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来处,方有归处
![]() |
四散天涯,不回头的少年,想回看那最初的秋啊,而你说,这已是又一场盛大的“秋”。形如叶赛宁笔下的诗句“金黄色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经不再是青春少年”。时光短暂而深刻,恩师予我“渊智翰墨,德秀书香”;良友予我“长夜星光,文瀛激荡”。
起点、终点处总是如此小心翼翼,像极了李叔同的《晚睛集》——“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搜索,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不大不小的“母校”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对未来的展望和心底放不下的那些,连在一起称作思念,分开反倒成为分散精力的绊脚石。有些记忆无需美化,也不必刻意怀念。周末的自习室人少安静,夜晚的操场永远那般熙熙攘攘,就连那我们嗤之以鼻的食堂也在正午时分,令人疯魔。考研时教室灯光被沉厚不堪的专业课书籍压得灰暗无比。时光越走越远,决绝而去,无法重来,正因为伤感,所以美好。也难怪白岩松声称,人们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世间万千“母校”静默原地,迎来送往。却不知多少离开的孩儿对她一尺一寸一厘一毫一丝赋予新的意义。不记得什么时候跟一朋友曾不科学的讨论过,一个人对过往的认同,代表了他对自身的定义和理解,难以面对的是卑微和不快乐的曾经罢了。依稀记得乘车别离时恰好坐于最后一节车厢。有幸第一次看到蜿蜒的铁轨伸向远方,四散天涯。此刻,不管在拼命公交挤地铁、熬夜写论文亦或仍旧在人群中迷茫着、挣扎着、寻找着;不管是否遗忘最初的梦想,丢了过去的恋人、消了一身的斗志;不管有无收获心底那份幸福。愿你在流光洗尽旧颜、理想就地遁形的现世,永葆有心有肺的自我,你知道吗?是永远!
相遇与离开,重逢与告别,终其一生伴随你我。每段成长都伴着些许伤痕,每场毕业都无需刻意怀念。但要记得来处,方有归处,无论何时,长明于心,永远都有一片归去之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