,任由一厢情愿的人们想象它有个完美的终点。想象着,沉醉着,人便得以在茫然中麻木。也许,人人都懂得远方的远方仍是远方,远方永远在视线之外,或者说,远方根本不存在。只不过,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承认它的存在,好让自己逃避的时候有个方向。
世界已经逐渐变成了“地球村”,再荒芜的偏远之地也觉得靠得太近。晨光依稀的公园,三五老人在鸟语花香中打太极,半垂着松弛的眼皮如梦游一般。他们到底是睡眼惺忪,还是在这静谧的神游中到达远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